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管理范例

基础知识管理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1

1.1项目信息的全面搜集

国际工程公司一般拥有较为广泛的项目信息来源。包括业主公开招标信息,咨询公司、中介等机构的宣传,各重要纸质、电子媒体的传播等。从事经营基础工作的商务人员需要非常敏锐地获知这些项目信息,归纳整理并初步辨别信息的真实度,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1.2明确重点发展地区、项目和业主,细分市场,了解所有有关背景资料

根据市场现状,商务人员需要结合其公司的战略发展和营销方针,对项目信息进行科学的筛选,制订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海外市场的计划,充分了解背景资料,包括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化、行业发展状况等,明确重点开拓和投标对象。这是与国内项目经营基础工作区别最大所在,在整个经营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3与业主和其他中介公司的关系运营和维护

全面收集项目信息与业主及业主所在国的有关信息,培育信息来源和渠道,在日常的关系运营和维护中加深与业主之间的了解与情感交流。

1.4与本国政府机构相关部门的关系运营和维护

国际工程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运作和竞争参与,需要取得政府的绝对支持,了解国家政策方向,借势而为,趋利避害,为海外市场的扩张保驾护航。海外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经济利益、文化习俗之间的竞争。

1.5投标工作

这是经营基础工作的一大重点。及时、快速地组织人员完成商务组织、技术组织、采购组织、施工组织,分别完成:①招标文件、招标合同要求、风险、责任,结合本公司的各方面条件的分析;②业主需求的全部技术内容;③针对不同供货商进行询价比价工作,并制订购货计划,考虑运输方式和发生的相关费用;④了解当地施工条件,对施工工艺、技术、进度、材料和劳动力等各方面进行构思,确定质量监督原则并制订施工计划。⑤分析、计算投标的各项成本。上报高层后,由公司确定利润及最终投标价格。同时,随时做好与业主和招标机构各项问题确认等沟通协调工作。这也是前期经营基础工作的综合成果。

1.6为配合经营工作进行的日常管理工作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管理、翻译、涉外商务管理等事务。这些工作繁杂,设定科学的模板是合格的经营人员的必备利器。

2经营基础工作的知识管理

那么,我们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管理,在诸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里找寻逻辑,发现方向,全面提升基础工作的质量,抓住机会完成投标、谈判工作,以实现最终合同签订,取得实质性成果。由此,我们将经营基础工作知识作出以下初步分类:

(1)项目技术类知识。

作为国际工程公司,首先是依托专业领域的技术来满足客户需求,并通过不断更新创新技术和开辟创新服务内容在相关行业内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占据一定份额的市场。在不同行业,相近专业、不同的工艺流程都涉及对多种专业知识的综合利用,国际上也有相对稳定的公认标准来衡量企业工艺、专利、设备的先进性,并确认企业在本行业领域所处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在与外界进行早期沟通时,公司相关展示件是极为重要的敲门砖,包括公司介绍、公司业绩、技术特色、技术创新和发展等。以业绩为例,经过知识管理的分类和解析,采用不同方式设计业绩的展示模式逐渐成为极其重要又基本的工作之一。在分析业主、咨询机构的需求之后,针对项目背景和特点,提交不同类型的业绩,事半功倍。同行业宜根据自己行业特性和技术更替来进行整理分类,替代对任何业主任何国家任何条件下都只提供一份一模一样的业绩表的做法。以俄罗斯某烧结项目为例,该业主选用的烧结原料特征要求工艺流程利用小球烧结技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沟通时,投标方通过策划设计好的内容安排,调用投标公司知识库中小球烧结的业绩及原有业主产能产量相关数据,在带领业主进行现场考察时,就此项相关内容与业主进行了充分的技术交流,将公司的业绩重磅推出,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业主认识了解了他们关注的方面,迅速并突出重点的展示得到业主的肯定。国际工程公司的技术等全方位支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专业信息平台上实现共享与交流。

(2)商务管理类知识。

商务管理类知识是经营基础工作中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包括战略思想、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风险管理、法律等。其中营销思想无疑是经营工作的核心,项目融资也在当前形势下,成为经营基础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越来越多的项目可能采取EPCF(总承包+融资)或者EP+F形式。某些融资可以充分利用属于国家层面的政府专项贷款。这类融资项目合同一旦签订即可开展融资手续。融资取决于政府及国家银行对于项目的审批,且有不同类型的组合,一旦外方政府完成项目审批流程,该项目即可通过相应审批流程完成融资手续。这类涵盖政策和金融相交织的相关知识需要在项目经营进程中,随其发展不断挖掘、了解并确认、分析。

(3)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知识的管理。

走向海外市场,是思维和行动横向的扩展。而纵向路径的思考,让我们了解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并对现在和未来做出判断。充分利用对特别的“人”的了解,来认识事件背后的意义,分析项目发展的趋势,是经营基础工作中的必修课。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对认识人的共性和个性的认识紧密相关。例如在俄罗斯的经营过程中,我们深感“老大哥”的心理优势无处不在。最初我们怀着向其宣传当代先进科技和工艺的心态前往,同时了解其真实的状态和需求。经过对现场踏勘,看到树立起来的“1937”“1967”等丰碑式的纪念标志,对其历史沿革的查找和分析,以及与其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我们设身处地感受到前苏联当年技术强国的气势和实力。换位思考后,调整心态,在技术文本内容上加强了工艺技术创新的介绍,就其现状为业主综合考虑了工艺的改进需求,并对解决设备使用问题做出了建议性意见。谦虚谨慎、与时俱进的中国风范,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在语言的功用上,绝不仅是简单交流和信息获取。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决定我们对其国家文化的理解,以及专业的程度。提高专业术语表述能力,充分理解语言习惯代表的文化含义贯穿在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推进项目进程的过程中。

(4)项目组织运作类知识。

在经营基础工作中,如物流、运输包装、交通咨询、礼品服务、展位设计等,涉及相当专业的项目运作类管理知识。服务外包的情况日益增多,也是分工细化、运作专业化的体现。这些外包服务的组织、管理,对经营基础工作的商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甄别和选择外包服务,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价格为经营主体工作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并纳入知识管理的信息平台范畴,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是未来的趋势。

3创建更好的知识管理环境

通过对国际工程项目经营基础工作和涉及知识领域的了解,我们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发展知识管理体系的管理界面,培育知识管理的管理环境来促进经营工作。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的管理界面,应由战略思想、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文化管理、风险管理和评价管理等六个方面组成。如图2所示,经营基础工作知识管理与这六大管理的关系都是双向影响的。其中,整个经营基础工作内容的规划、建设、维护无时不刻深受公司战略思想和公司文化的指引,反之也为战略规划提出新的启示和思路,给公司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公司组织结构和资源的配备给予知识管理官方或非官方的支持是巨大的,反过来,知识管理也对组织和资源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知识管理要求归纳总结、分享再创造的同时也必须受到安全、成本等风险管理的制约,必然要求责任与自由并举,并接受来自组织的评价和修正。同时,知识管理本身又对风险和评价管理提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形势下的挑战与更新的要求。

4结语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2

在新时期,企业发展已经步入或者正在加速步入一个生产、占有、使用、支配知识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俨然不再是有形的物质形态竞争,而是转变成了无形的知识形态的竞争。毋庸置疑,只有那些不断更新知识,进行知识管理机制创新,以最新知识统筹企业发展的企业才更能取得成功。文章阐述了知识与知识管理内涵,并介绍了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知识管理保障机制两种知识管理机制,以飨读者。

[关键词]

企业;知识管理;管理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创新对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路化、数字化、知识化、虚拟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在环境,于是,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督促着企业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知识积累与技术革新。鉴于此,当下进行知识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目前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1知识与知识管理相关内涵

1.1知识

物质、信息和能量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世界,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无疑是借助于知识、信息以及数据来进行的,知识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信息、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众所周知,获取知识比获取信息是一种更高级、更能动的能力。知识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原理知识与技能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知识等。我们在企业发展中提到的知识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广泛性,只要能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知识都可拿来所用。

1.2知识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被称为一种“新兴、现代、科学”的管理方式,其自一开始便被企业领导者广泛接受。在早期的企业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备受重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知识形式,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重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而隐性知识的承载者是人才,这就预示着有更多企业倾向于培养知识创新型人才,开创“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对知识资源的深层挖掘与管理。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学者们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但其内涵基本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知识获取、知识梳理、知识存储、知识维护与应用、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创新等。

2企业几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机制

2.1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2.1.1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关于企业的知识转移与共享,学术界认为包括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这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研发部分等之间知识的流动、转移与共享。另一种是指在知识联盟条件下,各企业之间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与交流、相互共享。关于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的建立,企业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建立激励奖惩机制。要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员工个体之间知识转移与共享,适当的奖惩激励机制建设很有必要。企业可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基于员工的心理进行薪酬激励制度、产权激励制度、定期考核淘汰制度、知识署名制度等制度的创设。二是建立创新失败宽容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知识创新。三是创新企业内部组织机制。企业要不断创新内部组织机制,优化组织结构,促进知识管理创新,改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现状。四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机制。企业要基于知识转移与共享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流通、生产、创新与共享。

2.1.2建立基于企业联盟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研发的风险逐渐增大,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知识研发与使用的风险,想到了与其他企业联盟来共同分担风险机制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知识资源可以在建立联盟的各企业之间进行无障碍的流通、转移与共享,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克服联盟企业知识转移与共享障碍,提高共享效率是摆在各个企业知识管理面前的棘手任务,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首先,建立企业与企业间的信任机制。毋庸置疑,各联盟企业必须对彼此要高度信任,企业只有在相信对方不会趁机窃取本企业核心知识的前提下,才会积极进行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其次,建立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在知识研发中,由于各企业对知识研发的投入与贡献不一,因此,知识开发带来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只有正确进行利益分配,促进公平公正,才能使企业更乐于进行知识转移与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冲突与矛盾化解机制。当然,在联盟企业发生激烈的冲突与矛盾时,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便受到阻碍,故要建立矛盾与冲突化解机制。各企业之间要时常沟通,强化交流,构建健全的沟通机制;一旦冲突发生时,要秉着“宽容对待,防止恶化”的原则解决问题;构建文化共享机制凝聚使各企业拧成一股绳。

2.2知识管理保障机制

2.2.1技术保障机制

毋庸置疑,企业要想提高知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技术支持与保障很重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有利于实现知识管理的自动化、准确化、系统化,帮助企业知识管理人员轻松实现知识的生产、管理、利用与更新等,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笔者认为,构建技术保障机制,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点来进行:一是优化企业门户网站建设。优化的信息,门户网站最好具有以下功能:信息检索、、共享,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等;二是建立整个企业以及各个部门的知识地图。所谓知识地图,即用图表或者图标的方式对知识存储载体、知识分布的一般状况进行详细说明。知识地图的构建更有利员工培训、员工学习以及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例如,销售部门可建立销售地图。

2.2.2文化保障机制

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优质的内部环境,鉴于此,企业应建立基于知识学习、共享、交流,人人参与创新知识研究的良好企业文化,即为知识管理建立文化保障机制。从该层面上讲,企业文化应该由以下几个内容构成,即知识共享文化、促进学习与交流的文化、鼓励创新发展的文化等。具体来说,企业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创新。促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倡全员学习,鼓励员工学习一切有利于自身发生的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二是有目的地建立共享文化机制。在日常管理以及员工培训中,企业要强化对“知识共享”文化的渗透,并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合作发展。

2.2.3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知识产权是每一个企业知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企业要有目的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一些大规模企业很重视知识的创新成果,并就自己研发的创新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将该项研究成果再以法律形式保护起来,使其不受他人侵犯。因此,申请专利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知识保护手段。另外,有价值的知识创新成果只有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之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研究有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与应用模式,并初步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使知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很重要。企业可通过建立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知识管理保障机制等方式提高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但是,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一项烦琐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企业一定要立足实际,引领创新,真正做好知识管理这一重要任务。

作者:王妮娜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伟.企业知识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苏用专.现代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机制、模式与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宋超.跨组织合作企业的知识共享与保护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3

“知识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方法,充分利用知识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知识管理关注如获取知识、创建知识、知识共享和文化与技术基础的过程。

2知识管理的目的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每个员工在组织内的能力和他在整个团队中知识的影响力,提升整个组织的性能和效率。这会形成一个知识能动文化和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同时,其相关的技术方法在许多领域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例如,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认知科学、技术写作、文档管理、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和电子出版技术等。

3知识管理的价值

放眼当下的市场,通过观察不难看出最有价值的公司往往是那些知识创新驱动的,即知识驱动。知识管理可以给组织带来至少5方面的价值:鼓励创新;完善决策;减少回复时间,改善客户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推广,增加收入;认可并奖励员工利用知识来提高他们在组织内的自我认同感。因此,知识管理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4知识管理的方法

知识管理方法即组织中理论认知和实践知识管理相结合。它使大量信息转化为知识成为可能,无需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就可以将人与知识连接起来。个人或组织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来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将其转化为知识,使知识更实用并且有效,最后在工作中运用所得的这些知识。一般知识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存储库技术、智能助理和群件技术。对于公司来说,选择适当的知识管理方法非常重要。

4.1知识发现技术

对组织内部各种数据与信息的获取、并将这些信息组织成有用的知识可称为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组织现有数据基础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它可以使这些数据更加具有实用性,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的死数据。由Fayyad,Piatetsky-Shapiro和Smyth于1996年提出。图片从底部到顶部显示出原始数据如何一步步变成有用的知识。

4.2知识存储库技术

知识存储库技术好比置身于一个巨大图书馆中的图书管理员,他可以将大量的书籍、文章、期刊进行分类;同时,可以选择信息和数据,自动更新数据库,根据组织特点来优化数据库的结构。知识存储技术通常包含知识库存和知识地图等。这是一个包含员工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系统。同时该系统可以定制不同信息或数据的订单,通过组织和用户偏好的需求进行设计。

4.3智能助理技术

智能助理技术对于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知识非常有效。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可以应用于一系列关于用户操作的订单或者指定的程序。智能助理技术通常可以从用户中得到任务和命令,并熟练应对任务和秩序,以完成任务。智能助理工作一般分为3个步骤。首先,确认给定的任务;其次,评估最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个任务;最后,采取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

4.4群件技术

群件技术是一个整体协作、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联合工作的工具系统。它是在员工和任务中提供即时的、全面信息的一个阶段。该技术可以将文件数据功能、信息传输系统和交互系统相结合来帮助员工和整个组织改进并应用知识管理。此技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远距离的讨论,它可以应用在网络会议系统、论坛、电子邮件和即时群消息。以上是知识管理技术的4个分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快信息和数据搜索速度、组织现有和未来的信息、提高对超载信息的处理和增进知识传播,以更好地进行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

5使用知识管理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技术方法对组织中知识管理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的技术在使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问题:人类如何与机器和谐工作。组织在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时,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的问题。首先,管理层需要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整体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技术。第一步,要了解信息搜索、信息连接和信息共享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步,对所有员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喜好并询问他们提出的建议。第三步,在收集所需的信息后,管理层将决定最适合组织的技术。决策者必须确保新实施的技术将有助于实现当前的组织目标,并且不会在实验期造成任何麻烦。否则它满足不了快速知识共享、知识传递和知识处理的设计目的。其次,因为人与技术的合作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技术的使用,组织必须预留下实验期的时间。但是当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在技术和人之间有了冲突,组织决策者必须把人作为首位。否则只会浪费所有的时间和努力,知识管理在组织中也将不会成功。知识管理技术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全面的系统,需要时间来测试是否可行。面对所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决策者必须有耐心,而且懂得如何理解和使用它。

6结语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4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

职业院校经过多年的扩张发展后,校际竞争已由无序化、表面化逐渐转变为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的较量。优胜劣汰这一市场法则使职业院校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自我完善,不断改革创新,以质取胜。随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领域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使用和技能操作能力,既是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院校应对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1加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各专业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自由上机实践。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优质完成,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发挥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完成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是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事务繁杂、工作量大。从广义上说,硬件设备的配置、维护及故障检修、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内部局域网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用电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环境等都属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的内容。因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既是教学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在网上了解学校新闻、收发邮件、查看通知、学期成绩等信息的重要场所。因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是否完善直接涉及到学生多门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信息环境状况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2目前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设备故障率高,维修量大。由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要面向全校学生,造成设备使用频率高、连续运行时间长,因此设备故障率高,维修量大。(2)软件运行慢,病毒较多。一方面是设备老化,另一方面是因为每学期都要根据开设课程的需要安装各种教学软件,造成运行缓慢;同时,因教学需要,学生上实训课要带U盘下载作业、资料等,造成病毒泛滥。(3)设备人为损坏较多。学生使用不当易造成设备的损坏,也有人为破坏等因素。(4)环境状况较差。公共实验室人流量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常有乱扔垃圾,带吃的或饮料入室的现象。(5)缺乏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都因为人员缺乏而没有配备或配齐专业的维修、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

3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提出建议

(1)加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不一样,因为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全校专业和非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基础实验室使用频率高、维修量大、人流量大、管理较难。建立、健全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的关键。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日常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必须以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卫生制度》、《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规定和制度为依托。有了章法,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就有了依据,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能落在实处。新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从一开始使用就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并使这种严格思想贯彻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和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使用的始终。(2)加强基础实验室的设施建设。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和实训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软硬件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校适时更新硬件设施和软件,同时也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地要求。(3)加强管理和维护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工作。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工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上课班级较多,有的学生对电脑不熟悉导致误操作增多,计算机故障就时有发生。授课教师不可能在讲课中具体维修每一台电脑,这些任务必须交给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和维护人员。要求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和维护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维修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所以一堂上机实训课能够得以顺利进行,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维护人员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会开机、关机和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懂维护、会维修、有较强的责任心。为了能更好地管理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学校除了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维护人员外,还应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维护人员严格要求,以保证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能够责任到人。(4)对授课教师提出管理要求。教师在整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教学中不仅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学生的管理者,于是就有必要规范教师的行为,既要求教师自己规范使用设备,并监督学生规范使用设备。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必须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比如老师在演示过程中遇到鼠标、键盘突然无反应死机状态时,要长按主机箱电源按钮至指示灯熄灭,而不是直接关闭电源造成电脑设施损害,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类似情况就会按着老师的操作步骤来,从小处开始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5)对学生上机提出管理要求。计算机的主要使用群体是学生,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寿命。不可否认,少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对学生上机必须有明确的管理要求。从第一次上机课开始,就要求学生爱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内的公共设施、爱护环境卫生,不乱丢纸屑、不带吃的东西和饮料进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学会正确开、关机,爱护鼠标和键盘,不猛烈击打,点点滴滴,从小事、从细节做起,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6)建立学生管理队伍。督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授课教师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教师共同维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课堂秩序,建立学生管理队伍,协助管理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课堂秩序的维持不但涉及到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教师,也涉及到授课教师。希望学校重视目前上机课堂秩序松散的状况,出台相关政策,使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教师和授课教师分工合作、责权分明、互相监督,共同维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课堂秩序,以保证学生能自觉遵守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制度,合理、安全地使用计算机,保证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上课的效果。同时,建立学生管理队伍。从学生中挑选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且热爱维修、维护的学生组成管理队伍,对他们进行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软、硬件知识的培训,特别是一些常规性故障的处理,以及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安全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帮助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和维护人员从一些繁琐的日常维护工作中解脱出来,使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在教学任务重、机器故障率高的情况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4结语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管理既关系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反映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必须随着设备的更新、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而提高,因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改进。通过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严格对维护人员、教师、学生的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验室管理上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计算机机房建设和运维成本及管理人员工作量,使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兰.基于虚拟化桌面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7,(8).

[2]边胜琴,王建萍,崔晓龙.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2).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5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

一、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1.1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款。现阶段,我们国家还没有正式出台图书馆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款,所以导致了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管理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些经费也得不到保障,所以管理松懈,管理混乱现象较为严重。

1.2图书馆人员素质较低。图书馆的人员,由于招聘机制所致,导致了一些之前没有图书管理经验的人员上岗,有的对图书的管理知识一窍不通,加之对上岗没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为图书服务的意识较差。

1.3部门设置不规范。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图书馆的部门设置不够合理,部门设置的太详细,比如:分学科、分类型、分等级的设置图书部门,这样不仅仅使图书馆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而且还浪费了人力物力,同时,读者在阅读起来也比较麻烦,不容易找到图书的分类。

1.4缺乏工作积极性,服务意识差。现阶段,图书馆的管理上还有待提高,图书馆在图书分类上仅仅考虑工作人员的方便,而没有完全站在读者的一边,没有为方便读者阅读考虑。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相对缺乏,只是有读者咨询,才会去解答,缺乏主动向读者讲解的积极性。

1.5管理机制相对落后。目前图书馆沿用的依旧为传统的管理方式,陈旧的管理方式,使得员工较为松散,缺乏工作积极性,员工只是按照工作方式,按部就班的工作,没有创新,这样的管理机制下,员工之间没有竞争没有沟通,对图书馆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容和措施

2.1观念创新。图书馆管理上要想有所突破,必须改变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转变观念,摈弃传统的管理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才会有创新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才会在工作中解决遇到的新难题。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行动都是受思想所支配,创新便是观念的转变,只有将观念彻底的改变,才能在工作中创新,创新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所以,应树立新的观念,以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时间观念、全局观念、信息化观念,来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将图书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1.1树立开放意识。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只有全方位的将图书馆面向社会,才能真正的实现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要互通有无,只有真正的实现开放,才能更好的发展。传统的封闭式管理,以及重收藏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试用与现代化的图书馆,图书馆要实现真正的开放,各图书馆之间要经常开展一系列的交流沟通活动,书籍交流,管理方式交流,资源交流,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为经济、管理、生活、服务、科技等方面发挥最大程度的资源分享作用,之前图书馆的一些馆藏书籍,也应该制定一定的借阅要求,让读者进行借阅,知识共享时代,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2.1.2树立市场意识。无论任何一个行业,必须要树立市场意识,图书市场也一样,图书馆要有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图书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要结合文化市场的发展走向,一些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和电子读物,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知识经济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达,人们更多的是足不出户,便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这就更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加强信息化的培训,抓住市场,开发出适合读者的电子书籍,同时,读者也可以在往往注册图书馆公共号,进行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所以,对图书管理要求的信息化程度会更高。

2.2管理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是经济时展到一定阶段,图书馆必须要面对的新趋势,只有管理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会是图书馆工作持续正常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倡导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方式。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精华部分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状况,为我所用,以此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管理创新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它更需要的是将创新过程运用到整个的管理环节,包括:文献的整理、数据库的划分、资源管理等内容,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工作的内容。管理创新,不仅仅要对工作内容进行规划和创新,同时人的思想观念也要实现创新,树立创新的意识,是一切行动的前提条件。所以,这更要求图书馆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图书管理人员队伍。人才是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同样也是创新工作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是人才的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越来越快,更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作为保障。所以,图书馆要结合图书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符合自身的人才管理机制,并加以培养,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开创进取的精神,不仅仅要培养其专业的知识,同时要能够使其多方面协同发展,培养其的综合能力,包含:信息技术能力、计算机能力、知识产权能力、管理能力、外语能力等,只有过硬的图书管理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速度,才能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2.2.1管理模式的创新。图书馆要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就要打破原来的传统管理模式,将信息化技术加入到管理工作中,对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分配,将最适合的分配结果投入到读者心中,这是提供知识服务的最基本的切入内容,同时也是最容易让读者所接受的。2.2.2组织结构的创新。对图书馆结构进行调整,是要将传统的结构模式改为以业务为基础的组织结构,使之更接近市场经济,以更大成都的满足读者的阅读为内容进行的组织结构的调整创新。1.重新建立组织部门,要以精简为主。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组织结构设置的比较混乱,好多部门之间都出现重复的情况,知识经济时代,是以最大限度的发掘资源,并合理的分配资源为前提,所以要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的调整,并划分,将工作化繁为简,以精简为主,避免重复的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避免资源浪费,组织结构全面,部门工作内容全面,达到有效地资源最大的使用原则。2.整合管理部门,实现有效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下,更需要知识的互通有无,部门之间要经常交流和沟通,实现信息、资源、技术共享,在完善内部管理的同时,也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组织结构紧凑,并能够更有效的为管理工作所服务。3.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创新工作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学习,结合图书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积极向上的综合人员队伍。2.2.3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加强图书馆合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②加强图书馆协作网建设。③加强对光盘数据库资源及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④图书馆馆员除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及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向其他专业渗透。

【参考文献】

[1]汪晓伊.基于知识经济视角下图书馆管理创新途径浅析[J].办公室业务,2016(21)

[2]李昕.试析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9)

[3]李昕.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1)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6

1临床资料

患者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8~68岁,平均51岁。患者以刺激性咳嗽、咳痰带血丝为主要临床症状,病程7d~2个月。组织学诊断:鳞状上皮癌24例,腺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类癌及其他5例;10例有吸烟史;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6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2例;常规开胸行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30例,电视胸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3例(均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除术);右肺叶切除23例(其中上叶肺切除19例,含1例肺动脉袖式切除;中叶肺切除2例;下叶肺切除2例),左肺叶切除10例(其中上叶肺切除8例,下叶肺切除2例)。术后住院期间患者发生肺不张、肺复张不全4例,肺部细菌感染1例,术侧少量胸腔积液积气3例。全组患者术后随访0.5~2年,除1例失访外,其他患者均康复良好。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患者手术前一天或进手术室前护理人员要认真评估和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的生理及心理问题,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情况,查看病历和检测检验报告,并记住报告结果要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次手术的意义、术后各项护理措施及必要的检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不安焦虑情绪,配合医护人员术后尽快康复。

2.2术后纤支镜检查

术后第3~5天,对18例患者的吻合口用纤支镜进行详细检查并记录,检查所见:支气管端端吻合口上下约0.3~0.5cm支气管粘膜见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增厚,吻合口周围缝合线大部分外露于管腔内;吻合口支气管两端切缘部分患者可见到支气管软骨或软组织向管腔内隆起,或个别向管腔内凸起,并见分泌物或痰液在上述狭窄的支气管吻合口处附着、聚集,同时纤支镜发现较其他部分支气管内分泌物、痰液明显增多,致使支气管吻合口管腔进一部狭窄影响通气,使袖式重建肺叶复张困难;支气管吻合口上下不对称,较细的一端吻合口有部分内套现象,或管腔上下弧形成钝角,见有分泌物潴留现象。

2.3术后呼吸道护理

根据纤支镜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呼吸道症状和胸片检查等,采取针对性措施:让患者更多地采取坐位或健侧半坐卧位,有利于加大术侧胸廓和隔肌活动度,增加肺组织通气量,防止因痰液积聚支气管吻合口处时间较长发生的细菌感染、吻合口瘘和肺不张等。有2例肺不张和肺复张不全、咳痰无力者经纤支镜直视下吸痰使肺叶完全复张;另有2例患者(含1例合并糖尿病者)因年龄较大、咳痰较多、咳痰无力,给予多次纤支镜吸痰,在最后一次吸痰时,经纤支镜直视引导下行气管内留置细吸痰管,方便患者随时吸痰,待患者痰液减少、症状改善后拔除气管内吸痰管。出院后定期行纤支镜等检查,了解吻合口变化情况,如:吻合口肉芽增生、瘢痕形成、粘液栓、切缘癌组织复发和感染等。

3讨论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7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持续变化性

0引言

全世界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济结构和内容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经济管理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取得了质的飞跃,现阶段知识经济管理在图书馆、企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对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完善,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成熟,所以本文分析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特点

1.1以知识为基础

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新经济时代,虽然知识经济管理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知识经济管理,都可以看出其与传统经济管理在观念上的不同。在知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知识是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知识经济的特殊性,所以知识经济管理也有一种丰富、多样、多变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知识经济管理被划分为多种形式。不管是历史、地理知识,还是文学、科学知识,都可以作为知识经济管理的组成,而随着知识的更新与演变,使知识经济管理也需要进行不断研究和更新,从而适应当下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知识经济,比如企业的设备生产、原材料购买,另外在人力资源方面也涉及知识经济。

1.2管理模式转变

传统的经济管理主要以实际生产为基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与可控性。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与传统的经济管理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知识是管理的基础,由于具有无形性、多变性特征,虽然也可以作为产品的形式出现,但是与传统的产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需要通过转变管理模式来实现标准衡量。所以说,相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来说,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转变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也就是说,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特点。在未来,企业需要大量的知识经济管理人才,知识经济管理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1.3持续变化性

随着人们对于知识经济管理的关注日益增多,其知识环境的持续变化性也逐渐地凸显出来。具体来说,在知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知识本身来说,知识的研究、更新以及突破都会引起相应的知识环境变化,而研究、更新、突破是持续性的,所以这种变化也是持续的。对于社会经济来说,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环境可以带给知识一定的变化,例如,环境破坏、社会风气传播、文化污染等,都会影响知识的变化,进而造成了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持续变化性。而持续变化性对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来说,则是一个适应发展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而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也要让员工保持高度的积极性。知识经济管理会持续不断地纠正员工的发展思路,也会持续不断地引领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

2.1图书馆的应用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常常被应用在图书馆管理中,不仅仅是因为图书馆的知识性特征,更是由于图书馆对知识的传播性条件。知识经济管理应用在图书馆中,不仅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知识信息,促进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图书馆的特殊性,信息量巨大,应用知识经济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人力支出,提高图书馆人员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图书馆来说,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现阶段还主要针对数字化图书管理,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图书馆的价值在于能够丰富人们的知识,而知识具有十分显著的连带效应,会改变个人的命运,进而改变企业的命运。假如在一个公司里不管是公司的领导人,还是公司的员工,都掌握着大量的知识资源,自身的综合素质都非常高,那么这个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也会很高,而且企业也能在业内树立良好的信誉。

2.2企业管理的应用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也十分常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管理模式逐渐地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例如,联想公司、清华紫光公司等。企业通过应用知识经济管理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相关人力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的透明化,提高了企业对于自身管理情况的认识,从而促进了自身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升级,使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加适宜当下市场以及自身发展状况,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与先进性。企业的知识经济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关乎企业的生存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可以说企业的知识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思想,在知识经济管理的力量下,企业的很多的问题都能顺利找到解决的方法,企业的核心能力会在行动管理的支持下获得明显提高。

2.3企业竞争力的应用

企业竞争力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对于企业竞争力管理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很多企业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便采用了新经济时代的知识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优势,加强知识经济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知识支撑,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要想做好知识经济管理,就要认清知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从企业实际出发,加强市场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经济管理策略,才能在知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知识经济管理能够明显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在企业的软件硬件平台上运用相应的科技手段,能够保障企业信息安全传播,也能保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实时沟通。

3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3.1更加注重价值的创造与业务能力的培养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会更加注重价值的创造与业务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其本质还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模式,所以说对于创造价值方面的关注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将会逐渐确立创造价值的基础地位,建立一系列的竞争模式。而竞争模式作为创造价值的重要依托,需要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才支撑,所以说加强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培养也是必然的,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也就是说,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考虑知识经济,将人员业务与知识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3.2管理哲学和人文精神相协调

管理哲学和人文精神相协调同样是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逐渐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经济管理的地位也会日益提升。对其的研究和探索也显得越发重要。对于知识经济管理来说,由于知识的人文化,知识经济管理包含了人文精神和管理哲学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想做好知识经济管理,就不能把管理哲学和人文精神孤立起来,就必须做好两者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知识经济管理才能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满足新经济时代管理的要求。

3.3知识经济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管理的深入发展,知识经济也会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新经济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企业对于知识经济的管理模式探索也会更加频繁与深入,而且知识经济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管理理念,还会涉及相关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加强知识经济管理,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就是说,企业的人才储备、管理模式以及技术手段都与知识经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说知识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4结语

本文研究了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发现知识经济管理的特点、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现状都在与时俱进,可以说知识经济管理已经逐渐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模式。在未来,企业要注重营造创新性的环境,探讨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在企业内部逐渐普及知识经济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丽红,张昊阳,许峻源.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8).

[2]何松勤.新经济时代环境下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7).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8

人事管理改革作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核心,对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分制作为一种灵活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教育资源的自主选择,但要真正发挥出学分制教学的特点,确保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体现学分制的创新之处,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平台来支撑,这个平台就是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人事工作的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必将引发机构设置、人才引进、师资培训、薪酬激励等等一系列高校人事管理的改革。因此,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探索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将推动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机制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

学分制;民办高校;人事管理

学分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教学制度。随着知识总量和类别的无限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日益广泛,高校需要教授的知识与来自社会职业、学时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与限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协调好知识与社会之间、知识与学时之间、知识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学分制是能够较好地协调上述三大关系的高校教育教学制度。人事改革作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核心,对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分制作为一种灵活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教育资源的自主选择,但要真正发挥出学分制教学的特点,确保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体现学分制的创新之处,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平台来支撑,这个平台就是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高校人事工作的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必将引发机构优化设置、人才引进、师资培训、薪酬激励、职称评聘等等一系列人事管理的改革。因此,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民办高校探索人事管理的改革,将促进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一学分制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率先在柏林大学进行教学改革,提出“学习自由”的理念,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学习课程、学习进度、学习顺序以及学校与教师,产生了选课制;1872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将选课制引入美国,从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经历了实行限制学分制时期和实行弹性学分制时期。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改革和研究,美国基本实现了因人而异地有效配置教育资源的教育理念。学分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五四”前后,我国开始引进现代意义上的学分制,主要是学习美国的学分制,但之后又学习前苏联的学年制;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才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此,关于学分制改革的深度思考、深入研究学分制改革进程、探索学分制改革实践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二学分制背景下民办高校人事管理现状

2014年10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实施学分制的指导思想、实施目的、基本思路等内容,这个意见公布后,各民办高校如何贯彻落实,如何建立与学分制配套的管理改革机制,省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在政策层面上支持高校实施学分制及其配套管理改革机制的创新,这些问题显得尤迫切和重要。纵观省内民办高校,大部分高校实施了学分制改革,并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比较多的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教学管理改革,但在学分制改革配套管理机制上,特别是人事管理机制方面,改革意识和改革措施相对滞后,目前只是对学分制改革触及的敏感、迫切环节进行被动式的改进,比如被动地增加教师数量,以满足学生自主选课对教师数量的需求。显然,这种被动式、被迫式的“改进”,不是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系统、科学的人事管理改革,长此以往,将使得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更让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的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无改革和创新可言。

三学分制背景下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一)机构设置无活力。在实施学分制改革后,各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上均有较大幅度的改革措施,但在行政、教学机构设置上,基本沿用传统的机构设置结构和层级管理,难以主动适应学分制实施的横向、纵向协调机制,从而制约了学分制改革的有效推进。

(二)优质教师资源紧缺。学分制的推行,需要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而目前实行学分制的民办高校均是在沿用学年制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资源不足,进而导致课程资源不足、课程结构不合理;同时,部分教师还满足于“一本教案走天下”的状态,没有及时更新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也使得学分制背景下的学生自主选课受到限制,甚至变为被动选课,从而失去学分制的真正意义。[1]

(三)师资培训内容和形式没有及时更新。学分制的实施,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在心理素质、知识文化素养、教学研究水平等各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各民办高校在师资培训上还停留在原来的单纯业务培训上,没有针对学分制改革后教师的心理和观念的转变、业务知识和教学研究的纵深发展需求来更新培训内容和形式,因此,培训就只停留在“为了培训而培训”上,不能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也无法满足学分制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四)绩效考核和激励管理针对性不强。虽然不少民办高校都推行绩效考核机制,也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但将这些制度和指标体系放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审视,就显得有点断层,即它们不能实现“学分制改革后的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主要体现在相关考核指标体系没有紧贴“学分制”,基本是学年制的考核标准,因而不能较好地针对学分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恰当的激励,从而抹杀教师进行学分制教学改进的激情。

四学分制背景下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机制优化建议

(一)理顺、整合、优化机构设置结构。纵向而言,理顺、优化院、系二级和三级教学(教辅)机构的结构设置,为学分制的推行奠定框架基础;横向而言,打破学院之间、系部之间各自为政的藩篱,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为学分制管理下的学生选课、教师团队的组合、教学实践资源利用等拓宽通道。

(二)构建满足学分制需求的优质教师资源系统。以“内培外引”为主要抓手,既注重加强教师数量的增长,也注重教师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积极“外引”,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形式,首先,在社会公开招聘和到一流学府觅贤相结合,重点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其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等方式,邀请社会大家和知名大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效扩大兼任教师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内培”,梳理整合现有师资队伍,实行学科分类管理,形成合理梯队,根据现有师资的教学、科研情况,根据“补齐短板”、“总体拔高”的指导思想,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资助教师在职或脱产进修和培训,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并积极创设条件,允许他们以各种形式参与教学,引导教师开出更多高质量的课程,保证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广度和深度。

(三)加强教师思想观念和业务培训。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学分制的推行,对师资结构和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过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状况转变为“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同时教师要有宣传意识,对自己开设的课程,在课程具有较强理论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前提下,要学会自己宣传,吸引学生来听课。其次,教师要有应变能力,及时更新业务知识。高校推行学分制后,在课程的开设上会有很大程度考虑学生的要求,虽然学生不选的课程并不代表这门课不好,但如果没有学生选,该门课程的开设就没有意义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应变能力,及时吸收外界信息,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尽可能地开出有价值、能吸引学生的新课,而不至于被淘汰。[2]最后,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分制的推行,使教学组织和管理难度加大,需管理的学生打破了年级、专业、学科间的界限,有的甚至跨专业乃至校际选修,学生的流动性增加,不仅管理工作量增加了,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现实问题都对教师能否驾驭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改革薪酬、考核管理制度。学分制背景下,薪酬制度要跳出职务职称固有的工资模式,注重考核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以教师的综合能力来衡量其价值,并配套制订合理的激励工资,促使教师潜心教学、关爱学生,保证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水平。[3]如此,才能做到从“学分制”的角度出发,促使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注重师德修养,全心全意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从而满足学生的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

五结语

学分制改革是广东省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目标,为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推行的重大举措。但学分制改革不是单一的教学管理的改革,它的有效推行需在人事管理改革的“护航”下才能扬帆破浪。

作者:黄枫珊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参考文献

[1]曾明,袁柯明.以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4(0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