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测绘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测绘学论文

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出口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测绘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并持续改进。安徽理工大学在落实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多方合作,打造高质量实习教学基地,并将测绘单位和业内专家引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专业认证;测绘工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0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专业接受其“以学生为中心,以出口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并提出认证申请。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测绘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该落实专业认证理念,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1]的培养。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测绘类专业学位点最为齐全的高校,也是目前安徽省测绘工程专业唯一且连续两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校,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在落实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1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专业认证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专业性协会会同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开设的相关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活动,主要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质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验条件、教学管理、各种教学文件和原始资料等方面进行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专业性协会会同工程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开设的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专业开展的认证工作,旨在使工程教育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专业认证最早开始于美国,之后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陆续引入专业认证制度。认证的专业领域也在逐渐扩大。《华盛顿协议》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2]。

阅读全文

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思考

[提要]虽然江苏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长,但仍面临角色边缘化、特色不突出、师生结构不合理、学科关系不顺畅、人才培养不连贯等诸多困难。专业发展的首选出路是依托一级学科建设二级学科,改变专业的边缘化角色;次选出路是维持现状,但要强化专业联系,将土地资源管理打造成测绘、遥感、地信甚至城乡规划的技术载体。不管选择哪条出路,都需要重塑专业特色、恢复连续招生、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学生质量、强化社会服务。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困境;发展出路;江苏师范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借鉴前苏联土地管理模式,主要在一些农林类院校开设了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类专业已经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生态学、区域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也从农业土地利用拓展到城乡用地规划、3S技术应用、耕地保护、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市场与不动产价格评估、城乡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1998年,教育部调整全国高等院校的专业目录,将土地管理、土地规划与利用等相关专业统一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是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含香港)、100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因专业设置背景不同,不同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特色,主要表现为在土地经济、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等方面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众多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开设,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在国土规划、耕地保护、城乡建设、不动产评估、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可是,江苏师范大学(下文简称江苏师大)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下文简称土管专业)近年出现严重的生存与发展危机,客观梳理专业生存面临的困境并寻求发展出路显得尤为迫切。

一、江苏师大土管专业发展简要回顾

江苏师大的土管专业可追溯到1999年徐州煤炭干部学校首次开设的土管专业专科班(徐州煤炭干部学校同年并入江苏师大)。2005年,学校首次招收本科生,同年停招大专生。2014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硕士点设在哲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下文简称哲管学院),实际招生在测绘学院。2016年,本科专业被学校安排隔年招生,单数年停招。土管专业发展的同时,专任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从1999年的1人发展到如今的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助教1人,15人中有10人拥有博士学位。因为专业最初设在徐州煤炭干部学校的国土信息与测绘工程系,与测绘工程专业有颇深的渊源,所以江苏师大的土管专业有浓厚的工科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偏向土地利用工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土地复垦等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后来,随着师资队伍的壮大以及教师专业背景的多元化,大学生培养计划几经修改后专业课程覆盖面更加广泛,包括土地政策、土地经济、土地规划、价格评估、测绘、遥感、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自然地,专业原有的工科特色变得不再突出。2014年,土管专业所在的测绘学院与城市环境学院合并成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下文简称地测学院),专业数量也增加到8个。相对于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测绘工程等老牌专业或省级特色专业,土管专业不仅缺乏特色,更不具优势。2016年,学校决定对土管专业隔年招生,专业发展变得举步维艰,甚至还面临随时被取消的风险。

二、江苏师大土管专业生存发展困境及形成机制

江苏师大土管专业走到如此窘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细梳理专业生存发展困境及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

阅读全文

测绘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优化

摘要:

我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在充分考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优化。和旧版课程体系相比,新版课程体系具有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课程、更具有时代特色和紧跟测绘学科发展趋势等特点。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体系;优化

一、引言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工程教育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成立,现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2006年5月,参照《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做法,我国正式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从此拉开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帷幕。2013年6月19日,我国被接纳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于2013年申请参加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专家的评估和现场考查,最终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下半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将再次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进行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近3年来,我们一直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对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进行持续改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本文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具体介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面的情况。

二、旧版课程体系及认证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测绘工程学生技能培养实践探讨

1测绘工程专业技能的内涵

1.1测绘工程的理论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不仅需要主干学科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持,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数理知识、外部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测绘学理论基础,对各种测量技术进行运用,对图形图像进行科学处理,能够根据图形图像信息来进行各类地图的编制,熟悉测绘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1.2测绘工程的实践技能

测绘工程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即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测绘仪器能够熟练进行操作,而且还要能够灵活对各项测绘技术进行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将测绘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所以测绘工程实践技能需要通过日常课程安排来实现,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1.3测绘工程的科研技能

科研能力对测绘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发展、查询文献和文献综述及撰写科研资料的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大学生测绘工程科研技能时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阅读全文

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论文

一、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一)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切实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CDIO是构思、设计、实现)及运作的英文缩写,CDIO的基本教育理念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完整生命周期为载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工程学习中的各类实践环节。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实践教学是国内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探索。测绘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科专业,不仅注重测绘理论的学习,同样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高素质的测绘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践环节和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测绘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引入CDIO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可从如下几个方面需重点考虑:(1)加强校企合作,挖掘校企合作平台的深度融合机制。目前,已有较多的煤矿企业、测绘企业及知名测绘厂商等与我院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友好合作关系,下一步需根据测绘行业的特点来夯实双方的合作基础,其根本途径是,寻找校企合作的利益链、建立双方灵活多样和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工程实训的深度、广度和作为企业“准员工”的角色度。校企合作平台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缓解学校教学实习经费紧张的问题,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走进企业,深入直观地了解所学理论知识行业中具体应用的机会;(2)搭建校内多层次的综合型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以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对现有实验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实训平台进行整合、优化,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统一规划并进行功能划分,为学生提供从低到高、从专业、创新到综合能力训练的适应项目化教学需要的多层次的完整平台。优化后的教学平台既保持原来优势,也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后续发展需要;(3)设立特色实验室。根据专业需求,结合专业特色,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及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和深度,并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实验资源共享。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不同于学历文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密切关联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全面反映了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以及特定行业劳动者从事这种行业所应具备的实际职业能力和素养。虽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兴起的较早,但是发展至今一直未能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挂钩。高等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是从业证书申请发放和登记注册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在国际上,专业认证制度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基本上都将专业认证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直接关联。就测绘工程专业而言,尽管不同高校在基础和专业课程设置的数量和名称上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这一课程设置模式,课程体系在学分、学时、比例上也大同小异,区分度不大。参考国际发达国家专业认证制度和体系的经验,我国在测绘工程专业人才上的培养体系方面,可以尝试针对测绘行业的某一执业资格(如“注册测绘工程师”)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来组织安排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即大学一年级安排数学、力学类及专业基础课程来进行综合培养,大学二年级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以专项课题形式(如地形图测绘、数字摄影测量等)参与实验、实训,大学三、四年级进入专业模块课程培养。模块课程的设置要与职业资格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有机结合,如此的模块课程设置不仅可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后续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而且也为将来职业认证与专业认证挂钩做好积极准备。此外,此种课程设置思路也可保证测绘学科的相关知识以结构层次化而不是零散化、杂乱无章的形式进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对测绘学科知识的整体认知。综上所述,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设置科学合理的测绘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替代原有的学科专业课程,并根据职业资格的能力要求有所侧重,分布合理的课时,搭建新的测绘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将科研能力培养引入相应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及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愈加明显,社会对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素、结构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也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工程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测绘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急需培养高水平的工程创新人才。但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对不同工程专业的兴趣选择对其工程能力能否养成及持续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高等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学生的工程能力的培养更应关注其对不同工程专业的个性化选择,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合理知识结构,促进自身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1)可在本科生日常教育教学中建立“科研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选择参与科研导师的相关科学研究课题。通过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在导师的指导下,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各级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训及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各环节为载体来完成自选或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的工作,尽早接触测绘学科前沿,既增加了学生科研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又可在实战中促进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2)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研究制定的工程评估准则对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共提出了11条标准,总结起来基本上是强调所学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习能力、职业素养与职业责任感。这些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形成是基于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整个教育教学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特别是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现代信息化及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来更多地考虑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如GPS现代定位技术与信号处理领域的交叉融合,数字摄影测量与数字图像处理及计算机视觉学科的交叉融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网络信息技术及软件工程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等),通过上述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可为学生提供较为先进的测绘学科发展前沿信息,提高学生对测绘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方向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也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较为宽泛知识背景,在此知识背景下,可使学生对测绘学科及其工程领域的现存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继而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有效解决和技术创新。

阅读全文

高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专业课程教学是实施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在课程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的需要和课程特点,以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鼓励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MOOC、微课、翻转课堂、SPOC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并通过完善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予以保障。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测绘工程

引言

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依托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海洋科学等较强学科,建设特色鲜明而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广应用”的复合型测绘工程人才。本专业贴近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切合学校办学定位,“海洋强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沿海开发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测绘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为测绘工程拓展了新空间;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测绘工程应用创造了新场景[1]。

一、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的需要和课程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一)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从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一方面规范和统一教学要求,强调课程讲授需有教学大纲、教材、参考书、教案、讲稿、课件、思考题和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由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自学、作业练习、考试考查等环节组成;课堂讲授要按复习引入、讲授、小结、布置作业和预习内容程序进行。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属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尝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的同时,采取实习实验、专题讲座、模拟实践、自学辅导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坚持将教学方法改革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体系,通过督导组听课、学院领导及系教师观摩课堂教学等方式,督促教师积极革新教学手段,通过期中教学检查以及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等方式检验教学效果。二是提倡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如采用讲授讲解、课堂提问、讨论、学生自学、老师课后辅导、模拟实践、分组比赛、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着力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大学更加注重课外学习的特点,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本专业各科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布置参考书目,布置要访问的网站,要求学生看书、多访问网站,对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补充和延伸。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测绘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布置有探究性的作业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很多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和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法,如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制图、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海洋测量、数字地形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运用实验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理论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在数字地形测量学中选择现实隧道控制测量案例、在海洋测绘学中引入沿海滩涂水下地形测量案例等作为课程学习的分析对象,引导和鼓励学生将测绘学的方法和技能综合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比赛,如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实践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测绘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项目,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阅读全文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比思考

摘要:随着新型基础测绘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国家建设培养新时代测绘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武汉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的培养方案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两所高校培养方案的差异,最后对新时代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测绘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实践教学

0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犹如浪潮一般席卷全球。测绘工程面临着信息时代的挑战,所以测绘工程这门专业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创新乃至改革。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我国于2006年已开展了工程教育认证方面的工作、工程教育认证对测绘工程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是保证和改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1]。所以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如何制订适合新时代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2010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计划,培养测绘工程学生,使其具有卓越工程师的技能也是关注的重点[2]。同时,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20年11月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拟启动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中新增了思政教育,这对于包括测绘工程专业在内的所有专业在培养方案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1研究现状

在新时代测绘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诸多高校的研究人员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优势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焦明连等[3]探究了在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测绘工程培养方案;吕伟才等[4]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以及教资团队应对挑战的措施;冯甜甜[5]与戴吾蛟[6]等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分别就同济大学和中南大学探究了其测绘工程培养方案中的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许才军等[7]以武汉大学为例,对测绘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解析;赵志根等[8]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对其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黄亮[9]结合了“互联网+”以及工程认证这两个大背景,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分析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代在进步,同时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围绕新时代下对测绘工程专业提出的新要求,以我国测绘领域的领军高校武汉大学以及我国西南地区测绘领域代表性高校昆明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对两者测绘工程培养方案对比分析,探究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出路。

2武汉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培养方案对比

阅读全文

创新创业教育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专业教育;测绘工程;深度融合;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机遇下,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为此,笔者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

1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1.1建立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