经营风险管控范例

经营风险管控

经营风险管控范文1

 

2008年11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放慢了脚步。受其影响,2008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接近两成出现亏损。2009年1~2月,湖北省亏损企业达到2343户,企业亏损面达21.3%;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亏损严重;黄石地区新冶钢、大冶有色、鸿骏铝业利润下降或亏损,利润同比下降83.2%。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我们供电企业也带来两大风险。   一、售电量负增长风险   电力是经济发展盛衰的晴雨表,企业经营形势严峻,用电量增速也会出现连续下滑情况。2009年黄石供电公司全社会售电量1~3月份,同比下降16.74%。主要原因在于钢铁、电解铝、有色金属、水泥等产品价格波动,生产企业亏损扩大,为规避风险企业大面积减产、停产,直接带来用电量下降。鸿骏、阳华、万兴三家铝厂严重亏损,用电量大幅降低,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8.10%。   同时,按照国家节能减排要求,规模水泥行业及冶炼尾气均要上余热发电项目。企业上自发电项目,使得黄石地区的电力销售工作更加艰难。根据调查,黄石地区共有7家余热发电项目,已经投产和陆续投产的自发电将减少向供电企业购电量1.9亿kW•h。   由此可见,针对黄石的情况,用电量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用电需求回落,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趋缓,降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还有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从而减少了用电量需求等原因。   面对销售电量负增长的风险,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围绕扩大内需的要求,做好省内、市内重大项目电力供应保障与服务工作,实施积极灵活的增供扩销策略,稳步提高公司售电增长水平。   ⒈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我们走访县经发局、市发改委,跟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了解掌握黄石地区五区两县电力市场供需现状、各区域用电主要情况和特点、余热发电影响和供电卡口情况。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根据黄石市政府确定的“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目标,以黄金山工业园、大冶城西北工业园、阳新城北工业园和以黄石港、西塞山、棋盘洲物流为重点的沿江经济带———“三园一带”正在依计划实施,从长远看各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势必带动电力需求的增长。   ⒉开展报装提速服务。对列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高速公路(大广南高速),及其他重大项目提供用电报装优先服务;对有用电增容需求的大用户的建设项目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并优先办理相关手续;针对政府督办的重点工程项目,外资、合资等重点企业的办电业务,主动与政府部门联系,设立专人跟踪服务,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做到专人督办,快速办理,每个环节有具体的负责人,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都有明确的完成时限,将市场开发与报装接电工作相结合,通过优化业扩流程,缩短报装周期,进一步加大对业扩报装环节的监督考核力度,提高办理用电业务的效率。   ⒊巩固和优化现有市场。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和电力市场需求变化,深化短期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充分利用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时机,积极采取灵活的增供扩销策略,进一步稳定优质市场,继续保持大工业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发展次优市场,提高第三产业对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培育潜力市场,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满足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和农民用电需求,保持公司销售电量的稳定增长。   ⒋加大使用电能的宣传力度,科学引导用电需求增长。充分发挥电能产品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的优势,开展与可替代能源竞争的战略研究,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主动引导客户将电能作为首选能源,通过以电代油、以电代煤、以电代气,进一步发挥电能的替代作用,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市场中的比重。在宾馆、学校、大型商场推广蓄冷蓄冰空调设备和电锅炉、热泵等技术;在工业用户中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高效节能变压器等设备;在办公场所或居民小区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灯具。   ⒌积极关注与支持政府开展的“家电下乡”活动,拉动农村电能消费。针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由国家财政按产品价格的13%给予直接补贴的优惠政策,制订相应的农村用电市场的激励措施,提高农村客户的用电水平。   ⒍推广设备状态检修,加强停送电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停电计划,协调做好电网设备检修计划与企业生产设备检修计划的同步进行。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检修质量,提高故障抢修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电网供应能力。   二、电费回收风险   电能作为特殊商品,生产和销售是同步完成的。过去我们一直采用“先使用,后付费”的电能销售方式,由此便产生了电费回收难题。防范电费回收风险成为供电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电费回收风险的形成大致来自于两大方面:供电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和经营管理的不严密,形成电费风险;市场环境和国家电力改革相关政策的影响,给企业电费回收带来潜在的市场风险。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从事出口加工的企业受到国际需求下降的直接冲击;原材料生产企业受到销售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这些企业自有资金或者周转资金有限,其产品销售疲软,必然导致资金回笼受阻,现金流断裂,出现经营困难,直接影响这些企业缴纳结清电费。特别是一些高耗能企业,其电费占其产品成本的60%~70%,电费回收的风险更大。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出现的经营风险,将转嫁为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的风险。   黄石地区曾经由于国企改革,产生了大量的电费呆死帐,一直影响了供电公司的效益和形象。高风险的外部形势,提醒我们要加强电费的管理与控制,制定严格的措施,理顺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有效防范电费风险。   ⒈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电费回收责任制。随着近几年电费回收工作月月结零、年年结零,各单位的电费回收工作有放松的苗头。在此形势下必须不断强化营销及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坚持实行电费回收营业所所长负责制、分公司“一把手”负责制,推行电费回收考核,营业所向分公司营销部负责、分公司向公司营销部负责,层层负责,根据具体情况研究收费的新举措和新办法。#p#分页标题#e#   ⒉建立良好和谐的供用电关系,实现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的双赢。主动与用电客户特别是电费风险较高的客户沟通,宣传电费收取政策和过渡时期的优惠政策,利用技术措施和政策优惠,帮助客户降低电费成本,减轻负担,增强其支付电费的能力,积极帮助困难客户渡过难关,努力营造良好的电费回收环境。不定期上门走访用户,了解其生产、经营困难,为用户合理用电、安全用电出谋划策,积极争取他们对电费回收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⒊对用电大户及高风险客户实施分期结算或预付费方法。争取与该类用户签订《电费结算协议》,重新确定电费结算的周期和时间。缩短缴费周期以降低欠费的额度;缩短缴费时间以控制风险范围。如可实行一月两次或三次抄表,分两次、三次结算电费,加快回收的速度;或者根据上月电费金额,预存电费,月底结算。对新报装的用电客户,特别是工业客户,安装预付费计量装置,逐步改变“先用电,后交费”的旧习,从而规避电费风险。   ⒋建立电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从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信背景、经营状况等方面,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划分,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区别对待。对资信不佳、经营不佳、有多次欠费记录的客户,与其协商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担保合同,或实行预缴电费的方式规避经营风险。   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防范用户欠费的形成或扩大。在所有的专变用户安装现场管理终端,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控用户的生产状况,进行远程限电,对有条件的用户要求安装IC卡预付费装置。   ⒍做好电费回收的宣传工作。对城镇居民加大方便收费的宣传力度,方便居民,简化交费方式,大力推行银行批扣交费和银行专柜交费,充分利用短信催费,进一步推广社区代收、超市代收、网上交费等业务,试行自助缴费终端进社区。对农村居民推行移动收费和座收电费相结合,推广邮政储蓄批扣业务,电工组实施“三定”(定人、定时、定点)收费的方式,切实解决农村用户交费难的问题。

经营风险管控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防控

随着合作共赢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旋律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发展并存,企业要把好舵,行好“船”,特别是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尤其是加强企业经营过程中对风险防控的管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十分必要。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防控及其重要性

风险是指某一行动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而且事先估计到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风险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检查等活动来阻止防范风险损失的发生,消除或削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事前防范,做足准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企业平稳、长足发展,风险防控机制的确立就更加重要。具体来说,风险防控机制在国有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主要有:首先,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风险防控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来说,每一个经营活动的决策是最为核心的一个内容,经济决策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大计,以及国有资产的是否流失,而经营活动事前开展风险评估,分析风险级别和企业承受能力,就能为合理决策提供详实的资料和数据支持,进而保障其具体决策是在充分了解企业综合实力及其风险承担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最终确保经营活动决策的准确性。其次,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风险防控可以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综合能力。风险存在于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是企业未雨绸缪、有序应对、平稳运行、高效经营的关键。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的实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防范于未然,达到规避风险或最大程度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并对风险损失及时、有序、合理的进行善后,最大可能的减少利益损失。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实施过程风险评估、措施制定及实施控制的成效进行后续评价、经验总结,反过来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最后,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风险防控也是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企业能够准确地把握好市场需求,才能够有助于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稳步向前推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对经济活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生态环保、民情民意等方面进行多维度风险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走向情况和需求状况,才能让企业少走弯路、规避损失,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效率。

二、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只有规避风险,才能确保项目安全平稳运营,我局结合市场和企业实际,通过深入市场研究和广泛征集意见,制定实施焦作河务局所属国有企业项目风险防控机制。现就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风险防控机制涵盖国有企业经济活动事前和实施阶段等全过程,实行企业领导责任和法律顾问职责制。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控措施确定与实施、后评价、责任追究等环节。针对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风险防控机制的应用来说,其主要运作流程有以下几步:一是找准风险点,完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风险应对化解能力。每拟定一个经营项目,企业都要对拟开展项目、项目签订合同直至项目实施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着重从项目可行性、工程技术、劳务队伍、施工组织、安全、效益、合同等方面,找出项目时段和节点易发风险,并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做到未雨绸缪、防范有措。二是进行风险防控后评价,进一步完善项目风险防控体系。按照“检验、完善、提升”的目标,经营项目运营结束后,运作企业要对项目风险评估和防控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倒逼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实现规范管理,有效管理。三是实施责任追究举措,落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风险防控机制落到实处。对项目发生风险造成经济损失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法进行处理,同时,还将按照有关制定追究主要负责人员责任。做到责任究底,制度闭合。

三、风险防控体系应用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随着市场地域和领域的不断拓展,企业承揽的合同数量和合同总量逐年上升,各类风险也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要想紧跟市场发展,保证企业整体平稳、有序、高效运营是前提,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则是根本保障。尤其当今社会,合作、共赢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只有合作共赢、利益兼顾才是企业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王道。为此,结合当前建筑市场发展和企业自身实际,在目前构建的风险防控体系中,还应将合作单位的选择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补充进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四、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对合作单位要遵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从合作单位的选择、管理与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合作队伍在选择上可以实行实名推荐、择优竞选等方式,就被推荐合作单位的综合实力进行严格审查和全方位评价,优中选优。合作协议内容要明确各自权力、责任内容,避免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注重履行合同(协议)约定及企业有关制度规定,避免发生违规现象。要注重责任追究举措的落实。合作结束后要设立评价台帐,对合作单位进行优、良、差等级评价,作为以后合作与否的依据。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进行市场调查或员工推荐,初步划定合作单位范围,并对推荐的员工进行备案,计划作为合作单位出现违约情况时连带责任追究。二是合作单位确定阶段。按照实名推荐、择优竞选程序,就被推荐劳务队伍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履约能力、已建工程质量、资金实力及价格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和全方位评价,优中选优,并通过施工企业“三重一大”民主议事规则确定劳务合作队伍。三是合作实施阶段。签订合作协议,落实项目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全面抓好管理落实;将双方权力和责任进行具体明确,保证合作项目合法合规、科学有序的运转;将农民工工资发放等工作列为监管重点,合作主导方要充分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对农民工工资、安全教育及作业、工期进度等方面的督促检查力度,避免各种不利项目实施等情况发生;注重履行合同(协议)约定及企业有关制度规定,主导单位要实行财务统一结算。四是合作单位后评价阶段。工程结束后,对合作单位履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对评价结果较差或不能履约的合作单位,取消其合作资格并列入黑名单,同时取消推荐人资格。

五、结束语

风险防控是企业健康、高序、长足发展大道上重要的保障措施,任何一家想要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做好这项工作和举措。我们只有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提升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水平,因此,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风险防控机制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尤其多方论证企业风险防控机制各环节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企业健康、有序、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修订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崇学.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3]翟继光.中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经营风险管控范文3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机制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多重因素影响,难免会面临一些风险问题,其中内部控制问题是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营风险问题的频繁出现,严重阻碍了企业更好发展。因此,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科学筹划内部管控对策,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控,已成为当今企业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

1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基层人员一同实施,由企业管理层设计内控方案,促进内部控制管理方案顺利完成的过程。企业经营风险是指在开展各项经营业务时,因为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潜在风险,这种潜在风险将会使得各个环节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让企业陷入倒闭危机中。对于风险防范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指标,企业是否可以实现稳定发展,与是否采取有效的经营风险防范对策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在企业经营发展中,需要做好经营风险评估防范工作,从各个环节入手,及时找出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全面处理,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给企业创造理想效益,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2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风险内控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因企业经营管理者不能与时俱进,对当今企业经营风险易发生问题点不够了解,内部管控不够科学,导致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内部控制管理效能。一方面,部分企业自身具有趋利性,在短期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利于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并防范控制;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风险防范过程中,因管理者或相关工作人员对会计职能、内部控制意义和作用缺少深入了解,削减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影响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效果。除此之外,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环境的缺失,内部人员综合水平不强,都会影响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时效性,无法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2.2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从目前情况来看,即便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在企业内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但是相应的管理体系不完善,无法实现企业经营风险科学把控,不能精准预测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又如,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体系,但因落实与监管工作不到位,或是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企业经营中存在潜在风险。企业采取的内控管理方法与企业经营状况不相符,只是将内部控制对策简化处理,使得内部控制过于形式化,无法发挥应有价值。

2.3风险评估有待加强。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活动中重要内容之一,需要企业结合经营发展要求,确定经营风险等级,梳理经营风险控制流程,结合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内控对策,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由于没有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内控对策,对于风险评估不精准,针对各种类型风险缺少有效应对措施,部分情况下可以接受的风险则采取比较严格的内控对策,导致风险处理失衡,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增加经营成本。

2.4内部控制监督不强。内部控制作为一项不断优化和改革的过程,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找出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处理对策,创建一套迎合企业经营发展要求的内控管理体系,顺利完成经营发展目标。针对企业来说,在内部控制监管过程中时常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内部控制作为一项一劳永逸的管理过程,只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就可以一成不变,存在本主义思想误区。其次,企业缺少完善的内控监管机制,或者不知如何开展内部控制监管工作,从人员到管理系统都存在漏洞,严重阻碍企业向好发展。

3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3.1强化经营风险内部控制认识。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发挥内控管理价值,需要强化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方面专业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或向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学习实际操作经验,提升相关人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企业通过开展各种组织培训活动,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及时了解企业职工工作状况,对存在问题的职工进行再教育,采取有效的培训对策,让每个职工都能树立正确的经营风险内控意识。在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与考核激励体系,并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全程监控,逐步强化各层级工作人员内控意识,从而达到理想的管控效果。在内部控制检查过程中,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奖励,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减少违规行为出现,控制企业经营风险,顺利完成内部控制管理目标。

3.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一套迎合企业经营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其中包含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要从预防、监管、检查等方面入手,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目标,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制订具体的管理工作计划,统一内部控制管理标准。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约束各级人员工作行为,让管理者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要求,加强经营风险管理,在实际中保证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性,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发挥应有价值。除此之外,为了发挥内部控制工作价值,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与信息交流体系的建设,通过梳理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掌握内部控制管理状况,以便及时提出改进策略,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办法。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要求,选择适宜的经营风险控制活动,编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对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有深入地了解,在实践中确保工作顺利推行。通过完善的信息交流体系,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在交流的过程中汇总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全流程内控管控效力。

3.3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经营发展环境,科学预测本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类经营风险,这就需要设立完善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从而达到理想的风险管控效果。在开展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工作时,首先需要从风险防范角度入手,在企业内部成立专业的风险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与风险防控知识的普及工作,从而专业、科学地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此提高企业经营风险内控管理水平。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及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需求,对经营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加强经营风险防范和控制,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通过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每月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根据分析结果,分析数据差异原因,及时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并制定统一的风险体系结构图,强化内控工作流程,通过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防范各类风险,使企业走向良性循环,促进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此外,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风险评估、跟踪和控制能力,充分了解内控中涉及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及监督各个工作环节,了解企业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主要发生原因,全面识别内外风险,并根据分类的风险,采取转移、排除等应对措施,从而实现企业经营风险科学管理。

3.4加强企业内控监督管理。从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定义角度来说,也就是会计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确保会计信息精准性和真实性的有效对策。为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首先需要加强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教育及宣传工作,让企业内部所有职工都能了解会计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并鼓励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课程,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对企业经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精准判断,让会计从业人员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理念上都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强化其风险意识,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培训,对最新会计法则和政策有充分了解,把握各种经营风险,对其进行精准预测,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实现会计有效监管。除此之外,对企业来说,为让每个人员都能树立统一的经营风险防范控制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减少人为风险问题出现,提升企业防范经营风险能力,还需要加强各部门考核管理,通过建立专业的奖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水平。例如要想提升评价考核结果有效性,可以与企业员工薪酬相结合,并严格执行企业奖罚制度,通过内部控制考核,对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进行奖罚。通过有效激励,保证经营风险内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升内部控制执行水平。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通过规范化评价,设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强化内控管理。

4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是保证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完成的有效途径。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因为缺少完善的内控体系,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导致企业风险抵御能力随之下降,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所以,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需要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各级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从各个细节入手,做好风险防范和监管工作,及时找出各种潜在风险问题,将其控制在合理范畴之内,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长海,李开庆,曾春华.异质性机构投资者、企业政策与企业风险[J].商业研究,2019(4):116-126.

[2]黄莉,许冠斌.战略偏离度、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基于经营风险的中介效应研究[J].财会月刊,2019(24):111-118.

[3]苗丹丹.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探析[J].纳税,2019,13(30):48-50.

[4]郭艳.创新内控监督方式,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思路构建[J].中国市场,2019(34):188-189.

经营风险管控范文4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企业发展

金融风险是指在公司的运营中,公司内部的金融资产收益可能会低于预期的收入,从而造成资产损失。国内当前的经济风险有外部传导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和流动风险。国内企业大多数都会受到国内体制机制的影响,有些公司在运营期间过分依赖银行商业贷款,进而给公司增添更多的融资风险。国内企业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发展,如果公司内部产生金融风险,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因而,公司的经纪人需要重视单位内部的风险管控,尽可能去规避风险的产生。

1企业金融风险的概述

1.1利率风险。在整个市场经营中利率的风险是市场利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融资风险,公司的实际经营与预期的预计收入有较大的差距。具体来讲,利率风险会包含公司经营的收益率风险、风险期权风险和定价风险。其中公司的期权风险更多的是因为企业的部分客户对自身的期权风险了解不够清晰,这样就会给公司的运营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这些期权风险在国内的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出现得比较多,在企业经营中,一些短期的债务收益率会大于长期的债券收益率,这时就会在公司内部产生收益率的风险。然而,公司内部的定价风险也是当前国内企业经营中的主要风险类型,这种定价风险更多的是基于利率的波动,去重新给公司内部的产品服务进行定价,这样就会造成与原本的时间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利率的定价风险。

1.2市场风险。受制于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也会给公司内部带来一定的波动。如果公司的股价产生较大波动,这样就会给公司的日常运营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国内的物价就会上升,然后会造成人民币贬值,以及影响到消费者购买力,这样也会影响公司的经营利润,进而造成一个系统风险。反之,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市场内部的货币数量会逐步减少,这样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关注,很难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公司入不敷出,给公司的运营带来金融管理风险[1]。

1.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经常会出现在社会的经营活动中,国家汇率的变动也会造成公司产生金融风险。例如,公司会面临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折算风险更多的是由于汇率波动,而造成国外货币转变为国内货币时产生的账面损失;交易风险更多的是因为汇率波动,造成国内经济主体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包含了确定性的风险和可能性的风险。

2企业金融风险的问题分析

2.1风险制度不健全。当前国内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也未能够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工具来对公司经营中的风险进行重点分析研究;也未能将压力测试、风险偏好、情景分析等分析工具应用到金融风险分析中,一些公司在市场经营中,不能建立系统经营管理机制,而造成公司内部的经营风险扩大。除此之外,部分公司内部的内控体系还不够完善,制定的内控方案、内控制度不够健全,也未能设计出内控的核心管理流程;部分人员的风险管理经验不足,未能在风险管控中去设计科学、切合公司经营的风险控制方案[2]。

2.2风险控制工作不完善。在公司经营中,单位内部的金融风险会涉及公司的生产运作、财务管理、市场管理,因而需要在管控公司内部的各项风险工作中,密切关注单位内部的具体工作细节,以及做好系统规划,引入外部新兴的金融风险理念;并且公司的高层人员也要认识到风险管控对于整个公司运行的重要作用。但是国内部分公司未能给风险控制工作配备一定的管理政策和工作人员,而忽略了经营中的风险,造成风险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公司尽管制定了风险控制制度,但是未能将这些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从而造成风险的控制流于形式。

2.3风险管控工作秩序比较乱。在公司经营中,内部有大量的金融风险,各种风险类型不一致,并且这些风险可以相互影响,有些风险会相互抵消,但是有些就会相互叠加,而扩大风险的影响程度。就公司内部的部门来讲,部门要将风险管控作为业务运营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工作。在公司的经营风险控制中,公司仍然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有些公司内部部门希望将企业整体的风险管控工作重心落实在自身部门,就故意夸大经营风险,而造成公司的高层人员对于风险产生错误的判断,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公司整体的发展,也会增加风险给公司运营带来的损失。

3在金融创新环境下增强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3.1优化设计风险控制机制。在公司内部,开展金融风险的管控是公司运营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需要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开展风险分析。首先,风险控制人员应用分析技术、分析工具,例如应用风险偏好分析法、压力测试法,并结合不同的分析工具、分析方法的特征来使用。其次,还要在未来企业的经营中,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内容和未来环境的需求,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及建立风险的管控框架,进而制定出与公司未来发展相匹配的风险控制实施路径;高层的领导人员要根据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的具体应用特征状况,来制定与公司业务运作相匹配的风险控制目标、风险控制措施。最后,给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员工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以及给各岗位设置明细的工作职责,确保工作岗位之间的职责不会交叉;依据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来执行风险控制工作,进而促进风险控制活动变得更加规范、科学高效[3]。公司经营人员要根据单位内部的风险承受能力,并结合公司的具体业务运营状况,来分析风险给单位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程度;之后,再将风险分析所形成的数据结果,呈现给高层的领导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可以将当前单位内部具体的风险能力与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来制定完善的风控方案,进而提高公司的风控管理能力。此时,高层的技术人员也要将公司内部的金融风险控制目标细分到各部门,并形成子目标体系。例如,给公司内部的人事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制定年度的风控目标,再由各部门将风控管理目标落实到自身的运营管理计划中;在单位内部,也要建立岗位的负责制、岗位晋升制以及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单位内部不同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具体表现,来给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以此提高单位内部人员的风控管理意识的管理能力[4]。

3.2扩大风控的范围。公司制定金融风险的控制机制之后,就要组织内部的职工扩大单位的风险管控范围,将风险的控制工作内容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负责人和职工身上,让职工去重视好业务运行中的各个细节,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下。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员不仅要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也要增强对财务风险的关注度。在风险控制活动中,要引导全员参与风险的预防和治理,以此来提高风险的管控效果,以及扩大风险控制范围。

3.3制定金融风险的控制目标。在公司经营中,单位的高层领导不仅要关注产品生产和其他的业务活动,还要重视单位内部的人事工作,关注人才资源的配置。在整个公司运营中,人才资源是公司的核心资源,只有将人员管控住,才能够将金融风险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公司的人事部门要根据单位内部的职工工作能力和工作需求,来优化配置内部的人才资源;并且单位的人事部门可以利用问卷调查来了解基层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了解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状况;以单位内部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人员作为调查的对象,来开展调研活动,保证调查结果比较准确、高效、公平、公开。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促进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增强对金融风险控制,以提高企业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5]。

3.4稳定经营风险管理秩序。在企业发展期间,稳定公司内部的业务运行秩序是公司的发展根本。只有保证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正常运行,不出现意外事故,这样才能够实现产品的交付,以开展各类业务的管理。高层领导人员在混乱的管理环境中,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时也会形成较大的风险,以及扩大风险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因而,公司要规范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秩序,重视各部门的风控工作,来对单位内部的各部门进行监督考核,确保其可以将风控的有关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3.5提升风险的防控意识。在公司经营中,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要保持对经营风险防控的敏感度,提高风险控制意识。高层人员在单位内部,去组建风险控制部门,并给部门内部配备适当的工作岗位,由专人来检查公司业务运营中的各类风险,这样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给公司带来的各类损失,增强职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并提高职工在自身工作中对风险防控的关注度。例如,公司高层人员要深入到一线业务中,去了解业务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之后,还要对外部的各类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所给公司带来的风险进行深度研究分析,这样才能够帮助单位制定完善的风控方案;在公司内部,可以组织开展风险控制的会议,由内部的中高层人员去群策群力、集体探讨研究各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这样才能够制定出一个切合公司运行实际的风险控制方案[6]。

4结语

经营风险管控范文5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经营风险

引言

在新时期,交通网的完善给铁路运输业提供相对宽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民众对于铁路需求量的日渐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应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梳理,并准确甄别各财务或者经营风险,将风险控制在相对合理范围内,以此推动铁路运输业的长久发展。

一、财务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意义

首先,可以减少成本投入。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其经营成果需要由各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并对其科学反映,在此期间,财务管理部门既是作为对经营效果的实时反映者,还是对各经济业务活动的主要管理者。所以,在对经济活动相关内容实行分析或者预算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成本投入,以此获取最大效益[1]。其次,可以为经济业务内容提供决策依据。财务部门属于铁路运输企业核心部门,因此,在对政策进行实施时,财务部门承担谋划者这一角色,其不但会对一些职能部门信息加以收集,还会让财务信息保有较高真实性,进而为各项经济业务内容提供良好依据,确保决策准确。在市场环境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较为有效方式,这时铁路运输企业会面临相应的经营风险,因此,以最少投入来谋取较大的效益开始成为各企业中主要经营目标。在此情形下,要对财务工作给予落实,强化专业或者质量管理,这样既能改进运营效果,还能让运营核心目标得到实现,增加经济利润。

二、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分析

首先,经营理念落后。从一些铁路运输企业来看,其思想保守,同时对铁路运输这一产业存在侥幸心理[2],他们认为铁路运输属于支柱型企业,所以不会出现破产情况。正是这种落后以及不思进取的思想,不但制约了铁路运输业总体发展,无法给其带来帮助,而且缺少长远眼光,也将会影响铁路运输企业今后发展。其次,资金不充足。从整体来看,尽管铁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规模方面较大,同时也投入大量性的资金,但从未来长远角度看,要想对新的项目进行开发,这些资金相对有限,无法起到开发新项目这一目的。另外,在对新项目实行启动时,还应对其科学调研,常常会投入相应人力和物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实行财务风险把控,不仅会让资金逐渐走向分散化,还会制约资金用途,使得铁路运输行业面临打击,导致国民出行质量下降。从某些方面看,经营风险通常指财务经营风险,其涉及诸多环节,既包含铁路企业中的一些供应环节,同时还涉及一定生产或者销售环节。其中在采购时也极易出现风险,使得企业盈利能力逐步下降。此外,对外投资风险也属于铁路运输业主要风险形式,一方面铁路企业通常资金链庞大,因此,一些闲散资金会用在证券市场方面,如果市值出现缩水,不仅会给铁路企业带来损失,而且会增加一定经营风险。在此期间,有的铁路企业会把资金用在抵押担保方面,比如为一些企业提供银行贷款申请,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企业存在破产、出现无力偿还银行这种现象,都会让铁路企业遭受财产风险。

三、铁路运输企业加强财务和经营风险防控策略

企业风险产生毕竟关乎各个经济活动,所以在铁路企业日渐改革的今天,要想让铁路企业获得相关利益,必须对所要产生的财务风险施以防范。从现阶段来看,铁路企业处在较为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并且受到体制局限,使其对财务风险不能进行系统了解,从而缺失了相应防范意识。本文针对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加强财务和经营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在新形势下,铁路企业要对全员风险意识实行管控,改进其对于财务风险方面认知,这样才能对市场环境给予适应。其中企业领导作为铁路企业较为核心人员,需要从发展眼光对风险问题进行看待,不能由于短期效益而把资金转向风险较大的一些项目[3],这样既会让铁路企业负债增加,而且会面临到信誉丧失这一风险。基于此,应先从财务风险意识着手,首先,对财务人员系统实行培训,让其具有应对财务风险相关能力,在此期间,必须对他们业务水平给予强化,并组织定期考核,这样既能让财务人员对铁路企业一些发展需求予以适应,还能防止企业在生存或者发展上面临某些不利因素。其次,还应借助培训这种方式,让各财务人员对相应的财务政策或者法规进行学习,在改进他们业务能力的同时,增强风险意识。最后,在学习时,还要把其与最新的一些财务知识进行挂钩,并依据企业经营特征,这样在具体核算时可以对费用开支加以规范,同时科学控制,进而深化好财务管理,增进管理效率。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在新时期,内部控制愈发关键,特别在防控财务风险方面,所以,应依据铁路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内控制度,这样既能对资金实行良好管控,还能降低铁路企业总体经营风险。比如在资金审批方面,应依据有关制度进行实施,首先,财务人员要对具体实施情况给予核算,同时对其监督,并且实行数据反馈,进而增强风险意识。其次,在具体经营时,应该不忽略每件小事,这样既能借助内控制度把一些财务风险有效降低最低,而且能把控在可控范围内,进而规避一些经营风险。最后,还应对经营人员加以培养,让他们能力或者水平得到提升,这样在改进他们技能的基础上,思想也能得到提升,从而跟进好企业内控工作,增进管理水平。

(三)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为了能对铁路企业中相关财务风险施以更好预防,首先,需要企业内部搭建起风险规避机制,同时结合产权明晰或者责任明确方面要求,让财务管理机制达到优化,这样既能从决策、执行以及监督者等方面来执行,而且能从这几部分进行着手,让铁路企业达到良好发展[4],确保其财务安全。其次,还应搭建起风险预警系统,特别对于那些铁路运输企业而言,要想做到良性发展这是尤为必要的,其中通过风险预警这一系统,不仅能对预警方案进行建立,把握动态过程,还能把其贯穿在财务风险全程中,这样在面对任何异常时都能起到警醒企业这一作用。最后,还应明确责任人,并对财务审批以及决策流程加以确定,一方面能对对外担保监控予以把握,另一方面能健全好事先责任,这样在遇到某些风险时,能追究一定责任,进而把财务风险有效扼杀于摇篮中。

(四)合理统筹资金

首先,铁路企业在运行时,应该避免出现资金失调这一问题,因此,统筹方式比较关键,通过对资金实行统筹或者规划,不仅能让资金处在相对合理以及通畅运转中,而且能增进铁路企业对于资产变现能力。如果该种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能增强抵抗财务风险相关能力,另一方面能对资金使用不当这种情况系统规避。其次,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掌握风险分析法,并对其科学运用,这样在仔细识别财务风险的同时,能让决策日渐走向程序化或者科学化道路。通过这种操作即便遇到某些财务风险,铁路企业也能进行积极应对,高效化解风险,进而让资金进入到良性循环状态,达到合理统筹资金这一目的。最后,还应对资产实行准确计价,比如对于固定资产或者长期投产,可以运用历史成本法这种记账方式,对于那些库存资产来说,其流动性较强,所以,可以运用收益现值法,这样既能便于日常资产管理,还能规避铁路企业资产流失,让其资产运用率达到提升。

(五)增加投资主体

从对外投资来看,当下铁路企业大多喜欢单一投资,使其抗风险能力日渐下降,如果铁路企业孤注一掷极易造成失败,进而让铁路企业陷入巨大损失中。因此,在投资之前,必须强化市场调研,并对投资主体实行正确选择,在此期间,还应对资金进行分化处理,避免把资金放置于某个主体中,出现单一投放现象,从而防控经营风险。另外,财务管理要向做到“转轨变型”,毕竟财务管理从属于管理范畴,应发挥出管理相关职能作用[5],这样既能对经济前景予以预测,同时还能参与一些经济决策,达到宏观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要从财务管理方向对投资主体加以考虑,这样在增加投资主体的同时,能对投资风险实行衡量,达到监控投资风险目的。

四、结语

现阶段,各行业风险日渐增加,特别在财务风险上,因此,铁路企业要想获取良好竞争地位,必须了解财务风险,这样在把控财务现状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铁路运输企业各项问题,从而既能对各风险施以防控,还能改进资金利用率。如今铁路运输系统逐步优化,铁路运输需要及时与市场进行对应,做到相适应发展,因此,应把财务管理放在铁路企业核心地位,强化财务管理,改善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王悦.铁路运输企业加强财务和经营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学习,2020(01):44+46.

[2]陈英.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融合的途径分析[J].财会学习,2019(36):37–38.

[3]何昌发.构建铁路非运输企业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19(03):24–28.

[4]杨国银.关于铁路非运输企业商贸业务经营风险防控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17(03):6–10.

经营风险管控范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现阶段,受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国家政策变化影响,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复杂,财务风险成为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推动企业稳步发展的目的,企业必须对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或规避风险,加大财务风险控制力度。

一、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1.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公司因资金短缺采取不同融资方式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企业到期可能无法偿还本息、利益相关者收益不确定等。如过高的融资成本容易引发融资风险;财务杠杆使用不恰当、资本结构不合理、股利分配不均衡、融资管理不当等均会引发融资风险。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企业投入资金后的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可能偏离的风险,包括难以回收投资成本,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较低,因投资失败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等等。例如,部分企业管理者受眼前利益诱惑,在并未对投资项目的前景进行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投入大量资金,此举不仅无法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还可能因投资错误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引发投资风险。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供产销等各个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所产生的营运风险,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管理风险、销售风险、应收款项回收风险等。如当前多数企业缺乏对成本核算的高度重视,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生产费用支出及产品成本形成情况缺乏科学的成本计算方法,无法实现对产品成本的严格控制,导致产品生产成本过高,销售难度增加,产品滞销,资金循环周期变长,企业因此陷入经营困境。

4.其他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其他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政府行为方面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自然方面遭遇各种自然灾害、不可抗力方面遭遇的灾难性事件(如2020年2月全面爆发的疫情)以及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管控乏力等,都可能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仅从流动资产风险来看,由于企业缺乏针对流动资金的强有力的管控措施,很容易导致流动资金被长期不合理占用等情况。

二、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影响。企业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国家政策变化的反映是最敏感的,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借助敏锐的洞察力对其进行准确判断,才能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例如,现阶段企业发展面临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企业融资困难等对不同类型企业而言是有利有弊的。

2.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当前,大部分企业管理者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不少企业决策者将以往经验及自身的主观判断作为重大项目决策依据。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缺乏从事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企业现有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防范财务风险的知识,大部分企业缺乏专门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以及完备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自然会引发财务风险。

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因。部分企业在建设财务管理制度时设定的目标不够全面,仅包括资产总额、销售额等。同时,部分企业并未构建可以有效约束内部人员工作行为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资金使用中权责不明确,极易导致应收账款积聚及无法及时回收的乱象,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4.融资方式不科学。基于战略发展需要,企业往往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项目的创新发展,面对庞大的资金缺口,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较多,采取高息借贷负债经营的情形也较多,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财务风险大幅增大,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还有部分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无法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融资,又缺乏足够的可抵押资产,银行基于对这部分企业经营风险大的考量不愿意为他们提供贷款,企业融资渠道受限、融资困难。

5.投资决策不合理。受企业决策者决策能力影响,部分企业决策者在并未对投资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盲目凭借自身经验进行决策,很容易由于投资决策不合理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导致企业项目投资遭受不可预估的损失。例如,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业盲目跟风举债投资到股市以及一直保持持续上涨态势的房地产行业当中,这种远超企业自身偿债能力的盲目举债投资方式很容易由于投资决策不合理让企业陷入巨大财务风险之中。

6.日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营运资金管理、流通资金管理等,部分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且缺乏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及约束,或制度形同虚设,日常财务管理松懈,导致财务风险。如*ST林州重机(002535)2020年度报告,公司为山西梅园华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所涉及的预计负债金额为3.70亿元,公司对外担保未能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也未能有效识别被担保方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致使公司承担大额的对外担保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1.提高企业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的能力。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大局观和格局观,才能借助敏锐的洞察力将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起来,提高企业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及国家政策变化的能力。同时,企业应重视人才,要广泛招募人才、想办法留住人才、将人才的专业能力激发出来,企业才能在国家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时敏锐地发现机遇、察觉风险,及时制定有效措施规避财务风险。

2.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管理团队必须保持对财务风险管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财务风险、有效把控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灵活调整,及时向全体员工宣贯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全面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企业还需避免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做好科学的未来发展规划,将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应针对生产经营、资产管理、利润分配等环节构建起一系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借鉴各类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对企业投融资管理、对外担保管理、费用报销管理、资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采购管理、生产与仓储管理、销售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在内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奖惩条款对其进行约束管控。

4.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应从对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完善着手,构建有效的预警分析体系,并以企业所在行业特点、宏观经济因素以及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为依据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及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借助对企业财务比率的定期和不定期分析,对需重点监控的处于预警区的业务及经营活动获得的资金运营收益和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监控。(1)融资环节财务风险管理防范融资风险,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结合自身债务偿付能力、资金需求情况、资本结构以及当前融资环境合理确定与资金需求结构匹配度高的融资结构;结合资本市场变化及企业自身优势把握恰当融资时机,确定最佳融资方式,有效控制融资成本;借助三权(资金筹集权、使用权以及资金调配权)合一以及构建起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管理,提升融入资金的使用效益。(2)投资环节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应提升投资决策的灵活性,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资金投向,控制投资风险;在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做好充分投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投资决策;加强投资项目库建设,对投资时序进行科学安排;加强项目投资过程中的可行性、可控性研究。(3)经营环节财务风险管理首先,企业需在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开发、选择恰当营销战略;其次,还应基于实现企业目标的目的加强经营环节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科学管理;再次,不同规模、类型企业需分别实施不同战略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最后,企业需针对经营环节构建起全过程控制机制及经营风险预警机制,并鼓励全员参与到经营风险管理之中。企业应将日常资金管理渗透在各个经营环节之中,加强对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的管理。第一,企业应加强对经营过程中现金流的重点管理,对月度现金流量溢缺情况展开科学预测,确保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可以及时、准确地调度;第二,通过对赊销客户信用程度的科学评定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加强客户档案管理,每季度或每半年度、每年度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及偿债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确定,同时在绩效考核中增加员工应收账款回款管理的考核机制,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减少坏账;第三,加强存货管理,合理确定日常存货储量,避免出现资金滞胀或存货滞销现象。(4)其他财务风险管理针对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其他财务风险,企业也需加强管理。例如,对于自然灾害引发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借助财产保险成功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针对那些意外事故引发财产风险的情况,企业则必须通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防范,将各种风险隐患及时排除。当前时期企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财务风险,必须将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及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财务风险控制必须基于对风险的准确识别以及对其成因的精准分析之上,制定出的措施才能更富有针对性、实效性,也才能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或规避财务风险,奠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梅.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的研究[J].纳税,2019,13(08):99.

[2]孙霁.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浅探[J].当代会计,2019(05):136-137.

[3]张萍.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J].中国市场,2019(07):146+148.

经营风险管控范文7

关键词:审计;风险管理;企业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企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也给其带来了一些市场压力。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经营过程中对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内部存在各种风险问题。当相关部门对企业开展审计活动时,会使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一、企业经营风险概念

企业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分析公司的内外风险,制定系统的管理策略来处理防范风险,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

二、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类别

1.筹资经营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进行的筹资活动。但是如果筹资不够合理,就会提高企业的成本投入,降低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未知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受到限制的风险。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采取了错误的经营管理方式,那么对经营活动的结果是十分不利的,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

2.财务风险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以及影响者,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也逐渐趋于完善。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者认识不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都没有前瞻性和长远性,只重视眼前的大规模生产。因此,一些企业为了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会进行融资贷款。但是受到性质不一、规模不等以及行业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融资过程中都比较困难。即使企业成功获得融资,也存在资金成本压力,这样不利于企业资金流动,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管理审计视域下的企业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理和辨识意识

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以及经营发展的重要性。企业需要预知各种不确定因素,根据企业的经营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风险防范机制,这样可以将企业面临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企业有必要建立自己的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风险管控人员来实施预警和监控,建立完善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如果风险管理人员发现企业的风险隐患,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来消除风险,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有良好的风险辨识能力,不断加强完善企业的风险管控机制,合理的规避企业风险和提升企业管控水平,以便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经济效益目标。

2.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从而有效的防范和辨识各种的企业潜在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做主导,并且从各部门抽取相应的人员来建立内部控制小组。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其需要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特点,需要约束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制度坚持不同岗位分离的原则和完整的审批管控流程,进而提高岗位的约束牵制作用和监督能力。企业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内部管理制度来对资金管理进行强化,对资金的使用渠道进行明确,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对企业资产加强管理,对移交签字制度不断完善,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并且完善目前的监督机制,利用审计工作来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3.通过预算管理制度来进行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企业都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其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通过预算考核及执行等工作来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规范,进而防止企业风险的循环。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尽量详细,细化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企业要不断加强预算监督管控,使得预算管理有较强的执行性。当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时,需要及时对预算进行决策修订,进而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企业需要对预算考评体系进行完善,提高预算管理刚性的执行力,能够保证企业的经营过程不断规范、有序,才能最大程度的消除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

4.强化人员素质教育培训

企业内部的风险来源都与财务部门有较大的关系,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企业需要根据战略规划以及实际情况来建立完善的培训方案。企业在年度会议上可以部署员工的培训工作,让所有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能够让员工认识到风险的危害,利用培训来提高自身的岗位竞争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企业的培训需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以便提高员工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等。企业的培训需要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和计划、目标,比如针对后勤、业务等方面进行,不断提高员工的自豪感以及归属感。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落实好培训工作,根据企业的资源以及实际情况来优先进行重要的培训。

四、结语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比如筹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消除企业内部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刘红珍.基于风险管理视域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7(30):170-172.

[2]苏玉峰.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阈[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30(1):40-45.

经营风险管控范文8

关键词: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煤炭企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经济企业,随着其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其生产、生存环境更加复杂,生存及发展面临挑战。在此境况下煤炭企业须全面实施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风险防控。

一、煤炭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重要能源之一的煤炭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分析和探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当前,煤炭企业生产发展面临极大的困境,其资源成本不断提高,资金成本和安全成本也不断上升,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难题。同时,煤炭进口量的不断上升,也给我国煤炭企业带来一定影响,造成其价格下降,利润下滑。利润下降和成本上升都使其资金短缺风险加大。煤炭企业必须改革创新,而在改革中还可能面临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所以,煤炭企业必须强化风险管理,降低生产及经营风险,并将其作为煤炭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有效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当前煤炭行业风险加剧,煤炭企业若仍抱残守缺,不改变和创新经营管理观念,无视风险管控,必将被社会或行业淘汰,难以生存。所以,煤炭企业应强化风险管控,构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控机制,以有效规避各种风险,方能推动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及科学持续地发展。此外,从国家经济宏观政策来看,煤炭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点产业,特别是大型及中型煤炭企业,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高,强化煤炭企业风险管控,可以规避煤炭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煤炭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风险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煤炭企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此风险具有不可控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煤炭企业唯有进行自我调整方能有效地降低风险损失。从宏观环境上看,我国能源产业政策、经济形势及发展环境、法律监管等都影响着煤炭企业发展。目前我国产业政策不会在短时期内改变煤炭作为大能源的地位,但新型能源的利用及开发已经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及鼓励,新能源政策必将影响煤炭产业结构、经营及生产规模、行业规模等。许多大型煤炭企业对法律及监管因素所致的风险越发重视,并成立了相应的事务中心,以有效规避此风险因素的影响。同时,市场竞争的激烈也加大了煤炭企业经营风险。市场决定着煤炭产业的采销价格,竞争对手的非正当竞争及价格波动都给其带来一定的损失和威胁,影响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加上风能、太阳能、核电、水电能和油气能源等能源的利用、开发都势必影响煤炭产业,势必会削弱煤炭能源的主体地位。

(二)内部因素风险

煤炭企业受自身经营活动的影响较大,此类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知性和可控性,利用风险防范措施则可有效降低和规避其风险发生的可能,甚至完全消除风险。该风险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战略决策、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尤其是财务管理风险因素,对煤炭企业生存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煤炭企业资金内部调控不完善、未形成全面的投资预算或缺乏对预算的严格监控等,都会造成或加大企业风险。有些煤炭企业为进一步占有市场而盲目赊销,导致应收账款增加,若应收账款比例较大且长期难以收回,或形成坏账等,则给煤炭企业资金流动和安全性带来严重影响。此外,煤炭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多数煤炭企业采取借款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如果煤炭企业经营良好,则能够提高股东投资回报率;若资金应用效益不好,则会导致其发生资金危机和融资风险,从而给煤炭企业生产及发展带来致命性的风险。可见,财务风险管控极为重要。

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能源产业,其经营管理水平及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等因素影响其生产和经营状况。当前,煤炭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不佳,财务管理水平整体下滑,生产经营隐患较多,这些都加大了其经营风险,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一)缺乏内部控制体系

煤炭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普遍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价值和作用,从而造成内部控制建设缺失,缺乏必要的控制体系。内控组织机构混乱,缺乏明确的风险控制主体和管理人员,也未形成独立且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许多煤炭企业设置的内部控制机构都难以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且工作内容不明确,缺乏权力制衡及约束机制,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不全面。同时,内部控制手段单一滞后,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对煤炭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的关键是执行,唯有不断调整内控机制,不断完善内控体系,方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和实现其在煤炭企业中执行的持续性,使其发挥应有效力,达到风险防控的预期效果。

(二)内部审计监督缺乏执行力

在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中,内部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是经营管理工作中必不可缺的内容。企业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随时管理和监督企业经济行为,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其经营生产活动中的违规行为,以指导和监督其今后经营及生产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及经营水平。然而,我国煤炭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严重欠缺,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执行力低,工作效率及审计质量都很低。甚至存在仅针对临时项目或重大项目的专项审计,审计范围未能实现全覆盖和常态化,不能有效而合理科学地评估其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没有真正发挥出内部审查监督的作用,许多煤炭企业的管理层成为内部监管审查的盲区,从而制约了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经营管理能力低

煤炭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具有生产安全要求高及规模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依据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煤炭企业风险管理者不但是管理层和决策层,还应包含一线生产人员及基层负责人等。但从煤炭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现状看,一线职工的综合素养不高,专业能力及技术能力均不满足风险管理要求,致使风险管理效果难以发挥。煤炭企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经营历史较长,管理者管理能力参差不齐,财务管理人才匮乏,致使财务管理整体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低。加上管理者不够重视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造成在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的投入极少,致使内控资源缺乏,阻碍风险防范及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有效开展,给经营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四)财务抗风险能力差

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财务活动中的预期收益同财务收益产生偏离称为财务风险,这种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损失的可能。煤炭企业许多财务活动都会造成财务风险,应对其进行充分考虑,并以此对企业财务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然而,煤炭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许多企业拥有大规模的中长期贷款,每月财务利息及到期还款费用已经成为资金负担。加上银行金融业对煤炭企业实施了抽贷、限贷和风险评级等政策,致使煤炭企业资金链紧张且高位运行。可见,强化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极为重要。

四、提高煤炭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对策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煤炭企业必须从经营生产目标、安全生产及财务等环节实施风险管理。需要构建良好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如风险管理策略、组织职能体系、信息体系和内控机制等,为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技术和人才等全面的保障。煤炭企业风险因素主要受到组织架构、财务风险、企业战略及经营生产等内部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到市场竞争环境、经济政治环境、自然灾害、生产技术及法律政策体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为此,煤炭行业应依据其生产经营特点,构建完善而合适的风险评估及划分机制,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划分归类和分析,并准确识别;明确企业对外部风险的容忍度,在控制损失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收益,确保资本增值。

(一)强化安全及内控管理

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为此,必须做好矿井生产安全工作,层层落实生产安全责任,每个职工必须树牢安全意识,管理者应将安全生产作为大事来抓,以确保其经营及生产的稳定性。当然,安全生产不是喊喊口号,而应深入人心,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煤炭企业应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要求全员树立安全意识,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确保其经营及生产的安全性。同时,内控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最佳途径,为此,煤炭企业应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根据市场变化来制定和调整相应对策,协调企业非流动和流动性负债比率,在确保资金良好应用的同时降低资金风险,以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煤炭企业面临着可控性和不可控性风险,其风险防控是系统性工作,需要从生产实际出发,构建出有可操作性的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且指导思想明确,权责清晰,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煤炭企业应构建全面风险管理及建设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培训,注重风险意识培养和提高,并营造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氛围。同时,还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及思想,客观评估风险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风险评价体系,优化内控工作,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积极采取应对和控制措施。

(三)注重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

风险管理人员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风险管控的质量和效果,为此,煤炭企业应注重风险管控职工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参与风险管理,在资格选拔、业务培训和人才录用方面切实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同时,还定期组织各种技能培训,定期组织专家讲座,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和宣传风险管理知识,给风险管理人才提供锻炼机会,或实行定期轮岗换岗机制等,推动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用激励考核机制去激发风险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潜力发挥,从而提高煤炭企业风险控制及管理的水平。总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需要构建全面风险管控体系,从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体系制定、经营管理意识转变、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构建等方面加大建设及投入力度,以全面提高煤炭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推动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煤炭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炳春.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9(08):71.

[2]吴丽娜.煤炭企业发展中资金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8(3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