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合同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经营合同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经营合同管理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1

(一)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制化生产经营的标志

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规模日趋庞大,其生产经营的内容、范围和模式随之复杂,因此合同管理下设领域的关系变幻莫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同管理已成为企业法制化生产经营的标志,更是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合同管理不仅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制度保障,而且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取先机提供预想机制。企业高效合理的合同管理是依法订立、履行经济合同的基础,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经济纠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合同管理可在保障自身经济效益和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解决经济损失和权利受侵的问题,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自身权力最大化、义务最小化,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二)合同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

合同是电力企业对外交易的载体,也是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制定经营模式的主要方式,合同运用于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通过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起到业务流程有效、稳定、合理运作的润滑作用,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过程。合同管理的本身特征决定其不同于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但是其能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其它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例如电力企业每年签订合同约为10万份,价值2500亿元左右,企业合同管理使大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仅凭工商部门行政管理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还远远不够,因此,合同管理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综合效益,必须从企业内部加强合同管理,通过改进合同管理创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效防范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经济和其它风险。

(三)合同管理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

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共同产物,是商品交换法律化、合理化、有序化的表现形式。电力企业是一个独立经济实体,其通过合同(管理)缔结与其它经济实体间的经济关系,合同管理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的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前提。企业合同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声誉、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因为合同管理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法律顾问的科学管理,并非简单的签订、承诺或者要约,企业高效合理的合同管理为优化企业综合管理、降低交易成本、降低法律风险、保证交易安全、实现企业利益等工作发挥巨大效用,因此,合同管理作为电力企业法律顾问体系的重要管理环节之一,是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败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

二、电力企业合同全过程管理实践措施

(一)合同全过程管理思路

合同全过程是以国际(内)先进管理实践为基准,保障合同与服务业务的协调和共同发展,以优化电力企业全过程管理体系的具体举措,其引导着合同管理的精益化转变方向,改善着企业内外部的经济关系,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活动合法稳定开展,是实现企业经济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合同全过程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合同管理,它是合同审查的优化拓展,也是包括合同签订前到履行后的全阶段、各环节的闭环管理。于此,将合同全过程管理思路阐述如下:第一是实现合同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即实现合同签订过程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和合同管理持续优化提升的闭环管理两个层面,不仅提高合同签订的质量目标,而且促使合同管理各环节能力水平的优化提升;第二是制定合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即将合同管理范围拓宽至合同审核、签订及履行的前端和后端四个方面,并主要包括合作方管理、招标文件管理、承办人管理、合同审核及签署管理、合同纠纷处理等十二项管理举措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挖掘出合同全过程管理的附加值和潜力值,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服务目标;第三是合同管理全面性、整体化覆盖公司的经济和服务业务,贯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原则,建立企业合同一体化管理的机制体系;第四是合同体系化管理,即要求电力企业在文本制度、组织体系、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建立体系化机制,以制度、流程、表单、标准合同为载体,合同管理组织体系为框架,信息技术系统为工具,为全过程管理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二)信息系统角度下实现合同全过程管理的举措

电力企业因分支机构众多造成空间分离问题,致使业务办理效率低下,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网络基础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从合同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结算、合同履行等情况总结、归纳、统计、分析的全方位、标准化、统一化管理,为电力企业有效利用合同信息并获取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和实践支持。于此,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从权限管理功能、业务协同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合同管理功能等方面入手,明确各管理环节的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等的工作内容和审批权限,通过电子化、集中化等数据分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例如权限管理功能,则应在信息系统中模拟企业组织架构,将权限细分至每个阶段下的的每个环节,增设自定义角色权限管理等。再如合同管理功能应全面贯穿、覆盖系统中的所有功能模块,从签约方管理、预算管理、费用控制、变更管理、预警系统等多方面详细记录合同基本情况,实现管理项目立项及审价、根据合同变更调整合同结算细节、协助完成财务规划和分析决策等目标。

三、结语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2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铁路非运输企业是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产业活动单位,是铁路系统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运输主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不完全依赖于运输主业,具有独立经营管理的特点。近年来,铁路非运输企业不断改革发展,业务范围已涵盖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物流、商贸、餐饮、房地产开发、住宿、旅游、制造等行业,涉及的合同类型也日趋复杂。不同类别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实践中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通过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可以把合同管理的有益经验固化下来,实现合同管理制度机制、基本程序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合同管理的高效化运作,进而有效保障铁路非运输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良性发展。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形式

1.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内部所涉及的所有合同,设立统一的归口管理机构,减少合同管理方面的组织制约,优化管理方式方法,提升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二是明确合同项目协作部门,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设立合同类别和项目,以合同为中介连接项目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明确一名企业负责人负责日常统筹协调,督导合同业务上游部门及时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督促合同业务下游部门及时开展谈判和签约。

2.合同管理运行程序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流程的科学性,力求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不同环节均可责任到部门、到人员,相互之间职责界限清晰,日常管理无盲区死角。二是合同管理部门的联动性,合同管理相关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存在着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的关系,要通过合同管理职能的统筹规划设置,使各相关部门在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对其他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起到监督、纠错的作用。

三、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匹配。一些企业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与市场化经营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合同管理专责部门,有的企业没有明确合同管理专职人员,有的企业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有的企业没有做到定期研究合同管理重要事项,导致合同管理工作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2.制度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从合同起草到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都缺乏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合同管理工作随意性比较强,受管理人员主观意识影响比较大,导致合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造成合同条款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产生巨大的管理隐患。

3.管理机制不顺畅。一些企业的合同管理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机制,在合同履行方面缺少必要监督,合同谈判、拟定、审查、签约、监督等各环节运行不顺畅、衔接不紧密、信息不对称,导致合同管理的盲目性和无序化,增加了合同签订双方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造成合同管理效率比较低下。

4.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的合同管理主责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职责、权限边界较为模糊,经常出现管理空白地带,造成合同审查工作漏洞;有些合同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合同条款表达不准确、法律与合规性审查不严谨、合同履行不到位等问题,为企业经营埋下潜在风险。

四、加强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机制。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基础,要在对合同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项目和管理程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制度规定,完善日常工作机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保持动态优化调整,确保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在有效的制度机制保障下健康运行。

2.完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有效的组织体系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前提,要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精干高效的原则,明确一名企业负责人主管合同管理业务,建立由综合、法律、财务、经营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合同管理组织架构,配备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具体工作,促进企业合同管理业务保持良性运转状态。

3.优化合同审查基本流程。清晰明确的审查流程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关键,要按照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原则,将合同审查流程各环节涉及到的部门及个人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实现有效监督和相互制衡。同时,按照一般合同、重大合同、特殊合同等分类,明确不同类别合同的审查权限,不断提高合同审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规范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严谨有序的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保障,要按照“一事一档”原则,对合同管理专门建档立卷,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完善收集、保存、借阅等方面工作规范,原则上由合同承办部门建立合同档案,由合同管理部门对履行完毕的合同及相关材料进行立卷归档,充分发挥好合同档案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3

关键词:法律风险;合同管理;企业;现实意义

一、企业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的现实意义

1.帮助企业维权,实现企业自我保护目标

合同作为企业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或者单位沟通的桥梁,其具有法律效应,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如果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漏洞,则容易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市场交易以及谈判磋商中处于不利地位。立足于法律风险防控的角度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一是可以为企业未来维权提供凭证[1]。例如,企业合同管理专责立足于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企业利益对合同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合同中对企业不利的条款,进而帮助企业维护自身权益。除此之外,合同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在仲裁诉讼中举证。企业与其他主体产生法律纠纷并引发仲裁、诉讼活动时,可以通过合同中的条款为证明自身所述事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我保护目标。企业合同管理专责从民法、刑法等角度对企业合同内容进行把控,可以避免出现违法违规合同,防止企业或者管理者、经营者陷入刑事犯罪。三是可以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当企业在谈判磋商中处于强势地位时,企业可以在依法合规的情况下,通过对合同条款进行精妙化设计,使企业在合同中处于优势地位。

2.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减少企业风控成本

从辩证法的视角来看,无论哪一个企业,其在市场竞争中总会面临着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风险是可控的,是可以有效预防、评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立足于法律风险防控的角度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一是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避免法律风险扩大化后产生“蝴蝶效应”,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依法合规目标。除此之外,法律风险的减少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性的增加,会进一步使得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二是可以减少企业风控成本。企业风控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抓好法律风险防控这一环,可以减少整体的风控成本,将成本控制在最低。例如,严格合同审批程序,从不同节点对合同进行审核,可以及时发现不同角度的法律风险,进而要求合同承办人员进一步与对方进行磋商并更改相应的合同条款,实现企业风控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合同与法律风险防范中存在的常态问题

1.合同签订主体把关不严,事前防控存在漏洞

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可以签订合同,只有具备相关资格以及资质的单位才可以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与企业签订合同[2]。尤其是部分涉及特许经营、特许生产类的合同事项,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关资格以及资质会直接影响合同效力。然而,当前部分企业合同管理专责对于合同主体把关不严,没有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工商执照,难以对对方当事人的纸质以及经营范围进行确认和审核,由此引发对合同效力的争议。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合同管理专责忽视法人主体资格这一硬性要求,看到合同上盖有对方项目部、分公司、职能部门的公章后,直接与其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项目部、分公司、职能部门以及其他主体签订合同,导致争议发生。

2.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涉及内容多且复杂,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法律风险的产生以及扩大。然而,部分企业并未搭建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导致相关员工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以及科学性不高。一是尚未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组织架构、管理架构来出台规章制度,没有理清财务部门、法律部门以及业务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职责,难以形成全方位管控的模式。例如,财务部门是否需要对财务支付条款进行风险把控?承办人员在进行合同会签程序之前,是否需要遵守部门内部的审批流程?二是对于合同审批的流程、归档流程也未予以明确,难以从事前以及事后的角度对法律风险进行把控。例如,合同审批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哪些节点或者部门;合同退回后应当如何处理;合同签订完后如何归档等等。

3.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是否拥有一批复合型、精干型的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防控的效率和质量[3]。当前,部分企业尚未形成全覆盖、系统化以及长期化的人才培训体系。一是培训对象单一,仅仅是对合同审批节点的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忽视从公司整体的层面对合同承办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无法从不同角度对法律风险进行防控。二是培训内容缺乏新颖性,没有紧密贴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行业特点,单纯从政策法规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培训,难以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以及行业的角度对法律风险进行全方位把控。三是培训方式缺乏创新,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工具进行培训,难以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以及提升培训实效。

三、企业合同与法律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

1.严格把关合同签订主体,防止引发合同效力争议

为了避免合同在履行中以及履行完毕后产生合同效力争议,企业合同管理专责要严格对合同签订主体进行把关。一是要明确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工商执照,将执照上所记录的经营事项与合同签订事项进行对比,避免超出经营范围签订合同。尤其是涉及特许经营、特许生产类的合同事项,更是需要从严把控,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二是要重视对法人主体资格的审查,明确子公司与项目部、分公司、职能部门之间的差别。

2.搭建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的模式

从减少法律风险漏洞,提升法律风险防范实效的角度来看,企业必须要搭建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进一步确保各个管理环节员工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以及科学性,优化工作流程。一是立足于生产经营现状、组织架构、管理架构来出台规章制度,明确不同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权限和职责。为此,企业可以出台《合同管理办法》以及其他规章制度。同时,在出台规章制度过程中,要做好意见收集工作,确保规章制度的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符。二是明确合同审批流程以及归档流程,出台《合同审批细则》《合同归档细则》,严格要求员工按照细则的规定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以及归档手续。

3.深化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夯实合同管理基础

企业要通过科学高效的培训工具以及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来强化员工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风险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一是要解决培训对象单一的问题,强化对财务人员、合同承办人员以及其他员工的培训。同时,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内容也要有所差异。二是要创新合同管理培训的内容,分别从法律法规、政策、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相关节点的员工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三是创新合同管理培训的方式,举办不同专题的网络课堂,确保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同时,企业也要进一步强化与其他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探索举办不同主题的交流讲座,为员工提供全新的经验交流平台以及学习平台。四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员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上的缺陷来自主学习,不断发挥自身在合同管理中的价值,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法律风险。

四、结束语

文章从法律风险防控的角度对合同管理工作予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法律风险防控视角下的合同管理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复杂度高,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入手。当前,企业合同管理中主要存在合同签订主体把关不严、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常态问题。故此,企业一是要严格把关合同签订主体,防止引发合同效力争议;二是要搭建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三是要深化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夯实合同管理基础。相信随着企业管理者依法合规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合同管理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会进一步突出。

参考文献

[1]齐翊希.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316,332.

[2]王丹.加大法律风险防控落实全面依法治企[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4):84-86.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4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铁路物流合同不仅明确了合作双方的主体责任和权益,而且也是实现物流经营过程科学有序和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把好铁路物流经营合同关,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从铁路物流合同管理概述入手,对铁路加强物流合同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铁路物流;合同管理

1铁路物流合同管理概述

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随着中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铁路总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铁路正式步入市场化运营,明确了铁路局是市场经营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经营性的铁路运输企业。也就是说,实施铁路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就必须打破计划经济的封闭堡垒,尊重市场规律、转换经营方式、规范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合同是社会经济实体用以交换商品的法律表现形态。现代社会,企业通过开展日益频繁的经济往来活动获取相应的经济效能,需借助合同这一联接双方的纽带,由此可见合同的重要性。同时,合同又是一把双刃剑,稍有闪失就易导致经济纠纷的发生,甚至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最终决定经营结果是否理想的关键性因素,是实现现代化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为了降低和防范经营风险,企业必须首先从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入手。

2加强铁路物流企业合同管理的措施

2.1完善合同会签制度

应根据铁路物流经营项目合同的金额、风险性、规模及重要程度等确定合同的重要等级,按等级确定合同会签审核流程。合同审核人员除了参与起草的经营管理人员外,还应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物流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综合部经理和聘用法律顾问等人员。合同管理部门对签约方的合法性、资信状况、合同标的真实性、履约能力、履行合同的商业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负责;物流业务部门对合同的可操作性、各环节成本、与合同有关的业务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负责;财务部门对合同的收、付条款负责,对票据、应收款、应付款额、资金准备、资金利用率及财务风险负责;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合法性、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合同结构是否完整负责。通过从物流业务开发、现场作业环节、财务结算办理以及合法合规审查等多层面的审核,将一些主要问题暴露在合同正式签订之前,再通过双方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谈判,使合同条款在精确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有效降低铁路企业自身风险。

2.2健全合同风险管理机制

要防范合同的风险,就需对合同管理流程采取梳理性工作,重点就是强化合同的业务流程管理。在对风险管理进行梳理时,不能忽视每一个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构建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机制,就需要在合同有限的法律保护期内,严格控制铁路局的风险管理,在合同履行的整个环节上做好预防风险的管理和应对风险的举措。

2.2.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要想对合同实施科学系统的管理,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其重要的保障。委托及签约责任人、合同管理机构与职责、合同订立与履行、合同专用章管理使用、考核与奖惩等内容,都必须通过各种详尽的规章制度规定下来并不断地加以完善,从而达到制约的目的。

2.2.2合同签订前的内部管理控制。铁路局实行合同立项审批制度,出发点是对合同的立项进行管理。营销部门应及时提出购买和销售草拟合同,然后合同管理部门对购销合同进行集体会审,做出审批并为合同的执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接下来进入实行预审资金及方案制定;对标的物进行合同的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审核合同会签机制。

2.2.3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在对铁路局各项业务的常规性核查中,应该仔细查找业务中的问题并立即做出改正,以此形成标准、规范的业务管理。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合同的全过程,如加强资金流的控制、加强财务预算和核算管理,不断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各部门应该共同签字确认验收,如生产部门、物资采购部门等;从上而下制定的财务审批流程。纪检审计部门参与监督物资供应部门、物资需求部门,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监控,对物资需求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全程管理。严格执行会计、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主管领导、主要领导的审批流程,实行审计在前,发挥好纪委监察部门的监察作用,使过程控制能够得到履行。

2.3加强人员培训

物流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流合同管理的质量。一方面,应建立健全铁路物流合同管理组织体系,选用好物流合同审查和管理人员,明确其在物流合同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让物流合同有人管理,好管理,管理得好;另一方面,应加强铁路物流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现代物流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升其思想水平、法制观念和业务能力,从而保证物流合同的签订质量,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加强铁路物流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约管理,不仅可以防范和控制合同风险,有效维护企业权益,也体现出企业良好的市场信誉和社会形象。因此,在铁路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应学习和借鉴同行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出更为合理、科学、规范的铁路物流合同管理方法,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减少物流合同纠纷,确保铁路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作者:王帅 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物资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引刚.煤炭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4.

2于科.铁路多元经营信息系统规划及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3邢虎松.区域物流合作理论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控制

一、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界定

(一)企业合同管理

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利用规范来约束合同中所涉及的各项事务,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发挥出法律的作用,从法律的角度对企业合同进行管理,并可以起到领导与组织企业各项活动的作用。企业的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合同准备、合同拟定、合同签署、合同生效、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撤销并对合同中所产生的争议进行解决等。

(二)合同的法律风险

合同的法律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合同当事方中的一方或是双方利益可能存在的潜在损失等。同时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会涉及不同的范围与领域且管理的过程也比较繁杂,在对企业风险规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合同管理,这些风险的合法性、有效性与及时性都应通过合同法律效力来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是否存在,通过管理中的漏洞与表象来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与控制。

二、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

(一)合同管理风险的识别

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合同管理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合同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水平,可以看出法律是保证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如果合同管理出现问题、产生偏差,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改等也会偏离企业的发展,严重的话还会脱离法律轨道,也会导致合同内容实效情况的发生,这样风险也就随之而来。可见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企业中的实际规章制度都可以对合同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判定,这也是企业中的关键。

(二)合同管理的程序

从我国目前的法律形式上来看,可以将法律分为程序法与实体法,在这其中程序法指的是一项制度在执行中的一个标准,同时其具有一定的理论导向性。这样合同管理的整体程序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并可以得到落实与执行,而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在合同管理程序上加大管理力度,以此来保证合同的规范性与务实性,如果在管理程序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合同在整体执行过程中出现漏洞,也会加大后期执行的难度,并无法为后期的管理提供正确的管理方向与管理指导,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在对合同进行整体管理时就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科学地的、完善的管理程序,并严格地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

三、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控制措施

(一)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在进行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就应做好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工作,企业应制定出相关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管理指导。例如,可以在企业中建立法律风险管理机构,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专业的法律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专门的合同管理法律部门,并对企业的法律问题进行协调与指导,对企业中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统一的判断与决策,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法律风险防范战略计划。此外,管理人员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控制工作,并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制定出相关的处理方案及具体的落实情况,并对所执行的法律风险处理方案及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与记录,为以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二)对企业合同实务实行战略习惯的管理

在之前的合同管理时多是事务性的,多在遇事后再解决。但是随着企业的转型与发展老旧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时已无法显现出效果。所以企业管理层应做好战略性、规划性的管理,这样的管理形式也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企业中的战略管理目标是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根据合同的内容来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控制能力。企业可以对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性的操作并对合同中的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统一对合同管理法律问题进行解决,以确保企业可以合法的经营与发展。

(三)加强合同信息化、标准化的管理

现代企业中信息化、标准化是合同管理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来解决合同管理法律风险。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遵循统一的原则,也就是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对合同中所涉及的信息进行固定,并根据信息内容对法律风险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处理。信息化管理可以将传统的纸质管理转换成电子式管理,通过信息化来处理合同中所出现的法律风险,并在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标准化来实现对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控制。

(四)加强对于合同管理的队伍建设力度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应从各个方面入手,企业管理人员也应给予合同管理部门大力的支持,并将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并提升管理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同时企业还应增强人才培训力度,以此来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为企业建立起一支专业性强的合同管理队伍,增强企业对风险的掌控能力。

四、结语

目前,企业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利用法律来完善自身管理。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所有的项目、合作都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尤其是在企业合同管理上应利用法律来规避风险。应制定完整的合同管理法律来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并以此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徐建.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J].智库时代[2017(14).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6

一、媒体集团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1.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所有环节。合同管理内容涉及交易比价、谈判、审批审核、变更解除、业务评估、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任一环节不规范都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强化媒体集团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业务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促使企业内部责权利分明,降低企业经营和管理成本,确保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合同管理是媒体集团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目标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媒体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成本支出、资金融通无不以合同来实现。另一方面,媒体集团企业利用预算手段对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考核评价及控制,最终均以对合同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更是采用全新的以合同为基础的五步法确认收入原则,包括识别与客户签订的合同,识别合同中的履约义务。

3.高效的合同管理是媒体集团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的核心要求。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参与竞争、规范管理和经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合同管理过程的参与,做好风险的事前判断、事中控制,有效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合同管理制度中参与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参与程度分析,明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不断提升管理效率。

二、媒体集团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合同管理重视不够。长期事业体制使得媒体集团的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历史惯性使得改制后的媒体集团企业亦不重视合同管理,其一表现为依法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意识不强,有合同无收款,有收款无合同,以J,.告置换冲抵当年收入,跨合同年度进款等现象突出。如为完成媒体集团总部的社会效益签订的未约定收款条款的合同,导致合同违约概率高,履约风险加大。其二为不擅于使用合同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不善于使用预期违约制度,不善于利用抗辩权、巧妙使用代位权和撤销权等维护企业权益。

2.未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已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一合同管理》中明确规定,企业合同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日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从近几年梳理的情况来看,媒体集团企业缺乏有效的同管理制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合同主体缺乏统一的内部标识,合同数据归集困难,财务管理低效,如同一家媒体用户,签订合同用“**日报社”,开具发票用“**日报”,收款又用“**报社”,又如非媒体用户,签订合同时用“**市委”,开具发票时用“**市委宣传部”,收款时用“**市委宣传部”。合同、发票及收款不能一一对应,间接导致财务管理混乱。②合同有效期不明确,如有些合同订立时了合同有效期的同时又在条款中写明每年都要支付相关费用,造成合同履行困难,有客户将当年应支付的款项推迟到下年支付时,财务账面显示为一个年度内客户支付的款项超过合同约定。③合同订立中书写不规范。有些涉及合同金额的只有小写金额,无大写金额。④合同传递不规范,内部合同传递与备案缺乏统一规定。合同是财务收支审核的主要依据之一,业务合同签订后在业务部门滞留,导致财务审核缺乏依据,流于形式。

3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媒体集团企业随着业务的扩大,合同的种类与数量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纸质合同在管理成本、数据利用上的弊端凸显。媒体集团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仍以手工管理或简单的电子表格的管理方式为主,并未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用到合同管理中。合同信息与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共享平台系统无法连接,集团企业无法实现合同的全程跟踪、动态监控,给合同履约、监管过程带来潜在的经济风险。此外,纸质合同合同管理经办人员工作岗位变动或离职后合同资料无处查询,合同遗失现象频发,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又一风险点。

4.合同管理专业人才遗乏。合同管理工作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要求合同管理者除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外,还需要了解熟悉公司业务,不同的合同类型甚至需要合同管理者具备财务、税务、工程、政府采购、劳务用工等相关专业知识。而企业复合型人才短缺是目前媒体集团企业无法回避的短板之一,其分支机构更甚。同时,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媒体集团企业还需在管理规范和管理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从另一层面增加了引进合同管理人才的难度。

三、媒体集团企业合同管理的对策

1.以合同主体名称标准化实现媒体集团企业内部信息互通。主体名称标准化对集团媒体企业合同管理的意义不亚于工业企业的零部件标准化,媒体集团企业必须在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合同主体标准化库,集团内部所有单位的客户及供应商均由集团归日管理部门统一编码,统一标识后入库。统一标识后的客户机供应商库标准无差别地应用到媒体集团企业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这是媒体集团企业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前提。只有作为媒体集团企业核心管理信息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合同数据通过统一的供应商或者客户实现互通。合同管理的全过程才能得以体现,风险才有可能提前识别,业务风险及财务风险才有可能通过合同管理得以避免。理想情况下,业务是对合同的具体履行,财务是对业务执行收支层面的数据反应。

2.以分层授权思想为核心建设媒体集团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①媒体集团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后,集团内部所有工作均围绕预算指标而展开,这种大背景下,建立分层授权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保持集团内部单位经营活力,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整体效率的有力保证。而分层授权的合同管理制度集中体现在合同审批层面,首先,应区分不同的合同类型区别建立审批制度,预算范围内的一般收支合同,审批流程在下属预算单位完成,即谁负责预算指标,谁负责一般相关的一般收支合同审批,集团对此类合同只进行事后评估。预算范围内的重大融资,固定资产购置,建设工程等,由集团审批。其次,应区分不同的合同金额区别建立审批制度,媒体集团企业应以集团整体的风险承担能力并结合各下属单位本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区设定合同是否为重大合同的金额标准,并以此区别建立审批制度,非重大合同预算单位审批,重大合同集团审批。②责权利明确是分层授权成本高效的保证,媒体集团企业以部门经理负责制为核心,建立合同审批各节点上各依权限行使审批职责,承担审批责任的串行合同审批制度,部门经理及经办人为合同审批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共同为合同的经济后果负责,法务和印章管理人仅依据职责对合同审批承担过错责任。

3.以标准化台账和业财对账打造合同管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合同管理成果要应用到企业决策中去,提升决策水平,就不得不提升合同管理的容错纠错机制。笔者认为,媒体集团企业可从以下方面打造合同管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提升合同管理的成果应用水平。①建立标准化合同管理台帐。在经营单位内部,合同台账能及时准确反应每一份合同的签订情况,履约情况,收支情况,开票情况等,在媒体集团企业层面,标准的合同台账又能合并成集团整体的合同管理台账,整体反应集团一定时期内的合同签订情况,业务开展情况,财务收支、预算完成情况等。②建立业财对账制度,预算单位内部应建立定期的业财对账制度,通过对合同收支的财务业务对账差异的纠正完善,使合同台账与财务数据之间可以互相验证,互相支撑,打造合同管理的容错纠错机制,确保媒体集团企业业务信息的准确度,为集团重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4.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合同管理信息化运用水平。媒体集团企业的合同管理链条长,参与者众,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员工法制意识,建立多元化的法务部门才能兼顾成本效益的同时,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因此,媒体集团企业必须加强各级管理人员、营销业务人员合同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分级培训,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的合同法律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培养一支懂法律、懂合同的营销及管理队伍,为媒体集团企业健康经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媒体集团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媒体集团企业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积极提升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建设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平台发挥媒体集团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分公司)以及各责任人协同管理合同的优势,将合同管理涉及的文本起草、合同编码、内容分类、责任部门、法务审核、部门会签、合同收付款、合同变更、数据统计等实现远程及异地审查审批、移动审批,提高审批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利用管理软件的即使共享功能,实现合同信息在媒体集团内部各相关部门、各分支机构(分公司)、各相关负责人员范围内的共享,提高合同的履约率,高效管理媒体集团企业生产经营与日常管理合同,提升媒体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监管水平和合同管理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7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土地经营权;管理;改进

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是土地。实践中发现,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仍有一定缺陷,对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缺陷

1.1土地经营权流转不规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发展差距的加大,导致较多农村年轻劳动力离开农村或脱离农业。而这一群体往往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进行土地流转往往依靠口头约定。甚至在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土地承包管理制度,流转土地的农民对自身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较好的认识,导致所流转的土地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对土地管理工作也造成不利影响[1]。

1.2合同程序缺乏法律效力

土地流转过程中,很多农民在合同确立的形式上较为随意,并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2],部分农民即使签订合同,但其签订过程并未切实贯彻落实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很多合同都是当事双方口头形式,或是以村委会或者村务会的口头形式确立,不具备相对应的法律效力[1]。另外,还有一些合同由村领导自行决定,违背农民意愿,甚者很多村干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以权谋私,偏向亲友或者本人从中谋取私利,导致非法承包和私下经营问题突出,严重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更为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1.3经营权证办理流程不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农民将出让自身土地承包,承包方与之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后即获得相对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需在县级以上相关政府部门办理土地承包经营证,而从实践看,很多政府部门并未严格依法依规办理,甚至仅根据双方口头协定而未实地审查就办理相关证件,为土地承包权管理带来隐患[1]。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改进措施

2.1完善合同管理和收集工作

管理部门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应提升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对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更大程度上提升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应有针对性地收集和管理土地合同档案,确保其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3]。针对所收集的合同及相关资料,管理人员应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全面深入检查,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并指导双方协商修改,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真实有效,具备相对应法律效力。

2.2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通过农民群众较为接受的形式,加大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在内的土地承包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可把相关法律法规印制成通俗易懂的简明册或明白卡,方便农民群众携带和学习,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农民群众对土地承包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2.3加强指导和服务

农村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模式,推进了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其本身也随着农业发展而呈现动态变化,进行农村土地流转仍然涉及诸多复杂事项。在此背景下,由于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素养相对较低,而政府管理部门受多种因素制约,对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仍有不足。对此,需要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集中化管理土地承包合同,并为农民提供有效指导和各项服务工作。

3小结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存在的缺陷,做好合同收集管理工作,提升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对管理人员和农民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关制度,以此为指导,确保农村土地管理真正意义上走向规范化、法制化道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实现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瑞.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缺陷与改进的研究[J].当代农机,2015(12):75-76.

[2]郑永宁.原州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1):12.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8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交易的活跃促进了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而交易行为往往存在双方利益的博弈,使得合同在磋商、签订、履行等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合同管理在此种背景下逐渐被企业管理者们所重视。如何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预防控制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成为摆在合同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管理是对交易的法律、业务等风险的一种集中管控,有利于保证企业的资金、运行管理安全。通过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督促处在相对位置上的合同当事人能够从企业经营、交易安全和法律风险等多个方面对合同风险进行评估与管控,有利于交易平稳进行和企业安全经营。

二、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无处不在,从风险类型来看,分为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从风险环节来看,存在磋商、签订、履行等各个环节当中,需要合同管理者认真管控。交易风险是指因交易行为本身,如相对人的选择、交易期待利益的流向等预判错误导致的正常的商业运行风险,这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正常经营风险,需要经营者根据价值经验和市场敏感度进行判断,这不仅仅是合同风险,而是整个企业的经营利益风险,此处不予以详细讨论;法律风险则是合同管理部门的重点管控内容,尤其是对交易事项中约定的内容是否触犯国家强制性法律法律而产生的合同无效结果以及还将面临的行政、刑事处罚结果,这需要合同管理者花大力气进行管控警惕。除此之外,从风险存在环节来看,还有以下风险存在:1.缔约前的磋商环节。合同签订之前往是要经过前期的磋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因恶意磋商、重大误解等原因而导致的缔约过失,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应当由有过失的一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同时对无过失方也存在着信赖利益的损失。2.相对人资质审查不严。相对人的资质信誉状况等内容是选择合作伙伴、保证交易安全的重点内容和前置环节。我国法律现在虽然对于企业的经营范围与签订合同内容不做同一性要求,但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还是应当关注该拟选相对人是否具备承担合同内容的能力,另外对于所有类别的合同内容相对人,都应关注其是否具备合同内容要求具备的特殊资质、企业信誉状况如何、履约能力等,如果经营业绩对于合同承担具有风险影响,还应当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情形下,规定对经营业绩的要求内容。同时要严格审核对方企业的磋商、签约代表资格,查看是否具有有效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者委托人的授权委托时,避免出现无权、合同诈骗等情形。3.合同条款内容存在瑕疵。合同条款是双方权利义务设定最为直接有效的体现。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对直接影响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条款,如交易内容、规格型号、履行期限、付款时间、履行地点、违约情况处理、价款支付方式等内容进行明确而准确地规定,同时应当审核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对己方的有利性等因素,以求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企业在交易行为中的利益。同时,有的企业合同意识较差,在合同签订甚至变更时,不形成书面协议,仅仅进行口头约定,这种口头约定按照合同法的要求虽然也是有效的合同,但是往往存在因为口头约定不明或者缺乏证据固定,而使得企业面临交易纠纷的风险。4.合同履行管理不到位。合同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履行,它是关系着合同目的实现的最根本因素,更应该引起合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常常存在的情况是,合同管理人员将大量的经历放在前期的合同磋商、签订过程当中,而对于合同的履行管理采取放任态度,仅仅由合同的具体执行部门负责。这虽然体现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分工原则,但是为了合同目的的更好实现,合同管理部门应当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在合同签订后要认真与合同执行人员进行主要内容和条款的沟通,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和履行后进行监管检查,监控实际履行和合同文本约定是否存在“两层皮”的问题,保护企业交易利益和交易安全。

三、加强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体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