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常识范例

经济管理常识

经济管理常识范文1

1.公平有序作为主导

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其他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不具有功利性,所以虽然每个部门都有其各自专门设立的资金,但是工商管理部门却没有专门设立的资金,这样的行为以及举措更加彰显出了工商管理的主要责任,即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秩序进行维护,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保持公平公正的风气,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众多的监督手段

在现实管理中,要想将管理做到合理均衡,首先要做到紧密结合行政处罚以及行政指导,这样才能够实现均衡管理。在工商管理部门中,首先要制定具体的法规进行约束,其次还要营造市场经济的相关舆论进行共同约束。在制定的法规中,不仅要制定能够控制实施过程以及监督工商管理的法律,还要制定能够加强工商部门执法力度的法律,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一些违背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理,这样才能够构建和谐的市场经济。

3.处理好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培养合理的监督秩序在市场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市场经济秩序以及消费者权益是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因素。在市场经济中,对于市场秩序不仅要进行积极维护,还要对企业管理的责任感进行强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市场经济最好的运作状态,同时也很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1.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进行严格规范

在市场的准入、合法经营以及市场主体维护上,工商管理部门都会对其进行监管,并且这些监管使得市场经济主体准入制度变得更加规范并且理性,这样的监管方式还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根据市场准入制度、商业登记制度需要进行层层审批才可以合格。

2.对市场监督水平进行进一步强化

规范市场以及市场主体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工商管理部门要发挥其主要的作用,在市场的众多竞争以及商标注册中,加强监管手段,逐渐实现自身的价值,使经营活动在监管手段的管理下根据市场的规则进行,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也开始逐渐形成。在工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垄断以及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严厉监督,改善中国市场经济投资的环境,使其更有利于投资和公平竞争。其次,企业对于自身商标权的保护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商标不仅代表一个企业,还标志着商品,一个企业的商标能不能够得到法律强有力的保护将决定这个企业今后能否继续发展和生存,所以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

3.对市场经济体系进行完善

工商管理部门具有某些行政职能,其主要是在市场经济以及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并有效监督市场主体,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体系,对于市场以及经济的各方面发展都有加强作用。在工商管理部门监管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市场的建立以及完善也能够逐渐加强。

三、结语

经济管理常识范文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企业竞争的对手从国内市场逐渐转变为了全球市场,其次人们对商品或者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也随之上升。在这样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企业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改革创新,其中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创新内容。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创新模式是企业健康稳定生存及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具体来说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提高企业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生存能力。本文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简述了目前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提高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整体水平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经济管理模式;市场经济;问题与措施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发展都逐渐步入正轨,有关产业的发展甚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远超世界其它国家,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具有风险意识居安思危。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外界环境发展的越好企业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想要在竞争中长盛不衰唯有不断研究市场变动特点,进行改革与创新。所以企业一定要在发展的同时主动关注市场变化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分析市场变化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在企业内部进行必要的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为企业创造出一套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及变化的高质量经济管理模式。所以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明显的现实性意义。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来说,各类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经济管理模式在发展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仍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经济管理模式的整体质量。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一定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这些管理制度仍是建立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的,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创新,还是存在非常多的缺陷,所以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如今的市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不能保证领导层与基层员工之间成功的进行互动,这是经济管理模式中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这直接导致了领导下达的指令不能全面完成,或者说完成的质量非常低,使得整个企业的经济收益一直在原地徘徊甚至还出现下降的情况。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低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危机,而危机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形式:首先,企业中低层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这导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首先,人员流动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其次还会对产品的最终质量带来重要影响。第二,员工的专业技术以及道德素质底下,这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对企业的整体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第三,员工的工作热情非常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制度不够健全。

(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组织灵活性不足

相对与西方一些国家来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很多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而企业想要建立其完善的组织结构是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摸索的,这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市场经济给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面对市场变化的时候,企业组织结构一定要有足够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关键的生存法则,不然就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改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性建设之一,所以一定要对这方面的内容引起重视。首先,企业领导以及各级管理人员一定要对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有一定非常明确的认识,只有在思想上对它有了深刻的认识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改革。第二,企业一定要冲破原有的束缚,走出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制度模式,并且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创造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创新模式。拥有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意味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根基,对其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

任何组织想要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企业的发展绝都是依赖人力完成的,所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想要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进行,首先要在招聘过程中就对企业人员进行第一次的把关,制定严格的面试制度,选拔出专业水平高同时富有责任心的员工;第二要在企业内部制定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或者是激励制度,提高员工整体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益;第三,在企业内部定期组织员工的培训,或者是讲座形式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三)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度

企业组织结构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内容,会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外界环境瞬息万变,如果企业一直故步自封,沿用传统的结构模式必然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所以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创新组织结构。如果组织结构与市场能够进行很好的适应,在市场发生一定变化的时候,企业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高效的应对,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对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企业组织结构灵活度的提高还能够促进企业创造出新型的生产及销售模式,有利于企业营业额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如今经济发展的脚步发展越来越快,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经营同一类产业的企业数量自然也就增加了,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一定要从基础性建设开始改革,完善企业的内部建设,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就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经济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适应性,避免经济管理形式落后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

作者:武靳 单位:邯郸市商务局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常识范文3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指的是建筑企业为了将建筑产品的成本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用的各种管理手段。具体来说,主要有建筑成本评估、规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核等环节,利用这些环节对各项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掌握,减轻资源的和成本的浪费。这符合使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多经济收益的原则,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涉及到的事务较为繁杂,与人力、物力、财力等环节都存在联系,使得企业必须重视这项工作,让成本管理有效地展开,使用各种科学方法让成本管理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在开展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坚持可控性原则,能够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实施有效控制。明确职责,各部门由实施成本管理的权利,但是也要在处理失误的时候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据最终的工作结果给予相应处罚或者奖励。在适当管制的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放开,这指的是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不能由于一味控制成本而舍弃某些需要花费资金较多的环节,比如引进某些技术或设备能够为企业发展形成积极影响,这时候就应该适当放松管制,花费相应的资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

二、市场经济下建筑成本管理出现的问题

1、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国内很多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难以形成必要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在施工过程中,各种能源的消耗没有节制,而且在正式施工之前,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做好施工预算和成本控制,也未对供应链进行深入了解,致使在施工开始之后也很难达成成本控制的目标,这从根本上说是管理理念出现了问题。一直以来,传统背景下的成本管理人们并没有深入研究,对成本的具体含义也没有很深刻的认知,也为从全面的角度展开分析,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企业运营与施工过程中因此而浪费的资金十分之多,此种类型的成本管理无法达到让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2、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

近些年,市场化进程逐渐加深,成本管理的地位逐渐升高。对于性能与质量差异较小的商品而言,其定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成本控制。但是,任何企业都是将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导致偷工减料的行为不断发生,质量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旦一些部分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就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一旦此种情况真的发生,将会让企业受益最大化的目标落空,甚至会让企业遭受重大打击,市场萎缩难以避免,无法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建筑管理和施工队伍建设不完善

部分建筑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仍有提升空间,在管理过程中往往都是凭借个人的直觉与经验,造成管理问题频。在成本控制方面,对其能够全面掌握的管理人员很少,而那些能够同时掌握很多学科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大多都是兼职,此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稀少,而当前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较为复杂,企业难以有效面对此种挑战。施工人员本身也存在素养不高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往往被认为只与财务人员有关,但是此种情况明显存在一定偏差,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未对成本控制产生重视。由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本身也存在很多不足,使得施工工艺存在问题,材料浪费、返工等情况存在,让成本无形中增加不少。

4、成本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以往建筑企业重视通过管控材料,让财务部门承担成本管理的责任,这种情况无法符合目前的形势,成为让企业无法在竞争中胜出的阻碍。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成本控制在实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问题出现也没有相关的规定可以参照进行处理。

三、改进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建议

1、创新成本管理观念

首先要有前瞻思想。从小处着手,及时发现问题,应该从预防的角度看待成本管理,处理好预算编制工作,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成本预防管控措施,从各个方面形成有效的预防。开展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从企业的投资规划、设计、建设直到完工,将成本管理纳入到其中的所有环节之中。在开展定期检查的基础上,辅以不定期查看。企业的管理者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让成本管理覆盖面更加全面,在着重处理眼前成本问题的基础上,注重潜在成本的控制。加强企业内部各部之间的协调合作,将成本管理进行详细划分,使各个部门都能详细落实。

2、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

应该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邀请相应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讲师,让管理和施工人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将与成本控制有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印制成教材,分发到学习人员的手中,在讲师的讲解下让学习人员对成本控制开始有专业的认知。理论学习完毕之后,还应该组织讨论,让所有的学习人员互相之间表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彼此之间互相印证自己自己的想法,如此就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此外,还要展开必要的实践,让学习人员可以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的理论水平,知晓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总结这些差异也能够让自己的理论修养更加提高。

3、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有完善的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管理层面应该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然后指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让成本管理有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企业现状进行相应的改动,融入到成本管理之中,将制度落实到各个工作层面中,使制度能够对所有的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的指导。对出现错误的工作人员可以参照制度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表现较为出色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如此才能有效防止成本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必要错误,也能够调动起那些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完善采购环节

在一个建筑工程之中,材料在成本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超过了总成本的一半。因此,在采购环节加强管理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首先企业应该建立起相应的采购制度,让采购的各个环节都在制度的限定中完成,一旦出现问题就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作为处理的依据。还应该让对建筑材料十分了解的人员制定详细而又科学的采购清单。采购人员在采购之前也应该做市场调查,对市场上的各种厂家进行了解,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多去材料生产厂家了解情况,选择几个厂家中价格相对较低的进行购置,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四、总结

经济管理常识范文4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工商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本文将以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着手点,针对目前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在市场经济中将工商管理有效运用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在理论等层面上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基本内涵

0引言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能够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的规范性与稳定性,同时,市场经济也是工商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市场经济发展足够好,工商管理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才能够得到凸显。本文进一步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此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并且寻找相应的规律,促进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更好地发展。

1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工商管理的存在是为了规范目前市场的经济秩序与政府在经济方面的统治秩序,能够进一步在趋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实施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得到更为优化的设置。而市场经济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并且针对市场趋利性的基本特性而言,其也是社会文化发展以及社会体制建设的必然发展需求[1]。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联系,二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若是没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更没有工商管理存在的必要。但是缺乏工商管理行为,经济发展也就缺少了管控能力与自律能力,很多市场经济行为都缺少相应的管理与监督,而市场经济在失序的情况下是不能够正常顺利发展的。所以有利益关系的存在,就会导致市场经济中的不同对象之间存在纠纷,这一点是由市场经济趋利性因素所导致的。而工商管理能够以相对权威的角度,根据目前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所设立的工商管理办法以及工商管理制度,对不法商贩以及不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与责任管理,最大程度上对我国的市场经济进行维护。这些都是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只有正确认识了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落实好工商管理工作。

2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为了加强对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行为的监管,设立了一定的工商行政等部门来进行相应的工商管理工作,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工商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目前的工商管理依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首先从工商管理的制度层面上进行分析,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方向,很多工商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多元化的经济行为需求[2],所以其基本管理行为与管理体系都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同时也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发展需要,在基本管理与管控观念上面临着改革与更高的挑战。工商行政部门如何在明确目前经济发展现状的同时,合理进行工商管理观念的转变也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的首要工作。另外,工商管理是一种较为宏观的管理行为,所以想要合理进行工商管理行为就需要从根本上完善管理组织结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工商管理的组织结构并不能够满足工商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目前工商管理执法能力的提升,使得工商行政部门的大多执法行为不能够落实到位。比如地方政府与工商行政部门之间的直接冲突,阻碍了工商部门进行相应的行政行为等。除此之外,在工商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政府在进行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招募时很多都不是走常规的招募程序。所以致使目前工商行政部门缺乏相应的人才[3],并且没有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来促进其自我能力的提升,所以目前的管理人员普遍没有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观念,不能够正确认识到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此促进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的共同进步与共同发展。

3在市场经济中优化工商管理运用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与行为办法

想要在市场经济中优化工商管理的实际运用,就需要在了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与行为办法。事实上,工商管理制度在1995年就已经得到初步建立,即《工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4],经过近些年不断的修订,也在具体的工商管理组织结构与管理职责上进行了相应的划分与明确。社会发展迅速,很多经济行为已经不能够用传统的工商管理制度去进行约束,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实施的过程之中,工商制度规定的《广告管理条例实行细则》中就有部分内容与其不符。所以国家之后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促进工商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所以,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与行为办法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因此从制度方面着手,才能够为落实工商管理工作奠定制度基础,从而提升工商管理行政行为的执行能力。

3.2在工商管理进行中完善管理组织结构

在工商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完善管理组织结构,有两大益处,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督,扩大监督范围的同时也能够增强监督力度[5]。另一方面有利于内部管理的和谐发展,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合理进行工商管理行为,促进工商管理行为的顺利实施。所以在完善工商管理组织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与地方政府的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机制,良好的沟通是一切管理活动进行的前提。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很多工商管理行为都难以落实到位,所以建立良好的合作管理并且完善管理组织结构也是目前工商行政部门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3.3提升工商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

在关注一些工商要闻时,一些工商管理行为不能够落实到位很大程度上与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关,所以为了顺应目前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工商管理团队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身,提高整个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比如目前网络的发展也在不断壮大,想要落实工商管理工作,还需要提升网络监管能力,从而进一步维护网络市场秩序[6]。在近期的工商管理中也提出了“增强四种意识,更加高效维护网络市场秩序”的口号。所以工商管理团队需要从多方面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比如电子商务消费维权、防范利用预付消费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如何去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等,这些都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工商管理团队提出的挑战。

4结语

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行为仍然存在着不足,使得目前的工商管理工作还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在明确市场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工商管理者素养的提高以及工商管理制度的优化等多方面加强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刘冀 王骄洋 杜恺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娜.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科技资讯,2016(10):65+67.

[2]孙仲尼.探究工商管理中案例的作用与知识转换情况[J].中国商论,2015(29):140-142.

[3]张诗慧.浅谈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2015(11):94.

[4]路宜昌.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15):251.

经济管理常识范文5

(一)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模式

(1)企业缺乏健全的经济制度。

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和监管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必备因素。在我国,部分企业不会利用固定资金,具有随意性,在不经特定审批部门的准许下私自动用资金,这种做法是违背公开性、透明性的原则的,而且会打乱资金原有的规划方向,导致企业在真正需要资金的时候得不到供应,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直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的影响。此外,监督机构的设立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因为其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到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支出数目,财务管理中不乏有独吞资金、谋取私利的情况,而合理的监督机构可以保证资金运用的公开和透明,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在阳光下开展与进行。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意识淡薄。

前面已经提及,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都是个体经营,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增加对工作人员的可信赖性,企业的亲近成为财务人员的首选。而在这些人员当中,所谓的会计人员通常都是无证上岗,缺乏足够的会计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几乎为零,社会责任感也不强,而且,把会计工作单纯地理解为算账,其做法存在众多不合理之处,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没有秩序可言。低下的个人素质和淡薄的财务意识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下降。

(二)企业缺乏市场化理念技术创新

在当今社会,作为企业的负责人、管理者,当务之急就是要分析和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需要考虑怎样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学家熊波特最早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成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此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不断投入到实际的应用当中,技术创新实践的指导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要想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就必须对企业进行市场化理念的技术创新。

二、市场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策略

(一)树立战略意识,防范经营战略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和先导,要想做好战略管理,先进的战略管理意识首先要树立在企业管理人员的头脑当中,并不断地对其加强培训和教育,以便于巩固战略经营理念,增强战略意识,让每一个人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为甚么要实施战略管理以及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此在,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最好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明确的分配工作、划分职责,更好对企业经济和财务工作进行管理,避免在工作时相互推卸责任、消极怠工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更好发展。

(三)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人才是技术创新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决定着企业经济成效的高低甚至说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所以应该把对人才的培养重视起来,以下几方面是主要措施:第一,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保证人才的来源稳定,以各种渠道吸引人才,给予其优厚的待遇;第二,建立多个专门的人才培训和教育机构,聘请专业的人员对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企业内部的学习氛围变得浓厚,同时为培训提供足够的费用,给予雄厚的资金支持;第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以便于把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最大程度。

(四)建立健全财务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是当务之急。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各个人员应该把财务工作重视起来,发挥和实现资金的最大功效。作为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需要受到高度重视,企业有必要设置能力较高的人员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就可以和会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此外,企业的内控制度需要得到明确,对各项工作要有明确、细致的分工,加强信息安全性的保障,促进企业的良好与健康发展。

(五)加强技术创新的市场化观念。

在摸清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研究与开发出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就能够使得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可观的收入,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加稳定的立足市场。所以,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做到技术床戏的市场化,做到为了市场、为了消费者而进行技术创新。企业要想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必须把这种市场观念作为必备观念和知道理论。

三、结语

经济管理常识范文6

经济发展需要资源环境的持续供给,但是资源环境稀缺性又决定了经济过快增长必然造成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经济效益降低和社会福利损失,所以,需要构建合理的平衡关系机制,而机制模式的选择又取决于决策对象的自身特征和经济运行规律。目前,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已成为全球的必然选择。处于体制转型期的中国,既承受着逐年增加的国内环境压力,还要承担国际减排责任,同样面临如何选择有效保护环境的模式问题。因为,现有以规制为主体的环保模式并不足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所以,必须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走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低碳经济之路,方能有效改善中国社会环境福利和顺利兑现国际减排承诺。

一、我国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困境

(一)现状分析

中国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进展,人民生活极大提高,但也因严重依赖资源的高消耗而欠下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债”,产生了潜在的社会环境福利风险,使资源环境约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些年,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政府规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进程,但尚未完全扭转这种逆势,于是便开始尝试一些市场化环保决策,逐步奠定了适度管制下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的部分条件。

首先,市场化制度逐步健全,主要成果有:一是出台一系列促进市场化法律和行政法令,促进环境政策从行政管理向突出经济与环保协调和“双赢”的市场化之路转化;二是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将环保纳入财政体制改革,通过财政税双重红利政策改革,加大环境保护市场引导;三是结合国际标准、国内产业和环保政策,积极推行“绿色信贷”政策,探索环境资产交易工具,试点环境污染责任和环境资产交易保险工作,逐步搭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管理体系;四是通过市场激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减排,开发和应用清洁生产和改善环境的技术;五是逐步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加大监管力度,将环保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

其次,环保市场体系得到初步确立,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内企业积极投身减排项目交易,先后诞生针对“碳中和”的企业和自愿减排的“熊猫标准”,成为最早的环保市场化推行者;二是金融机构逐步建立“赤道银行”,推出与环保有关的碳基金、碳价格、碳理财产品等交易工具,在碳金融财务顾问、能源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产品合同、低碳理财产品、碳金融合约交易等业务领域逐步获得突破,银监会已逐步加大对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企业信贷的监管力度;三是碳金融行业组织开始增强内部自律和协调以及行业的对外谈判能力;四是环保产业初具规模,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已达3.5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产业收入总额近10000亿元;①五是城市开始运行垃圾处置费和填埋费强化市场调节功能;六是形成了部分排放交易价格参照标准,已有效实施城市供水、土地、用电价格改革,开始在能源领域试水环境市场价格调节机制。

最后,环保市场获得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达到3500个,中国CDM交易额约占国际CDM市场一半以上。②预计我国将在2013年形成区域减排市场,2015年形成全国市场。由此可见,适度管制的市场化低碳经济决策将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二)面临的困境

尽管我国环境市场化措施在控制污染及其生态影响方面取得了局部成效,但由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缺乏常见的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所以在推行市场化低碳经济过程中,也遭遇了一系列决策困境。

1.制度规范没有完全确立环境市场化地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化环保制度不健全。首先,立法主体地位偏低且不健全,大多数环保立法出自最低层次的行政部门,政策权威性和执法力度明显不足,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政策环境,造成部门间难以形成合力来有效调控同级地方政府为追逐经济利益而扭曲环境保护执法的行为;其次,现有经济杠杆制度不健全导致市场化激励不足,使生产者不仅缺乏环保动力,甚至为了利润最大化采取投机或寻租行为肆意排放废物和消耗资源,造成当前环保效果不进反退的尴尬境地;再次,市场化监管主体缺失。根据《奥胡斯公约》第2条规定,各级政府和各种环境公共行政职能的自然人或法人为市场化监管主体,但我国环保监管主体主要为行政部门,其他主体仅有参与权,使环境资源信息在市场决策与其他参与主体间产生严重不对称性,从而造成环境决策监管空白;最后,现行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制度造成地方政府事权多财权少的不匹配情况,由此产生普遍的“经济就是政绩”的扭曲思想,普遍存在经济投入“越位”、而环境投入“缺位”现象,致使正常的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一旦遭遇异常自然灾害,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

二是环境产权不清晰,造成资产定价困难。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价格是市场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手段,在促进环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产权界定不清晰,致使经济性环境资源价值缺乏市场化的衡量标准,计入市场价值的资产被地方政府和企业功利化地肆意分割,而与经济无关但有利于社会福利的环境资源却面临公共的悲剧,造成市场对环保价格调节机制被严重扭曲,无法反映资源真实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

三是现有市场化调节不足以形成环保正向机制和抑制环境恶化的逆向机制。首先,目前以排污费、资源补偿费为主体的环保税收制度仅限于减税和免税,缺少环保专门税种,而且征收标准偏低且不平衡,既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又难以保障环保税收收入,严重影响了生态价值补偿效果;其次,其他许可证、经济优惠和资源租金等政策,规模有限而且易滋生腐败,对环保的效果同样不明显;最后,央行与环保以及银监部门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些合作性环保和绿色信贷政策的指导意见,但是,由于央行与银监部门在制度上尚未形成一个信息共享、分工明确的关系,即使央行出台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信贷”政策,也仅仅具有指导作用,难以在实践中真正有所体现。

2.市场化运转体系存在诸多缺陷#p#分页标题#e#

一是在长期粗放式增长模式下,企业因经济利益本位主义和为迎合地方政府追逐GDP的要求,往往在商品价格中忽视了环境自净功能上限,以及环境成本和损失及未来利益,导致绝大部分环境资源价格无法在市场供求关系中内部化,不仅引起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失灵和错位,也助长了对环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低效使用。

二是国内资源环境资产存在市场需求旺盛而定价扭曲的反常现象。根据资源国家所有法律原则和现有税费体制,经济性资源生产一般由中央企业垄断,价格在市场上居高不下,远超消费者需求预期价格。非经济性环境资产虽有很大的社会需求,但是无法直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价值,只能通过税收等非市场方式体现部分成本。但在现有分税制下,大部分资源性税收上缴国库,地方性税收比重偏低,致使资源环境资产定价极为模糊,最终导致所获补偿资金不足以弥补环境成本和价值缺口,出现普遍的“矿竭城衰”现象。

三是环保市场运转资金缺口巨大。环境资产交易市场初建时期,需要投入大量原始资金。在地方税收不足和中央财政支持有限的前提下,金融支持本应是良好的弥补方式,但是国内金融机构因环境资产属于预期收益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及交易风险,一般对环境资产产权交易持谨慎态度,而资本市场的环境金融衍生产品又严重缺失,自然对环保产业项目支持和环境产权交易的金融支持有限。这样一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过程无论从税收,还是从金融支持,都存在严重的缺血现象。

四是环境资本市场不健全。国内虽然已初步建成环境产权交易市场,但主要以项目交易为主,由于定价机制不完善、缺乏资金支持等原因,导致交易平台规模偏小,交易供需错位,使交易机构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其他交易因缺乏期货、期权和直接投融资等交易工具、交易信息严重不对称、交易品种有限等制约因素,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有效的交易,以至于严重抑制了环境资产兑现为经济价值的广度和深度。中国虽然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节省能源、构建和谐社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发展从“量”向“质”转变。然而,由于上述缺陷的存在,使中国环保效果不增反减,环境持续恶化,不幸被“杰文斯悖论”(Jevons’Paradox)①言中。这些困境又直接影响了环保政策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模式来改进我们的环境保护效果。

二、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环保决策是推进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理论分析

首先,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实施效果取决于机制是否能均衡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关系。②而这种机制的协调与否又与相应的对策工具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低碳经济决策工具分为环境行政规制和市场化决策。这两种工具各有利弊。首先,政府规制是政府部门根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责任,运用产业准入、行政处罚、环境补偿、环境监督等行政管制手段调节或影响经济微观主体的行为。由于决策推动者主要是政府,环境行为个体缺乏改善环境的动力,容易滋生寻租和博弈行为,经常会扭曲环境社会福利林达尔均衡,加之不确定性形成的决策不可逆性地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沉淀成本,最终导致环保决策效果欠佳;③应用两期模型和数值分析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决策造成的沉降成本对投资造成的影响要大于环境本身恶化所造成的影响。④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风险调整框架。⑤

其次,市场化决策工具是政府部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特质,运用产权许可、财税调节、价格杠杆、产权交易等市场调节手段,激励经济主体主动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和个人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环境价值虚拟资产和现实资产的有机结合。价格路径具有零碳税和惩罚的特征,尤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有利于各国通过努力实现减排的目标;许可证和环境租金具有较大的寻租空间,会增加腐败和金融诈骗等行为;碳交易属于价格控制和市场化调控中最为有效的决策。从环境自身的价值属性和市场的关系来看,环境价值一般被视为预期收益,环境保护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直接投资,而在资本市场上股票却最为活跃。但与此同时,环境价值投资必然带来成本,而成本与排放物的流量有关,这就意味着当减排边际收益紧密依赖于当前的减排水平时,减排的边际成本对减排水平高度敏感。所以,大多数学者主张以价格调节为主。⑥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环境资产评估机制和产权不明晰,价格机制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中国目前虽然依然采取政府规制为主的低碳经济环保政策,但是关于市场化的理论探索早在1999年,就由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宋瑞祥提出了环保市场化问题。⑦随后理论界陆续提出环保设施市场化问题,⑧环保产业市场化问题。⑨目前,市场化的节能减排运作方式已被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可见,市场化环保机制已经在国内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引起高度关注。综上所述,由于前述规制和市场化两种机制各自存在的固有特征和缺陷,若单纯依赖某一种调节机制都难以实现理想的环保目标,所以,主张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也是目前理论界的主流思想。

(二)实践验证

欧美国家的环保实践证明,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环保决策机制正在成为各国未来碳经济模式的必然选择。欧美国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率先通过合理制度规范,运用必要的市场调节手段,引导资源生产和减排技术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现有资源环境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实现国民经济社会需求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帕累托效率最优,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宝贵的借鉴价值。这些成功经验可以具体归纳为:

1.市场化调节机制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欧盟通过的六个环境“行动规划”中,前四个主要依赖政府规制措施,但不乏市场调控举措。①自第五个环境行动规划开始,更是通过探讨市场激励机制,将环境保护与商业和消费行为紧密联系,逐步将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碳排放权市场调节机制成功应用于低碳经济战略。美国虽然没有签约《京都议定书》,但已积极开展自愿性排放交易,并开始倡议强制性的碳交易;新西兰也开始引入碳排放交易系统;日本则于2004年公布了“新产业创造战略”和新环境税收计划,并先后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草案,等等。由此可见,市场化调节机制正在获得世界各国的行政认可,并正在发挥作用。#p#分页标题#e#

2.市场化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开始逐步确立

其中,欧盟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制定“地方21世纪议程”、“奥尔堡宪章”、《环境经济核算法规》、“超越GDP”等决议,为推动市场化低碳经济机制确立了行动纲领和具体行动规范。与此同时,这一机制的立法工作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目前已形成环境法规230多条,指令140多条。借助这些制度引导,2010年,欧洲碳交易市场占全球总额的81%,主导着全球碳市场。②美国则在2007年通过的《低碳经济法案》中,提出了碳配额交易、政府补贴等制度,并于2010年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装法》(ACES),对诸如汽车燃油经济性等问题作了相关立法。目前,已有40个州执行了削减排放气体的法规,20个州出台了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措施。③

3.各种引导和规范市场的经济政策力度正在加大

首先,运用“污染者付费”制度调整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税收关系,建立起环境税收双重红利体系。④既保障了环境治理财源,又调动了社会改善环境的自觉性,有效实现了控制污染和节能减排的目的,极大改善了各国生态环境的社会福利水平。这一点,欧盟做得尤为突出,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宽松的环境税费返还与减免措施,以及最严格的绿色关税政策,也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满。其次,通过环境补贴和优惠制度改革,加快低碳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在环境与贸易的关系中,欧盟引入“非歧视原则”和“适当性原则”,⑤以体现成员国内部环境福利公平,帮助最贫穷的欧盟国家实施联合环境项目;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南非也正在讨论研究相关税收和优惠措施。最后,建立起一套鼓励低碳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配套激励机制。欧盟在2007年对可再生资源的投资达到550亿美元,G7国在过去的20年中,对能源方面的投资也在增加,其中,日本在2009年对低碳投入达到7173亿日元。而澳大利亚的同类投入则达到1亿澳元,绿色汽车创新基金则达到10亿澳元。⑥

4.逐步搭建市场交易运行平台

发达国家建立了控制气候变化的环境数量调控和价格调节的“绿色价格”机制,⑦以及有利于环境投资的证券交易和银行信贷金融体系,积极推进排放权交易,推动节能环保企业专业化运营机制。目前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涉及近1.2万个温室气体排放实体,有8个交易中心。另外,发达国家还通过引入标准格式的碳减排权合同吸引全球的交易者。据世界银行的《碳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碳交易总额300亿美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网站显示,2011年底,全球有2896个CDM项目获得在UNFCCC执行理事会(EB)注册。在节能减排方面,欧美国家制定了与能源生产和销售有关的IPPC指令和市场激励的需求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运营向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扩张,加速配置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业务组合。又据世界银行网站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同比增加了5%,达到1200亿美元。碳市场成交额增加的原因是碳价格在2010年有所上升。2011年全球碳市场市值达到960亿欧元的交易额。①适度管制的市场化低碳经济决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且正在产生深刻影响。

(三)推行适度管制的市场化环保机制的合理性

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表明,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环保决策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蕴含了以下成功要素。

1.立足政府规制日益突出市场化调节机制的作用

现有的环保决策虽然大多仍然倚重政府规制,但政府命令控制不足以体现环境经济价值的全部属性,甚至会产生社会沉降成本,惟有融入市场调节机制,方能真正体现环境的经济价值,有效改善环境社会福利,所以,市场化调节机制已逐步嵌入政府规制之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伴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和环境资本市场日渐完善,这一调节手段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兼顾地区利益和代际公平

为了确保区域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的市场化低碳经济决策都包含了地区和代际公平的因素。其中,欧盟通过《单一欧洲法案》、《马约》和《2000年议程》等框架,确立了内部发达成员国与欠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环境问题的市场责任,通过第五个环境行动规划要求成员国要努力为社会经济福利和当代与后代的增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和维护区内公平竞争,禁止成员国内部实行出口补贴、进口限制政策,而对欧盟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执行“绿色关税”。中欧贸易摩擦中的很多纠纷就与欧盟苛刻的环境贸易壁垒政策有关。在北美、拉美、东北亚等区域内部也存在类似的环保协议。这些经验表明,环境决策不仅要体现当前社会内部公平,还要兼顾未来社会代际公平。

3.积极培育市场化环保政策土壤

适度管制下的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建设之所以在欧美发达国家富有成效,是与其政策的严格执行和有意培育市场化政策土壤的态度密不可分。在推进环保决策进程中,虽然在经济理论上主张走市场化道路,但政府却偏爱规制决策,所以政府规制相对成熟。可是政府规制产生的不可逆性所带来的社会沉淀成本,严重制约了环保决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推进将市场化进程纵深化,已成了环保获得成功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和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如欧盟提出了至2050年,将最终处理的废物量和有害废物的产生量分别减少相对于2000年水平50%的目标。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积极实施多种环境税,且税率较高,税收平均占到GDP的2.39%。欧盟虽然受金融风暴和债务危机的影响,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但是仍然在2011年3月明确提出《欧盟2050低碳经济路线图》。美国虽然不是《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但美国各州对环境保护反应积极,目前有40个州执行了温室气体排放法规,东北部各州还建立了碳排放建议体系。

4.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开展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

首先,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各国和地区在通过内部市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还通过交流和协商积极展开环保市场化政策的国际合作。如:欧盟与中东欧国家(CEE)间的“欧洲协定”,以及“欧盟—拉美加勒比气候变化联合宣言”。这种介乎于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形式,有效约束了成员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上述适度环保管制市场化决策,从理论上来讲,可以有效地激发企业创新,激活资源环境资产市场交易进程;就实践而言,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国家环境社会福利,为环境保护积累丰富的财富,有力地验证了“波特假说”(PorterHypothesis),③而且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增加了各国内部的就业机会。#p#分页标题#e#

三、我国推进适度管制下市场化低碳经济模式的路径

(一)进一步完善保障市场化的制度

低碳经济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市场机制更富有成效,所以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借助制度和市场机制激励手段,保障市场机制在推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节能减排,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帕累托均衡。

1.进一步完善环境价值制度体系

一是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增强环保立法的权威性;二是改进现有国民核算体系中的资产账户,增强环境资产定价方法,将各类环境资产纳入经济价值体系,为有效推进环保市场化调节机制奠定核算制度基础;三是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的环境权责关系,改进地方官员任期考核目标机制,统一政府和企业间的环境责任,确保在市场中环境资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同价,“污染者”责任同质;四是在制度上建立各类环境资产的统一经济价值标准体系,使非市场化资产获得市场资产的身份。

2.健全环保市场化引导制度

具体包括:第一,加大税收和信贷等方面对环保市场化改革的支出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保保障环境,保护市场运作的原始资金。目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就为环境税收制度揭开了深化步伐;第二,进一步明晰环境资产产权,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中对资源环境资产数量控制和价格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杠杆作用,监控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会计核算,激励企业自觉参与环境保护;①第三,建立全国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发挥公众监督作用,督导资源环境使用者自觉保护环境;第四,开展案例研究,估算出全部的排污和治理成本,以此作为环保政策限制或鼓励行业发展的依据之一,为建立数量和价格调控相结合的市场引导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二)健全市场交易机制

1.加强环境资产定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资源商品相对稀缺性的信号和度量,也是环境资源供求关系的综合反映,其市场价格应该等于反映其稀缺程度的相对价格和边际成本。环境危机一般由其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偏离导致,这种价格偏离程度越远,环境问题就越严重。只有当环境资源市场价格等于其相对价格时,价格机制才能在环境资源市场配置中发挥正常作用。②但是定价的前提是明晰产权,所以,要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资产定价技术,为环境合理定价,逐步建立全面反映环境使用价格、环境损害价格、污染物处置价格的环境价格体系,实现经济收益和社会福利均衡。

2.搭建市场平台

具体包括:第一,建立全国性环境资产期货和期权交易市场;第二,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进入碳交易市场;第三,在拓展项目交易前提下,积极探索风险投资等金融衍生产品工具;第四,建立网络服务、信息服务和推广示范项目的中介组织,完善环境产权交易中介市场;第五,建立“零排放”商务区,设定低碳生产许可标准,加大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速推进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改革步伐。

3.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的

环保产业融资机制,用经济、法律手段来开辟和保障环保产业市场在环境治理上要更多地引进市场机制,实行政策引导和市场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快环保产业的国产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立足自主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环保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制订,提高环保产品质量和标准化水平;认真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合理布局。

经济管理常识范文7

首先是工商管理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工商管理是为了强化企业的内外管理,使其能够从事合法的、健康的经济业务活动。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应注重在管理工作中对企业的引导作用。企业的基础性产业是企业成长的根基,包括其发展方向、发展内容甚至是与其相关的其他产业的经营方向。企业的经营项目众多,不仅仅要重视重点行业的项目建设,还要重视边缘行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另外,对于经营效益较差的行业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未来建设的引导。引导,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在新时期的市场经济下,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具体需求并结合自身情况,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出正确的引导。其次是服务在企业经营中与管理的相关性。工商部门在一般情况下的工作内容是管理企业的经营。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工商部门的管理职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对企业更多的要求是其“服务”职能。在企业发展中对其改革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解决,并且对于企业的不法行为进行监督。各种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二、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

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借鉴国外的市场经营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而形成的经济环境。它是以经济知识的填充和民众的消费作为基础的,与以前的农业经济和计划经济大不相同,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在新经济的发展要求下,我国需要大量工商管理人才,特别是中级、高级的管理人才,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较短,所以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人才极其缺乏。鉴于新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求国家培养适应性强的、专业化水平高的人才,同时还应具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经济思想。这是对多元化经济的需求解答。就以前的工商管理来说,在制定人才管理的方案上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但是社会需求的迅速发展使之并不能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人才。传统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单一,80%的学校采取学年制,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方式的规划上缺乏科学性以及适应性,使得教育结果与社会需求脱节。

2.管理体制尚未健全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商管理的体制是人为划分的,行政区域性的特点显著。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使得工商管理的力度较低。并且,工商管理中的“地方保护”性质明显,这种措施阻碍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流,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全局发展。还有就是工商管理的监督部门有待完善。工商管理部门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工商管理部门并不是十分健全,使得其管理职能只是以表面形式存在,并不能发挥其真实作用。

3.工商管理的执法能力低下

这个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复杂的社会关系。那么工商管理部门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监管部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管理人员就要严格执法,不断提高其执法水平与能力。

三、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实际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新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的要求颇多。工商管理部门首先要充分发挥其企业登记的职能,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做好把关工作。另外,建立完善的企业宏观调控机制,准确及时地把握各种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防止企业层次结构比例失衡,真正做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最后各个管理部门之间要相互交流,增强其协调合作的功能,不断提高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2.严格遵循工商管理的原则

在新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下,传统而老化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解决目前市场的新问题。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对管理方法及时调节与创新,并且严格遵守工商管理的原则。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以企业的发展为管理前提,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做到科学管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加强工商管理的监督职能

经济管理常识范文8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市场环境;问题;作用

1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所谓“客户关系管理”,从企业市场管理角度来看待这一概念,通常是指“通过培养企业的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对企业及其产品更积极的偏爱和喜好,留住他们并以此提升企业业绩的一种营销策略。”或者通俗说,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维护企业与客户之间联系的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其核心是“企业主动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实时了解客户的动态化需求,基于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对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提高和改进,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完成企业的销售目标。”据此可知,客户关系管理其实是企业基于市场经济环境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一种新型的市场管理策略。客户关系管理的形成需以市场发展为背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客户信息资料库,通过对资料库客户信息的综合分析,企业就可以实时了解老客户的新需求、新客户的新特点,从而为企业开拓市场、营销决策提供重要佐证。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对客户市场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的过程;客户关系管理机制,也是企业改善与客户之间交易关系的机制。“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将已有客户转化为忠实客户”是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标。

2客户需求层次分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这样的警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置身于市场竞争中的所有企业都在用心研究“客户需求”,都在着力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客户需求”呢?对于这个人人都能回答上来的、看似简单的问题,想要给出确切的“说法”却也不易。由于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企业间的竞争是复杂多变的,人性也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这也赋予了市场环境下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鉴于此,若要从形形色色的客户需求中为企业寻找出它所需要的所谓“导向”,而且这种“导向”还要能够代表客户群体市场需求的共同性,当然是十分困难的,但又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学者尝试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将客户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分别是:产品质量、产品的附加服务、承诺兑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机制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情感维护。其中第一层次突出的是产品的品质及个性化,即企业需根据客户需求优化产品特色,提高产品品质;第二层次突出的是产品的附加服务,即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服务时所附加的知识性和额外性服务,以此增加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第三层次突出的是承诺兑现,即企业需通过信守承诺来增强客户对于企业的信任和以后继续购买企业产品的可能性;第四层次突出的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机制,即企业需通过沟通来了解客户的动态需求,满足客户的体验感受,让客户感觉到自身在企业价值的存在;第五层次突出的是情感因素,即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要给客户以“春天般的温暖”,要用对待自家亲人的态度来对待客户,要让“情感因素”牢固嵌入到企业与客户管理关系之中。

3客户关系管理面临的问题

有了上文对客户需求层次的了解,再来了解当前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会相对简单、明了一些。

3.1对客户关系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一方面,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在我国兴起的较晚,很多企业对此还没有形成理性的认识,或者说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浅表层面;另一方面,网络媒介的兴起减少了人与人之间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轻了企业对客户关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给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体制的构建带来了负面影响。

3.2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由于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视程度受到了来自历史的网络方面因素的冲击,因此,很多企业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对于客户资料的收集、对于与客户的交流、对于客户信息的反馈等等,都还没有全面厘定。

3.3与客户的情感交流有待加强

长久以来,我国企业在市场销售中很少与客户进行情感互动,这一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这就使得有些好的产品在完成交易后并没有为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其实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再好的产品、再好的性能和质量,如果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冷冰冰的,那么这种产品的生命力都不会持久。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技术上有多大的优势,与客户之间的情感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

3.4缺乏对同行企业客户关系的了解

由于企业对自身客户关系管理重视程度的不够高,因此进而也导致了对于同行其他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情况的漠不关心,这其实是犯了“兵家之大忌”。商场如战场,在商战竞争中,被同行业挖了墙角的事情时有发生,并不违法,如果一个企业不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同行其他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情况,不做到知己知彼,那么这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早晚是要拱手让人的。

4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对于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4.1有利于保障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优势地位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相同产品间的价差已经愈来愈小了,企业要想留住客户群体不被挖走,要想保住市场竞争的优势,就必须要与客户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如此方能取得客户的信赖,不断吸引新客户的到来。

4.2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企业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信关系,进而有利于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4.3降低企业的市场营销风险

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始终保持一种相互信任的状态,这样一来,企业一旦有了新产品问世,很快就能为客户所接受,并由老客户向新客户进行信息传播,为企业新产品进行市场销售先期建立客户基础,降低企业的市场营销风险。

4.4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是需要建立在广泛的消费者群体需求之上的,只有以消费群体需求为导向制定出的发展战略才能具有市场生命力,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中所蕴含的消费者数据和信息,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所无法割舍的重要参考依据。总而言之,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商品市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商品市场异常活跃,客户购买商品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这种买方市场局面的形成,迫使很多企业不得不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方面下大力气、增加投入,以期借此保住原有的商品市场不被侵蚀,或者伺机攫取更大的商品市场,进而增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种凭借提高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来保住市场份额的做法自然是无可厚非和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单纯依靠质量和服务来取悦于消费者的做法,却只能博取消费者客观购买的心理需求,是纯粹意义上的购买行为,企业若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持久的、彼此信赖的长远关系,还必须要打“感情牌”,还必须要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永贵,董大海.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不足和未来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04,(06).

[2]王红梅,牛克龙.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