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合同管理范例

经营合同管理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1

关键词:合同管理;经营管理;企业运行

前言

合同管理是制约签订合同双方的一种形式,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交易法律层面的具体呈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实现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得到法律保障的一种方式。企业在开展合同管理中,从签订合同到终止合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严重影响着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因此,如果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加科学、合理地实行合同管理,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进而保障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顺利运行。

1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1.1合同管理对企业经济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合同的组成包括保管合同、委托合同、技术合同、劳动合同等多种形式,基本上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往来,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员,对企业的经济有着重大影响[1]。通常要经过一番激烈谈判,合同双方才能完成最终合同的制定,加强合同管理的规范性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维持企业良好形象,更好地实现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另外,没有合同的约束,很容易导致一些争议性问题,只有加强合同的约束力,才能及时规范双方的行为。所以,为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企业要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增强合同管理力度。

1.2合同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

合同签订到终止的过程看似只是简单文书拟定的行政工作,但其实是整个利益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2]。另外,合同签订的过程从一方面也体现出企业的综合实力,对提升企业形象有一定影响。根据调查显示,一些企业能够将自身特点融入到合同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并且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自身责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合同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而且得到市场大环境的认可,提升了企业市场地位。另外,企业双方的合作要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开展,两家企业必须诚实履行各自的责任,才能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双方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实现预期经济利益的目标。

2当前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的实施工作不是仅仅严格把控合同内容和手段就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整体员工的互相配合。各部门工作人员首先要保管好每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才能保障企业的利益,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其次,要注重合同履行的方法,企业工作人员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不是单纯按照合同内容来执行每一步,而是要随时掌握整个大市场发展的趋势,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发展与市场实际紧密联系。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忽略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合同落实过程中也缺少监督,导致企业的发展存在局限性。

2.2法律意识单薄

部分企业由于准备工作不够充足,缺乏对合同的重视,或者签订合同的负责人员不具有专业的合同知识等情况,使合同的签订存在缺陷,从而无法发挥合同的管理价值。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缺乏对对方企业的调查,没有准确掌握其信誉情况以及相关资格审查情况。如此签订合同,势必威胁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大企业经济风险,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2.3证据搜集意识薄弱

双方签订合同后,很多企业在履约过程中证据搜集意识相对较为薄弱,执行合同文件内容后不能及时将其归档处理,这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弊端。企业双方达成合作后,一般会通过签证和信函进行经济往来,这些信息都能作为企业维权的证据,如果这些材料丢失或者找不到,那么企业也难以完成索赔。合同未能及时归档,进而合同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丢失的情况。因此,企业要完善合同归档管理机制,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为日后出现利益纠纷等情况做好充足准备。

2.4忽视履约管理

一些企业在合同内容签订后认为工作已经完成,忽略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目前,这是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履约过程中变更一些信息时,没有及时执行合同管理变更流程,最后导致不能及时变更或者变更失效,进而使得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例如一些工程类的合同,是在沟通好价款和结算方式后才会签订合同,但是工程造价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然后需要变更工程设计或者施工方案,从而影响工程价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更新合同有关内容,就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办法。

3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些举措

3.1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一个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势必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因此,必然存在大量的经济合同文件,而且每一份合同都影响着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才能切实保障自身的利益,这样也有利于企业在实施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很多企业实际运营中都缺乏建立合同管理体系的意识,更加不会着重公司内部合同管理部门的建立。当一个企业建立合同管理部门时,可以将这个部门独立分开,但要让其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处理合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企业合同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合同分类,再将相同类别的合同统一归纳处理。这样不仅能使合同的签订过程透明化,而且明确了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责,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2提高员工思想意识,开展员工培训

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员工缺乏合同管理的意识,首先一个企业领导阶级缺乏加强合同管理的意识,造成整个企业合同管理意识的匮乏。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先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在部门会议上强调这个问题,引起员工的重视,并且在公司建设相应的奖惩制度,让每个员工都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以减少合同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开展定期培训的方式加深员工对合同管理工作的认知,深入学习关于合同管理的方法,同时,通过考核的形式来检测培训的效果,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绩效结合到一起,从而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培训得到理想的效果。

3.3加强合同监管力度

合同是一种能够约束签订双方的契约,要是双方都能严格落实合同规定的相关条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双方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有一方出现违约,使得对方公司经济利益损失,企业可以根据合同向对方索赔[4]。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合同监管力度。当合同落实的过程中出现变动,也必须根据合同规定内容落实。同时,双方应注意定期检查合同内容,出现变更要及时完善,对合同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积极解决,当合同停止时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执行,不能忽略出现的问题。另外,当企业双方其中一方发生违约行为,双方互相先进行协商,尽量选择合理科学的解决方式,解决时按照合同上面规定的法律手段。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要维护合法权益时尽量考虑减少双方的经济损失的办法。

3.4及时处理合同出现的问题

企业双方签订的合同如果出现了问题,双方应尽早选择合理的方法快速解决,要保证在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解决。另外,企业的管理阶级和工作人员也要重视合同问题解决,并且在出现更大的问题之前积极协商解决。当双方经过协商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必须借助法律手段,并且企业要制定出完善的问题解决措施,以免出现更多问题,给企业双方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如有些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玩文字游戏,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若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就会使企业陷入不利的局势。

3.5实时跟踪管理对方企业的信息

企业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将对方企业的信誉情况和一些批文等信息资料核查清楚。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要反复确认合同里面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在之后的合同落实过程中要采取措施监督履行情况,并及时提高合同内容的精确性。同时,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并对照合同内容,一旦对方企业出现违反合同规定的情况,一定要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协商、申诉等提出索赔,进而不断提升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

4结束语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2

[关键词]媒体融合;创新人才;经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和话语权受到了严峻挑战,媒体的优势被改变。人才出走、用户分化、收视率降低、经营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传统媒体发展滞后,不得不寻求改变,通过媒体融合谋求生存。从中央电视台整合成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建设,到各大传媒报业集团成立新型媒体集团,再到全国布局县级融媒体平台建设,这些基于第五代通信技术(5G)、超高清技术(UHD)、人工智能(AI)等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扁平化、垂直化、平台化的应用建构,正不断推进媒体融合由最初的形式融合转变为更为深入的体制融合,并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和智能媒体生态。这些新变化和新挑战对传统媒体的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媒体经营管理者研究解决。

一、经营管理好四种创新人才

媒体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的经营管理工作离不开人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的关键要素和核心本质是人才,只有充分认识并理解人才在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动吸纳人才,传统媒体才能在全新的行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媒体经营管理者要特别注重经营管理好四种创新人才。

1.经营管理好综合型创新人才,是媒体的根基所在

综合型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多行业宽阔视野、多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能够应对岗位、技术、设备的融合和转变,能够在行业融合背景下从容进行切换,具备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传统媒体需要大量能够胜任采编播一体化、经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型创新人才。这种综合型人才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他们往往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并乐于付诸创新实践。

2.经营管理好综合型管理人才,是媒体发展的要求

在行业融合及管理扁平化的企业发展背景下,传统媒体需要懂传媒业务、会传媒经营管理并具有互联网企业管理经验与能力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媒体经营管理者往往会忽视这种人才的引进。这种人才既熟悉传媒特点,又掌握传媒发展规律,还知道怎样经营好传统媒体并能够让其做大做强;善于市场化经营,注重品牌塑造和管理,懂得知识版权保护,拥有专业的营销技巧和多变的营销手段,能够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最优配置;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担当,敢于运用资本手段,善于运用市场手段,做好媒体间的融合与资源互补,引领媒体走向市场,聚集成群,做大做强,既能守业,更能创业。

3.经营管理好综合型全媒体技术人才,是媒体发展的保障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不再为特定的单一的对象服务,而是为平台内的多种对象按需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必须具备“中央厨房”的加工、存储、流通、互联能力,打造强力融合共生的生态平台。同时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能够直面传媒行业用户分众化的现状,具备多种技术保障与运营能力,掌握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技术特点,满足不同端口需求,使产品制适用于每个平台,并通过不同组合做到整合传播。这种综合型全媒体技术人才是高技能型人才,是媒体未来发展的保障,也是当前最紧缺的人才,需要经营管理者从顶层设计,重点培养,做好保障。

4.经营管理好综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是加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的迫切需要

要将传统媒体打造成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现代媒体,就要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这就迫切需要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综合型国际人才队伍。目前,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存在语言好、媒体业务能力差或媒体业务能力强、语言差等问题,导致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受限。因此,必须拥有一支外语和传媒素养双过硬、国际视野广阔、业务能力强的综合型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并对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的培养予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海外落地率,提升我国媒体产品在国际传播中所占比重,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持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打造新时代传媒旗舰。

二、做好三项经营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媒体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经营管理面临体制机制的制约问题,急需媒体经营管理者进行改革创新。传统媒体虽然经历过体制机构改革,但宣传与经营不分、事企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运作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权不清晰、事业企业混营、机构设置重叠、经营效率低下、管理模式众多,导致传媒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投融资、经营管理或者资本运营都难以实现;市场主体缺乏、市场意识不强、市场机制不灵活、核心业务能力不强,导致全产业链发展和生态集群难以实现。面对这些问题,媒体经营管理者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设置科学合理的媒体产业治理结构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应对自身有明确的身份定位,要重新分析目标群体,转变内容风格,注重建设平台载体,持续引进新技术;要学习资本运营,改革管理制度,掌握商业模式,优化相关规制,实现角色转变的同时要坚守媒体底线。媒体产业、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日常运行工作,特别是管理制度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营规律;媒体企业产权要清晰,特别是要明确相互关系和股权等。

2.解决媒体经营理念不清晰、行政手段干预过多的情况

媒体经营管理者应向市场学习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理念、手段,借鉴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经验,打造媒体产业生态链;要按照市场规律建立科学运行机制,通过扁平化运作模式,解决繁琐僵化的行政手段干预的情况。传统媒体在确保高质量完成宣传任务的条件下,要深化媒体产业化改革,以市场为中心,将可经营性板块分离出来,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优质经营平台和泛文化产业开发平台,不断拓展经营边界,整合自身的资源,壮大内容产业链,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整合优质内容资源,形成全新媒体产业生态

在媒体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要对媒体产品完成多次售卖,构建一条完整的传媒产业链,形成全新媒体产业生态,要采用多元化的营销模式,探寻多种盈利方式。整合旗下的优质媒体内容资源,打造高效统一的媒体平台,科学研判和重组不同类型的经营实体,优化配置资源;引进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审计监督,合理开放社会资本参与,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运营策略和投资策略,做好战略规划,加强风险管控;积极拓宽经营思路,通过收购兼并有潜力的相关公司,打造包括文化产业、旅游地产、金融投资、教育培训等多板块的媒体产业集群,建立媒体产业生态,培育媒体产业文化,向媒体产业上、中、下游及纵横产业发力,实现多次售卖、多渠道售卖和全产业链售卖,改变传统媒体单一依靠广告的经营现状。

三、结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媒介、浏览信息的环境、新闻生产的方式都已经发生改变,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优势和话语权被削弱。人才快速流失、用户进一步分化、收视率持续低迷、经营增长乏力,成为媒体经营管理者需要直面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媒体经营管理者应当科学研判,找寻规律,抓住机遇,稳妥应对。重点要经营与管理好四种创新人才,创新工作方法,做好管理服务,培养一批政治意识强、业务能力过硬、纪律严明、综合素质突出的新时代传媒人才。同时,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主动放下身段,积极谋求变革,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自身优势资源开展合作,尽快实现传统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拓展传媒产业边界,深度融合共享,开启联动传播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梅宁华等.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J],中国记者,2007(07).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等院校;经济合同;管理;影响

1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在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对于经济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极为重视,但是由于受到内部控制问题的影响,导致自身的经济合同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现实的角度来讲,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高校与其他合作商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合作,可以说经济合同管理直接决定着高校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相关的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要从内部控制的将角度分析,何种内部控制问题会对经济合同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来降低内部控制对经济合同管理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升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水平,推动高校整体的发展进程。

2内部控制问题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高校内部控制的水平对于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来看,高校时常会因为内部控制问题自身经济合同管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内控流程问题,造成合同管理流程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现阶段,诸多高校的内控流程极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导致高校各个部门以及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不仅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合同执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严重的越权行为,导致合同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第二,由于财务控制问题,导致经济合同预算结果不准确,时常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第三,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导致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使他们不仅无法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准确地认知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3内部控制视域下,提升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水平的措施

3.1规范合同管理程序

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内部控制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不利影响,提升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水平,使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推动高校整体的发展进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规范合同管理流程。为此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准确有效的了解经济合同管理的要求,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其进行具体的规范。其次,要明确发起部门主要负责经济合同的策划工作,调研工作以及制定工作,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是第一步。要明确领导层负责合同的审核以及决策,这是第二步。当合同通过领导层审核之后,合同发起部门必须要按照合同上所规定的内容严格的去执行,这是第三步。合同发起部门要聘请法律专员对合同进行法律评估,之后在与合作单位进一步的协商,达成意见一致。这是第四步。档双方达成意见一致之后,由高校领导层与合作单位的领导进行合同签署工作,这是最后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合同管理程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进而降低内部控制对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3.2完善财务控制机制

从本质上来讲,财务控制同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而财务控制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水平也有着较强的影响,财务控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财务控制问题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不利影响,提升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水平,相关的高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完善财务控制机制,做好财务预算工作。为此,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经济合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方案,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对经济合同上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其次,在合同执行阶段,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严加防范贪污腐败行为,与此同时,当合同发生变更之后,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依据变更的具体内容,从新进行财务预算,以此来保证财务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并与原财务预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合作方进行披露。最后,相关的审计部门必须要做好资源配置工作,保证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性,同时还要对财务预算报告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以及审查,保证财务预算的准确性。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内部控制问题对于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极大地提升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水平。

3.3提升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水平,而人员管理同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内部控制视域下,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降低内部控制问题对于经济合同管理的不利影响,提升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水平,相关的该校领导者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首先相关的高效领导者必须要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其次,定期地对相关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最后,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经济合同管理的内容,要求,以及目的告知给每一位受训人员,并将创新元素融入培训工作当中,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高校整体的经济合同管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有着较强的影响,高效的内控水平与高校的经济合同管理水平成正比关系,当高效的内部控制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经济合同管理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相关的高校管理者必须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结合经济合同管理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降低内部控制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不利影响,以此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靳锋敏.高校强化经济合同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实践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7).

[2]靳海虎.浅析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7(7).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4

关键词:经济合同审计;PDCA管理循环法;持续改进

经济合同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关注的重点之一。开展经济合同审计,是医院日趋繁杂的对外经济活动的必然需要,是防范和控制医院各项经济活动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医院管理和效益水平、增加医院核心价值、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服务职能的体现,更是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院经济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而PDCA循环管理法在我院临床上的成功应用,打开了我开展内审工作尤其是经济合同审计中的思路。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深切的感受到PDCA循环管理法有着很强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有效性。那么,什么叫PDCA循环管理法呢?PDCA循环管理法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是一个持续改进模型。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即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方案、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经验标准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本文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开展经济合同内容专项审计,完善医院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加强合同风险防控,有效提高经济合同管理质量,继而提高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水平,提升医院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项目实施

(一)P(计划、方案)。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同样,经济合同审计工作展开,首先要制定相关计划、方案,且计划、方案的制定必须在科学性、操作性、有效性上下功夫。Why:1.合同金额大,数量多,需要制度规范。2017年,我院签订合同474份,总金额2.7亿,其中重大合同33份,金额2.26亿,占合同总金额83.7%;2018年,签订合同563份,总金额7.08亿,重大合同43份,金额6.44亿,占合同总金额90.96%;2019年,签订合同755份,总金额2.32亿,重大合同41份,金额1.59亿,占合同总金额68.53%。合同支出占医院总支出的20%以上。合同金额大,占医院业务收入的10%以上,管理上存在制度不完善、合同签订依据不充分、文本质量不高、合同审核会签流程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防范合同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What:合同文本质量是合同管理的关键,以合同文本质量管理入手,通过开展经济合同内容专项审计,以审促建,从而完善医院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加强风险防控,提高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水平。How:1.制定合同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开展2018年8-10月经济合同内容专项审计,并落实审计建议。2.开展2018年11-12月经济合同内容后续审计,并落实审计建议。3.2019年7-9月对经济合同内容质量进行成效追踪,将审计结果对比分析,评价改进效果。When:2018年6月-2019年9月Where:医工部、总务处Who:内审科经济合同专项审计组

(二)D(执行)。计划方案制定的再好,不执行、不落实都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主要做了以下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经济合同内容进行专项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二是落实整改、修订制度、优化流程后,进行后续审计。1、2018年8-10月经济合同内容专项审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应该具备条款包括:合同标的(数量,质量)、合同的价款或报酬及支付方式、支付期限、具体的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及地点、合同双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合同的变更、解除条款、合同的担保条款及具体明确的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的计算方式、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合同生效的时间或条件等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市合同管理办法》、和《医院合同管理制度》,审计组审查了医工部、总务处2018年8月-10月共96份合同,发现问题合同27份,占比为28.1%,具体情况如下表1:审计汇总发现,合同主要存在问题包括:合同条款不完整(缺少违约责任等)、合同主体不明确、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不一致、履行期限不明确、合同款项支付条款有歧义等。因此提出以下三条审计建议:一是建议经办的职能部门主动拟定合同文本,对常用的合同拟订合同范本;二是建议形成招标文件会审机制,组织相关科室对招标文件进行讨论,完善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文本,做到事前审核,提高标书质量,提升合同签订效率;三是建议科室相关组织学习医院合同管理制度,落实制度要求,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相关经办职能部门落实了上述审计建议。2018年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市本级行政合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拟订了《采购合同》、《维修合同》、《零星工程合同》等多个合同范本,并组织科室讨论学习。通过采用范本合同,提高了合同质量,也缩短了合同拟订的时间。同时,合同经办科室组织财务、监察等相关科室对招标文件内容和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文本进行会审,提高了标书的质量,做到事前审核,有效掌握了合同拟订的主动权,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效果。2、2018年11-12月经济合同内容后续审计对2018年11-12月合同审查发现,问题合同比例有所下降,由上次审计的28.1%降为20.2%。具体情况如下表2:审计汇总后发现,占合同总数的6%左右的重大合同,金额占比却达到了总合同金额的80%以上。根据重要性原则,提出以下审计建议:一是建议按照《市本级行政合同管理办法》文件要求,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二是建议推行重大合同会审机制,组织相关科室、法律顾问对重大合同进行审核,加强对重大合同的管理,防范风险;三是建议完善招标文件和重大合同会审相关制度,规范会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上述三点审计建议,由党政综合办于2018年12月通过公开招标,聘请律师事务所提供合同审查等专项法律顾问服务。根据《市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积极推行重大合同会审制度。2019年4月,我们起草并通过了《医院合同和招标文件会审细则》。

(三)C(查验)。2019年7-9月经济合同内容审计进行成效追踪。为继续追踪审计效果,审计组审查了医工部和总务处2019年7-9月拟定的合同共160份,发现问题合同29份,问题合同比例为18.1%,其中医工部89份,问题合同17份,问题合同比例为19.1%;总务处71份,问题合同12份,问题合同比例为16.9%,较之前审计结果均有所改进。2018年8-10月经济合同内容专项审计、2018年11-12月经济合同内容后续审计、2019年7-9月合同质量成效追踪结果如下:

(四)A(处理)。完成了P、D、C三步,对优化的机制、流程、环节予以标准化,对管理过程中新的需求,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开启下一个PDCA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一直在路上。

二、审计成效

通过PDCA的持续改进,先后采取开展经济合同内容专项审计、后续审计和成效追踪等措施,完善了医院合同管理制度,规范了合同管理流程,加强了风险防控,提高了合同管理质量,达到了持续改进的效果,继而提高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合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结合医院实际,修订了新的《医院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医院合同和招标文件会审细则》,为合同经办科室提供了操作规范,切实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规可依。2、在合同文本质量提升方面。专项审计和成效追踪结果显示,在上述审计监督与制度落实下,医院经济合同内容质量逐渐提高,问题合同比例由28.1%降到18.1%,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合同重点管理科室医工部和总务处的合同管理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医工部问题合同比例由最初的26.8%降到19.1%,总务处也由29.1%降到16.9%。3、在合同管理流程优化方面。引进招标文件会审制度,提高了标书质量,做到了事前审核,有效掌握了拟定合同的主动权。推行重大合同会审制度,合同各部门现场讨论,集思广益,现场修改,提高效率。同时,增加总会计师和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审查,进一步完善了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流程。4、在合同管理效率方面。拟订了《采购合同》、《维修合同》等合同范本,提高了经办科室拟订合同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缩短合同拟订时间,提高了工作实效。

三、结束语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5

(一)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制化生产经营的标志

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规模日趋庞大,其生产经营的内容、范围和模式随之复杂,因此合同管理下设领域的关系变幻莫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同管理已成为企业法制化生产经营的标志,更是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合同管理不仅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制度保障,而且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取先机提供预想机制。企业高效合理的合同管理是依法订立、履行经济合同的基础,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经济纠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合同管理可在保障自身经济效益和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解决经济损失和权利受侵的问题,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自身权力最大化、义务最小化,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二)合同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

合同是电力企业对外交易的载体,也是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制定经营模式的主要方式,合同运用于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通过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起到业务流程有效、稳定、合理运作的润滑作用,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过程。合同管理的本身特征决定其不同于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但是其能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其它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例如电力企业每年签订合同约为10万份,价值2500亿元左右,企业合同管理使大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仅凭工商部门行政管理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还远远不够,因此,合同管理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综合效益,必须从企业内部加强合同管理,通过改进合同管理创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效防范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经济和其它风险。

(三)合同管理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

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共同产物,是商品交换法律化、合理化、有序化的表现形式。电力企业是一个独立经济实体,其通过合同(管理)缔结与其它经济实体间的经济关系,合同管理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的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前提。企业合同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声誉、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因为合同管理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法律顾问的科学管理,并非简单的签订、承诺或者要约,企业高效合理的合同管理为优化企业综合管理、降低交易成本、降低法律风险、保证交易安全、实现企业利益等工作发挥巨大效用,因此,合同管理作为电力企业法律顾问体系的重要管理环节之一,是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败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

二、电力企业合同全过程管理实践措施

(一)合同全过程管理思路

合同全过程是以国际(内)先进管理实践为基准,保障合同与服务业务的协调和共同发展,以优化电力企业全过程管理体系的具体举措,其引导着合同管理的精益化转变方向,改善着企业内外部的经济关系,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活动合法稳定开展,是实现企业经济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合同全过程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合同管理,它是合同审查的优化拓展,也是包括合同签订前到履行后的全阶段、各环节的闭环管理。于此,将合同全过程管理思路阐述如下:第一是实现合同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即实现合同签订过程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和合同管理持续优化提升的闭环管理两个层面,不仅提高合同签订的质量目标,而且促使合同管理各环节能力水平的优化提升;第二是制定合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即将合同管理范围拓宽至合同审核、签订及履行的前端和后端四个方面,并主要包括合作方管理、招标文件管理、承办人管理、合同审核及签署管理、合同纠纷处理等十二项管理举措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挖掘出合同全过程管理的附加值和潜力值,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服务目标;第三是合同管理全面性、整体化覆盖公司的经济和服务业务,贯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原则,建立企业合同一体化管理的机制体系;第四是合同体系化管理,即要求电力企业在文本制度、组织体系、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建立体系化机制,以制度、流程、表单、标准合同为载体,合同管理组织体系为框架,信息技术系统为工具,为全过程管理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二)信息系统角度下实现合同全过程管理的举措

电力企业因分支机构众多造成空间分离问题,致使业务办理效率低下,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网络基础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从合同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结算、合同履行等情况总结、归纳、统计、分析的全方位、标准化、统一化管理,为电力企业有效利用合同信息并获取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和实践支持。于此,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从权限管理功能、业务协同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合同管理功能等方面入手,明确各管理环节的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等的工作内容和审批权限,通过电子化、集中化等数据分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例如权限管理功能,则应在信息系统中模拟企业组织架构,将权限细分至每个阶段下的的每个环节,增设自定义角色权限管理等。再如合同管理功能应全面贯穿、覆盖系统中的所有功能模块,从签约方管理、预算管理、费用控制、变更管理、预警系统等多方面详细记录合同基本情况,实现管理项目立项及审价、根据合同变更调整合同结算细节、协助完成财务规划和分析决策等目标。

三、结语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6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铁路非运输企业是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产业活动单位,是铁路系统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运输主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不完全依赖于运输主业,具有独立经营管理的特点。近年来,铁路非运输企业不断改革发展,业务范围已涵盖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物流、商贸、餐饮、房地产开发、住宿、旅游、制造等行业,涉及的合同类型也日趋复杂。不同类别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实践中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通过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可以把合同管理的有益经验固化下来,实现合同管理制度机制、基本程序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合同管理的高效化运作,进而有效保障铁路非运输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良性发展。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形式

1.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内部所涉及的所有合同,设立统一的归口管理机构,减少合同管理方面的组织制约,优化管理方式方法,提升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二是明确合同项目协作部门,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设立合同类别和项目,以合同为中介连接项目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明确一名企业负责人负责日常统筹协调,督导合同业务上游部门及时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督促合同业务下游部门及时开展谈判和签约。

2.合同管理运行程序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流程的科学性,力求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不同环节均可责任到部门、到人员,相互之间职责界限清晰,日常管理无盲区死角。二是合同管理部门的联动性,合同管理相关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存在着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的关系,要通过合同管理职能的统筹规划设置,使各相关部门在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对其他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起到监督、纠错的作用。

三、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匹配。一些企业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与市场化经营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合同管理专责部门,有的企业没有明确合同管理专职人员,有的企业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有的企业没有做到定期研究合同管理重要事项,导致合同管理工作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2.制度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从合同起草到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都缺乏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合同管理工作随意性比较强,受管理人员主观意识影响比较大,导致合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造成合同条款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产生巨大的管理隐患。

3.管理机制不顺畅。一些企业的合同管理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机制,在合同履行方面缺少必要监督,合同谈判、拟定、审查、签约、监督等各环节运行不顺畅、衔接不紧密、信息不对称,导致合同管理的盲目性和无序化,增加了合同签订双方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造成合同管理效率比较低下。

4.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的合同管理主责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职责、权限边界较为模糊,经常出现管理空白地带,造成合同审查工作漏洞;有些合同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合同条款表达不准确、法律与合规性审查不严谨、合同履行不到位等问题,为企业经营埋下潜在风险。

四、加强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机制。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基础,要在对合同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项目和管理程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制度规定,完善日常工作机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保持动态优化调整,确保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在有效的制度机制保障下健康运行。

2.完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有效的组织体系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前提,要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精干高效的原则,明确一名企业负责人主管合同管理业务,建立由综合、法律、财务、经营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合同管理组织架构,配备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具体工作,促进企业合同管理业务保持良性运转状态。

3.优化合同审查基本流程。清晰明确的审查流程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关键,要按照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原则,将合同审查流程各环节涉及到的部门及个人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实现有效监督和相互制衡。同时,按照一般合同、重大合同、特殊合同等分类,明确不同类别合同的审查权限,不断提高合同审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规范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严谨有序的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保障,要按照“一事一档”原则,对合同管理专门建档立卷,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完善收集、保存、借阅等方面工作规范,原则上由合同承办部门建立合同档案,由合同管理部门对履行完毕的合同及相关材料进行立卷归档,充分发挥好合同档案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7

一、媒体集团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1.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所有环节。合同管理内容涉及交易比价、谈判、审批审核、变更解除、业务评估、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任一环节不规范都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强化媒体集团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业务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促使企业内部责权利分明,降低企业经营和管理成本,确保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合同管理是媒体集团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目标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媒体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成本支出、资金融通无不以合同来实现。另一方面,媒体集团企业利用预算手段对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考核评价及控制,最终均以对合同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根据财政部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更是采用全新的以合同为基础的五步法确认收入原则,包括识别与客户签订的合同,识别合同中的履约义务。

3.高效的合同管理是媒体集团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的核心要求。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参与竞争、规范管理和经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合同管理过程的参与,做好风险的事前判断、事中控制,有效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合同管理制度中参与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参与程度分析,明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不断提升管理效率。

二、媒体集团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合同管理重视不够。长期事业体制使得媒体集团的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历史惯性使得改制后的媒体集团企业亦不重视合同管理,其一表现为依法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意识不强,有合同无收款,有收款无合同,以J,.告置换冲抵当年收入,跨合同年度进款等现象突出。如为完成媒体集团总部的社会效益签订的未约定收款条款的合同,导致合同违约概率高,履约风险加大。其二为不擅于使用合同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不善于使用预期违约制度,不善于利用抗辩权、巧妙使用代位权和撤销权等维护企业权益。

2.未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已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一合同管理》中明确规定,企业合同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日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从近几年梳理的情况来看,媒体集团企业缺乏有效的同管理制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合同主体缺乏统一的内部标识,合同数据归集困难,财务管理低效,如同一家媒体用户,签订合同用“**日报社”,开具发票用“**日报”,收款又用“**报社”,又如非媒体用户,签订合同时用“**市委”,开具发票时用“**市委宣传部”,收款时用“**市委宣传部”。合同、发票及收款不能一一对应,间接导致财务管理混乱。②合同有效期不明确,如有些合同订立时了合同有效期的同时又在条款中写明每年都要支付相关费用,造成合同履行困难,有客户将当年应支付的款项推迟到下年支付时,财务账面显示为一个年度内客户支付的款项超过合同约定。③合同订立中书写不规范。有些涉及合同金额的只有小写金额,无大写金额。④合同传递不规范,内部合同传递与备案缺乏统一规定。合同是财务收支审核的主要依据之一,业务合同签订后在业务部门滞留,导致财务审核缺乏依据,流于形式。

3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媒体集团企业随着业务的扩大,合同的种类与数量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纸质合同在管理成本、数据利用上的弊端凸显。媒体集团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仍以手工管理或简单的电子表格的管理方式为主,并未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用到合同管理中。合同信息与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共享平台系统无法连接,集团企业无法实现合同的全程跟踪、动态监控,给合同履约、监管过程带来潜在的经济风险。此外,纸质合同合同管理经办人员工作岗位变动或离职后合同资料无处查询,合同遗失现象频发,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又一风险点。

4.合同管理专业人才遗乏。合同管理工作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要求合同管理者除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外,还需要了解熟悉公司业务,不同的合同类型甚至需要合同管理者具备财务、税务、工程、政府采购、劳务用工等相关专业知识。而企业复合型人才短缺是目前媒体集团企业无法回避的短板之一,其分支机构更甚。同时,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媒体集团企业还需在管理规范和管理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从另一层面增加了引进合同管理人才的难度。

三、媒体集团企业合同管理的对策

1.以合同主体名称标准化实现媒体集团企业内部信息互通。主体名称标准化对集团媒体企业合同管理的意义不亚于工业企业的零部件标准化,媒体集团企业必须在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合同主体标准化库,集团内部所有单位的客户及供应商均由集团归日管理部门统一编码,统一标识后入库。统一标识后的客户机供应商库标准无差别地应用到媒体集团企业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这是媒体集团企业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前提。只有作为媒体集团企业核心管理信息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合同数据通过统一的供应商或者客户实现互通。合同管理的全过程才能得以体现,风险才有可能提前识别,业务风险及财务风险才有可能通过合同管理得以避免。理想情况下,业务是对合同的具体履行,财务是对业务执行收支层面的数据反应。

2.以分层授权思想为核心建设媒体集团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①媒体集团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后,集团内部所有工作均围绕预算指标而展开,这种大背景下,建立分层授权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保持集团内部单位经营活力,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整体效率的有力保证。而分层授权的合同管理制度集中体现在合同审批层面,首先,应区分不同的合同类型区别建立审批制度,预算范围内的一般收支合同,审批流程在下属预算单位完成,即谁负责预算指标,谁负责一般相关的一般收支合同审批,集团对此类合同只进行事后评估。预算范围内的重大融资,固定资产购置,建设工程等,由集团审批。其次,应区分不同的合同金额区别建立审批制度,媒体集团企业应以集团整体的风险承担能力并结合各下属单位本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区设定合同是否为重大合同的金额标准,并以此区别建立审批制度,非重大合同预算单位审批,重大合同集团审批。②责权利明确是分层授权成本高效的保证,媒体集团企业以部门经理负责制为核心,建立合同审批各节点上各依权限行使审批职责,承担审批责任的串行合同审批制度,部门经理及经办人为合同审批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共同为合同的经济后果负责,法务和印章管理人仅依据职责对合同审批承担过错责任。

3.以标准化台账和业财对账打造合同管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合同管理成果要应用到企业决策中去,提升决策水平,就不得不提升合同管理的容错纠错机制。笔者认为,媒体集团企业可从以下方面打造合同管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提升合同管理的成果应用水平。①建立标准化合同管理台帐。在经营单位内部,合同台账能及时准确反应每一份合同的签订情况,履约情况,收支情况,开票情况等,在媒体集团企业层面,标准的合同台账又能合并成集团整体的合同管理台账,整体反应集团一定时期内的合同签订情况,业务开展情况,财务收支、预算完成情况等。②建立业财对账制度,预算单位内部应建立定期的业财对账制度,通过对合同收支的财务业务对账差异的纠正完善,使合同台账与财务数据之间可以互相验证,互相支撑,打造合同管理的容错纠错机制,确保媒体集团企业业务信息的准确度,为集团重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4.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合同管理信息化运用水平。媒体集团企业的合同管理链条长,参与者众,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员工法制意识,建立多元化的法务部门才能兼顾成本效益的同时,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因此,媒体集团企业必须加强各级管理人员、营销业务人员合同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分级培训,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的合同法律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培养一支懂法律、懂合同的营销及管理队伍,为媒体集团企业健康经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媒体集团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媒体集团企业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积极提升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建设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平台发挥媒体集团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分公司)以及各责任人协同管理合同的优势,将合同管理涉及的文本起草、合同编码、内容分类、责任部门、法务审核、部门会签、合同收付款、合同变更、数据统计等实现远程及异地审查审批、移动审批,提高审批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利用管理软件的即使共享功能,实现合同信息在媒体集团内部各相关部门、各分支机构(分公司)、各相关负责人员范围内的共享,提高合同的履约率,高效管理媒体集团企业生产经营与日常管理合同,提升媒体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监管水平和合同管理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经营合同管理范文8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铁路物流合同不仅明确了合作双方的主体责任和权益,而且也是实现物流经营过程科学有序和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把好铁路物流经营合同关,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从铁路物流合同管理概述入手,对铁路加强物流合同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铁路物流;合同管理

1铁路物流合同管理概述

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随着中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铁路总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铁路正式步入市场化运营,明确了铁路局是市场经营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经营性的铁路运输企业。也就是说,实施铁路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就必须打破计划经济的封闭堡垒,尊重市场规律、转换经营方式、规范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合同是社会经济实体用以交换商品的法律表现形态。现代社会,企业通过开展日益频繁的经济往来活动获取相应的经济效能,需借助合同这一联接双方的纽带,由此可见合同的重要性。同时,合同又是一把双刃剑,稍有闪失就易导致经济纠纷的发生,甚至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最终决定经营结果是否理想的关键性因素,是实现现代化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为了降低和防范经营风险,企业必须首先从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入手。

2加强铁路物流企业合同管理的措施

2.1完善合同会签制度

应根据铁路物流经营项目合同的金额、风险性、规模及重要程度等确定合同的重要等级,按等级确定合同会签审核流程。合同审核人员除了参与起草的经营管理人员外,还应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物流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综合部经理和聘用法律顾问等人员。合同管理部门对签约方的合法性、资信状况、合同标的真实性、履约能力、履行合同的商业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负责;物流业务部门对合同的可操作性、各环节成本、与合同有关的业务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负责;财务部门对合同的收、付条款负责,对票据、应收款、应付款额、资金准备、资金利用率及财务风险负责;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合法性、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合同结构是否完整负责。通过从物流业务开发、现场作业环节、财务结算办理以及合法合规审查等多层面的审核,将一些主要问题暴露在合同正式签订之前,再通过双方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谈判,使合同条款在精确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有效降低铁路企业自身风险。

2.2健全合同风险管理机制

要防范合同的风险,就需对合同管理流程采取梳理性工作,重点就是强化合同的业务流程管理。在对风险管理进行梳理时,不能忽视每一个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构建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机制,就需要在合同有限的法律保护期内,严格控制铁路局的风险管理,在合同履行的整个环节上做好预防风险的管理和应对风险的举措。

2.2.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要想对合同实施科学系统的管理,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其重要的保障。委托及签约责任人、合同管理机构与职责、合同订立与履行、合同专用章管理使用、考核与奖惩等内容,都必须通过各种详尽的规章制度规定下来并不断地加以完善,从而达到制约的目的。

2.2.2合同签订前的内部管理控制。铁路局实行合同立项审批制度,出发点是对合同的立项进行管理。营销部门应及时提出购买和销售草拟合同,然后合同管理部门对购销合同进行集体会审,做出审批并为合同的执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接下来进入实行预审资金及方案制定;对标的物进行合同的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审核合同会签机制。

2.2.3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在对铁路局各项业务的常规性核查中,应该仔细查找业务中的问题并立即做出改正,以此形成标准、规范的业务管理。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合同的全过程,如加强资金流的控制、加强财务预算和核算管理,不断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各部门应该共同签字确认验收,如生产部门、物资采购部门等;从上而下制定的财务审批流程。纪检审计部门参与监督物资供应部门、物资需求部门,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监控,对物资需求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全程管理。严格执行会计、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主管领导、主要领导的审批流程,实行审计在前,发挥好纪委监察部门的监察作用,使过程控制能够得到履行。

2.3加强人员培训

物流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流合同管理的质量。一方面,应建立健全铁路物流合同管理组织体系,选用好物流合同审查和管理人员,明确其在物流合同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让物流合同有人管理,好管理,管理得好;另一方面,应加强铁路物流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现代物流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升其思想水平、法制观念和业务能力,从而保证物流合同的签订质量,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加强铁路物流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约管理,不仅可以防范和控制合同风险,有效维护企业权益,也体现出企业良好的市场信誉和社会形象。因此,在铁路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应学习和借鉴同行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出更为合理、科学、规范的铁路物流合同管理方法,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减少物流合同纠纷,确保铁路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作者:王帅 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物资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引刚.煤炭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4.

2于科.铁路多元经营信息系统规划及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3邢虎松.区域物流合作理论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