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结范例

教育总结

教育总结范文1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切实加强意识形态

一是坚持正面引导。坚持全方位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导向,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教体工作实际,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组织党员赴平定兰田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成功策划了“网红校长章站亮”、“身边好榜样陈增文”等典型人物宣传;开展了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楷模系列评选活动,全面塑造了教体良好形象,弘扬了正能量。 

二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及德育工作,培育时代新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配齐配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进社区集中行动、文明校园创建、师德师风培训等,深入宣传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了师生理想信念,提升了师生核心价值意识。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又逢我国文化旗手邹韬奋先生诞辰124周年,我们紧紧抓住这些有利时机,精心策划上好了秋季“开学第一课”,举办了“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万名师生宣誓、“韬奋精神伴我行”等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生态。

三是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宗教工作部署,以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参透为重点,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洞察力,教育教师特别是信教教师不得在校内传播宗教、发展信教、举办宗教活动,教育学生拒绝进入宗教活动场所;下发了学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活动向校园渗透责任书,建立健全了防范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区教育系统师生信教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向全区学生家长和监护人发放《倡议书》5.5万余份,要求广大学生家长和监护人要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未成年人拒绝参加宗教活动。

(二)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6亿余元用于学校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校园面积共43000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共23000平方米。新建七小、洪湖苏家幼儿园,完成平定洪万小学、平定蓝田小学、黄庄塘湖小学等32所学校改造,画桥中学、黄庄中心小学、铁山小学、马荃新店小学等学校周转房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2.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今年我们初步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并于通过了省电教馆专家组验收,我区城域网覆盖率达100%,“校校通”覆盖达100%,“班班通”配备数达100%,全区新建四个精品录播教室及8个“1校带多校”专递课堂,新增智慧教室实验班1个,教育信息化实验点40个,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3.教育科学装备方面。投入1330万元为七小、眼镜学校等各中小学采购教学仪器、食堂设备。组织全区各中小学校负责教育技术装备业务骨干、熟悉教育装备业务且精通电脑操作的学校工作人员50余人培训,完成学校各类用房场地信息、各功能室的设备、教学仪器及图书馆的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

(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1.持续补充中小学教师。本年度多渠道补充教师79名:一是招聘特岗教师45名,“三支一扶”支教人员1人;二是通过人才专场招聘引进6名硕士研究生到一中、二中任教;三是安置7名师大免费师范生就业;四是安置20名五年一贯制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此外,继续支持乡村教师回原籍任教,将陈凯华等21名外乡教师调回乡村学校工作。

2.持续推动交流轮岗。逐步扩大交流比例和适当延长交流年限,不断加大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今年共有44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

3.持续保障教师培训。全年培训达2万余人次。一是“走出去”,今年共选派校长、教师共180人次参加国培、省培,分别到井冈山教师培训中心、山东日照、云南昆明、南昌、新余等地参加各种类型的骨干教师培训。选派“新教育”实验学校校长、种子教师300多人赴江苏新沂、江苏泰州、陕西西安、甘肃兰州等地参观学习,深入推进我区教师大培训行动。二是“请进来”,继续实施“名师大讲堂”,开展部级名师大讲堂1次、省级名师大讲堂8次、区级名师大讲堂9次,邀请全国专家、名师15人到讲学。

(四)统筹发展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园,进一步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增加公办学位1380个;不断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项目。二是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购买4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学位,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扶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并对民办幼儿园中具有幼师资格证的145位老师发放补贴52.2万元。

2.义务教育方面。一是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工作机制。对全区1072名疑似失学儿童情况进行上门逐户摸排,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对不能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制定送教上门计划,安排教师定期送教上门。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思政课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三是扎实推进“大阅读”活动有序开展,组织1490余名小学师生,参加省“小读者之友”语文综合素能训练活动;组织全区师生参加“汉韵薪传”公益朗读活动,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在全区各校掀起阅读热潮,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四是继续推动教研联合体和城乡学校教育联盟,进一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五是积极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伴我行”、“垃圾分类与减量”等工作,养成师生垃圾分类和投放等良好文明习惯,全面改善学校环境卫生。

3.中考、高考方面。今年全区中考6A人数达410人,高考一本上线371人,二本上线584人,有1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4.职业教育方面。整体接管鹰潭应用工程学校,制订了接管后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拟设置专业及所需专任教师计划,并上报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招聘计划,计划招聘研究生以上人才12名;起草制订了《鹰潭应用工程学校三定方案》,初步确定鹰潭应用工程学校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委托设计单位对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改造提升工程编制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并已做好资金预算。

(五)着力保障校园安全

强化安全稳定工作,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落实整改相关隐患。开展了暑期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暑期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大检查、秋季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校园安保工作检查、开学巡视安全检查、防溺水安全隐患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等,针对全区教育系统消防、安保器材的老化和缺失问题,投资近50万元购置一批安保器材和消防器材发放到各校,进一步完善各校“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护措施。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疾病防控、阻绝校园欺凌、防溺水等专项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确保校园安全。

(六)做实做细教育扶贫

严格落实乡镇、学校双负责机制,简化教育补贴政策申报程序,实施精准资助、精准培训、精准帮扶。2019年度各项国家资助项目共计资助16744人次,发放资助金1013余万元。实现了区内教育精准扶贫对象的全覆盖。

(七)全力抓好体育工作

1.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倡导“体育+X”,打造“一县一品”体育特色,通过大型活动和日常活动相结合、集中举办和分散开展相结合,共举办县级以上各类群众体育活动50项次以上,参与群众十五万人次。21个体育单项协会先后成功举办了各自主题体育系列活动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在灵溪小镇举办了2019年“灵溪小镇”杯铁人三项赛、全区首届农耕健身大赛暨农民丰收节。

2.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投入800万余元建设黄庄中学、中童中学、平定中学、七小的塑胶跑道和足球场;投入60多万元先后在杨溪乡夏梓村、平定乡双鱼村万家、杨溪乡水口王家、邓埠镇西畈村金家、马荃镇灵溪村等20多个自然村建设农民体育工程;规划实施白塔河两岸健身步道工程,目前建成二十五公里。争取到上级资金600余万元,用于建设游泳馆、灵溪小镇体育公园。

3.扎实推进竞技体育。一小、韬奋、四小、六小、一中、二中、四中为业余体育训练项目基点学校,设置了田径,足球、篮球、兵兵球、羽毛球项目,常年参训训队员达1000人以上。组队派出300多人先后参加了鹰潭市体育局及教育局举办的2019年“中国体育杯”青少年羽毛球、篮球、足球、田径锦标赛。羽毛球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篮球获得第三名,足球比赛二中初中组男队获第四名,高中组第四名,韬奋获得小学女子组第三名。小学男子组第四名。田径比赛一小获得小学组冠军,韬奋小学获得亚军,初中组四中获得冠军,实验中学获得亚军。跆拳道比赛体校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4.体育销售旺盛。今年新增体育销售网点1个,全区共有电脑型体育销售点24个,本年度销量为3400余万元。

二、特色亮点工作

1.深入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移交小区配套园2所(城东小区幼儿园、白塔小区幼儿园);已回收小区配套园2所(磨仂洲小区幼儿园、帝豪国际小区幼儿园);正在新建的小区配套园1所(金怡御墅小区幼儿园);办成普惠民办小区配套园1所(世纪茗苑小区幼儿园)。通过专项治理,小区配套幼儿园学位总数达1620个,其中公办学位数共1380个,公办学位占比85.18%。

2.进一步打造“名师工作室”。5月份,举办了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成立工作室42个,吸纳200多学员。正式启动“名师结对”工作,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的示范辐射作用,助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活动启动以来,各工作室开展教研沙龙、随堂听课、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2019年,我局以“八大行动”(“大引领”、“大培训”、“大阅读”、“大教研”、“大体艺”、“大劳动”、“大建设”、“大提升”)为着力点,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1.教职工编制不足,主要是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缺口较大,义务教育随着学生数的增长,编制缺口也越来越大。

教育总结范文2

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工作亮点频现

召开全县教育发展大会,出台系列教育政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成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全省排名前移20位,高考一段上线总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规范“进校园”活动经验在全省教育大会上作书面交流,抗灾自救事迹连续6次登上浙江卫视新闻并在全省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关爱留守儿童、校网布局优化等典型经验在省市相关会议上进行交流,校网布局优化工作获县委书记、县长批示肯定,承办了第23届“七巧科技”系列活动全国总决赛、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市第八届幼儿园课程改革现场会等大型活动,承担了全省中考加分一件事、“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组团式帮扶项目”等试点工作,26县考核指标“城乡低收入人群享受教育减免人均值”排名全省第一,全省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考核为A等,获评省、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和县年度考绩优秀单位,市对县考绩“教育优先发展”指标综合得分全市第一,被评为县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考核优秀单位,教育财务核算和基建服务中心获评满意中层科室,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考绩“大满贯”,全年获县级以上各类荣誉16项。

二、加大经费投入,基本建设加速推进

(一)教育投入逐步加大。2019年一般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年初预算20.85亿元,执行到位23.23亿元,比上年执行数20.19亿元增长15.06%;固定资产计划投资4.32亿元,完成投资7.53亿元,完成率174.31%;另外争取到中央、省级专项资金1850万元;在落实财政资助困难学生3.6万人次2437.22万元的基础上,完成社会结对助学305人次137.1万元。

(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教育项目33个,总投资32.67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新改扩建中小学20所的任务,总数达27所,完成率135%。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所,标准化率提高到98.06%。顺利完成5所薄弱学校改造和14所两类学校建设任务。教育用地面积增加151972?,生均用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增量分别达到1.34?、0.43?。

(三)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投入装备经费6995.31万元,添置计算机1863台、小平台568套、图书25.6万册,有效生机比4.5:1,班套比1:1,教育城域网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到4G,公办学校千兆接入率和无线网络覆盖率均达100%,建成同步课堂教室24个、学科教室3个、创新实验室15个、功能室建设达标校20所、书香校园5所、创客空间(基地)29个、市级研学基地5个,推广使用覆盖132所学校9536人的“钉钉”系统。

三、聚焦优质均衡,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学前教育抓公益普惠。新建公办园3所,实现公办园乡镇(街道)全覆盖,并集体开工建设公办园12所。吸引社会资本2.6亿元,建成高品质民办园5所(增加学位1680个),新开工建设民办园3所。新增等级园9所,等级园占比达100%。新增普惠园6所,普惠园占比达93.08%,下达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奖补资金1355万元。完成整治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项目2个。举办“稚音欢歌童韵”幼儿童声节,召开“名师成长之路”全县幼儿教师激励大会,承办温州市第八届幼儿园课程改革现场会,树立了学前教育良好形象。

(二)义务教育抓优质均衡。修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优化调整小规模学校6所。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帮扶结对,投入351.8万元完成24个同步课堂教室建设和年度帮扶工作。全面推行“阳光招生”并引入网上招生实现招生报名“掌上办”、审核录取“网上办”,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总入学率为99.66%,妥善解决16623名新居民子女入学问题,安置41名高积分新居民子女和98名企业人才子女入读优质公办学校。大力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创成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街道)22个,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所。

(三)普高教育抓质量提升。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持续扩大优质普高教育资源覆盖面,将中学定向生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名额增至439人,占比达54.9%,较上年度提升1.2%。组织教师分批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与高考衔接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学校为单位加强对分类分层课程、学考和选考整合课程的研究,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驱动,以落实教学常规为抓手,以优化作业设计为突破口,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4所学校荣获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单位。高考成绩连续十年保持攀升势头,2019年一段上线总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达1010人(含体艺类),其中文化类一段上线785人,比2018年增加109人。

(四)职业教育抓智能升级。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智能时代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积极探索智能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新路径,率全市之先创成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诊改等试点工作,参与率达100%。县职教中心主体工程顺利结顶,着手谋划创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中高职一体化”的职教综合体。创成省级德育品牌1个、市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个、市级“智能+”专业群1个、市级“智能+”示范实训基地1个、市级产教融合联盟1个、市级智能控制虚拟现实协同创新中心1个。

(五)社区教育抓提质惠民。实施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推行菜单式服务,覆盖率达71.13%。提升“四点半学校”服务质量,托管学生达37105人,实现应托尽托,获评市课后服务优秀学校1所、示范项目1个。建立劳动年龄人口学历提升教育“1+X”培训网络,推进成人双证制教育、幸福乡里讲坛、楠溪月嫂等教育培训,累计培训124006人次,培训成果存入“学分银行”完成率达100%。创成省级现代化成校1所、市等级社区学校5所、市级终身学习体验基地1个、市级社区教育导师工作室1个,荣获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功组织奖。

(六)民办教育抓改革深化。一是完善政策体系。率全市之先出台民办教育发展新举措,完善差别化、有针对性的民办教育公共政策体系,在新一轮民办教育发展中为全市提供了借鉴。二是规范教育管理。创新推行“1234”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模式,整改培训机构隐患问题22个,处理兼课老师3人。三是扩充优质资源。推进温州慧中公学与“985工程”师范类高等院校合作,举办高端精品民办学校,三幼等5所新园如期投入使用,新评定三星级以上民办学校78所,落实9所新居民子女学校结对帮扶以及罗东小学委托管理工作。

四、强化队伍建设,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一)强化教师培训培养。深入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安排教师工资总额的3%1728万元和学校公用经费的10%约1000万元用于教师业务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完成率达100%。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以及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机制等系列改革,全面提升校长、班主任、专任教师三支队伍整体素质。成立25个县级和35个学区级(校级)名师工作室,新增省教坛新秀3人、市教学名师2人(全市仅10人)、市“三名”8人、县“三名”27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57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连续六年名列全市前茅。

(二)加快引进教育人才。坚持素质提升和人才引进“两手抓”,做到“内培与外引”相结合,赴吉林、浙师大、温大等高校引进72名优秀毕业生(其中研究生20名),公开招聘公办教师217名(其中研究生14名),民办学校招聘教师80余名(其中研究生18名)。落实人才奖励经费,除省市奖励经费外,本县在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内安排300万元,在教育质量奖中安排骨干教师专项奖励100万元,对坚持山区任教的教师考核奖金翻倍。此外动员社会各界、企业能人在县人民教育基金会设立专项奖教金,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教师和名师名校长的奖励力度,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新风尚。

(三)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在出台公务员普遍发放的奖励性补贴政策时,同步、同时、同幅度考虑义务教育教师,持续提高教师工资和薪酬待遇,2019年按公务员考绩奖的一部分落实教师考绩奖,2020年将100%落实。同时,深入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力打造教师关爱暖心工程,发放山区生活补贴、山区任教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和山区教师特岗津贴,为山区教师安心工作提供保障。

五、突出立德树人,育人实效不断凸显

(一)推进德育品牌创建行动。积极探索“三全四课五育”育人新模式,大力推进“四品八德”教育,持续开展德育特色创建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四大节”活动,承办第23届“七巧科技”系列活动全国总决赛并获优秀组织奖,创成省示范家长学校1所、省心理健康示范点5所、省劳动教育基地学校4所,市德育示范校3所、市文明校园14所。

(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明眸皓齿”工程,近视率较上年下降1.1%。添置可调节课桌椅2.9万套、视力检测仪109套,完成60所学校929个教室灯光改造,超额完成市定任务。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和“两操一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全面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8年大一新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1.8%,全省排名前移6位。2019年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全市排名第一,优良率和平均分全市排名第三。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德育和心育融合模式,加大心理教师培训力度,全县现有A证教师17人、B证137人、C证7057人;投入162万元为全县中小学生征订心理教材,开设心理活动课;一年分两次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并分类进行心理干预;成立县中小学心理援助中心,为广大师生提供心理援助,尤其是肺炎疫情期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强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和心理示范点创建均达到省标准。

六、推进教育治理,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一)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和7个巡回指导组,巡回指导和督查全县147个下属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组织全县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引导4329位党员深入学习研讨“两书一章”。认真开展“9+4”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门纳谏”活动,全方位征求意见建议,及时梳理问题清单,查摆问题短板,重点整治项目6个,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完成市委第五巡回指导组反馈问题1个、县领导包乡走村收集问题(县级层面)6个、村社民生小事县直单位任务3个。局领导8个教育调研课题完成结题并形成调研报告,在全县“我的初心故事”演讲比赛中我县教师荣获一、二等奖各一名,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

(二)基层党建高标准推进。大力开展红色领航行动,积极探索中学4所公办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推进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强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快“四化”党支部创建,开展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督查,5大学区实现党建示范点全覆盖,培育了电大党支部等15个“可学、过硬、能复制”的先进典型,打造了上塘中学“党建引领、爱心传承”等16个党建品牌,党建品牌课题获市一等奖;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全年发展预备党员70名,预备党员转正33名。

(三)党风廉政高要求建设。及时完成县委第五巡察组反馈的7个方面25项问题整改,并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出动482人次检查单位147个,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44人次。切实做好信访预防和处置工作,受理信访件1017件,报结率100%,10月份获县12345政务热线优秀办理件1件。充分发挥审计“免疫”预防功能,完成审计项目3个,审计金额8313.27万元,资金处理不当16.84万元。全面推进“清廉教育”,深化教育系统“510”思廉日活动品牌,广泛开展校长崇廉、教师奉廉、学生知廉三大主题活动,有序打造“清廉学校”,重要事项管控经验为市中小学校小微权力管控工作提供借鉴,教师“八不”承诺原创漫画登上“清廉浙江”,全年“清廉学校”建设新闻宣传稿件上省市县11篇,我局被评为2019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考核优秀单位。

(四)平安防线高密度筑牢。投入“三防”经费1715万元,升级24所学校校园监控,121所学校安装校园访客系统和门禁系统,创建省市级安防示范校各1所,5A平安校园6所,4A平安校园101所。完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健全校园周边整治部门协作机制,筑牢安全“防火墙”。织密组织责任线、网格安全线、劝返情感线、学习风景线、心理防疫线、纪律警戒线、物资保障线等“七道线”,全力阻击肺炎疫情。成立领导小组和5个专班,率全市之先自主开发钉钉“日志+氚云”平台,实施“一校一策”和每日健康打卡,网格化掌握师生健康情况;组建5245人参与的374个劝返组,成功劝返22955人;精心锻造“空中课堂”促进“停课不停学”,参加授课名师381名,参与学习学生61051名,总点击近4000万人次;精选10位持证专家教师开通热线,为312名师生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对299所公民办学校和68家培训机构进行督查,对664名负责人(班主任)进行抽查,确保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达任务;提早筹备防疫物资,截止3月10日,全县学校已配置红外线测温仪826支(还有126台热成像测温仪、189台手持热感测温仪正在采购中),口罩16.3万个,酒精消毒液500ml装170瓶,过氧乙酸消毒液20.5吨,消毒药水5658瓶,免洗手消毒凝胶4323瓶,各校均已设置测温区和留观室。全县299所学校15.5万师生,未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

(五)行政审批高效率改革。一是建设和利用上学、资助和办校等三个平台,实现民生小事办理提速,惠及2万学生,实现家长“零跑腿”。二是抓好延伸、优化和一件事等三个重点,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到入学、缴费等12个领域,减少9个事项17个环节,732件办事事项减少证明材料3677项,17所民办学校正式设立审批事项压缩办理时限136天(压缩50%以上),15项公民入学升学一件事办事情形达到最优颗粒度。三是突出线上办转向网上办、部门为中心转向群众为中心、重审批转向重服务等三个转变,87个事项开通外网申报功能,推出7项便民服务,全部实现网上办和掌上办,推行“容缺”预审批和“事前预判”服务制,在材料不全情况下主动先行介入现场服务和指导,完成113所学校年检和39所民办学校容缺预审批。“入园、转园”一件事经验在《践行者》刊登,教育审批窗口连续四个季度被评为红旗窗口。

教育总结范文3

一、概述

2013年,我局认真落实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3号)要求,紧紧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市建设马尾新城、构建大都市区战略的发展契机,围绕“生态、人文、智慧”的发展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并通过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更好更快地创建公平和谐的教育。

(一)信息公开机构人员调整充实情况:由于人事调动,区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领导作了相应调整,由林文峰局长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组长,分管领导陈树仁同志、潘希建同志、吴建森同志、卢榕芳任副组长,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成员也作了充实调整。

(二)信息公开各项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小组的指导、检查下,我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机构和制度,成立区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小组、审议小组,制定了《区教育局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针对教育系统未有依申请公开情况未建立配套措施等问题,补充完善了《关于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暂行办法》、《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机构情况表》、《区教育局信息公开申请表依申请公开办理告知书》。及时公开在网站上,供群众查阅下载。

(三)教育领域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得到扎实落实:根据上级部门的关于做好“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文件精神,我局于2013年11月15日前开辟了面向基层学校的“招生考试”、“财务管理”两个新专栏,与“政府信息公开”、“通知公告”、“办事指南”等专栏,分设在教育局网站首页的左右两侧。增设的这两个栏目,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种类,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专栏信息公开情况:区属各学校(单位)已经完成2013年以来学校招生考试、财务管理的信息梳理工作,按照保密审查的规范要求,填写保密审查单,经责任处室审核、学校主要领导签发后,分别公开在“招生考试”、“财务管理”专栏内。截止12月31日为止,已经的相关信息共计512条,其中招生信息203条,财务经费类信息309条。所有公开的学校信息,均纸质存档一份,附上保密审查单,分类归档备查。

(四)加大人事招聘、工程投中标及政策性服务信息等教育系统热点焦点领域信息的公开力度。教育局认真落实群众关注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大力推行重点领域“阳光工程”,扩大公开内容和范围,增强执政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打造勤政务实的服务型政府。年内公开工程投中标公告11份,重大事项公告公示31条,教师招考、资格认定类信息5份、教育事业类服务信息9份,重点信息领域信息量比去年增加36.6%。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2013年度我区教育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为104件,历年累计公开748件。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2013年我区教育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有:机构职能类信息9条,占8.7%;政策、规范文件类信息无;规划计划类信息1条,占0.96%;行政许可类信息24条,占23.1%;重大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类3条,占2.9%;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50条,占48.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17条,占16.3%。

(三)信息公开的形式。区教育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形式主要是在“政府网”上“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里,部分信息在“政府网”首页的“公示公告”及政府信息公开栏目里的“公共资源配置”、“重点领域”中,同时也在区教育局网站的“通知公告”栏和“办事指南”栏中公开。区教育局还每季度报送主动公开的纸质文件至区档案局用于群众查阅。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13年未收到群众的依申请公开件,历年累计为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未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收费。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无此类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主要问题和困难:①未有专职工作人员,仅有一名兼职人员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且同时承担“政务信息公开”、“综合文稿撰写”、“教育信息报送”、“文件阅办”、“绩效管理”、“人大政协提案办理”等多项办公室工作,任务繁重和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矛盾十分突出。②机关还存在着应公开不公开、迟公开漏公开和随意公开的问题。

改进措施:①应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宣传和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思想认识培训,强化文件制作之初对公开属性的审核把关,确保不漏发、误发、迟发。②对于承担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在加大考核力度的同时,应相应减少兼职数量,确保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搞好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打造高效、务实、勤政、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第二篇

一、概述

2013年,我局对外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有财政性教育资金预算决算文件、教育工作年度规划思路总结类文件、教育行政许可审批变更类文件,教育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的文件、安全防范措施预案等文件、评先评优类文件以及日常工作动态类文件等等。目前,区教育局完成全年本级制定的文件615份梳理归档工作,其中主动公开了190份文件,402份纳入依申请公开范围,23份列入不公开范围。

区教育局继续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前保密审查制度,坚持撰稿人、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发领导等多级审签制度,有效确保了“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在专栏建设方面,区教育局及时采纳上级部门以及同级部门反馈过来的中肯意见,对栏目进行了完善和更新,更好地发挥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功用。目前,群众查询有关教育的政府信息,仍多采用直接在网站查询、电话咨询和来访等形式,尚未收到依申请公开件。一年来,区教育局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制度,不断规范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运作,及时完成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上报工作,有效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本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及主要类别

2013年度本局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数为190条,其中行政审批许可类135条,机构设置类3条,工作规划计划类11条,应急管理类1条,政策规范性文件类9条,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31条。

(二)2003年---2009年以来政府信息梳理及公开情况

区教育局已完成2003年--2007年以来的政府信息梳理及公开工作,其中确定了主动公开数为41条,依申请公开数320条,不予公开数108条。梳理2008年政府信息240条,主动公开数127条,依申请公开数98条,不予公开数15条。2009年度本局制作的政府信息共计384条,其中主动公开65条,依申请公开290条,不公开29条。

(三)信息公开的形式: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是教育局网站中的信息公开专栏和滚动式公告栏,此外,还增设了办公场所的电子触屏,公开了相关科室咨询电话,完善了政务公开纸质文件专栏。每年暑期,还专设局长公开接待日,接收群众的咨询,现场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13年未收到群众的依申请公开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未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收费。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无此类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由于本单位编制紧张,从事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人员仅为一人,且为兼职,日常繁忙的文稿撰写工作和办公室事务性工作较多,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规范,教育局网站建设也尚未完善,条目的梳理整合尚未能及时到位;其次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未被认识到位,工作中存在着各部门制作文件后公开不及时,怕麻烦怕担责任而不愿公开的现象,政府信息公开较为被动,与《条例》的标准和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具体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现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职能,指定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或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主职,按时公开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为公民或法人查阅政府信息提供有效的服务。逐渐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查和更新维护、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评议、培训宣传和工作年报等工作制度。

2、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过程。拟在2013年全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做好公开和不予公开两类信息的界定。不断规范、优化申请处理工作流程,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提高申请处理效率,方便公众获取行业政府信息,从而提高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工作水平。

3、探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途径。针对日常工作流程、公开与不公开的把握、民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维护方面,依据《条例》和客观事实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职责,逐步完善工作程序和内容,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开展。

七、几点建议

1、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加强对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督查,由于当前基层的工作重心和重点工作繁杂等原因,相对而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比较薄弱,在如何做好此项工作上还缺乏有效办法和经验。

2、加强人员、经费投入,对基层的配套工程给予有效规范和有力支持。如工作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工作经费和场所建设等方面依据《条例》要求给予细化,强化基层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三篇

一、概述

2013年,我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按照省、市、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获取、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主要情况如下: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确保我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在局班子调任后及时调整了教育局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及办公室成员,由林文峰局长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纪工委卢榕芳书记、王碧琴副局长、潘希建副局长任副组长,教育局党政办为信息公开实施机构,教育局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成员。完善了《区教育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核制度》、《区教育局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等配套制度,各科室起草的各类政府信息,均注明信息公开属性,由科室负责人审核把关,报分管副局长复审,再由局长终审签发,最后由信息公开办公室负责在本局网站专栏上予以及时公开,信息公开工作已形成良性的工作机制。

(二)《指南》和《目录》的更新、完善情况

根据《条例》要求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我局不断修改并完善《指南》和《目录》,参照市教育局、省教育厅的规范做法,将本局公开信息的归类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目录》结合教育局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特点,在大类下增设了相应的子栏目,目前我局修订后的目录共计11大类,34个子类,涵盖教育机构设置、教育法律法规、发展规划计划、教育统计信息、教育经费、教师人事、教育工作动态、行政许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教育建设工程以及其他信息类,这样,使目录分类更加清晰明朗,既方便了公众查阅政府信息,也大大提高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效率。

(三)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

首先,我局全新改版了区教育局网页,完善了网页防篡改软件、升级杀毒软件,加强网页管理以及对网站页面和栏目进行改版整合,网站访问量有了明显上升,全年信息公开访问量达到31008人次。其次,教育局大厅设置了办事指南信息查询电子触屏,为公众获取相关教育类信息提供方便。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落实,我局兼职工作人员认真参加区政府举办的政府信息公开培训班,使信息公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更正。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2013年度我区教育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为117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2013年我区教育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有:机构职能类信息4条,占3.4%;政策、规范文件类信息4条,占3.4%;规划计划类信息7条,占5.98%;行政许可类信息31条,占26.49%;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57条,占48.7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8条,占6.83%。

(三)信息公开的形式。区教育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形式主要是在教育局网站中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体现。其次,部分也以公告、指南的形式,在教育局网站的“通知公告”栏和“办事指南”栏中公开。区教育局还通过政务公开栏和电子触屏设备及时相关信息。无政府公报、新闻会等其他形式。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13年未收到群众的依申请公开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未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收费。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无此类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由于本单位编制紧张,从事政府信息公开的人员仅为一人,且为兼职,日常繁忙的综合性文稿撰写、文字审核以及文件传阅、公章管理、提案办理等工作均由一人承担,工作任务繁重和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矛盾日益突出,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了政府信息公开这一块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规范,信息公开的内页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未得到各部门重视,工作中存在着公开不及时,怕麻烦而尽量不公开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较为被动,与《条例》的标准和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具体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现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职能,指定专人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主职,可适当兼任其他工作。按时公开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为公民或法人查阅政府信息提供有效的服务。逐渐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查和更新维护、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评议、培训宣传和工作年报等工作制度。

2、探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途径。针对日常工作流程、公开与不公开的把握、民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维护方面,依据《条例》和客观事实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职责,逐步完善工作程序和内容,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开展。

七、几点建议

教育总结范文4

一、2019年教育工作成绩突出

1.中、高考成绩显着。2019年,我市中、高考再获大面积丰收,教学质量继续保持了在的领先地位。我市中考成绩总分700分以上的有35人,全市最高分七中朱宣丞737分。我市今年高考一本上线537人。中、高考均排在同类学校前列。

2.教研氛围活跃,活动形式新颖,指导全市各校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提升。一是教学教研形式丰富多彩。教学教研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我市一中、二中、四中、八中每年都与省内外名校举行联考。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活动暨2019阅读育人高峰论坛活动中,我市共有36人次在国家、省级获奖,教育局教研室和第六小学共同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活动“全国优秀组织奖”,第六小学何仁松作为全国唯一一位中小学校长代表发言。二是教研帮扶活动多。六小?亚东希望小学(亚东希望小学小考进步24名)二小一乐园学校(乐园学校小考进步20名),铜城学校一肇陈中学(肇陈中学中考进步17名),实小一范镇小学(范镇小学小考进步17名),七中一洪下学校(洪下学校中考进步9名),五小?白杨小学(白杨小学小考进步6名),帮扶成效显着。三是教研成果丰硕。2018年度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再创辉煌。我市获部级优课5节,省级优课28节,在各县(市、区)位列第一。在第二十五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中我市获省级一等奖4个、省级二等奖11个、省级三等奖12个。在2019年初中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中,第四中学王子群荣获一等奖,第六中学丁利华荣获二等奖。在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智能机器人项目中,我市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第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技能提升活动省级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第十八届江西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技能提升活动省级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今年我市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已立项省级课题16个,已结题省级课题6个,已立项级课题8个,已结题级课题6个。

3.依托活动载体,注重德育为先,倡导学生争做新时代的青少年。开展好文明校园的创建评比工作,高丰中、小分别获得“省级文明校园”称号;积极开展河湖保护教育,为贯彻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生“保护美丽河湖,创建文明城市”主题书信文化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启动了“保护美丽河湖,创建文明城市”的主题书信比赛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国学百家经典”展评活动;积极发挥团、队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希望工程1%捐助活动,加强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了“寻找团员回家”活动,认真做好纪念“”100周年、“六一儿童节”及“12.5”国际志愿者服务日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了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集中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积极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完成了“新时代好少年”的推荐和评选,我市八中王佳欣同学被评为“江西省新进代好少年”;积极开展了“中小学生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古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三项文化”教育先进学校。

4.培养学生兴趣,发展素质教育,学生艺术、体育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体育工作:中小学生篮球比赛、第二届中小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和校园足球校际联赛;积极组织参加田径运动会、啦啦操比赛、足球精英赛、篮球锦标赛等系列赛事,在省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总决赛、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取得了全省第五名和全省初中组第四名的好成绩。艺术工作:开展了2019年第五届中小学合唱节瑞昌选拔赛和首届学生器乐(管乐)节瑞昌选拔赛;组织教师参加2019年合唱节展演现场观摩活动;认真完成中小学生合唱节节目录制工作,并获得了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及省一等奖1个;积极做好我市四所学校“五个一百美育工程”的复查验收工作。

5.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校园建设,城乡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完成政府列入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第七小学、投资1200万元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工程及投资1200万元扩建武山学校工程三个校建项目将于今年秋季开学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3000万元新建码头中学项目已按进度完成,计划2020年春季招生。完成了农村闲置校舍摸排调查工作并形成处理意见上报市政府,截止目前已做好了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工作。争取政府投资230万元完成城区七所学校的食堂改造建设工作。争取2019年中央预算内项目三个,争取中央资金411万元,完成了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储备2020年中央预算内申报项目。完成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充建设,储备项目规划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启动城区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计划总投资5500万元,启动投资20000万元新建第三中学建设工作。做好上级专项资金建设工作,2019年下达上级专项目资金1550万元。督促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实施工作。做好城区学校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摸底、设计、预算、招标工作做好全市中小学智慧平安校园设计、预算、招标工作。配合学前科做好城区幼儿园布点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乡镇公立幼儿园项目的建设任务。

6.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新时代教师新形象得到充分展现。一是建立健全师德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今年以《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主要学习内容,要求学校做好宣传解读,坚持全覆盖、无死角,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要持续深入选树师德典型,发挥师德楷模引领感召作用。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局被评为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四小、公立幼儿园被评为师德师风示范校,一中徐新河等十位教师被评为师德师风标兵和先进个人。二是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继续完成“国培计划”项目县培训任务,180名中小学教师、60名幼儿园教师参加了“送培到县”项目,798人参加了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2886人参加了全员网络培训,校长培训14人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14人次,工作坊研修、领导力培训、教学基本功一体化培训30人次。三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5月份市教育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工作量、绩效考核、职称评聘都制定了指导意见,要求各学校结合意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7.推进教育扶贫,维护教育公平,为贫困学生提供良好的就学机会。一是摸清教育扶贫底数,落实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保障制度,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教育资助人员网络,组织了全市贫困学生大排查,加强了扶贫信息数据比对,摸排出我市共有在读建档立卡贫困生2490人,做到电子档案与资助档案一一对应。二是实现了教育资助全覆盖,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35.42万元,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028人。三是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零费用入学”政策,兜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建档立卡困难学生校服、保险和教辅资料等代收费。四是关注特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教育帮扶,对11名重度残疾建档立卡学生,学校为其补建学籍,并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保障了特殊群体的建档立卡形式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四是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建立完善了以乡镇为主体、相关部门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三线控辍”责任。在开学初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和信息清理工作,规范了操作程序,加强了残疾学生、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对象子女的信息标注和核对工作。加强了精准扶贫户子女的控辍保学力度,实现“零辍学”保底。

8.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教育,校园育人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全年召开全市校长会12场次,专题部署校园安全工作;组织各类安全隐患排查12批次,有效整改隐患100余处;组织各类演练500余场次;开展了5轮防溺水督查,制作3000个防溺水安全警示标志和救生杆,联合蓝天救援队、卫生部门、妇联开展“关爱儿童、预防溺水”公益巡回讲座40余场;举办教育系统保安、护校队培训班两期,52名保安和66名护校队员参加培训;举办6期学校防溺水应急救护员培训班,培训教师560余名。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店外占道经营872家,暂扣店外违规占道物品276起,暂扣校园周边流动摊贩三轮车100余辆;劝导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3620起,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3422起;我市学校食堂总数159个,目前,达到明厨亮灶的学校食堂数153个,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96.2%,达到“明厨亮灶”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数150个,“明厨亮灶”覆盖率96.2%;检查校园及其周边的食品销售经营店374户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43份,完成学校、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自查307户次,自查出食品安全问题或隐患21个,约谈21户次,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专项检查出版物零售店98家次,网吧105家次,发放“绿书签”1000余张,立案查处违规网吧5家次。2019年度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确保了教育系统的整体稳定。

教育总结范文5

一、科学安排部署,“全面提升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高度重视,快速启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后,市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成立了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副县级督学、市直学校党政一把手、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为成员。教育系统各单位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全面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逐级召开动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全面提升年”活动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明确思路,精心组织。市教育局坚持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结合“全面提升年”活动确立了“3338”工作思路:

第一个“3”,即大力主攻“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协调发展”三大目标;

第二个“3”,即努力实现“思想观念、思路方法、作风效能”三大提升;

第三个“3”,即继续深化“教育示范乡镇创建、教师大培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三项活动。

“8”,即扎实做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提升幼教和职教发展水平;三是切实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大力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五是深化教育引导,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六是扎实搞好教育督导,提升教育行风建设水平;七是大力开展体制、机制和措施创新,提升教育整体工作水平;八是实施多项安全稳定措施,提升教育系统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分解任务,狠抓落实。根据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要求,结合《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工作提升目标,将《市年教育工作要点》按科室职能,进行了逐项细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使各项任务工作具体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形成目标明确,时间具体,人人有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周安排、月调度、半年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的作用,加强对机关各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二、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市教育局把年定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学校创建年,印发了《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意见》、《规范化学校创建三年规划》及《创建规范化学校的实施细则》,以促进办学条件标准化为中心,大力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改造薄弱学校,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211”工程进展顺利。年,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共计148个,建设面积17.38万平方米,共筹集资金1.44亿元。80个项目已竣工;24个项目完成了主体建设;44个项目正在实施主体建设,预计年暑假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投资1788.38万元维修加固校舍10.16万平方米。年,“211”工程共计投资2411.62万元,热水热饭项目涉及317处学校已全部竣工;取暖项目121处已完工,高唐5处初中学校已招标;改厕项目39处,其中24处完工,15处待建。

二是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年政府招标采购方案,邀请市监察局和市纪委派驻第四纪检组的同志全程监督,圆满完成了价值1041万元的仪器采购招标工作。目前,我市所有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和半数的农村普通小学已达到基本配备标准。

三是启动“绿色班班通”试点工作。根据省教育厅“绿色班班通”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确立了高点定位、整体把握、分层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在组织相关人员到济宁等地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市“绿色班班通”建设规划。5月15日,在三中召开了全市电教设备展示会暨应用案例观摩会,全面推进“绿色班班通”试点工作的开展。12月28日,在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召开了全市中小学“绿色班班通”建设与应用现场会,对“绿色班班通”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全市班班通试点学校达到了75所。支撑全市中小学绿色“班班通”的教育主干网络已搭建完毕,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年,教育信息网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地市级优秀教育网站”称号。

四是积极开展教育示范乡镇创建活动。5月21日,在临清召开了创建教育工作示范乡镇暨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工程”现场会,对乡镇教育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启动了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工程,计划在年4月底之前,达到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的目标。目前,全市126所学校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教师用计算机达到11007台。

三、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发展公办幼儿园为重点,加快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全市幼儿园达到1560所,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占52.82%,在园幼儿达17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6.32%。先后在茌平、莘县召开了全市幼儿园教育活动展示现场会,充分发挥了先进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启动了学前教育“名师带徒”和幼儿园教师、园长岗位培训活动,举办了第三期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岗位培训活动,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进一步提高;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名。

四、优化布局结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成效明显。通过整合组建的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和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项目立项,专户开设,建设计划与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均已完成。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召开专家评审会确定,施工设计图基本完成。年下达用地指标600亩,省政府已经批复。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拆迁工作有序进行。完成投资6382万元。整合的两所职业学校实行统一管理、分校办学,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校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将原有的优势特色专业做大做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1989人,职普比例达到45:55。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对口率67%以上,满意率85%以上。#p#分页标题#e#

二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紧跟产业调整步伐,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由政府牵线推动校企“联姻”,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修订课程计划,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努力建设具有较高师德修养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

五、深化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了“热爱祖国、唱响和谐”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演讲(讲故事)比赛和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演讲)比赛。不断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下发了《市教育局关于扎实开展中小学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12月15日,在二中举办了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专项培训班,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二是大力规范办学行为。下发了《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课程设置等办学行为的通知》。全市中小学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规定要求,积极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转发了《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制止了部分学校过多过滥的考试,推进了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逐步在全市建立了科学的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机制,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三是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推广杜郎口中学“开放式”教学和一中“低重心”教学、体育自助餐等经验。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全市中小学进行了教学视导,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改进建议。进一步加大了对走班教学的研究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增强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别召开了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对各学段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

四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在全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4月30日,在临清市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现场会,进一步推进了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是强化体艺教学。立足大力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大力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全面启动了中小学“4312”体艺普及活动,以阳光体育和体育课为依托,力争在三年内全面普及四操(广播体操、健身操、武术操、眼保健操)、三球(篮球、乒乓球、排球)、一跑(跑步)、二艺(每周学唱一首健康有益的歌曲、每名学生掌握一项以上艺术特长)。开展教体结合,落实市、县体育队校建活动,体育、教育双受益。5月28日,在茌平召开了全市中小学“4312”艺体普及活动现场会,对如何确保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重新部署。在二中成功举办了市第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市中小学艺体活动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六、狠抓充实培训,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一是继续狠抓教师充实。明确提出每年充实教师的数量必须大于自然减员数量,并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年,全市充实教师1028人。推进师资交流,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和“名优骨干教师送教”活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二是启动了第四批、第五批农村义务教育实习支教“双提高”工程。4月18日,由大学464名学生和11名指导老师组成的支教队伍奔赴东昌府区、临清和莘县三个县(市、区)的112所小学参加顶岗支教实习。9月3日,由大学数科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的594名学生组成,奔赴东昌府、临清、莘县、开发区的136个支教点实习支教。支教总人数已达到2641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短缺,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师大培训活动”。明确了近五年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对年度需要落实的十五项重点工作出台多项保障措施。组织第二届水城名师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开办了第二批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培训班;开展了第四批名师送教下乡活动,送教名师通过课堂点评、名师讲座、问题答疑等方式,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切实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和执教能力;部署了暑期全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工作,共有5644名高中教师、2583名初中教师参加为期10天的远程研修,涉及全市193所学校、21个学科;开展了学科单元培训活动,邀请全国各学科专家来我市进行单元教学系统指导和培训;“名师带徒”成果显著,邀请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来聊带徒,带徒总人数达665人。

七、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健全管理制度和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和民主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办学活动,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年,新增8所学校被评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市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达到21所。

二是规范办园行为。为确立先进的办园理念,制止小学化倾向,规范办园行为,年1月份,对城区幼儿园进行了规范办园行为检查。采取实地察看、调查问卷、座谈、反馈等方式,对幼儿园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

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行城乡统筹、统一标准,城乡中小学均执行初中生均600元、小学生均400元的公用经费标准。截至11月底,全市补助公用经费及城市中小学免杂费资金累计20739.44万元,免费教科书资金6830.84万元,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累计435.16万元。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奖励和资助政策也全面落实。

四是建立健全机关校园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防护,严格落实门卫、值班、巡逻等制度。7月7日,在冠县召开了学校安全工作现场会,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专职保卫人员的要求,目前全市已配专职保卫人员2630人;把学校安全工作纳入了“教育工作示范乡镇”创建内容。在开展春季、秋季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回头看”、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专项检查、冬季学校安全集中整治以及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50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平安和谐校园”。#p#分页标题#e#

五是各类考试安全顺利。坚持以试卷安全为中心,加强试卷考前、考中、考后保密,确保万无一失;以严肃考风考纪为原则,维护考试公平;以落实考务细则为准绳,提高教师监考水平和整体办考质量。从组织领导、安全保密、考场管理、依法治考、从严治考、工作报告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均做到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确保了各类考试安全顺利。

八、完善工作机制,教育督导和行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对各县(市、区)年度教育体卫、职业教育和三项工程进行了专项督导,并接受了省政府专项督导。下发了《关于建立县级督学责任区的实施意见》,督促各县(市、区)建立和完善县级督导责任区,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监督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督学工作,完成了对14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的集中评估和反馈。对县市区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情况进行了检查。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完善督导机构,通过以会代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督导人员的专门培训,提高了督导人员专业化水平。

二是做好信访工作。对外公开了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聘请了40位教育政风行风社会监督员、学校收费监督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教育收费、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按照有报必查、有错必纠原则,对市长热线,“行风热线”等栏目反映的问题,对各级联席会议办公室受理的信访、电话投诉等问题,现场办公、重点检查,及时查处。同时,对查处的典型案件予以通报。年,市教育局在“行风上线”节目上线2次,接听热线电话11个,现场答复3个,线下解决问题8个,满意率100%。共受理信访举报投诉36件,查处17件,清退违规金额1.3万元,党政纪处分2人,其中免去小学校长职务1人。

教育总结范文6

(一)加大投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一是落实项目资金,推进农村学校建设。以实施全面改薄、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学前教育等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乡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马回岭中学教学楼重建项目、港东小学重建项目、新塘初中维修改造项目、港口中心小学维修改造项目都已完工;启动了马回岭中学、城门中学、港口中学、新合中学、涌泉中学、新塘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运动场建设,12月底可以全部完工;规划投入6000万元的城门乡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了港口中心小学幼儿园等6个乡村幼儿园建设项目。二是加大政府投入,扩充城区教育容量。为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扩充城区教育资源,投入资金1.07亿元顺利实施沙河街镇东风小学、沙河开发区天坡小学整体搬迁工程;投入1000余万元新建区二中教学楼项目已完成工程主体;投入283万元的区一中新建厕所、屋面防水、会议室装修等工程已完工;规划投入230余万元的区三中新建大门及附属设施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以上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可增加学位4000个,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为了缓解扩充城区高中教育资源,促进我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投入1.08亿元的教师进修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已启动实施,预计2020年可以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是补充仪器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为解决学校教学仪器装备及图书差缺问题,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2017年开始共投入资金1890.70万元为全区学校采购仪器装备,去已完成了第一批采购资金566.78万元、第二批采购资金749.51万元,采购物品已经发放到各学校。第三批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增补仪器设备及图书等七个项目今年已拨付资金588.21万元,除中小学图书正在招标外,其它项目已供货验收。

(二)健全机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多渠道补充教师。为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增强教师队伍活力,面向全省招聘113名教师(其中,特岗教师90名),通过安排“三支一抚”支教人员15名,绿色通道引进高中教师5名,安排3名免费师范生、12名定向师范生、6名回原藉教师就业,全年实际补充教师154名。规范录取了25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九江职大定向培养,为农村教育储备优质师资力量。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组织全区学校学习《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修订)》《全省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对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红线”提出更高的要求,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了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师德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三违”行为专项治理力度,查处了部分教师“违规补课、违规推销教辅资料、违规收费”等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办结信访件14件,对10名相关人员分别给予了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处分,震慑作用明显。以教育精准扶贫和良好家风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全区有1000余名教师上门家访了5000多户家庭,进一步扩大了“万师访万家”活动社会效应,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了教育良好形象。三是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全年投入培训经费90余万元,培训教师近2000人次。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小学校长赴杭州研修培训、学前教育培训、特殊教育“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培训、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等培训项目,创新了培训形式,丰富了培训内容,普遍受到参训人员欢迎,在推进学前教育“去小学化”、提升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增强新入职教师职业素养、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全面提升了教师能力水平。

(三)着眼创新,强化了教育教学管理。一是重抓教学教研常规工作。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督促和指导中小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考评实施细则》,优化课堂教学监控与评价机制,加强教育教学指导,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教研员经常到校视导,指导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以研促教,确保常规教研工作有序开展,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好教研工作平台,积极申报教学教研课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加快个人业务成长,申报入选市级课题7个、省级课题8个;积极指导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高中课改的开设,在继续开好文化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类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做到了现代教育设施班班通、堂堂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活动深入开展。二是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区学校开展“红色、绿色、古色”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第二届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暨三项文化主题教育比赛活动”;以“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积极宣传党的精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系列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组织参加“九江市第二届少儿艺术节”“美丽校园精彩有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汇”“向国旗敬礼”“网上祭英烈”“九江市第21届中学生运动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活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三是积极开展青少年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资源优势,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普及性和安全性三大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圆梦蒲公英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科技科普知识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庆祝教师节文艺汇演、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教育等活动受到家长、学生一致好评。组织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参加全市校园足球联赛,区一小、区二中足球队分别荣获全市第五名的好成绩。选派4名选手参加全省校外教育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在围棋、陶艺、航海、航空模型等项目上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四是做好高考等考试的组考工作。在省、市统一组织部署下,严格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平安顺利地完成了2530名高考学生、2906名中考学生、2446名学考学生的组考工作。

(四)强化教育,实现了学校安全保障。把学校安全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问题来抓,大力实施学校安全保障工程。强化了“五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隐患排查到位、整改落实到位。以防溺水、校园欺凌、交通、饮食,“拒绝,珍爱生命”为重点,将学生安全教育贯穿教学工作始终。强化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全面保障学生和学校安全,全年全区未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五)落实责任,推进了教育民生工程。一是积极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制定资助宣传手册,张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宣传学生资助政策,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进村入户到贫困家庭宣传各种资助政策及申领程序,使政府的助学政策深入民心。二是落实教育民生工程资金。以资助家庭贫困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民生工程资金,严格按照学生资助项目和标准,规范发放学前、义教寄宿生、高中、中职、大学生入学、教师励耕计划等助学金计770.3万元;完成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75.2万元;免除义务教育学生教科书330.3万元;接受各类捐款172万元,特别是广东省江西柴桑商会企业家慷慨捐资100万元设立“舒立萍爱心助学金”,对的优秀学生和家庭贫困学生给与奖励和资助。三是精准扶助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工作部署,组织各学校做好“十三五”贫困村及建档立卡失学儿童摸底排查,核实建档立卡户子女在藉在校情况,共统计出在本区就读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共1242人,外出就读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共617人。对在本地就读贫困户学生制定“一生一册”,对外出就读的贫困户学生所在的教育行政部门发“催请函”,确保对他们优先落实资助政策,实行精准扶贫,防止因贫辍学现象发生。

(六)注重实效,发挥了督导机制推动作用。2019年,在教育工作督导机制有力推动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教育部门积极行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推动全区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面提升了我区教育事业应有地位。一是通过督导突破了职业教育短板问题。2019年3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省委组织部,对全省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开展了实地督导,我区首次接受该项督导,督导组在“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认定,肯定了我区近些年来推动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职业教育短板问题。督导结束后,全区充分认识到督导机制对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区委、区政府为推进各类教育统筹发展,投入了1.08亿元资金启动了教师进修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充分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获得较大突破。二是通过督导提升了全区教育综合排位。2019年,我区对教育科学发展指数各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由于近年来对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育综合管理更加规范,各项数据及佐证材料获得省、市督导专家认可和取信,2017年度教育科学发展指数省、市排位直线上升,全市综合排名上升到第四位,全省排位由原先的91位上升到47位,上升幅度较大。三是通过督导提升了全区教育整体形象。2019年我区迎接了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为了全面做好迎检工作,我区认真对标对本表,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入学,大幅度补充教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2019年5月份高分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认定,11月份又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的评估验收,全面实现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义务教育教育发展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教育整体形象日新月异。2019年12月份,我区还将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局的“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评估认定,推动我区教育督导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加强统筹,规范了城区学校招生工作。出台了《2019年秋季城区小学一年级划片招生实施方案》《2019年秋季城区初中学生划片招生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对全区中小学招生进一步规范化管理,违规招生现象得到全面遏制,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片区就近入学,高中阶段逐渐实现均衡招生,中职学校招生也走出困境,为各类教育事业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总结范文7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教育扶贫规划

组织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回头看”“回头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教育扶贫专门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教育扶贫工作。同时,多次召开全县教育系统扶贫工作会,全面传达州、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教育扶贫工作。拟定了《教育体育局2016--2020年教育扶贫专项实施规划方案》和《2017年教育扶贫工作计划》。

二、科学摸排情况,掌握精准扶贫数据

扎实开展“贫困学生”群体摸底排查工作。教育体育局联合各乡镇对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完成了《2017年脱贫村4-6周岁适龄幼儿统计表》、《2017年脱贫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就读情况统计表》、《2017年脱贫村高中(中职)以上在校学生统计表》的统计工作。完成2017年16个贫困村216名贫困学生建档立卡统计工作,其中学前6人,义务教育90人,大专66人,中职17人,高中40人,本科7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全部在校就读,达标率100%。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

三、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任务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是贫困人口退出的主要衡量指标。因此我局高度重视脱贫村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控辍保学工作。一是根据前期调查统计的适龄儿童少年是否就读情况,认真分析未就读学生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保证应读就读;二是建立完善贫困学生就读数据库,保证教育局、学校与县扶贫部门数据的一致;三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用好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保证不出现因贫困而失学情况;四是对今年脱贫村的4-6周岁适龄幼儿提出入园方案。

四、完善教育救助基金管理

1.完成了2017年底各乡镇上报的教育救助基金的申报审核和资金的发放工作。(发放资金共计46万元,覆盖230名学生)

2.全面完成了各乡镇上报的教育救助基金的申请材料的审核工作(各乡镇上报的学生729人)预计11月中旬将兑现救助基金。

五、保质保量完成2017年脱贫村幼儿园项目建设

教育总结范文8

工程离不开环境与社会,是实用主义与价值理性的兼容,也体现了艺术与伦理特性。有学者认为工程科学与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皆是人才素养的有机组成;也有学者认为艺术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低一个学科逻辑层次,便将艺术列为子项,不管怎么说,工程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土木工程不可能只是建房,还要考虑环境。譬如,某公司要设计石材数控机床,项目经可行性报告分析分配任务:机构设计、控制设计、外协分担、外观造型、装配调试、质量监控等,最终要达到经济性、艺术性和机床复杂功能完备性的统一。可见,工程以技术为支持、也依赖艺术装饰。如果产品得到用户的认可,便形成产业,成为物质财富。从现代知识意义上看,在“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的知识链中,工程处于最核心地位。

二、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践的改革探索

(一)现状与问题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工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障了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进行。本科院校绝大多数开设工科专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工科在校生无论是相对量还是绝对值都排名首位,然而,准工程师和工程人才的质量却落在后面。据2009年瑞士洛桑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在我国现有的160万年轻工程师中,大约只有十分之一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相比之下,印度为25,美国为80%。残酷的现实折射出现行工科教育的弊端。中国工程院于2007年启动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经过两年研究,在12个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形成了项目综合研究报告。报告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紧迫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雷同单调;工程教育中“科学主义”挤兑了工程本色;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条块分割等。工程教育中非工程化、过分科学化、实践性缺失、培养模式单一化的痼疾正在被剖析、会诊、治疗。

(二)探索崭新的工程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质量工程”“、工程研究生”“、CDIO模式”“、卓越计划”、“工程技术认证”、“应用技术大学”等界石作用的关键词勾画出其改革创新的轮廓。如同工程是知识链之核心,我们认为“卓越计划”是工程教育改革的中轴。在“十五”期间,教育部以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为目的,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7年开展的第二期“质量工程”六个方面的建设中,首次出现了关于工程教育的专项:要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工程类专业实施认证制度。

1.卓越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始于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中国工程院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是工程教育“改革开放”的标志。据统计,截至2012年,共有194所高校参与“卓越计划”,占目前全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19.1%。其中首批2010年加入61所,第二批2011年加入133所。在所有“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中,教育部直属高校42所,中央其他部门所属高校14所,地方院校138所。2013年10月,教育部批准了第三批153所高校加入卓越计划,其中有部分高校是新成员,如石河子大学,有些是增设了专业,如北京交通大学。参与高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很显然,“卓越计划”不是造“盆景”,而是要造林。

2.工程教育认证。

《华盛顿协议》于1989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认证课程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2013年6月,中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的第21个成员,两年后将参与该协议的全会,通过考核才能成为正式成员。参照《华盛顿协议》,我国制作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按照“学生结果导向”原则,明确规定了招生、学习、实践、考核的检查、评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拘一格,因材施教,以培养目标来衡量和推进教育工作。我国从2005年开始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现有14000多个工程教育专业布点数,占高等学校专业总布点数的1/3。

3.应用技术大学。

2014年4月,178所高等学校聚集驻马店,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应用技术型高校因时代而生,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证明,不断深化的工业化进程和国家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催生了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的快速发展,使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为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青年就业得到了更好保障,社会更加稳定和公平,国家竞争力不断提升。长期以来,社会上把高校划分类别,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本科、高职高专等。差异化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当我们想成为爱因斯坦时,忘记了自己。工程院院士余寿文提出工程人才的“广谱化”概念,意指人人皆可成才,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自己。大学何尝不是如此!世界要和而不同,人才岂可千人一面?德国80%的应用技术大学,保障了世界最强制造国的地位,我国也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指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80%都应当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增量主要来自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并随着技术进步使职业教育的层次不断提高。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现代农业、制造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体现复合化的特征,在本科及以上的职业化专业人才培养中,80%应当是复合型。这两个80%,前者是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后者是推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三)百花齐放,追求卓越

在欧美发达国家,近年来工程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美国工程教育界开发了一个国家工程教育研究框架和议程。工程教育被分配成五大研究领域:工程认识论(EngineeringEpistemologies)、工程学习机制(EngineeringLearningMechanisms)、工程学习系统(EngineeringLearningSystems)、工程的多样性和集成性(EngineeringDiver-sityandInclusiveness)、工程评估(EngineeringAssess-ment)。相比而言,我国发挥了“后发优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例如,浙江大学首创的工程教育课程框架,涵盖了十门课程,增加了“工程史”、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研究分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工程教育的完善和工程人才的培养。此外,相关的研究机构、专业协会、学术刊物、研究项目纷纷涌现,例如,全国工程教育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教育部人文社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中国高等工科教育》核心期刊、各省市、高校成立的高等工程研究所等。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层出不穷,据文献分析,2008—2012年,此类学术论文共发表560篇,并呈逐年上升之势。论文中关键词词频统计的高低依次为:高等工程教育(270次)、工程教育(38次)、卓越工程师(37次)、人才培养和专业认证(32次)。其他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均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密切相关,例如:大工程观、教学改革、培养模式、工程实践、工程人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这种对工程教育的研究态势近两年仍然处于上升期间。纵观目前国内外工程教育研究成果,主要从宏观与中观的角度,集中在工程本体论、工程本质和特征、工程思维、工程人才观等方面,为工程及工程教育开辟疆土,争取“合法”地位,较少在微观上对工程教育教学观进行探究。综合上述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部的政策、学术机构的响应、高等院校的举措,我们从目不暇接的场景演化中,看出存在着二个中心轴:从理论层面,工程是从科学到文明社会的核心;从运作层面“,卓越计划”是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枢纽。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面对工程教育百舸争流的形势,各个高校都在加紧投入、积极探索;向外拓展、向内挖掘;争取更多的相关政策和执行的“话语权”。许多研究型大学,抓住这次全面改革的良机,提高认识,充实自我,保持领先。一是做大做强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培养;二是争取“卓越计划”中三个层面(本科、硕士、博士)的政策支持,探索工程教育的新思路。2000年左右升本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正好借助工程教育改革的浪潮,重新审视自我,找到角色定位,争取资源扶持。九江学院作为赣北最大的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定位,非常重视工程教育改革,积极参加“卓越计划”。全国工科教育的改革形势,为地方工科高等学校顺应潮流、超越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从战略上重视学校办学定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如火如荼,卓越计划、高校分流紧锣密鼓,依法治教、教授治校有了破冰之举(教育部已经审批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9所大学章程,在批的包括全部“985”大学,“深圳大学条例”成为第一部高校法,依法治校有了法律保障)。在此背景下,领会中央精神,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迫在眉睫。建议尽快成立由校领导领衔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或类似专门职能部门,重新审视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指导学校的工科教育,领导和监督“卓越计划”的申报、实施、总结等工作。我们认为,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出路问题,不是在不同层次“进”(申报硕士点)和“退”(重新回到高职)的发展问题(实际上已经进不去、退不出),而是要么在同级竞争中优胜、要么劣汰的生存问题。

(二)全面修订工科培养计划

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修改相关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此认证标准给高校带来的变化就是要从以学生为本、目标导向、持续改进为工程教育改革着手。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李志义认为需要实现四个转变才能完成目标: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句号课堂向问号课堂转变。参加《华盛顿协议》正是培养国际化卓越工程师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途经。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

封闭办学已经行不通,我们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借助政府力量,主动联系企业,加大与当地企业合作力度,在企业成立“工程实践中心”,争取国家政策与经费的支持。九江在计划经济年代曾经是机械、纺织、造船、轻工等行业的重要基地,改革开放后,在此工业基础上,改制而新生一大批民营企业,它们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却不愿与高校打交道。一位九江地区的企业高管抱怨与高校打交道麻烦,如果进行产学研合作,得注意学生和教师的安全问题、保密问题等。而且,高校的衙门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与市场快速反应的要求不合拍,宁可花点钱舍近求远。德国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制订计划、企业学习、工程认证,而中国的企业却对培养人才的高校望而却步、敬而远之。高校本来是给企业提供“产品”,企业却从不愿意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监控、调整、完善。这种现象真是令人扼腕长叹,值得政府、企业和教育界深思。

(四)抓住“卓越计划“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