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思考

摘要:教学属于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学对教师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视与学生亲近关系的建立,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个性教学

初中时期,学生的自主意识快速发展,若是教师无法做到让学生亲近和信任,学生就不会认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只是专注于教授课程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主动跟学生拉近距离。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将语文知识“润物细无声”地作用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及文字背后传递出的人文情怀,从而信任教师,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将得到提升。

一、本校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更重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训练

调研本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发现,一些教师只是将语文当作一种语言工具来教学,也就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不注重对学生语文审美品质的培养,语文课堂显得枯燥。教师经常采用串讲的教学方法,致使一些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不高。每一篇文章,都代表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而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将整个文章分成几个知识点来讲,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句段修辞的掌握,但学生无法体会到课文整体的结构美以及文字承载的情感美,大大削弱了课文的吸引力。同时,部分教师课后又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和学生更重视考试

当然,从现实层面来讲,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使得教师的教学以提高成绩为目的,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较为缓慢。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场持久战。目前,单一的学习方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另外,教学过程中,一味按中考模式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实际就是只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在听、说方面的训练,未将教科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三)师生间缺乏互动

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要通过言语表达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对教师的提问以及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至关重要。可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上课时总觉得互动交流耽搁太多时间,与学生的互动很少,甚至只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单一互动模式学生在这种交互过程中难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不能有效提升思维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基础。了解学生,分析学情,教师就可以制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就更容易激发出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教师面前,他们不愿对自己进行过分的剖析。因此,教师还需在课堂上多下功夫,要注意和学生和谐相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形式多样的优势,如在课堂上讨论,设计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等。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如课后多与学生谈心,让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等。教师要慎重选择,适当调整。例如,进行“新闻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字、词、句着手,逐步过渡到篇章结构,对学生不要有太高的要求,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新闻、想读的书以及仿写的文章。写完后,要能说出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写前、写后的想法有无变化。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学习写作,既增强了习作的趣味性,又表明了看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教师仔细核查字句,撰写目标性评价。如有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因为失去宠物而伤心,这是,教师的评语可以写,“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要学着接受它,向前看,失去的东西无法重新出现,却能回忆。”这种评语可为学生提供范例,又能让他们感到温馨与亲切,使得师生间的情感加深。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熟识学生,走近他们。教授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样学生不但能深刻理解课文的含义,而且拓展了语文知识,锻炼了能力,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济南的冬天。教师将搜集的多个旅游胜地冬天的美景,如冰雕、树挂等图片或视频,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边看边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景象,激发学生的主动表达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平等对待,严格要求

教师职业的特性在于要有原则性和使命感。有人说过,“若无求索,便不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格要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学生的世界中出现了各种媒介、游戏、广告、影视剧等,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爱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应该是基本的教育原则,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真诚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去回应教师的爱。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其实,学生对教师待生的态度是敏感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都会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信念。例如,教师教育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味罚站远不如抓其优点或特长来表扬他有效,宽严相济是教育的法宝。

(三)善用语言艺术

教师应善于运用语言艺术,给学生更好的影响,要让学生愿意主动亲近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按特定的教学内容组织语言,恰当转换语体,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赏识与期望。例如,在教授《壶口瀑布》一课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一些暗示,把自然景观和环保理念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教师让学生看一组玉虚山被毁坏过的自然风景的照片。当学生沉默不语时,教师对学生说,希望他们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提问:“如此美丽的环境怎能忍心毁坏?究竟谁这样可恶?”学生的心底会有触动,营造这种共情的氛围,教学效果会明显增强。再如,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按照课文注释,掌握文言词句的意思。教师要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进行细致的讲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变换文体仿写成现代文,感受古文语言简洁之美。

(四)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开阔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多种形式,教师使用多媒体,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又能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语文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完善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新奇有趣,又能让学生深入探究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开阔了眼界。例如,教师在讲授《岳阳楼记》时,从网上搜索与岳阳楼有关的图像资料,带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欣赏。师生共同观看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能够脱离文字,重新认识作者笔下的岳阳楼,对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五)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语文教师要经常评价学生的作业,评价必须是公正的、客观的。教师应坚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对待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护短,不歧视能力不足的学生,经常表扬学生的优点,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学困生成绩不好,但吃苦耐劳,学习努力;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参加班级劳动。教师发现这些小问题后,要适时引导。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对班里成绩好的学生,平日要求更严格一些,请他们做好榜样,严于律己。定期开展类似的主题班会,师生相互交流生活与学习经验,互学互帮、共同进步。让学困生获得情感与心理上支持,融入班级、健康成长。

(六)加强自身修养,用广博的学识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应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使所教内容变得丰富、有趣,同时,掌握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增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望值越来越大,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教师应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多种潜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师生间应建立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和谐共处、平等有爱的良好关系。让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接受教育,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教师,这将有利于教师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着力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杨国琴 单位:甘肃文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