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探索(8篇)

高中语文教学探索(8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学渗透

语文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主要渠道,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至关重要。然而,在新课标改革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改善,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老师把语文教育当作升学的工具,片面地关注语文教学的成绩和分数,过于强调工具性,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和情感培养,功利化严重,没有发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限制了教学的发展,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在新时代下,我们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增添学习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造情境,营造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关键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呢?首先可以通过具体人物或事物形象的体会和感受,触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教《苏武传》一文时,通过分析苏武的生平、他的生长环境以及他出使西域的细节和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面对威逼利诱,绝不屈服的爱国志士的形象,学生就会对这样的形象产生一种敬佩和崇敬之情,带着这种情感去阅读和学习文章,这节课的气氛就会始终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感染。其次还可以通过朗诵阅读一些激情澎湃的诗文或句子,例如一些抒情性的散文或是诗歌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赏析一些精彩的句子或词语等,例如小说等叙事类的文章,通过一些精彩的语言、句子,勾画出文章中的形象,创造氛围,渲染情感,在情境中学习。最后,还可以通过实际性的营造气氛,例如在教室内做一些相关的布置,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视频等,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其中,体会特定意义下的特定情感。

二、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动之以情

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情感是可以感染到别人的,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用作者的内心情感来感染学生,要发掘文章的内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老师的情感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所以,老师要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把自己变成作者,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然后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以情感情。

三、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

人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面对不同的人或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情感还会相互转化,消极会转化为积极,快乐会变成悲伤,喜欢也会转化成讨厌等等,在教学中,快乐积极的情感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变得积极,主动去学习,反之,消极的情绪会使学生变得低迷,不愿意主动学习。所以,作为老师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用最好的心态来面对学生,感染学生。情感是一把双刃剑,老师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倾向,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抓住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体现的方式,要想感悟文章的情感,关键是把握课文的关键语句,关键的语句往往都是画龙点睛之笔,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和把握,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赋予的情感,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这是一篇描写景色的散文,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许多对荷花的描写如“出浴的美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是有特殊含义的,通过文章中对荷叶、荷花的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通过文章的语言和句子,我们可以从中把握作者的情感。

五、体会课文内涵,感悟人生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学科,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语文,领悟其中的内涵,感受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高尚的情操,提升道德品质。通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弘扬民族情感的文章,老师要注意合理利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高尚的人格,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立人“目标”。例如在学习《论语》时,这篇课文里有很多包含人生哲学的名句名言,通过这些名句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让人一生受用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升华,传承下来,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伟大,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六、总结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语文老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充分利用,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洗涤心灵,体验情感,感悟人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作者:聂建坤 单位: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生本理念应用

摘要: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快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的改革创新,把学生放在教育事业的首位,随之产生了教学中的生本理念。生本理念已经发展成了当今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理念,它的意思就是说教育者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生本理念的形成对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也要注重生本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生本理念 教育事业

如今的时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也开始倡导生本理念,传统尊师重道的理念逐渐的淡化。生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同学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高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更好的应用生本理念展开探讨。语文教育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本理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自身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尊师重道,这个传统思想就把学生和老师的地位区分开来,把老师放在了更高的地位,教导学生对老师要心存敬畏,尊重。这种思想使得传统的师生地位并不平等,学生处于被动。后来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教师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的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依然对后来的教育发展有一定影响,成为了师生良好沟通的一道屏障,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生本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学生的地位提高了,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更加敢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对学习更加有信心。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对没有完全成熟,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以后对人对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观点,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足够的尊重,这些都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学生对学习都缺乏自信心,对学习有一种畏难的心理。如果老师可以对学生关心多一些,及时发现缺乏自信心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多加鼓励表扬,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肯定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也是生本理念的体现。教育事业提出的生本理念是顺应时展的重要改革,无疑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生本理念应用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从心里认可生本理念,真正做到重视学生。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文章,都是经过了教育专家们的精心筛选,本应该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高中语文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刻板保守,只是按照语文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了解,导致学生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缺乏学习兴趣,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是很好。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始受到重视。首先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多于学生沟通,积极的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方法展现出来。比如,在讲解比较枯燥难懂的文言文时,学生普遍感觉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难度,但是高中学生对历史故事都比较感兴趣,那语文老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着重讲解这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当时的朝生的与这篇文言文有关的历史故事和这篇文言文有什么关联。这样可以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文言文,还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上,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与自己进行频繁的互动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传统的课堂互动基本都局限于老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来回答。这样的互动方式根本就无法满足高中学生对表现自我的需求。高中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对老师的教学内容肯定会有很多自己的观点,他们都希望可以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自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仅仅回答老师提出的课本上的问题。传统的互动方式压制的学生的表现欲,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倡生本理念,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对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看法可以多交流,给同学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我们对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代枭雄曹操进行评价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各自抒发自己不同的观点,老师不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一两件代表事件进行讲解之后就对历史人物做出好或者不好的评价。老师要做的只是给同学们讲解更多与曹操有关的历史故事,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客观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这样让学生参与进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生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确定的当今教育事业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顺应时展的先进教学理念,符合当代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接受生本理念,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刘瑞瑞 单位:新疆昌吉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8期

[2]王丽莉.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6期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教学浅议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性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是语文教师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将通过探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人文性教学

一、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终极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关怀和爱护人类的命运。高中语文教学加强人文性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能力。我国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从孔孟的人学思想开始,人文教育逐渐趋向与道德教育,现今我国德育开展的进程中也体现着人文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提升的同时,教育也变得更为机械和僵化,道德教育开始冰冷功利。但经历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生态平衡的一系列危机后,人们意识到现代教育缺失人文性的严重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人文精神教育基本内涵的解读,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教学现状,提升高中与教学的人文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实质主要是人文精神,包括人本主义和人格主义,现代的人文主义与物质性要求相比较,更重视人的精神性需求。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开展,教学理念更加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成效。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这个时代,避免学生对不同途径接受各种文化思潮的辨别能力,强化学生的思想防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在学生的高中时期塑造学生高尚的品质,并通过高中语文教学来洗涤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作为高考考核的重要课程项目,随着语文分数比重的逐年增加,教师也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加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正因为以高考考核作为导向去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环节设计,导致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被掩盖和忽视,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的僵化和枯燥,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比如高中语文教学对话题作文进行讲解时,通常会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讲解一系列的高分作文方法,用固定式的语句来概括文章大意,并引出文章的潜在内涵。这种“参考答案”式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为死板和枯燥,极大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打击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也忽视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在现今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基于对学生成绩的要求,加大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节奏,导致教学内容更为繁杂,受到单一教学方式的限制,教师也无法去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收情况和理解程度,无法让学生能够有效感受到语文课程的人文魅力,也不能显著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成效。

四、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4.1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首先应当进行对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以往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目标,并不仅仅以成绩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衡量。而是应当加强人文教育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人文个性体验,接受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同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不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师生合作的教学形式代替传统的讲授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2加强人文精神渗透

教师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当首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教学目标中树立人文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渗透,开阔教学思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影响。而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自身教育工作的本质,,才能形成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将人文性教学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

4.3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是对外界客观世界的重要反映,高中语文教学也不应当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应走进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悟人文关怀。教师应明确认识到文学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应,因此通过全面的眼光来进行人文性教学,带着语文课堂走向自然和生活,将书本知识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到文学的人文精神。

4.4调整评价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是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需要转变以成绩分数作为评级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让功利主义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明确认识到每个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的差异性,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以质性评价模式取代量化评价模式,保证评价目标的动态性和层次性,从而保障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从根本贯彻人文教学理念。

作者:郑召磊 单位:即墨市萃英中学

参考文献:

[1]罗慧玲.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4):298.

[2]尤宇杰.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07):75-76.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从脍炙人口的《诗经》到华美灿烂的《离骚》、从“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或豪情或婉约的宋词再到街市小令的元曲,古诗词异彩纷呈的涌现。古代的使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如何继承中国的古典诗词,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学校是最好的场所,教学才能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前言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从脍炙人口的《诗经》到华美灿烂的《离骚》、从“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或豪情或婉约的宋词再到街市小令的元曲,古诗词异彩纷呈的涌现。古代的使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如何继承中国的古典诗词,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当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一些有关古诗词的电视节目、书籍、音频等不断出现,引起了热爱古诗词的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这些仅仅能够吸引一些热爱古诗词的人士,对于接触古诗词较少的学生来说,毫无疑问,学校才是最好的学习古诗词的场所,教学才能更好的完成中华瑰宝的传承。教授古诗词不能采用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达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授课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开展古诗词讲解时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自我学习和认真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后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导航标,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绳。教学内容是教师达到其教学目标的桥梁,是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吃透。如果教师无法吃透知识点,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自己还存在不懂的地方,那么在教学中面临学生的提问,教师就可能会愣在课堂,出现教学的失误。教师将教材的内容吃透,明确课堂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学习方法,也就是在学习单首诗词的基础上,构建纵向的知识体系。在构建体系之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构建比较,例如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是一个古诗词单元,这一单元包括柳永两首词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苏轼的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的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四位词人分为两个派别,即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和李清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者学生分别比较柳永和李清照的词风,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对婉约词风和豪放词风有个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将不同词风的词人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以提升其诗词鉴赏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

高中这一阶段是学生在发育成为成年人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伴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学生们开发激发出最大的潜力,不断萌发出探寻未来生活的冲动,为了未来的发展主动性不断提高。如何将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主动性提升到古诗词学习的程度是当前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在升入高中之前,已经有不少的学生主动的亦或是被动的认识到高中对于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也被重视起来,所以他们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也越来越热情。随着新的高考模式的变化,高中语文在高考分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对古代文化的重视程度日增,古诗词、古文言文在高中英语考试中的分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回味诗词之妙,推敲古诗词的精巧用法,摆脱机械的记忆方法,让学生爱上诗词,主动学习诗词。

三、提高古诗词学习方面的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获取古诗词知识的源泉,如果教师的古诗词素养不高,古诗词之上掌握不精,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解读,影响高中生古诗词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多读一些有关古诗词的作品,多读一些诗歌鉴赏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古诗词理论系统。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也应当学习一些历史知识。同时面对当前的网络世界,学生们接触的网络事物越来越多,一味的排斥网络文化会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教师要对网络事物善加利用。例如前段时间网络上爆红的电视剧《甄?传》、《琅琊榜》等,教师可以援引《甄?传》中的《采莲曲》、《小山重叠金明灭》等都是对古诗词的善加利用,教师可以将这些歌曲引入到自己的课堂,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诗词进行歌曲改编,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高中生的古诗词素养。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除了要在备课之时就明确教学目标之外,还要认真的分析学情,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自己教学的灵活性。

作者:毛爱静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周琦.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王艳燕.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张海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黄美香.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王荣生.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六讲)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J].语文学习.2010(05)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摘要:

教学反思从狭义意义上来讲是教师的一项本能,它是教师自动自发的一种表现,自动自发地将课堂内容运用实践,把相关的知识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最终得出指导性的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反思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师在实践中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难以忘怀。本文针对现在的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对现有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引入了教学反思的方法,使高中语文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反思 双基 知识引导

在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的今天,“减负”已经成为时代的代名词,在“减负”的基础上还要“提质”,所以衍生出了今天的“减负提质”。在这种教育界的潮流和趋势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实现高效的“减负提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一线的教师要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扭转之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过渡到“语文费时又费力,学也无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约,再到今天的“不懂英语、计算机和驾驶技术的是新时代文盲”的观念打击。语文教育如何才能走出低谷,突破现有的瓶颈,对一线的语文老师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1当前语文教学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语文双基知识

自从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试点城市的课程改革在推进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堪忧的氛围。如何评价课改是成功的,尤其是语文课程。一些试点单位总结了一些标准,将“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发言的频率讲”等作为评价的标准。使得一线的教学团队在上述的标准上开始寻找突破口,为了营造课堂上的活跃度,使其避免冷清、沉闷的场面出现,一些教师挖空心思希望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课程设计中五花八门,最终的目的就是使课堂的活跃度更高,整场下来里面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笑话等。在这样的设计中,一堂课的课堂气氛肯定非常好,学生们的活跃度是非常高的,可是热闹过后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一节课下来,具体到学生那的实在的知识似乎少之又少,学生读了几遍书?掌握了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等等。总之,学生上完这课,更多的是热闹,真正静下来回味一下自己学到的知识,似乎少之又少。说到这,我们不能把课堂的活跃度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跃度等综合考虑,创设一些学习的情境,在课堂活跃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跨越。

1.2片面强调个性而忽视及时引导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教师的教学理念贴近学生,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教学方法学生喜欢,教学行为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动力源,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愿景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问题,阻碍愿景的实现。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不敢对学生讲真话,更多的表扬,否定词基本上很少出现在教学的场景。这样一来,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总是处于飘飘然的状态。师生之间的争执是在所难免的,争执的背后永远找不到其想要的答案,更多是的是双方的相互妥协,或者倾向于学生那一方。课堂教学气氛处于争执不休的地步,教师一般都是以“好”“很好”“不错”等类似的夸赞之词收场,学生沾沾自喜。这样必然会引起我们的反思。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发挥了作用没,到底有多大,至今没有一个答案。这个时候学生是否充分利用好了自己的时间,潜心在阅读中不断感悟,在感悟中是否认识到了教师的要求感悟之处呢?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教师是否对其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也不能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是缺席者,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出现偏差或者是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完成自己的使命,指点迷津、有效引导,这个角色相当于拍电影的导演的角色,肯定学生的见解并让学生深入思考。

1.3讲台做秀,失去自我

有一部分老师在平时上课讲得要多精彩就多精彩,效果也是很好的。可是当有同行来听课时,却陷入了一种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无所适从的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深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听课跟同行听课是不一样的感觉,平时跟学生讲的多,讲课时可以灰飞烟灭,同行来听课只是偶尔的事情,使其找不到以往的感觉,更多的“秀场”就出现了,使自己很难适应。教学方法这个时候应用会取得一些很好的效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新课程理念提到的,都尽量用到,效果也会很明显,可是大部分教师的心思都放在听课者的评价上,却把自己搞得在课堂上的发挥往往不及平时。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何融入语文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一起发挥作用,一起去寻找双方想要的答案。不同的教师其经历是不一样的,其个性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学的过程也不能千篇一律,这也是由参与学习的主体学生决定的,其个性也是不同的,学习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如何塑造良好的课堂,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并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2突破教学难点的创新教学设计

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进行分析设计:

2.1借助导语,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效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关键的考核指标,如何将其实现,最主要的就是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求知、探索的兴趣,这样就会很容易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是什么呢?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趋向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一个人渴求深入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接近该事物或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个体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乐已经在刻苦钻研,勇已经在攻克难关的强大原动力。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得以发挥,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2巧妙设疑,自主探究

借助导语,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氛围并明确学习目标之后,便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与这首诗有关的内容:字词、作者简介、诗歌写作背景等,其目的是更好地学习把握这首诗。在初步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巧妙设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课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3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当然也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惟有实践,才有创新,脱离实践,就会扼杀创新。为了进一步强化课程的知识重点、难点,真正理解掌握这节课的内容,还可采用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加强了解,因此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比较徐志摩诗与词的风格有何不同,并能阐述其不同的原因。”这样,理论进一步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比较鉴赏,使学生触类旁通,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研究,它的出现恰恰迎合了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当代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自己的实践,通过不断的探索、反思和总结,完善语文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终使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受益。

作者:欧瑞 单位:淮南市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梦茹.浅析语文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2]李婧姝.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张晓东.试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4]蒋勇.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创新阅读思维能力[N].贵州民族报,2013-09-18(B02).

[5]周道敏.中学语文教学反思及调整对策[N].科学导报,2011-12-25(009).

[6]王丽.高效课堂下的语文教学反思[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

第六篇:高中语文教学高效教学探析

摘要: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任何事物都讲究一个“效率”,学习也不例外。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速度,这些完全是教师掌控的。其实不然,若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不然的话只会出现教师干着急,学生却无法融入课堂,提高效率的情况。因此,如果想让给高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且优质而高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形成联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高效 高中语文 师生联动

一、激发学习兴趣

1.课前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其实有很多细节部分,我们仍然未加重视。比如,进入教室的时候。在平时,教师一般进入教室也没什么特别,拿着教案,走上讲台,喊着“上课”。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呢?想想一下,当教师唱着走进教师,试问,还有哪个学生会继续迷迷糊糊?一下子就带起了气氛,开了一个好头。

2.课内

课内激趣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参与。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就要有吸引力和趣味性,让学生一开始先产生好奇,这样才能开一个好头。在教学中,多设计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但是要注意,不要提问一些很明显就知道答案的问题。因为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他们会觉得这问题毫无趣味,甚至是懒得回答的情况。在讲解教学内容前,可以提前找一段名人名言或者是小故事,来契合本次教学的主题,顺便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在本堂课中寻找答案。在学习古文或者古诗时,可以先讲一些作者的小故事,先入为主的刻画出作者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在听讲时,慢慢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思维与心态,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内容。

二、老教材,新用法

以前的教材,大多格式死板,文章无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新课程的教材,并非是简单的将语文知识罗列起来,而是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与话题,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其中的重点,将此总结出来,并且反馈给学生,那么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注意平时的文学积累

我们常说要让给学生参与课堂,但是如何参与是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当两个有共同话题的人聚在一起,那可真是犹如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便是“知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想要“知己”,便要有“共同话题”。所以,在平时应该让学生注意文学的积累,这里包括课外和课内。让学生多看、多读优美的句子、多收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当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素养,那么在学习教学内文章时,将能“看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这便是“知己”的感觉,可比教师一句一句讲解要好得多。就算当时没有“看懂”,只需教师稍加提醒,学生便会恍然大悟。

四、教学趣味化,让学生自主参与

现今社会,信息发达,学生接触的知识非常广泛,加上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教师完全可以加以引导,使其朝教学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的扼杀。要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上为他们留出时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教师可提前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雷雨》的背景。由于我们的教学任务只是《雷雨》中的一段,如果学生不了解此部话剧的大背景,那又如何让学生融入其中呢。在课堂上设计一个个话剧片段,让学生扮演里面的人物,这样做一下就把远不可及的话剧人物拉近到身边,让学生不用死记硬背,而是带有趣味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五、增加学生互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上文中提到让学生扮演《雷雨》中角色进行教学,虽然有的学生参与了,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所有人都进行表演,所以大部分学生仍然是看客。对此,我认为小组合作讨论,是一个好方法。现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教师也应从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留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讨论,然后再进行组级别的讨论,互相学习、互相说服。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

在以前,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对学生来讲,上课就成为一件枯燥的事情,只有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了保持考试名次,能够苦苦坚持,而大多数人确听的昏昏欲睡。从教师层面讲,填鸭式教学需要教师大范围的灌输知识,要每个地方都不能落下,虽然辛苦,但是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苦恼不已。因此,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势在必行。抛弃以前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归还学生主体。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由于是文言文,加上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大多是以物言志、或者是借物抒情,因此不如故事类课文有趣。所以教师应该提前收集王羲之的小故事,以此来作为教学任务的开端,让学生在学习《兰亭集序》前,先了解王羲之的背景、性情等。只有这样,才能明白王羲之在创作时的心理特征,顺藤摸瓜,抓住本文的中心点,体会王羲之当时的情感面貌,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七、总结

要改变当下语文教学高成本低成效的现状,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学习基础,因才因文施教,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实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积极探究。

作者:袁秀芝 单位: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2]桂林.教的有味,学的有趣——浅析高中语文课堂如何进行高效教学[J].文理导航,2012,(8).

[3]肖飞.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第七篇:高中语文教学作文写作能力方法研究

摘要: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一直被语文老师视为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为了提高高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语文老师往往绞尽脑汁,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现在的高中师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刻板的进行作文教学和写作。不可避免的导致学生的作文存在写作目的不明确、表达内容肤浅没有深刻见解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探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写作 教学方法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学习,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的一大学科,作文写作更是在语文考试中占了很大的分值比例,作文的写作水平体现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所以作文一直都是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备受师生重视的一个大模块。但是目前作文的教学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对写作兴趣低

现在的高中学生很紧张,为了应付高考,高中的学生都是日以继夜的学习。高中的学科比较多,没门学科都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高中生根本就没有课余时间来看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没有时间读书就导致了大多数高中生阅历少,思想水平得不到提高,自然文章的写作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时间久了学生对迟迟也见不到回报的作文写作也就失去了兴趣,产生了畏难心理。很多高中生对作文都有畏难的心理,对写作很是苦恼。高中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来写作文,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写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高中生对写作越来越失去兴趣,写出来的文章很多都是流水账,千篇一律,没有感情色彩、没有自己的观点。学生对老师要求的写作内容都是应付而来的,就更不可能会在课后有练习写作的动力了。高中生缺乏学习写作的主观性,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很低。这样的现象在高中生的写作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成绩。

1.2教学方法不当

高中的语文教学,写作和阅读应该同养重要。可现在的语文教材是以传统的文选型阅读内容为主的。教材内容很少有作文教学的内容,都是针对对古今中外比较好的文章进行赏析,没有从写作角度设计教材。教材的编排形式也很不贴近高中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普遍不接地气,比较深奥。而高中生写作时热爱的“满分作文”等等写作工具书都束缚了高中生的写作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些看似有效的工具书只是达到了短期效果,学生并没有学会习作的方法技巧,只是看到了一篇好文章而已。同时,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使得老师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甚至有的时候老师还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加以干涉,把同学们的想象力扼杀掉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是老师要求的思维模式,写作变成了复制模板。

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使得高中语文老师不得不改变教学策略,积极找寻可以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对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就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以下探讨。

2.1活跃课堂气氛

只有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有良好的师生互动。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同学们进行情景表演,让同学们把他们对作文题目的想法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的思想可以互相交流,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跟随老师的教学脚步,与老师互动。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之后对学生加以提示引导,从而引起同学的求知欲。在课上还可以说一些人对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的不同认识,让同学们对次进行思考,之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同时,语文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帮助同学们学习理解作文材料,一定也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新奇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才会去学习。

2.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高中老师要转变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老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摆脱理论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束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多样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作文写作提高的教学方法不能太过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可以在课堂上老师给出作文的题目要求,之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对审题立意的想法,然后在让几个同学给出一个他们认为最好的立意方向。之后就是给学生的习作学习留有足够的空间。学生应该有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同学学习的自主性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多去搜集写作素材,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最后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意识,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学会提问和寻找答案。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才有进步的可能,如果老师可以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这要比亲自教授他们理论知识总要的多。比如,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就一个作文题目的理解让同学试着提出问题,然后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乐学好思的好习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总结

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讨提高高中生习作能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孙文丽 单位:新疆昌吉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蒋颖.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三种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4)

[2]李强.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学刊.2012(22)

第八篇: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策略应用探析

纵观我国的教育体系,没有哪一个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备足够的重视。学生从小到大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这已经形成一种习惯。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难度颇大。为了能快速地使学生学会自学,需要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自小学起就接受被动式的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了让学生产生自学的意识,教师要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做新课讲解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且检验学生的预习结果,起到督促的效果。自习算是一种自习形式,本来应该作为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流程,不过很少有学生会自觉完成,教师也不够重视。在课堂上,教师不要直白地将所有的内容都告诉学生,否则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定要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寻找部分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不得不进行自学。比如,讲解《边城》时,故意不讲作者的介绍,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促使他们在课后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可能有些学习懒散的学生不愿意在课后自己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小测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初期,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逼着学生自习,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教师就可以省心不少。在课堂上学习了某一方面的知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举一反三,想要知道相关的更多的内容。不过高中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掌握考纲内的内容,要将教材知识熟练掌握,再去探究教材以外的知识。否则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本末倒置。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不只是一个教育界的通病,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待在学校。高中生虽然都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但还是会对学习产生抵触。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足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早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还能持续作用于学习中的各个方面,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自主学习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统一教学,学生具备更多的自主性,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意愿,有选择性地学习,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在自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放大自主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学习《雷雨》的片段,在教材中只有一个片段,学生肯定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找一本书读一读,了解一下整个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保持语文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分组学习,让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帮助,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学习要比听教师讲课有趣得多,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上课期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避免了部分学生课上配合度低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近些年来大行其道,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视频、图片的引入,对学生而言很新奇,在传统的语文课上原来没有的元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要让学生热爱语文,愿意在语文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自然就能在课后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不用再让教师反复强调。

三、培养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学习讲究效率,尤其是在寸金寸光阴的高中,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效率。高效的学习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作为支撑,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如何在自习的过程中提升效率。学习方法的优劣决定着学生的最后学习成绩的好差,时间对于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一个好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不容易遗忘。首先,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带着明确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课上学习了《赤壁赋》,觉得自己在字词方面还有疑惑,就重点攻克这方面的困难。最好在学习之前制定一份学习计划,然后按照这份计划实施具体的步骤,以免在自习的过程中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浪费时间。比如查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关资料时,被故事吸引,一读读了好几个小时。这完全没有必要,学生只需要了解一下主要的情节就行,找一些简介读一下即可。在完成自习之后要及时反思,反观自己有没有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有没有按照计划走,有什么额外的收获。如果没有完成既定的任务,要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在下次的自习过程中加以改正,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总结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主动汲取自己渴望的知识。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充实自我,不被社会所淘汰。

作者:陈黎君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