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篇目语言艺术实践探索

语文教材篇目语言艺术实践探索

一、挖掘教材篇目之语言艺术需求依靠学生的力量

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去真正运用语言艺术的特征去感悟文学作品的实在的内涵意义和价值,那么其语言艺术的真正效果要让学生能在老师的启迪和诱导下去探索出来。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学生的群体性力量是无穷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我们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学习中亦还是应验的。譬如在让学生进行古诗文阅读鉴赏时,笔者根据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先生所创造的接通比较艺术的实践理论,让学生去根据《花木兰》、《捕蛇者说》等与现念进行接通,学生经过一定的合作互动,接通的效果比较显著。

二、挖掘教材篇目之语言艺术需求严格学生的训练

语文教材是姹紫嫣红的园圃,质地优良的富矿,美甲天下的胜景,神秘难测的仙界……这也不是大家与生俱来就能领悟的。贾岛的“推敲”说就已能够证明这一点,我们挖掘教材篇目之语言艺术其根本目的并不是只求学生能够感悟,其根本的要义还应当是我们的学生能够应用,所以说让学生去历练才是我们的途径和要旨所在。学生们的历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而又应当是经常性的严格训练的结果,所以,在平时的挖掘教材之语言艺术中,让学生去进行严格训练业已变成学生的首要任务。事实上,学生通过严格的训练后,能够道出所以然来,这是令人十分的欣慰的现象,因为,我们的语言艺术的挖掘不但要使学生能够知其然,更为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去进行严格训练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譬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选词填空,找到最恰当的词语填进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一定意义上的词语辨析,学生通过词语的辨析则完全可以提高准确应用词语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语段,让学生进行修改,从学生的修改作品既能看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且又能看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譬如有一教师教学《回延安》时,启迪学生去思考“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的表达效果时,先是让学生去掉前面的重叠性数量词进行朗读,很显然表达效果不佳,然后再让学生加上这些词语去进行朗诵比较,其效果则明显不同,为什么?学生们发现量词重叠后构成气势贯通的排比句增强了表达效果。

三、结语

事实证明,只有合乎情理地把语文篇目中的语言艺术挖掘出来,学生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作者:朱晓华 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龙袍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