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浅析(10篇)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浅析(10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浅谈

一、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依存

高中生在其心理与生理的成熟上,都较小学与初中时的他们已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其认知能力上,他们的思维也在日趋完善。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知识”和“人文”这两大教学任务均可达到有机的融合,从而实现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人文性,使得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工具性离不开人文性的滋养

工具性在高中语文的知识范围内,即是指词类、句法等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与人文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离不开人文性的语文环境。就以文言文的教学为例,它的词汇和句式都与当今的白话文有着鸡同鸭讲的差异,若是对文中部分字词脱离语言环境来释义,那么学生们会很容易走向一个误区。以一个“妻子”为例,在当下的白话文,它只表明一个内人的意思,但在古时,却是指妻子与儿子。在理解其词类、句式时,不能脱离对文章的解读,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的介绍也可帮助学生远离错误的理解。

2.人文性离不开工具性的承载和强化

高中语文的人文性实则是一个抽象的说法,它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其人文性的内容也隐含在此,而且,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的过程中,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因此,学生们要想理解语文课本的人文性,则必须以语言知识为基础。比如,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中的《过秦论》,若要理解该篇文言文的思想内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相关字词、句法的理解和掌握,明白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点,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意思,最终实现学习的真正目的,即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人文性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教育,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开展人文性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融合统一,也是对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从而使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文学的欣赏与鉴赏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小学生,对于高中生而言,那些枯燥的学习也应通过兴趣的激发来集中学习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导入环节相当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们接下来对这篇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一个好的导入是有一定必要的。教师在这时则可通过故事,或问题,或类比等导入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求知欲,同时也更好的强化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以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这首诗歌通过题意可得知,文章内容是与赤壁相关,那么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播放与赤壁景色相关的视频,在视频的欣赏中,让学生彷佛置身其地,真切感受赤壁的历史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也深受历史文化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以此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融合统一,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得到有效提高。

2.诵读教学的加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吟诵对于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诵读教学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泛泛而读,以及深刻研读,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系列诵读过程来掌握文章的相关知识,从而实现初步感知课文,分段理解课文,深思课文,感悟课文,并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们在诵读中提高文学的欣赏与鉴赏能力,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统一。特别是对一首古诗的学习,例如人教版语文必修三中李商隐的一首《锦瑟》,李商隐的诗歌多偏向于朦胧,这首自然也是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教学方式,读其数遍,渐渐解其朦胧意。

3.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的加强

传统的教学模式均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这种灌溉式的教学方式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这也完全忽略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问题。反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取代教师一个人主讲的课堂,那么学生们在互相的交流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其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者,更多是扮演的一个指引者和参与者,让学生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其人文素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例如,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文中均设有“表达交流”的知识框架,这一单元的学习,教师更是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来加强表达与交流的学习,不仅培养其表达能力,也加强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关系,使其更融洽。工具性和人文性构成了语文学科的两大特性,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惟有将这两大特性做到融合统一,才能使学生做到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作者:谭峰 单位: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审美个性化试探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个性化教学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全国高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都进行了大力的创新和改革,有效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符合了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作为我国高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学好语文是学好爱他课程的基础。语文包括了语言和文学,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如果我们的语文水平低,就会被他们耻笑,当别人用很有文化的语言跟我们交流时,我们就那么很难读懂其真实的意思,也就很难准确回答问题,尤其是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学好语文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中包含着许多美的东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个性化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一直以老师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地位,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审美个性化的发展。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例如,我在高中语文教学,我将语文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布置任务,要学生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两种方法来描写巴尔扎克,我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去找寻巴尔扎克的相关资料,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在描写的过程中发现了语文的奥妙,懂得如何用精妙的语言去赞美和书写一个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式,利用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多样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善于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美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老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语文作品的感知,让学生通过观赏作品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学生的见解给予正面的肯定,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3.教学情景化

情景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也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老师要积极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通过对语文作品的观赏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色彩、音乐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感官认知,激发学生对美的欣赏。

4.老师的引导

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老师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摆出一副严厉的表情,才能震慑学生,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乖乖地听讲。然而老师这种方式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就我国现阶段的高中生,虽然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其在学习中难免会迷失方向,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指导好学生学习语文,在不断学习过程中积累审美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审美个性化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审美能力,就必须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强 单位: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教学整合

一、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学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激发其创新思维。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在这种有意识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的课堂教学形式下,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的“感”、“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自读体会、培养能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课件展示感性直观

信息技术介入教学无疑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特别是语文教学,大量的课件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课件中丰富的图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或物。如在教学《祖国山川颂》时,我在课件里加入了文章中涉及的祖国优美的景致,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多娇。课件中丰富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更有效的记忆。古文一向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而且因其特殊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在教学古文时,使用课件,不仅知识容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最重要的是课件中对每课古文化知识的归纳使学生看起来更条理,更有助于记忆。

三、教师引领信息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些既要有深厚的修养和学识,还要具备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重要的要让学生“会学”。在学习“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时,我适时的引导大家收集有关“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或照片。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战争与和平”这一话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找出了很多图片。一幅幅对比鲜明的图片,让同学们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之后在班里组织了“渴望和平图片展”,并要求学生就自己认为最有震撼力的图片向没见过这幅图片的人作口头介绍。通过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

四、观看视频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的转变。同时注意直接的视觉冲击给人的强大的震撼力,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要让语文成为真实的语文,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应用中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最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现在对我们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去做,当即去做。

作者:高莉 单位: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们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还能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树立起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2.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

将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有益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近些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传承途径较为单一等等,这些都使的我国的传统文化难以很好地被传承下去,而新课标改革中要求将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有效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需要教师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上的渗透途径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包括在高中语文课堂之上渗透传统文化,还包括在课堂之外的渗透途径,课堂之上的渗透主要是指依托教材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以及在利用传统文化来烘托课堂气氛。所谓依托教材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讲解的过程中重视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从教材的文章中找出与传统文化相连接的点,针对这个点对整篇课文进行讲解,讲解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传统的文化、思想、品质,例如教师在进行《红楼梦》中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就可以在其中穿插讲解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课文,还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而所谓的利用传统文化烘托课堂气氛则是指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传统文化来为课文烘托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小石潭记》这篇课文的讲解时,就可以利用《三峡》这篇散文来为其烘托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2.课堂外的渗透途径

教学课堂之外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在课后让学生阅读和赏析一些美文、诗词,例如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诵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二是让学生阅读一些国学经典、文化巨著,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们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身道德修养,当然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文学巨著的时候一定要挑选一些和所学课文有关联性的书籍,或为同一作者,或为同一类型,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为课堂之上进行课文讲解打下一定的文学基础,在学习传统文化之时,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这类书籍不宜过多,多了反而喧宾夺主,乱了学习的主次,其中度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把握。

三、总结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管是对传统文化传承还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以便更好地完成教育改革的目标。

作者:闻波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从本质上来讲,文学与生活这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当老师要讲解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家乡的秋天。在学生描述家乡秋天的时候,他们可以从家乡的树木、家乡的丰收场景等方面来描述秋天的变化。当学生简单的论述完家乡的秋天之后,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要学的课文———故都的秋,让学生来感受一下家乡的秋与故都的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通过这种对比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郁达夫笔下的秋天,强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二、阅读教学生活化,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对于高中生,他们应该读什么呢?笔者认为其既要阅读教科书,还要阅读课外书,并且要阅读生活这本大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按照现实生活的情理来进行阅读。同时学生在阅读时,要将自身的生活感悟也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阅读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既要做到导语设计生活化,还要做到教读策略生活化。在阅读教学开始的时候,要设计一个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导入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从而导入新课。教师要运用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花卉来引导同学回顾思考有关荷花的诗文,以及人赋予它的特定文化内涵,导入新课。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学生能够快速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迫切想知道朱自清是如何描写月色下的荷塘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在教读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发现、感悟教材中的“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等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师要站在生活的角度来分析作者这样构思文章的原因、作者此篇文章的构思技巧等,通过这样做学生能够真切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加深了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

三、写作教学生活化,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他们觉得写作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作业。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将写作教学生活化,让以前枯燥无味的写作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写作指导上来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来获取材料,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课下,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多多搜集一些广告语、民间谚语等,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写作教学要与生活相贴近,增加作文的内涵。比如:当老师讲解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课文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善待生命的文章。然而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不要着急让学生先动手写作,而是要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文章中,以此来让这篇作文变得丰满起来。同时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适当引入生活中所遇到的谚语,增加整篇文章的闪光点。

四、课堂教学评价生活化,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客观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所谓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作为基础,不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将教学评价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成教学评价。一方面,教师要确定统一的目标,重视公平。对于每位学生来说,他们享有平等的评价权。因此教学评价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确定多元化的标准,重视人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标准,培养学生的个性。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变得有趣起来。高中语文教师通过将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会让学生认识到语文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

作者:聂建坤 单位: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

第六篇:高中语文教学信息手段探析

一、精心设计,体现信息手段的促进功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环节,广大教师要准确定位信息手段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其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信息容量、加快教学节奏等方面的显著功能,从而让信息手段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运用信息手段让语文课堂丰富起来。信息量丰富的课堂对语文教学具有推动作用,也是提高学生掌握效果的有力抓手。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拓宽延伸,使语文教学工作拥有更多的可控信息量,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发挥。信息手段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这一目标,从网络中搜集大量信息,在课堂上进行灵活操作,鼠标轻轻一点,教学所需各种内容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大家面前,非常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一课教学中,针对这一课文中的科学术语、研究内容,如果教师直接进行口头讲解,效果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而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对这一科研计划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推进阶段、现有成果、未来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演示,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量,这对有效理解教材内容具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原本枯燥乏味的科技内容,在学生眼中成为了活灵活现的趣味知识,其所产生的教学促进效应不言而喻。再比如《江南的冬景》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脑海中缺乏郁达夫笔下美丽的冬景印象,单纯进行文字的字面理解,无法产生生动形象的效果。增强学生直观感知的唯一方法就是带领学生实地游览,这显然不具备条件,作为替代方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江南冬天美丽景色的视频资料,同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对学生有效提高理解效果具有重大帮助。运用信息手段让教学氛围浓厚起来。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想与情感的灌输,无论是爱国主义、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还是人文理念熏陶、真善美的引导,都需要借助于浓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内心受到震动、产生感悟,对他们思想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过去教师依靠口头讲解来实现思想引导和灌输的目的,非常牵强,有了信息手段的帮助,这一切都可以成为现实,而且更加优质高效。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配乐朗诵的方式,创造出与诗歌主题相吻合的意境。配乐朗诵不仅仅是在朗读课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走进了诗歌的内心,用心在呼呼,用爱在感召,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望。这样的情境引导让学生达到了文字与内心的完美融合,更加有助于理解主题、感悟思想和分析人物形象。再比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运用配乐朗诵的方式,还可以配上多媒体画面视频,让对祖国的爱戴具体形象生动地跳跃在课堂,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一大重要促进手段。运用信息手段让教学节奏紧凑起来。高中语文教学提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开展自主模式教学,让学生能力得到发展。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出示思考题进行重难点提示,以及当堂检测等等。许多内容文字量比较多,教师如果还是通过板书现场书写的方式,必将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运用多媒体手段无论是揭示思考题,还是投影当堂检测要点,以及穿插一些重难点的引导,都可以通过投影予以体现,这对于节省教学时间、紧凑教学流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手段不仅提高了课堂生动丰富程度,而且在打造高效紧凑的语文课堂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运用信息手段注意点

将信息手段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是对教学手段的一次提升,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但是在运用中要体现科学高效。一要坚持自主创造。不要局限于成品课件,应当主动探究、自主设计和创作出更具针对性、更具实效性的教学课件。二要坚持恰当运用。每一次运用所选择的时机要恰到好处,要使多媒体演示的促进功能与作用发挥至最大。三要坚持合理频率。控制好每节课使用的次数、总时间,既要满足教学需求,又不能喧宾夺主、过多过滥。

作者:曹静 单位:江苏南通市海门麒麟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反思

一、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是促使高中语文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借助网络和设备将图片、文字、声音、录像等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非常形象生动。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之与多媒体相整合,有利于打破传统一支粉笔加讲台这种单一的形式,将高中语文知识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录像等图文并茂地展现给同学们,使得同学们不受时空限制,印象深刻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例如:作者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思想等都可以让学生灵活的获得,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获取信息的形式。二是扩展高中语文课堂并丰富教学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更新了教学的工具和方法,还扩展了教学内容,即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使得课本的外延得到进一步扩展延伸,打破了传统教学仅仅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限性,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扩展,有利于更好的学习。例如:借助互联网,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事例,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有利于开拓眼界,构思深邃。三是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重大的人生转折,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学生学习的任务以及科目的针对性比较强,而这个学习过程常常较为机械无味。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老师应当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大量文字转换成为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录像等生动、形象、直观的内容,给本来就枯燥乏味的高中语文增添几分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同学们学习的欲望,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存问题

一是过于依靠多媒体技术,违背了教学的规律。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当中,应当积极引导同学们进行语文教材认知,并从课文文本里获得信息,进而充分认识和解读文本,品味文本当中的韵味、语言、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技巧,最终提升同学们阅读文学的素养。可是,大部分高中语文多媒体技术课更多强调的是运用多媒体在视听方面的震撼效果,反而忽视掉了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精彩讲解和点评,往往依赖多媒体带来的效果让学生在自己视听上体会。此外,过度依赖多媒体进行录音播放和欣赏,大大减少了老师的泛读以及同学们的朗读,还有就是老师懒得板书书写,都是依靠投影展示,等等。这些都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的表现,违背了语文文本教学的多读与细细品味。二是教学信息过于庞杂,浪费了师生的精力。多媒体技术通常囊括了大量的图片、声音、影像等,这些庞杂的信息让师生在进行信息有效分类的时侯,需要花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筛选和整理,这就给本来已非常紧张的高中学习增加了学习负担。例如:老师为了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需要制做多媒体课件,而课件的素材则需要老师到网络上去查找、下载、筛选、应用,而在查找网络信息的时候,信息量通常是非常大的,老师如何在数以万计的“大数据”中寻找到适合教学需要的素材,无形中就花掉了很大的工作量。而在查找过程中,如果素材找的不太理想,也会让整个备课课件中途而废,甚至严重影响了整个课件在教学当中的效果。

三、如何更好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一是不断提升高中语文老师的素养。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在这个利与弊的中间就需要老师把握这个度的使用,而这个度的把握离不开语文老师的素养。面对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老师们不但不可以盲目乐观,而且不可以因噎废食,而是应当理智对待、冷静分析,懂得哪些地方该用、哪些地方不该用,要心中有数,当需要运用的时候则需精心制做并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并将多媒体技术课件在高中语文中发挥最大、最好的辅助教学作用。此外,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多媒体技术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应当适应不同的文本授课需要。首先是高中语文诗词的教学。中国著名诗人周汝昌指出,汉字文学是我国诗词的主体,而汉字语文最大的特征就是讲究抑扬顿挫,有节奏,追求格律、平仄、四声以及具有音乐美,为此,读歌说诗应当先懂得汉字的音义,并且懂得字词的格律,然后探究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典故,进而读懂诗词的韵味、思想感情和寓意。周汝昌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真真正正地能够读懂诗词,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查找诗词的背景,并通过音频和视频不断提高理解与鉴赏的能力。其次是中国古典名著和剧本等文体的教学。中国古典名著与剧本等文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借助多媒体采取插入图片或者影片的方式,特别是剧本,由于剧本自身就是为了拍成影视作品而存在的直面形式,所以剧本的阅读和学习,应当通过多媒体来观看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作者:罗玉卿 单位: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

第八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加强语言实践的情境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创设情境不仅能够直观、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情境来迁移思考,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这也符合“简约高效”的课堂要求。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不仅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但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每天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往往在机械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学习兴趣,随着时间推移,创新思维能力也逐渐退化。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创设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例如在学习《长江三峡》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静态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也使课本上抽象的语言和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具新意。

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众所周知,想象能力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改变千篇一律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基础,设计“阶梯式”的问题层层递进,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和进行有效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比如说全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文章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绘荷塘月色的?文中在描写荷花时抓住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月亮的什么特点?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结构,还可以“以小见大”地通过对该文章的学结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手法并学会鉴赏文章。

三、鼓励质疑,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意识往往产生于问题之中。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质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尊重学生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合理设疑,不要局限于所谓的答案之中。例如在学习专题“走进语言现场”中“不自由,毋宁死”的内容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在肯定这一可贵精神的同时也要允许学生提出“不自由,毋宁死是一种极端的精神,不会变通”等不同的观点,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全方位、多方面地研究和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此外,还应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自主解决问题。

四、营造氛围,创设宽松民主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放松,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自主探讨,解决疑难,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各抒己见,积极讨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也要求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能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五、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而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作者:夏静芳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第九篇:高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漫谈

一、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教师来说,让学生爱上课堂,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对于高中语文课来说,多数都是形散的散文或者枯燥的文言文,学生在学起来会感到十分疲倦,难以集中精神。而且,语文很多就是对字词的掌握,学生认为很容易,并没有必要进行专业的学习,导致不够重视语文课,而把精力都放在了需要练习的数学或者英语课上。为了让这种情况得到改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置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很多语句都是在描写美景,学生在背诵时很难连贯起来,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并找出荷塘的美丽图片给大家观看,让学生仿佛感觉置身于美好的荷塘当中一样,小组之间用比赛的方式来背诵课文,从而理解得更加容易,也可以更好地背诵。

二、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树立信心

高中有很多学生性格比较敏感,在回答问题出错或者被老师指出错误之后,就不够敢于表现自己,从而导致有问题也不敢提出,让错误延续,这样的话很容易造成成绩落后,而且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及时鼓励学生,并引导其向正确的答案来学习。例如,在学习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学生在遇到生字时就会停顿一下,教师自己不要立刻说出答案,而是向学生求助,鼓励那些没有自信心的学生和有自信心的学生组成一组,在小组讨论和研究之后,由没有自信心的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样的话,小组之间互帮互助,让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给没有自信的同学加以自信,学习效率也有所提升。

三、设计课堂活动,让小组学生快乐

小组活动主要是以讨论、分组讲课的形式来构成,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学习,以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以好的气氛来感染后进生的学习心态。所以,教师要在上课时,多设置一些讨论的情节,让每位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感想,并通过小组内的一位成员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不用直接和教师接触,学生的心理压力会减小许多,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贴近学生,更加肯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这种方式的优越性,让高中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曹新德 单位:江西省丰城二中

第十篇: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

一、优化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其实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互动的过程。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主观层面上接受并认可情感教学,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让情感教学的内涵得以升华。其次,教师在情感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一些恰当的角色扮演就是情感教学的一大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沈从文先生《边城》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相应内容的学习。通过扮演,学生对于翠翠、外公、天保等人的思想个性都有了深刻感受,同时,通过扮演,学生也逐渐与文中人物进行相互融合,更能理解书中角色含义。很显然,这种情感教学的方式很能打动学生,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印象变得十分深刻。

二、教师充分融入自身感情,与学生的感情形成共鸣

情感教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方式,其本身就是一个师生情感因素互相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学生“动情”,教师的真情流露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相应内容的教学中。没有感情的教学很显然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在语言的表达上对自己情感的渗透。语文这门学科本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等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状态。

三、总结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情感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通过情感教育,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到熏陶。这对于一个人未来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苏慧慧 单位:山西师大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