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学生创新培养(4篇)

语文教学学生创新培养(4篇)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成就未来”,前者阐述了青少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后者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技能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语文作为我国基础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学科,利用其可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从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一般都是技术工人,从事社会各个领域的生产活动。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品格,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素质教育的追随,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总结了一些在技工学校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希望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一起分享。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个人能力培养与强化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而言,如果真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语文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而是转化为主动者的角色。教师怎样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呢?本文认为教师可以参照以下几点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例如将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韵律优美的诗歌、家喻户晓的歇后语、陶冶情操的音乐或者是社会上焦点的话题引进语文课堂上,此时学生感觉每一堂语文课都别具特色,这样他们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获得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感悟,积极探索语文知识的内涵,此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探索具有了一定的兴趣,在兴趣的导向下学生的头脑是灵活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被有效激发出来,与此同时树立了创造的意念。例如在《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语文通用教材》中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这篇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以史为鉴,向学生讲述人物所在时期的政治面貌,继而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自编自演“负荆请罪”的场面,此时学生对该篇语文课文中蔺相如宽容、大气的品格是极为崇拜的,在情景表演的过程中享受的创造能力得以发展,当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本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锻炼,也就是说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如今,“新课改”理念已经被大力推行,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渐渐退出教育平台,这种教学改革理念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规划,在教学手段方面也提出了标新立异的要求,这是对大数据环境的适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因为其将文字、图像、动画等各种要素集结起来,这样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一些资料以PPT的形式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与记忆,此时拓宽了学生的视域范围。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看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或者是意见进行有选择性的采纳,对PPT中的语文教学资料进行修整,使其满足青少年成长所需的客观要求。此外,校园网络系统的应用为各个专业课程设置了实习车间,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文字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总之,技工学校的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丰富了教学手段的同时,使学生实现了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进而落实了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

三、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进行改革创新,使创新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如果其自身没有创新理念,没有建立健全创新意识,那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是天方夜谭。本文认为对语文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是培养与强化技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观念的改革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是教学内容,教师不应该将语文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以提出问题、讲述小故事的形式将语文教学内容导入课堂上,此时学生就会以一双智慧的眼睛发现新的知识内容、吸收与消化语文知识,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与强化,在探究进程中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也是必然的;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遵循语文新课标大纲需求,在学生兴趣爱好、成长特点的配合下,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和网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其相互配合,此时个性化的教学思想被顺利打造。在教师语文教学理念实现改革创新的目标之时,营造了活跃的语文教学气氛,学生在轻松的语文课堂上畅所欲言,对课本上文章的写作意图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与同学交流观念。

总之,教学理念的创新,使创新的影子在语文教学全程中无处不在,在其熏陶与指引下,技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增强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并不局限于本文提到的几种,教师积极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进行指导与训练,设置疑问、将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巧妙融入语文教学,这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同时对其健康人格的塑造发挥极大的辅助作用。本文对语文教师提出这样的建议: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该以持之以恒的心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才会实现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罗秋汝 单位:清远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林灵.浅析在语文学科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J].文教资料,2011(27):36-37.

[2]杨朝丽.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4(20):61.

第二篇:低年级语文创新作业设计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设计作业时,应以减负增效为出发点,以“创新”为导航,力求作业紧扣重点,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快乐地完成作业,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达到在课内强化,在课后拓展延伸,让低年级语文教学“活”起来,实现“减负增效,教学共赢”的目标。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作业的尝试。

一、创新作业题目,巧用语言表达———激发童趣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才可能从中收获益处。如果我们能让作业像川剧一样会变脸,并且富有童趣,定将给低年级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思维氛围,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童趣,让他们跃跃欲试、欲罢不能。如,笔者教学《棉花姑娘》这篇课文里的“盼望”一词,采用换词法教学之后,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拓展作业题目:“你会‘变脸’吗?把下列句子中的带点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意思不变。‘变脸’成功一次就奖励自己微笑一次。”这其实是近义词的练习,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述说,能令他们以愉悦的心情来完成作业,效果显著。又如,笔者在一年级教学反义词时,设计了“对口令”的课堂练习拓展作业,如教师说“我是黑”,学生就对“和你相反,我是白”。课上师生对话,生生对口令,气氛活跃。笔者还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像这样一起完成反义词作业。类似这样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中完成,让学生与家长之间在课后玩中学,效率事半功倍。可见,在布置作业时,如果教师能创新作业题目,巧用语言表达,激发童趣,让活泼的语言将低年级的学生带到学习乐园,他们完成作业的过程必将充满好奇和喜悦。

二、创新作业形式,调动多种感官———活化生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作业新形式,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作业形式的变化能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它还能活化课堂生成,摒弃传统模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在教学古诗词时,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课堂拓展作业中吟咏、想象、作画,自然而然地感悟诗文的形象美、意境美,从而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教学《山行》时,笔者让学生初步交流理解诗意后,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拓展作业:“现在请你为这首古诗配上一幅多彩的画吧。”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说要画一座高高的山,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有的说要画几座高山,再画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有的补充说,这条小路还要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了几座房子)。还有的接着补充说,最后还要画有个人经过这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要涂上一些深红色的色彩表示枫树……就这样让学生边说边画完成此项作业。之后,笔者在查阅学生诗配画的作业中发现学生把秋天的景色描绘得那么美。笔者觉得那绚丽的颜色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再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笔者让学生把这首古诗编写成精彩的故事演一演,学生通过想象对话,把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表演得淋漓尽致。课上,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拓展作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人们大多是用诗来表达对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关于古人写诗,还有很多故事呢,这首诗也是个小故事,请你们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演一演。”学生讨论开了,他们编的故事里,将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离别对话写得栩栩如生,比如,“哎!想不到我们要分别了,真是舍不得啊!”“贤弟,不要太伤心,我们后会有期。”“让我再送你一程吧!”“不用了,到此为止吧。”“好吧,祝你一路顺风,前程似锦。”“谢谢你的深情厚谊,希望你也能心想事成,功成名就!”在这身临其境的对话中,学生感悟到这首诗的意境,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话和表演就在这样的拓展作业中生成,相信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内涵。在对文本资源作深入挖掘的基础上,设计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乐趣的新型作业形式,活化了语文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能力,这是一笔巨大的课堂生成资源。

三、创新作业内涵,挖掘创新因子———促进思维

语文教材里有许多课文本身就具有发展创新思维的潜在内涵。语文创新作业的设计要重视挖掘这些课文的创造因素,通过设计成恰当的练习题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课堂拓展作业:1.用矿泉水瓶、小石子,做乌鸦喝水的实验,并且要求按课文内容边实验边介绍;2.说说乌鸦喝水的办法好在哪里?3.从乌鸦喝水你想到了什么?通过读课文,边做实验边介绍,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自主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完成上面的作业后,一个学生说:“我在擦窗户的时候,外面的玻璃手伸出去老是够不着,擦不干净。我想:要是我的手臂能加长,那多好啊!现在我知道了,我可以在擦玻璃窗的刷子上放一个磁吸,里面用磁铁吸住它,在里面移动时就可以擦洗外面的玻璃了。这样不就能代替把手臂加长这个行不通的办法了吗?”另一个学生说:“以后,我们在平常生活中碰到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也要像乌鸦喝水一样,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代替。”这样,就充分发掘了课文的创新内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可见,挖掘创造因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创新作业内涵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减负的空间,丰富课堂教学,活化学生思维,发展独特个性。

四、创新作业设计,开展实践研究———内化知识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突出作业的实践性与开放性,设计了研究型作业,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实践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有效地提升了低年级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十二生肖歌》时,笔者让学生围绕中国传统的属相十二生肖进行研究性学习。设计了这样的课后延伸作业:搜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票、剪纸、泥塑、卵石画,看看是怎么体现十二生肖,你还能想出哪些创作方法?有更好的创意可以动手做一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兴趣盎然。课后,笔者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有用彩色笔画十二生肖的,有用橡皮泥创作十二生肖等。此外,笔者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研究十二生肖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找找、背背与它们有关的成语、歇后语;收集各种各样有趣的十二生肖图片;围绕这些十二生肖编成有趣的童话故事,动手写写,再讲给家长听。这样的作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内化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作业中升华,研究能力在作业中提升。

五、创新作业层次,激发个性发展———挖掘潜能

大家知道,不同的学生在智力、语文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让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布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和需要自主选择,使他们能够用最拿手的表现方式来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知过程呈现出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如,笔者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之后,布置了以下的“自助餐”式作业。1.爱阅读的你,可以阅读描写春天的古诗和儿歌;2.爱朗诵的你,可以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给家人听,读出春天的多姿多彩;3.爱画画的你,可以画出美丽的春天;4.爱唱歌的你,可以收集歌唱春天的歌,创编春天的歌给同学听;5.爱科学的你,可以查查资料:春雨是怎样形成的?6.爱观察的你,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7.爱动手的你,可以制作一张春天的贺卡送给小伙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任选几题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能力强的可选择多项作业或难度大的项目来做,能力弱的可选择简单的做。这样的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挖掘潜能、展示才华,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精心创新作业设计,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促使低年级语文教学“活”起来,进而把学生从堆积如山的机械作业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愉悦、主动地完成创新型作业,并真正从作业中受益,也使得作业完成它应有的使命,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林亚凤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霞阳小学

第三篇: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究

【摘要】

自主、质疑、创新是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法。尤其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中更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自主学习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质疑求索是创新教育的动力,自主创新是创新教育的结果。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中,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正确运用科学教法,质疑探究课堂问题,实践研究教学艺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质疑求索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就会稳步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质疑求索;自主创新

自主、质疑、创新是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法。尤其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中更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可以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21世纪呼唤创新性人才。培养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发展其创新能力,已成为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活动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只有遵循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处于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的状态,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实践中培养质疑能力,点燃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火花,才使他们在发现、在创造、在体验生活情趣中,不知不觉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自主学习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自主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自主发展是创新教育的源泉,自主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愿学,赵学越会学,越学赵聪明,越学越富有灵性和独创精神。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手段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学习天地,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头脑,进行知识的创造,从而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创造性地思考,探索新知识,加深学习的深度,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三个“自主”。首先,学生自主策划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努力使教材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其探索的热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层次的唤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的有效参与。其次,学生自主实施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生的章节,自己选择学习的伙伴,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学生自愿组合,合作常常十分融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语文教学要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补充,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强化和提高。所以课内打好语文基础,目的是在课外求得发展,把主动学语文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可进行师生换位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自由组合,能降低学习压力,克服害羞感、畏惧感,还可发挥优差生长处的互补作用,通过民主平等的交流,结成学习共同体,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这样既可形成正确认识,课堂气氛也活跃,学生有了盎然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并且互相式的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的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性注入了活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想和创新个性。第三,学生自主展示即鼓励学生多形式、多角度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如采用读、说等形式,多举行“课本剧表演”“读书交流会”“辩论赛”等活动,既活跃了气氛,拓展了课内所学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自主性创新。

二、质疑求索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敢疑、敢问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只有清除心理上的障碍,他们思想的火花才会自由的闪现。初中语文教学中任一篇文章,自始至终,倡导学生质疑,是势在必行的。课前课后、课上、课下,引导学生提出完全不懂或一知半解的问题。因为只有认真读书又富于探索的学生,才会提出有水平的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去解决疑难,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创新是创新教育的结果

把自主的权力下放于学生,把质疑、解释的权力还给学生,这样“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即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形成一种自觉持久的内驱力。学生自身的主体得到开发,得到唤醒,获取了操作性,会对教师的信息与指令产生批判的创造性的,发展性的以至超越性的能动反映。今天,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学生是学习忠实创造发展的主体,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在将来广阔的天地中大有所为,成为具有开创性的新人。

总之,自主学习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质疑求索是创新教育的动力,自主创新是创新教育的结果。“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中,只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正确运用科学教法,质疑探究课堂问题,实践研究教学艺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质疑求索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就会稳步提高。

作者:李秀君 单位:临城县贾村学区贾村中心小学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研究

[摘要]

伴随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成了新的课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中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包括初中语文在内的各项教学都要实现创新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学生成为满足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中学语文;传统教学;创新探索

随着科技成果的屡创新高,社会进程大跨度前进,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新能力要求又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把握时代脉络实现创新教育呢?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阐述以下几点心得。

一、赋予初中语文教学以新的历史使命

教育工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的责任,那么面对现实发展的新需要,语文教学目标也要进行及时修正,加入创新元素。在兼顾学生多方面具体情况的前提下,要想将创新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就必须建立新的教学目标。在工作中,语文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教授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基础。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为创新教育服务的?首先,要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新式教学中考试成绩不再是最重要的教学标准,它更注重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的开发。其次,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重心,课堂上要以学生的主观意识形态为关注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最后,创新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方式具有多变性,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具有新颖性,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保留学生的个性并加以塑造

在传统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并不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学生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却是学生思维发散性的最好体现,这是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源泉。创新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针对每一个学生独有的特点进行深入挖掘,使每个学生在未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发向。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对学生进行个性塑造。第一,从学生的爱好入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冒险性心理、自我约束力、统筹管理、锐意进取、坚忍不拔等个性特点,为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准备必要条件。第二,针对学生个性开展教学。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使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和能力锻炼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因此,教学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变,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三、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

以往的教学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甚至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新形势下,树立创新精神成为新的教学任务。第一,要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观点。传统教学里学生处于被动立场,把教师给出的解释当做金科玉律,将教科书上写的内容奉为圭臬,很少会提出怀疑。没有对事物质疑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不可能提出不同的观点,更不可能通过实践产生创新生产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教导学生求真务实,敢于质疑,勇于提出独特见解,把教学知识变成创新的阶梯。第二,帮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但要求学生要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学习、提问、答疑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勤学好问的习惯。第三,保护学生别出心裁的创意想法。在往常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要做的就是听话、服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遭到压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想法和新奇创意能力,使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

正确落实创新教育理念就一定要打破传统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首先,教师传统思想观念要革新。创新教育要求下,新的教育目标的确立,促使教师在对待学生和课堂讲课时的观念发生转变。其次,开放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主要教学工具就是语文教材,知识量有限,为了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该开放教学内容。例如《散步》,描写了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么,如果故事里的父亲满足孩子的意愿走了有意思的小路,故事又会怎样呢?这样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开放延伸。

总之,只有引进创新教育理念,中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地肩负起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在新课改的历史契机下,中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旧观念,将创新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马军武 单位: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