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问题及建议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问题及建议

摘要:中小金融机构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缓解贫困、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需要从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体系、明确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人才储备和管理建设这几方面着手解决,以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特征;监管问题;建议

一、引言

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够促使经济稳步发展,并能使其扩充到重要领域。如果先进的产业结构能同国家的金融资源配置机构相适应,则会加速资本积累,促进具有自我技术更新能力的产业和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成长,从而有利于经纪机构、金融体系的提升,以及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仅仅依靠资源要素的堆积已难以提高新时期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于大型金融机构在其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效率较为低下,这就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此时,一个具备市场化特征的金融体系便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并使其在发展方向转型,所以金融改革在此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成为重要支撑,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现阶段促进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便是鼓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但目前,我国融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并且缺乏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制度建设。我国虽然早在2010年就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中小金融机构在此背景下,暴露出了发展中积累的一些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中小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发展,也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研究当前形势下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监督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小金融机构的特征

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领域和非公有制领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弥补了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不足。我国当前金融市场化步伐加快,且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对于资金的需求只增不减。中小金融机构的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我国政策环境不可分割,具有以下特点:

(一)规模较小

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其规模上,同大型金融机构相比,有规模较小的特征,在从业人数、业务辐射能力、资金等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虽然我国对中型、小型金融机构的规模未进行具体的划定,但是习惯上将大型保险公司和大型银行归为大型金融机构,而将其他部分直接归类于中小金融机构。

(二)不跨区域经营

由于中小金融机构的知名度和资金有限,因此往往只有少数分支机构或没有分支机构,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通常是不跨区域经营。此外,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限制,无法跨区域经营是许多类别中小金融机构都具备的特点。

(三)与民营经济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

从中小金融机构的生产方式和发展过程分析,以人际关系网为依托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方式,为大型金融机构拾遗补缺,客户也是大型金融机构不愿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民营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其规模也就越大,数量也就越多,相对组织结构也就越完善。

(四)对货币政策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中小金融机构容易受到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影响,当政府实行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中小金融机构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相对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很难得到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待遇不公平,身份不公平。国有银行在布局范围上远远大于中小金融机构,且伸缩度较大,而中小金融机构则刚好相反,它们往往被限制在小县城、村镇等地区,网点布置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其长久发展的可能性。再者,政府往往过多地限制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并干预了其经营管理,打击了其扩展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在项目开发、税收等方面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金融机构没有办法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致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金融机构处于不利地位。

(二)市场定位模糊

中小金融机构建立之初,有享受相关的优惠条件的激励,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其发展初期,就未制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缺乏完整可行的发展规划,甚至没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与服务,仓促上阵使中小金融机构在选择客户时往往只选择一些私营企业和小企业,这种片面性得不到广大客户的支持和认可,远远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更无法使市场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一些中小融资机构忽视了自身存在的劣势,盲目地与大型金融机构进行市场的争夺,盲目模仿其产品的设定,缺少错位经营思路和方式。起点不高,定位不准,与大型金融机构竞争难免不落下风。

(三)机构内部管理不完善

由于很多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对企业管理知识并不熟悉,甚至未接触过任何关于管理与金融的知识,因此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于金融机构管理的需求。同时,金融机构员工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当前形势下存在的一大问题,由于中小金融机构缺少高水平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实践创新能力。有关数据调查显示,中小融资机构有近15%以上的人只拥有初中学历。再者,中小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总是忽略自身的内部约束,只注重向外部拓展业务,在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上都大大落后于国内外诸多大型金融机构。

(四)受到国内外同业机构的冲击

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日趋密切,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在此时极大地受到了许多国外银行机构带来的竞争,造成其一方面不得不和国外资本进行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挤压。在这种情形下就造成了资产少、规模小、产品服务单一的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目前,众多国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关注乡村市场,进一步压缩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

(五)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上世纪末,众多中小金融机构在刚刚出现之时,并不拥有真正的法人资格,虽然在当今社会发展条件背景下经过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但是仍然未完全发挥出像股份制等体制、机制的优越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仍然未建立起合理有序、系统完备的体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这就容易导致机构成为某个人的机构,使机构成为某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这是在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四、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法律体系

由于缺乏市场应有的同等主体地位和缺乏明确的法律认可,导致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经常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因此,建立相关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是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唯独如此,才能够使中小金融机构不再是夹缝中生存,才能够使民间金融向中小金融机构转变,使自身的市场地位和功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及时的分门别类是当务之需,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同时要明确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对合法行为应积极地进行推广和鼓励,而对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取缔。

(二)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专业化监管体系:银监、保监、证监。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这是因为我国金融体系中发展最快、建立最早,最能够得到民心支持的便是银行系统,银监会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其监管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涵盖了各类农商行、商行、信用社和合法类银行金融机构。通常而言,银监会能直接对下属机构进行工作指导,不受地方干预,也就是说银监会工作内容基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此外,银监会信息处理、知识、监管经验等资源方面都拥有着其他部门无法超越的优势。因此,不可否认,当前形势下最成熟和最理想的监管部门便是银监会。所以,相关部门应利用好银监会如此成熟的机制,开展对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第一步,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专门开设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面对一些新型的借贷形式,相关部门应即刻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如当前出现的P2P网贷平台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眼下创新形式不断涌现背景下,我国网贷平台出现乱象丛生的现象,出现无监管、无门槛、无自律的“三无”状态。例如,众多P2P平台采用担保公司和自由佣金对融资包进行担保,其实这种担保模式并没有降低实质性的风险,只是单纯的把风险转投到了担保公司上,同时,其交易成本也和民间利率有所趋同。而有些P2P平台则涉嫌非法集资,以P2P的名义从事非法业务,将众多陌生资金汇聚至资金池,这些行为的出现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性。此外,还有一些网贷平台往往通过影子公司套出资金从事民间借贷行为,却在名义上生成将资金交由合作银行进行第三方存管。这些行为是不合法的,因此我国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监管体系,杜绝此类金融风险的产生。

(三)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中小金融机构应结合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层次,根据自身优势,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明确市场中除大企业外还拥有小型企业,还存在大量的私营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小商品生产者和乡镇企业等,将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在小型企业上,为他们打造出具有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差异化服务与产品,加强与同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弥补大型机构在这方面的空白。

(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民资出资比例会随着政策的成熟逐步得到开放,甚至有可能控股。而存款保险机构则可以通过调节保费,给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同等的竞争平台的同时对小银行快速扩张的风险进行控制,如此一来,中小金融机构会寻求到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模式。当前情况下,国际上存款保险机构的投保形式有两种,分别是强制性和自愿性,针对我国目前发展情况而言,由于大型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提供的信用担保,及其拥有抗风险能力强的特征,所以它们对投保的意识并不强烈。基于此,为了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首先要求金融机构统一进行强制投保,用一定的百分比在投保额的基础上加一些政府的投保额度。同时,为了鼓励其投保,政府部门可以在会计年度末,对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次年费率的降低。

(五)加强人才储备和管理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人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企业竞争日趋加剧,人才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内部人员培训机制,加强自身人力资源储备的建设,在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技术和水平的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具有投融资和金融开发技能的人才,并丰富企业文化,制定合理奖惩措施,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论

中小金融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对调结构、促发展方面普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和自身缺陷的制约,积累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也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律认可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富贵.加大基层央行营业部金融管理力度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32):59-60.

[2]刘文洁,柳震.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1):13-14.

[3]孙双鹰.论我国金融经济周期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启示[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9):156-157.

[4]杨升才.论准金融机构的管理与法律完善[J].法制与经济,2017(2):88-90.

[5]王呈琛.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的构建[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36-41.

[6]赵展宁.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探究[J].中国市场,2016(16):109-110.

[7]邓南昌.“大监督”机制下风险管理与防范问题探讨[J].华南金融电脑,2009(10):66-67.

作者:邵曦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