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理论范例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范文1

1.由小变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充实管理部门,管理范围相应地变宽。它发挥的作用也更加细致化,更加深刻。之前主要面向私营工商业、集贸市场,而今拓展到“六道检查”甚至更多方面。同时也反映出工商管理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由单一到系统化。

工商管理的最初功能是负责监督与管理,这是因为最初的经济活动不完善,比如小商贩,尤其是封建社会,我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致使排斥商业活动,出现了严重的重农抑商现象。在之后重视经济的发展,才出现了各种经济活动,那么工商管理的职责也变得系统化。

3.由单一变多元化。

工商管理的方法最初是单一的行政方法,在发展之后,变为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二、工商管理的职能分析

1.强调良好信誉制度的建立。

我国经济发展在历史上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时机,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了经济掠夺,逐步引入了西方的经济模式,在如今,我国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诱惑,需要一个正确的观念进行指导,指引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再者,经济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我们应该遵循其中的发展规律,正所谓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而行只会适得其反。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坐以待毙,更应该发现规律,调整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完美地去建设经济型社会。在贸易活动中,有买方和卖方,在经营过程中,买方购买东西之后,但过一段时间,商品出现了问题,需要卖方进行退换,倘若商家不退换,那么损失的就是买方的利益,这会影响到今后的贸易活动。工商管理在这之间起着一个监督与保证的作用,让很多的消费者能够放心去购物,因为工商管理代表着他们的合法利益。这是一个信誉问题。在面对利益,很多人会变得毫无原则,那么社会就会没有原则,工商管理的存在就是要确实维护这一原则,保证更多的人的利益。

2.对于经济的管理操作。

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重点,那么工商管理主要就是面向广大企业。始终铭记一点,工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最大,工商管理在企业繁荣时期要监督其的不正常行为,在其困难时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可以协调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其实工商管理的工作不是为了打击限制企业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能够规范它们的行为,只不过与企业所站的角度不同,企业是处于本身的利益,而工商管理则是整个社会。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工商管理主要协调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努力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体制,为社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社会上,法律的最主要目的是规范社会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想出新的解决策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法制社会,更离不开法律的这个坚强后盾。法律给人们提升信赖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参与经济活动,才使得我们整个经济发展壮大。

2.我国进行了政企改革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但是很容易违背市场发展规律,限制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不利于企业向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工商管理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极大的减少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工商管理的工作更加专门化,通过在平时工作中对实际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最终取得解决结果。这样比政府直接管理更加科学、专业,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工商管理部门还有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开展宣传工作,讲法律意识深入消费者心中,让他们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和权益,有助于建立一种健康的经济关系,更为长久的经济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结语

经济发展理论范文2

工商管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施管理行为、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维护社会经济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良性竞争环境。工商管理的涉及面广泛,在市场监督与管理过程中以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的形式,监管市场经济主体的入市、竞争、交易,维护市场经济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工商管理的监管方式多,通过舆论宣传、管理部门调解、法律制裁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工商管理与消费者关系密切,消费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工商管理的行为和职责与消费者的权益息息相关,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工商管理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二、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辩证联系

工商管理需要顺应经济发趋势,而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工商管理监管。工商管理脱离实际市场经济环境将无法存在,没有工商管理市场经济也健康发展。工商管理制度的发展促进着企业的发展,经济发展也推动着工商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

1.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市场经济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市场范围不断扩大、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这些经济方面的进步为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工商管理以对企业监督和管理为主要工作任务,通过构建工商管理机构,监督企业经营和交易情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由此得知,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对经济的调节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生产关系的不断优化,利益主体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仅靠市场机制自身对经济进行调节,根本无法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工商管理对市场活动开展引导、监督和管理,能够弥补市场自身的不足,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保障市场经济主体公平交易,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工商管理促进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市场体系是经济运行的“中枢神经”,市场体系构建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国家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调节商品的供应与需求,引导并调节各企业的发展方向,达到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目的。工商管理是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方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对市场主体展开培育和监管,能够将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引导稀缺的经济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经济部门,使其得到充分利用。

2.工商管理强化了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交易和垄断行为,可以改善我国的投资营商环境,营造出诚实有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和保护企业商标的工作,对于假冒商标、伪劣商品、虚假违法广告等给予重重的打击,这对于维护知识产权、净化市场广告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商标注册管理、市场竞争管理、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工作,也直接促进着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3.工商管理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是市场主体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是决定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命运,因此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必须重视的任务之一。工商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加大力度对商品质量的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同时,通过对消费者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观念,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经济发展理论范文3

现阶段我国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首先,煤炭企业管理观念落后,大多煤炭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单方面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而忽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导致企业生产与管理不平衡,导致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其次,煤炭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煤炭企业的工作人员性质不同于其他企业,分为井上与井下工作人员,其中井下工作人员一般综合学历水平较低,而井上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较高,导致企业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最后,大多煤炭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系统的考评机制,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较落后,对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度不够,导致煤炭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难以提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进度缓慢。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进步的核心竞争力量,是煤炭企业的软实力代表,也是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综合素质水平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历史的最重要传承工具,秉承煤炭企业从建立到不断发展至今形成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予以员工风貌,使煤炭企业在企业文化传承中发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谋得有利发展机遇。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涵盖到企业的安全文化、和谐文化、执行力文化、品牌文化、和谐思想以及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精神文化,是煤炭企业精神文化发展与延伸的重要支柱,使企业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同时需要着重建设企业文化,才能达到企业外在与内在发展的平衡与统一,突破传统生产经营理念的束缚,使企业在新经济发展时代中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长期优胜地位。

二、企业文化视角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措施

(一)“以人为本”观念渗透管理,提升员工凝聚力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样作为管理员工的方式,前者是硬性管理方式,注重制度性的激励与管理;后者则重视渗透企业精神力量,对员工进行软管理。“以人为本”观念是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视“以人为本”观念,需要重视对员工切身利益的维护,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使员工充分融入煤炭企业中,让员工在企业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性,优化员工的工作效率,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实现员工的工作价值与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发挥。煤炭企业将“以人为本”观念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利于企业品牌与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帮助煤炭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升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煤炭企业“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肯定、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制定全面的福利制度,如重大节日发放过节奖金、高强度工作后放小假期、定期进行员工聚餐等,缓解煤炭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好的工作状态,优化员工的工作效率。煤炭企业还可以通过员工活动的形式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如申请资金组织员工进行省内、国内、国外团体旅游,促进员工感情交流,培养团队协作效率较高的工作团队;定期举行部门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并针对煤炭企业内部大龄未婚男女举办联谊活动;还可根据工作进度举办红歌比赛、煤炭企业工作技能知识比赛、篮球竞赛、春季马拉松竞赛、百科知识竞赛等竞赛活动,深入员工生活渗透“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升煤炭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量与团队协作力量,从而有效促进煤炭企业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

(二)素质培训引入企业文化,促进员工工作能力

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影响煤炭企业工作效率与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煤炭企业应当在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工作的同时引入企业文化,使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素质培训工作中,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与观念,有利于完善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又可以有效促进员工素质培训的工作效率,一举多得。由于煤炭企业员工工作性质不同于一般企业,应当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制定专业素质培训计划,针对井下工作人员,加强员工的井下操作安全知识与井下专业操作技能,在井下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中渗透企业文化,提升井下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针对井上工作人员则需要着重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学习先进的党建理论知识,用丰富的思想政治知识武装井上工作人员,同时深入渗透企业文化,达到井上、井下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协调。煤炭企业的素质培训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员工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的培训,还应当着重对员工工作创新性、自主性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培训工作中要求培训人员不断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培训内容与方式,创新煤炭企业的素质培训形式与内容,并邀请本企业资质较深、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经验传授,重点讲解煤炭企业各部门工作中常见问题的预防与解决对策,针对不同工作性质的部门进行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培训,以达到煤炭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水平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另外,随着现代信息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企业还需重视对各部门员工(此处主要指井上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培训,引入先进的电子设备与信息化管理技术,组织员工学习信息管理技术与基本操作技能,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各部门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发展,从而优化煤炭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考评机制结合企业文化,优化员工工作效率

煤炭企业通过创新管理理念与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可有效提升员工的素质水平与工作效率,在煤炭企业实际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完善企业的考评机制,在员工考核管理制度中结合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优化煤炭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与工作效率。煤炭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监督力度,拓展企业考核测评的范围,不可将考核测评局限于员工工作效果与效率方面,还应当在考核工作中综合测评员工的思想动态、日常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需要结合企业文化,考核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与见解。煤炭企业需要在实际考评中了解企业员工的各项综合素质,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打破企业传统考核机制的局限性,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员工的真实能力水平,从而为煤炭企业发掘更多的隐性人才。为进一步提升煤炭企业考评效果,企业还需要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设立月度、季度、年度优秀员工奖项,针对日常工作执行力较好、工作效率较高的员工进行充分的物质奖励,激励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煤炭企业还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为员工提供充分的上升进步空间,让员工了解努力与收获的价值,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员工创造公平竞争的和谐发展平台,加强管理层人员的思想觉悟,避免出现“关系户”不劳而获的现象,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考评目的在于观察员工能力水平,其主体为员工个人,煤炭企业在实际考评工作中需要充分渗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让员工主动参与到考评工作中,进行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自评,让员工充分了解到自身的工作能力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利于促进员工的能力提升效率。

三、结语

经济发展理论范文4

(一)工程设施利用型经济

该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认识到,水利工程既是服务社会的设施,又是创造经济效益的硬件,要在发挥其社会效益、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内涵,努力发挥其经济效益。为了做到不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该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方面抓好过闸费征收,积极协调县物价部门,严格按照船舶类型、吨位制订过闸费征收标准。南潮河闸、黄响河闸等单位还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积极落实闸费征收责任制,杜绝放“人情船”现象,2013年两单位过闸费创收均超过20万元。另一方面抓好河道堤防占用费征收。运响河闸、海安闸等单位大力宣传水法律法规,强化河道堤防占用费依法征收性质,同时建立健全征收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增强规费征收人员责任感,2013年河道堤防占用费征收均突破15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

(二)水土资源开发型经济

响水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范围内共有水面约190hm2、堆堤约540hm2、耕地约210hm2,水土资源较为丰富。各单位一是在水面资源上做文章。中山河闸等单位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开发鱼塘31hm2,在水产专家指导下开展“立体养殖”,每年创收可达25万元。二是在土地资源上做文章。坎响河北套闸、海堤堤防管理所等单位制订了水土资源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发展经济林木种植业,目前共有意杨、银杏、杜仲等经济林木31hm2,年收益可达20多万元。三是在区位优势上做文章。部分单位还利用毗邻308省道的区位优势,兴建经营门面房三万多平方米。由于地势好、客源多,房屋租金年年看涨,2013年租金均超过15万元。

(三)技术优势拓展型经济

该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在开展技术服务上做文章,在提供专业维修养护上拓市场。通榆河堤防管理所发挥设计、勘测人才较多的优势,组建了“春潮工程公司”,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机遇,竞标承揽了“海滨森林公园”等工程项目,预计创收达90多万元。运响河闸、分排北闸、海安闸联合组建了工程维修养护公司,专门制作了宣传网页,大胆走出县城开拓市场,2013年共承接机电安装、维修养护项目11个,累计创收达42万元。

(四)内部资源整合型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响水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注意引进人才和技术,与内部的设备、资源加以有机整合,拓展延伸项目创造经济增长点。2008年,运响河闸专门对外招聘了“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能人,对单位原有的招待所固定资产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创办了“临海度假村”,年创收可达10多万元。2007年,黄响河闸针对单位机械设备、工程设施较多的情况,从苏南高薪聘请了一名项目经理组建了施工公司,近年已实现创收165万元。坎响河北套闸专门聘请畜牧专家担任场厂,对原有管理设施进行改造,建设生态养鸡场一座,年创收10多万元。

(五)涉足市场流通型经济

近年来,响水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依托水土资源发展经济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形成经济可持续增长点,仅停留在水土资源开发层面上是不够的,要积极涉足市场,勇于参与市场竞争,努力向开放的大市场要效益。2008年,红旗翻水站特地派了6名职工到苏南乡镇企业学习技术,回来后创办了泡沫颗粒厂。目前企业运营良好,年创收可达10多万元。2009年,中山河闸专门派10名职工到浙江宁波学习防雨服装制作技术,并投资建立防雨服装厂。目前生产的各类防雨服装销路十分看好,正积极拓展网店经营渠道,年创收近20万元。响水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充分发挥工程设施、水土资源、技术设备优势,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较好地挖掘资源潜力、整合内部资源要素、拓展发展空间、跻身市场竞争,推动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2013年度累计实现创收583.6万元,较上年度增长8.2%。既解决了管理经费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保证了水利一线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稳定了基层水利职工队伍,又促进了水利工程管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其也存在招投标推广不力、政策法规利用不够、水土资源缺乏规划、项目集约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不顺、技术人才不足、资源潜力挖掘不深、项目投入渠道少等不足。

二、响水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对策

(一)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工程设施利用型经济发展

工程设施利用型经济依托工程设备设施、管理用地衍生效益,因此要在资产资源招标、法规化管理上下功夫。

1.实行资产资源招标管理

通过推行招标管理,有效堵住各个管理环节的“漏洞”,从而提高资产资源效益。对于工程设施、经营场地、管理用房等资产资源,通过媒体宣传、网上招标、竞标经营等市场经济运作手法推向社会大市场,运用招标制度面向市场公开竞争,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对过闸费尝试在单位内部引入竞争机制,科学确定承包基数,在职工中以公开竞标的方式确定承包底价,承包到班(组)、个人,防止开“人情闸”、放“人情船”导致过闸费流失。对于暂时不能实施招标管理的资产资源要优化管理环节和流程,切实杜绝管理不善造成费用流失。

2.实行资产资源法规管理

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意识。认真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水法律法规和规费征收政策文件,明确资产资源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树立经营管理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资产资源法规管理力度。下大力气抓好行政规费征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政策法规,确保各项规费收全、收足。对于个别拒缴费的“钉子户”要利用好法律武器,真正做到“出现一个、告倒一个、震慑一片”,从而达到有理、有利、有节维护单位合法权益的目的。

(二)在集约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水土资源开发型经济发展

水土资源开发型经济依靠水土资源优势拉动发展,要形成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点,就必须在科学规划水土资源、加强项目集约化管理上下功夫。

1.科学规划水土资源

要立足县情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发展实际,科学制订单位水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要主动迎接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辐射,依据“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服从服务于水利工程管理大局”的原则,严格确定水利工程管理用地“禁止开发区、控制开发区、可开发区”界限,科学规划布局工程和管理设施、生态景观、经营项目,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2.加强项目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管理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经济后发优势的必由之路。经济林木种植业要立足科学栽培、土壤改良、田间套种等技术,做到合理规划、长短结合,提高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逐步向立体栽植、梯级开发过渡。要不断拓展新的苗木品种,尝试开发“短平快”的中药材林,努力形成持续的增长点。水产养殖业要引进新技术,大力开展立体养殖、综合养殖,形成良性食物链,不断提高生长率。还要充分利用沿海水草丰茂、自然沟河多的特点,搞鸡、鸭、猪、羊或特种水产品养殖,向“名特优”方向发展。

(三)在深化内部改革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技术优势拓展型经济发展

技术优势拓展型经济依托技术服务发展市场,因此要在优化管理体制激发活力、培养技术人才支撑发展上下功夫。

1.优化管理体制激发活力

要立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际,以国家事业单位人事聘用制度改革为准则,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为突破口,在单位内部积极推行竞争上岗机制、考勤考绩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绩效工资机制,努力营造“竞争有序、考核有章、奖罚有别、分配有度”的管理氛围,充分激发技术人才积极性、创造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内生活力。

2.培养技术人才支撑发展

针对响水县水利工管单位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要积极争取县水务局、人社局的支持,不断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力度。要有针对性地选送技术骨干到专业院校或业务单位系统学习培训,回来后再积极“传、帮、带”,帮助其他技术人员提升业务能力、技术水平。还要针对某些技术弱项,请有关专家来单位培训讲课或现场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释疑解惑,以此带动单位全体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有力支撑单位技术服务工作。

(四)在深入内部挖潜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内部资源整合型经济发展

内部资源整合型经济依靠引进技术、挖掘资源潜力创造效益,因此要在挖掘特色资源、丰富发展载体上下功夫。

1.充分挖掘特色资源

响水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地处沿海风光带,水面资源丰富,鸟类众多,空气清新。一要挖掘水利工程观光特色。可以依托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亭台楼阁等别致景点,供游人观光留影、休闲放松,带动饮食娱乐、旅游度假等第三产业发展。二要挖掘水面资源特色。可以利用水面资源开发水上游乐设施,搞芦荡资源深开发,设计芦荡迷宫、滑草、蹦极等游乐项目。三要挖掘林地资源特色。一片片深遂碧绿的林地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可以在林区开挖池塘,春夏可以捉鱼摸鱼、水中嬉戏,秋冬可以塘边垂钓、岸边歇脚。也可以在林地内建蒙古包,出租帐蓬、睡袋,供游客露宿野营,体验回归大自然的美妙感觉。

2.丰富经济发展

“载体”响水县水利部门要以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助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济发展。要通过每年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水利系统资源、特色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筑巢引凤”、“引凤筑巢”,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还要通过每月定期开展“合同执行周”活动,规范合同签订履行程序,强化合同检查执行力度,确保合同效益最大化。

(五)在全面拓展融资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涉足市场流通型经济发展

涉足市场流通型经济要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在拓展融资、股份合作上下功夫。

1.全面拓展融资渠道针对部分经营项目投入不足、难以为继的情况,响水县水利主管部门可以每年从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济创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发展基金,用于重点扶持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既能解决上面投入渠道少的难题,又能调动下面上项目的热情。各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于经过论证、计划上马的项目,要在争取上面扶持的同时,采取“单位筹集、银行贷款、职工集资、社会入股”的办法,全方位拓展融资渠道,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积极试行股份合作制

经济发展理论范文5

应收账款主要是企业在销售商(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时应向客户收取的期限在一个营业周期内的货款及代垫款项。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代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应收账款,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逐年递增。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方式的不同和对货款回收管理力度的强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收账款。有的企业全年应收账款余额较高,有的企业月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占月平均销售收入比例较大,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与其制度要求及其自身发展现实不相适应。据统计造成目前各企业应收账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为了抢占市场,扩大销售,一些企业在进入当地市场之初,为了尽快地打开营销局面,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采取与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扩大其市场份额,于是产生了较高的账面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流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因此形成了一部分具有周转性的客户应收账款。

2.系统内相互拖欠。

有些企业由于资产结构不合理,或是由于注册资本偏小,或是由于经营不善,自身积累不够,造成企业经营流动资金短缺,因此,在系统内常常是先货后款,相互拖欠,也形成了部分应收账款。

3.管理无章,放任自流。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问津。

4.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有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5.对账不及时。

由于经营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经营过程中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进行定期对账,可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有的企业由于不及时与客户对账,有的即使是对了账,但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并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

6.未对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客户的资信程度如何?目前对方经营形势处于什么状态?被占用的资金风险有多大?形成逾期的原因是什么?是恶意的逃债还是临时的困难或是确无偿还能力?不得而知。

7.对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不清。

在各企业中,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都知道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或对不上或收不回,但具体该由谁来督办、谁来清查管理并不都十分清楚。、

三、提高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1、加强合同知识培训。

运用《合同法》及合同的基本理论抓好客户资信审查的前提下,合法而有效签订销售合同是降低经营风险、减少应收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缔约销售合同中,要着重考虑以下条款:①付款条件和结算方式。提高首付比例,余款限期缩短,现款(汇票)支付等方式。②合同履行地和履行条款要严密,关注履行地或货款交付地,一般情况下尽可能放在本地。③合同定金或违约条款要明确,要给对方有约束力,保证合同履行。④合同纠纷的解决条款要有利于本公司。主要是通过协调不成时,诉讼管辖权应尽量在本地法院。⑤有一些特殊客户,要关注质量条款。资信不好的用户还可以要求提供担保。

2、加强售后管理。

公司商品销售后,货款回笼未实现前,就形成应收款,因此要及时跟踪、催收。①对应收账款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预警机制,对资信情况下降、付款不及时的客户及早作出对策。②要及时核对、书面催收,核对和催收既能及时掌握对方情况,也是不中断诉讼时效的有效方式。③加强经办人员的考核,落实催收责任。运用合同担保制度,与经办人员签订担保协议,依法把回收责任用契约形式固定下来,明确权力和义务。同时在公司内部也可签订考核协议,明确奖惩办法。通过合同契约和担保制度,真正做到“谁经办,谁负责”、“谁损失,谁承担”的约束机制。

3、加强对应收账款财务核算和监督管理。

财务、营销、法务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及时沟通,财务审计部门应针对不同应收账款,按性质、账龄不同,及时监控,及时发出预示信号,传递给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及时对不同应收账款情况进行汇总,提出有关建议,供企业高层领导决策。各个部门要经常对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对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要按《会计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及时计提坏账准备。

4、建立动态的资信评审和账款跟踪管理体系。

要确保供货商应收账款有效收回,就必须建立动态的零售客户资信评审机制和账款跟踪管理体系,这样不仅能保障供货商及时了解每个零售客户的资信走向,辨别出高价值、高资信的零售客户,还能确保供货商信用政策的实施更加合理有效,更可以确保供货商坏账损失率降至最低,使供货商的业务顺利快速地开展。对零售客户的信用管理要采取动态的管理办法,即每隔一定时间根据前期合作情况,对零售客户的信用情况做重新评定。不仅仅在选择新零售客户时才执行,对以往发放信用政策的老零售客户也要时时关注,因为零售客户的信用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不对零售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销售政策,就可能由于没有对信用上升的零售客户采取宽松的政策而导致零售客户不满,也可能由于没有发现零售客户信用下降而导致货款回收困难。零售客户资信评审是个动态、长期的过程,账款追踪分析和账龄分析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应做到月评、季检和年审,做好账款风险管理的预警工作,挖掘出资信好,高价值的零售客户,给予优惠的信用政策,剔除资信差、低价值的零售客户,或给予更严格的账款管理。惟有这样动态的零售客户资信评审和账款跟踪,才能保障供货商货款风险降至最低。

5、制定鼓励零售客户积极回款的政策

供货商要制定刺激零售客户积极回款的政策,一般的做法是确定一个结算日。供货商要制订相应的销售奖励政策,鼓励零售客户采取购销、现款现货等方式合作,尽量减少赊销的方式。对货款回流及时、销售量良好的零售客户给予奖励或给予优惠的销售政策,可以在返利上做出一定让步,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特别优惠,刺激零售客户付款的积极性,加快货款的回笼。

经济发展理论范文6

关键词: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趋势;探讨

对于经济学的划分,西方有自己的研究规定,他们通常将经济学划分为两大类,主要依据它所针对的研究经济的不同分为,资源最佳配置的微观以及最佳利用的宏观经济学。首先,就宏观经济学而言,国民的收入状况为其主要的核心,也是其最终的决定理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民族经济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的研究,主要是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所进行的。将国家经济的民族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将社会所存在的生产资源及利用的问题作为研究的核心部分。并根据这一研究结论反映出社会所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社会经济正常运作的规律。

一、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

对于国家经济的运行模式以及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的研究就称为西方宏观经济学。对于其所研究的对象具体化就是研究经济发展的波动现象。其中,主要研究的对象为有,属于中心问题中的总产出,以及国民就业状况,以及物价、国际的汇率等相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行展开,其中研究的主要内容国民的失业就业论、还有座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收入支出决定论、经济运转周期与增长论、通货压缩与膨胀论等等一系列问题。

1.是国家进行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平衡,可以依靠市场的需求来保持就业平衡。因此,政府部门在国家经济的运转方面就不需要过多的进行干预。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持续较长且较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社会生产力降低且失业人员大幅度的增加。对于已经完备的经济学理论而言,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个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再能够满足垄断主义的需求。在这一特殊的时期,凯恩斯经济学说逐渐的发展与完善,演化成为适应社会经济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这一全新的理论属于全新的混合型经济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所展开的。其中,它所针对的混合经济,不仅包括作用于存在的私有企业基础上的市场机制,还包括了基本的对于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调控机制。

2.是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理论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又可称为政治经济学,简称“庸俗政治经济学”。这一经济学理论体系,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所特有的特征为在这一研究中运用经济以及物质方面的技术来代替生产技术,并且对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代替对经济现象的本质。它主要是以国民的收入为经济中心且对所存在的变量进行与研究,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经济模型。这一经济模型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今后分析资本主义产生波动的具体原因提供参考。在具体的分析出所存在的原因之后,对这些原因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以期为后续资本主义所产生的经济危机以及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案。其中出现失业这一状况最根本的因素便是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上的不足。

二、西方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与实施

目前,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走出了国门,从而开拓了国民的眼界。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依据市场体制的建立与管控工作,需要以深刻开放的技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产生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全面的掌控。进而达到一定的专科学研究与探讨能力。因此,西方经济学逐渐在我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的建立与政策的完善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与制约。

1.趋势

我国对于现代宏观经济的引用与参考接近了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中,经历了多个环节,首先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吸收,随后在转化为自己内容之后进行了思考与批判。随后进行了借鉴。首先,我国在1949年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对经济额发展主要实行高度集中责任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因此与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宏观经济是不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现状。因此,对于我国目前所存在的经济体制不能全面的进行应用与推广,所以,现代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发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分析

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发展程度不同,对于西方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的具体应用与实施,必须要全面的根据我国发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形式,且要全面的考虑我国的国情以及这一体系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条件。这一制度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都必须将这些理论建立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因此,对于它的应用与借鉴,不可以对其理论内容进行原封不动的照抄。而是要将这一理论体系与中国的实际发展状况相协调并结合,从而制定出一套完备的,且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体系。及时西方经济学在合理科学正确,但不符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那么它依旧不适用于中国。

3.借鉴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西方的宏观经济学中的相关内容,我国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借鉴。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用的理论内容,可以进行具体领域的实施。因为我国无论是从经济的发展状况,还是字社会制度的建立上都与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之前,专业人士要全面的考虑这一体系是否可以在我国这一社会制度下进行应用。进而探索出适用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运行商所共存的体系。在对中西方所共存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分析,还是存在一定的共同点的。

三、西方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探讨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也逐渐提升。随着对西方经济体系的不断引进与完善。这一经济学体系可能在今后实现全面的综合。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西方宏观经济在我国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加强了对新增长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在对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方面,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且对于研究结果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增长模型。每个模型的提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的,对于模型的创造也是将其长处与短处相结合的,也不存在一种模型会取代另一种模型的状况。因此,这一创新模型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并且在未来对于经济增长的规律以及过程也会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额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制定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将预测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比较与分析。进而为各国在数据以及生产率的理论知识加以创新。

2.宏观学和政治学理论两者将有效的融合

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认识到了学习国外的高新技术的重要性,进而全面的引进与学习国外的科学技术,因此,对于在国外引进的经济学理论也全面的进行研究与分析。政治宏观经济学理论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层面,主要有宏观经济和经济的增长以及国际关系。属于全新的研究趋势。这一理论更多的关注于经济、政策以及政治等相互作用的层面。尤其是对政治要素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这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也就是宏观与微观经济学间的融合。这种融合的真正形成是在“理性预期革命”中,卢卡斯和其他专业人士试图运用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方式、动机等,来进行对宏观经济和政策展开解释。因此,这一应用是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来以微观基础说明经济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所制定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虽然,在这一基本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是它的适用性较强,不仅仅对于商品经济的规律进行了探讨,也对社会化中所存在的大生产现象进行了分析。因此,对于西方宏观经济学这一体系,要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对于其存在着弊端就全盘否定。一方面,不仅要从这一体系中看到市场调节的规律,还要看到西方经济发展的阶级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我国社会经济公有制与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存在着显著差异的。要从根本上看到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平稳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杜文娟,刘强.对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构成的认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6-28.

[2]范书夏,于温申,柳景.新宏观经济学的演进及研究对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37.

经济发展理论范文7

1、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现代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说演化而来的,它主张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所说的混合经济就是包括了在自由私有企业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也包含了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机制,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经济危机,想整治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的干预方面就要做出努力,因此得出,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2、西方宏观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理论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简称“庸俗政治经济学”或“庸俗经济学”。它是一种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它的重要特征是在经济分析过程中用一般经济关系和物质技术关系来代替生产关系进行研究,用经济现象来代替本质分析。西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的收入为中心,对各种经济变量进行分析,建立起精巧的宏观经济模型,以供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在分析出原因之后,建立一套宏观调控机制,以期待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经济危机。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问题,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中,资本家常常追求剩余价值,又迫于竞争压力,采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使成本提高,资本积累和有机构成的提高就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人口过剩,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歪曲了失业问题的原因,不仅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而且还无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种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

3、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所有问题的有效办法

西方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在一定的经济时期内可以解决失业问题,维持经济增长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上,保证经济危机可以在各种程度上得到合理的解决、减轻破坏程度,虽然它具有这样的优点,但是它并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性,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也不可能完全的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西方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眼界,西方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宏观政策。

1、分析

将西方宏观经济学应用在我国,必须要合理的分析我国的国情和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在我国应用所具备的的条件,这些都是建立在理论加实践的基础上的,运用这一理论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而要将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一套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国情的经济学理论,如果理论不符合实际,那么在西方再正确的理论也不适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应用。

2、借鉴

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观点,借鉴一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用的理论,而摒弃那些不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观点,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的经济条件也有所不同,在应用之前要考虑西方宏观经济学能不能应用在我国这种社会制度下,探索出中西方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共有的一些东西,从中西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这个角度来看,还是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比如说两者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西方社会属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我国则是计划性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存在共同的规律。两者最终的目的是要实行宏观控制,而西方国家强调更多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必要的。两者对于宏观控制的政策目标具有共通之处,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减少人员的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稳定社会物价水平、财政和对外的收支平衡。介于中西方存在这些共通之处,所以,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概念和方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可以借鉴和应用的。

3、拓展

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方面对于我国是不适用的,所以,应该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拓展,实现理论的创新,创造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决定了中西方宏观经济运行时有本质的区别,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上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在西方是被忽略的,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中却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摒弃,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理论上的创新,创新的内容具体包括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宏观经济的调节体系还有宏观经济中的结构比例关系。

三、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西方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较明显,随着微观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完全有可能实现一次较大程度的综合,尽管如此,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在应用中还存在很多疑惑,值得大家反思。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年代,社会变化速度如此之快,那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呢?纵观全局,研究出其具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更加重视对新增长理论的研究

西方的经济学家在不同角度寻求导致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不同的新增长模型,这些不同的模型都是根据某一侧面来创造技术进步的模型,长处和短处也是各自掺半的,不存在某种将会取代另一种的趋势,所以这种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的新增长理论将会研究经济增长的过程,为国家的技术进步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而经济增长理论将会向着通过对模型的模拟进而可以把预测的结果与数据作比较、利用经验区别出内生增长理论、研究出各国之间生产率差异的理论、在数据方面加以创新的趋势发展。

2、宏观经济理论和政治学理论将会融合起来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是一个研究的新方向,已经被应用于宏观经济、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它关注更多的是政治、宏观经济、经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尤为注重的是政治因素对于经济方面的影响。

3、西方宏观经济学将会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随着不同经济学理论的争论,西方宏观经济学不断的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纵观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在经过争论和分歧后就会出现新的综合,综合之后将会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学体系,使经济学家都会达成共识,因为各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也不相同,经济学将会综合各个方面的思想,进而形成一种综合比较强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新古典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在进行争论之后,将会促使西方的宏观经济学再一次出现综合性的发展。

四、结语

经济发展理论范文8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流派

作为一支典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核心的课程。经济学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其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之内相互作用的相关规律。实现产业之间的联动规律和企业之间的发展规律等等。从表面上来看,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就是“产业”,因此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作为研究的重点和基础,而且自从产业经济学出现以来,该学说逐渐走向成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及其地位

产业经济学又被称为产业组织学和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应用学科发展出来的重要分支学科。一开始产业经济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产业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发展时间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经济学,但是许多学者认为产业经济学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贝恩出版的《产业组织论》系统分析产业经济学,并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并一直被西方当作经济学教材使用。一直到1970年,产业经济学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在西方经济学当中,对于“产业”的定义是什么,一般情况下认为“产业”是生产具有替代关系的相同产品的生产者的集合,实质上,产业与市场是相同的。因为只有为同一个市场生产相同种类的产品才可以构成同一个产业,而且同一产业之内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市场当中开展各项竞争活动,争取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但是注意在这里指的“市场”是局部的市场,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因此,在这里笔者还不能对“产业经济学”下定义,西方学者泰勒尔曾经说过:“我避免给这一个学科做出明确的定义,因为他的边界还是很不明朗的,虽然产业经济学是一种行为的研究,但是产业经济学的内容要远比经营战略丰富的多。”除此之外,斯蒂格勒特也曾经指出产业经济学的定义比较宽泛,不仅包括企业理论,还包括合同理论和组织理论等等。可以看出,产业经济学学科的范围缺少统一地规定,因此很难实现统一地界定。一般情况之下,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作为研究对象,从同一个市场当中分析厂商的行为和后果。对此,笔者认为产业经济学的以“市场和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市场行为。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流派

(一)哈佛学派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当中最重要的学派就是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出现极大程度地促进产业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哈佛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贝恩和梅森,哈佛学派建立了较为系统完整地SCP理论范式,并逐步推进产业经济学学科走向独立,学者的研究进入系统化的研究阶段。贝恩编写的《产业组织论》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的雏形基本形成,在之后的20年时间里面影响了一大批的学者,成为国外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生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说对一代学者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哈弗学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海夫里鲍尔和斯托金编写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集》当中。在产业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还有部分哈佛学派的学者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现代经济学中的销售契约和广告推销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

(二)芝加哥学派

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的经济学家对SCP理论范式提出了争议,由此SCP理论范式走向了下坡路。芝加哥学派逐渐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芝加哥学派与哈佛学派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二者的侧重点存在差异,芝加哥学派更加注重经济市场结构和产业竞争之间的关系。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他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标志产业经济学正式进入成熟阶段,因为施蒂格勒对于产业经济的开创性研究,在1982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芝加哥学派集成和发展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自由思想以及达尔文主义,该学派认为市场竞争是发挥力量的过程,是检验企业是否具备生存能力的过程。同时,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依靠古典经济学理论,其认为自由竞争理论依然存在作用。在芝加哥学派发展过程中,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合作,对于价格理论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法学经济学的出现。芝加哥学派对于产业经济学的另外一个贡献就是开创了规制经济学。芝加哥学派在批判哈佛学派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第一次出现是在帕恩查和韦礼格等共同出版的《可竞争市场与产业机构理论》中提出来的,该理论一经出现就引起巨大轰动,并对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可竞争性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该学派在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基础上引入全新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手段,大大推动了产业经济学的全面发展。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泰勒尔,其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是当前世界上最权威的产业经济学教材。总之,奥地利学派不仅继承了原先的学派理论,而且在此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成为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奥地利学派理论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引入了交易费用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系统地分析该理论的假说和研究方法等。该理论的出现彻底改变企业只从技术角度分析企业,或者是只从垄断竞争的角度分析市场,从而研究企业的行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而深入到企业内部,为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产业经济学理论及流派在我国的应用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战略,经济发展速度不高,缺少对于经济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此阶段的研究因为受到传统范式的影响,因此,课堂探索还是简单地停留在传统的思路当中。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部分学者开始使用西方产业经济学范式,分析和研究我国的产业组织问题,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大学也开设了产业经济学理论的课程,标志着我国产业经济学真正开始发展。1990年我国产业经济学发展逐步跟上国际水平。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产业经济学导论》是我国第一本研究产业经济学的著作,自从出版以来,对于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带动我国研究产业经济的浪潮。夏大慰的《产业经济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和介绍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组织教材,金醅的《产业组织学》中也系统地ID分析产业经济学方法和产业组织政策等等。当前,我国对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有综合分析,也有行业性的分析。总之,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处于一个发展和创新的阶段。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经济学的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产业经济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研究产业经济学对于促进我国产业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姗姗.经济类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产业经济学》课程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1).

[2]陈芳.产业经济学本科教学探索与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2).

[3]何玲玲.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J].时代金融,2016(26).

[4]王明春.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分析[J].商,2016(6).

[5]王远东.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