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探究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探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作为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其有效性体现在主问题的设计上。而主问题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以文眼、关键语句、中心主旨、表达方法为有效的设计抓手,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有全局意识的关键性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以讨论、解决主问题为教学核心,逐渐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有效抓手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提问作为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却被一些教师演变成“满堂问”而遭人诟病。其问题并不出在提问本身,而在于教师缺乏主问题设计意识,导致由“碎问”发展为“满堂问”。所谓主问题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从文本中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有全局意识的关键性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以讨论、解决主问题为教学核心,逐渐达成教学目标。完成主问题设计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学会在文本中选择适合学生学情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作为有效的设计抓手,使主问题能够引领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

一、抓住文章题眼设计主问题

读一篇课文都是从读题目开始的,文章的题目又是作者(编者)精心拟定的。从文章的题目看,有的是概括主要内容,有的点出了表达对象,有的体现了文章线索,有的揭示了文章中心,有的依托作者情感……文章题目的地位如此重要,而题眼作为题目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通常被看成是阅读教学之眼,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以题眼为抓手,设计教学主问题,用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通过聚焦核心问题来透视、感悟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这样的教学就相当于找准了理解文本的钥匙,就能够顺利打开文本表达的秘妙之门。如教学《黄山奇石》(二年级上册第9课)时,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题目只有一种整体上的感觉,不懂得去揣摩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但这并不影响教师抓住题眼来设计教学主问题。这个题目看上去是由“黄山”和“奇石”两个词语组成,实际上“奇石”又是由“奇”和“石”组成,这样一分析,题眼就显现出来了,那就是“奇”。虽然只是一个字,但在这个题目中,具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作用,也就是说,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奇在哪里。而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天生好奇,喜欢探究那些很奇特的现象。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抓住课文题目中的“奇”来设计本课的教学主问题:黄山奇石有哪些?奇在哪里?学习课文之后,你觉得黄山奇石是奇特、奇妙还是奇怪?学生围绕这一组问题去阅读课文,不仅从文中获得了问题的答案,还产生了个性化的理解,进而产生了到实地去一探究竟的欲望。这就是抓住题眼设计教学主问题带来的独特的阅读效果。又如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三年级下册第22课)时,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中,题眼显然就是“奇妙”。对于这样很明确的题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围绕题眼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我们奇妙的世界”怎样奇妙呢?“我们奇妙的世界”里最奇妙的东西有什么呢?是我们奇妙还是世界奇妙?与什么相比,世界才出现了奇妙的感觉?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这些问题,看看哪些是学生自己读课文就能够解决的,哪些是与课文学习无关紧要的。那些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又很重要的问题,就可以进一步提炼出来作为教学的主问题,即天空和大地本来是我们眼中很平常的世界,从作者提出的角度看,为什么就产生了奇妙的感觉呢?这个主问题正是围绕题眼提出的,而且有助于落实语文要素——搞清楚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世界的奇妙的。

二、抓住关键句设计主问题

所谓关键句,通常是指文本中出现的那些起始句、重点句、过渡句、总结句、有特点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其中有些句式的学习已经被统编教材列入语文要素的学习范围,如有新鲜感的句子、能够概括一段话大意的关键句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在文本中抓关键句,并且针对关键句与编者所安排的语文要素的训练展开主问题设计,适时组织学生围绕主问题,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以解决主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活动中,可以集中精力深入研读文本,从而有效减少阅读中闲杂碎问的干扰。如教学《海底世界》(三年级下册第23课)时,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课后练习对接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要求是“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对此,只要抓住课文最后一个句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就能够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因为这是一个总结句,也是这一课的关键句,句子明显是从“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来总结海底世界的情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围绕这一关键句来设计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地方?从哪里可以看出海底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何在?学生借助这个主问题开展阅读活动,就能够从文本中分别找出课文如何写清楚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的。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走出单向思维的圈子,懂得课文所介绍的海底世界中的景物,有些既属于奇异景色又算是丰富的物产,如海底的植物,本身它可以构成海底的奇异景色,但许多植物又具有经济价值,就属于物产的范畴了。这样抓住关键句来设计主问题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语文要素的学习中直奔教学重点,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获得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借助主问题开展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抓住中心主旨设计主问题

每篇课文都有思想感情或者中心主旨,这是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但文章的思想感情或中心主旨并不是像标签一样贴在文本中,而是蕴含在文本的字里行间,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加以触摸、感受、体会、了解才能把握的,这也成了阅读一篇文章的主要目标之一。当文章进入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课文时,把握其思想感情或者中心主旨也注定成了重要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课文的思想感情或者中心主旨为抓手来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开展阅读活动。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的境界。如《圆明园的毁灭》(五年级上册第14课)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对于这样的课文主旨,学生从文本语言上提炼,能够概括的只是主要内容,这是文本的显性表达;作者寄托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则蕴含在语言深处,是一种隐性表达。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针对课文主旨来设计主问题,引领学生努力挖掘文本的隐性表达:课文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是在哪些文字中?对侵略者强盗罪行的痛恨表现在哪些文字中?在“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表述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围绕主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他们搜集了圆明园在建筑和收藏两方面代表着中国杰出文化的资料进行欣赏,搜集了侵略者抢夺、毁灭圆明园的资料进行补充。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中华灿烂文化的热爱,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慨,从而使学生真切、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抓住表达方法设计主问题

应该说,理解课文内容仅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方面,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结构方面的首尾照应、过渡自然、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等;描法方面,运用生动巧妙的修辞方法、借物喻人(抒情)、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篇课文的主要表达方法或者与语文要素学习有关的表达特点为抓手来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努力做到一课一得。如《鸟的天堂》(五年级上册第23课)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显然这是指向语言表达的体会与运用的目标。根据这样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主问题:在课文的静态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一棵怎样的树?在课文的动态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一群怎样的鸟?课文中树和鸟实际上是同一表达对象的不同内容,这中间体现出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具体内容时,注意从对内容的理解走向对形式的关注,达到初步体会课文表达方法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主阅读时,可以从远看和近看的不同结果初步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可以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结果初步学习动态描写的方法,再通过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明确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课文语言表达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向后续探究静态美和动态美延伸。又如《乡下人家》(四年级下册第2课)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关键句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也是全文的总结句,从表达方法上看有卒章显志的作用。据此可以提出本课的教学主问题:作者在表达乡下人家那些独特、迷人的风景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主问题设置就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作者在描写不同季节时,对乡下人家的那些看似平常的风景所包含的喜爱之情,关注其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的表达方法。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提出具有统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作用,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需要通盘考虑和仔细掂量,力争由此出发产生的主问题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吴修峰 单位:山东济南市莱芜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