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得体会范例

阅读心得体会

阅读心得体会范文1

一、概述

读书心得体会是在读书后产生的心得与感受,以及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二、写作方法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见解。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

阅读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语言能力;情感体验;价值观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所涵盖的范围已经超过知识层面的范畴,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语文教学,能改变原有的“应试”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对语文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能提升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和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技巧,并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因此,教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将传统教育与核心素养教育相融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积极性,核心素养培养就会落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成长意义重大。教师应在学习之初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语文世界的奇妙,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在文本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加入学生自由畅想、讨论等互动环节,或在课文讲解之后,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回顾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并鼓励他们在班级进行展示,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对或结组进行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这类活动被称为“信息沟”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讲解这篇课文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较好地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2.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从传授知识向传授学习方法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这样,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自主学习,还会在学习中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和创新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而不能一味地进行灌输, 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上课或组织一些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技能。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巨人的花园》一文时,有些教师只是不停地讲,一味地向学生进行灌输。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就要摒弃灌输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教给学生“略读”和“寻读”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略读中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寻读中学会找寻课文的细节,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找到所要学习的重难点,从而自主完成课文的学习。因此,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鼓励多读书,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读书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广泛的阅读能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教师要为学生挑选适合阅读、对成长有益的材料,明确阅读的方向和目的,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鼓励学生多读书,教师可以每周举行一次文学作品阅读“心得交流会”。为此,教师可在星期五布置一定量的文学作品阅读作业,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阅读的书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对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每读完一个故事或一部作品,要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在每周可利用一节语文课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交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摘抄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还要对组内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点评,选出优秀心得体会在全班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倡导其他同学进行模仿和借鉴。这样,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作业。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及情感体验。应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读书,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荣海洋.围绕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成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8).

[2]祝井霞.核心素养下高年级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27).

[3]于永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26).

[4]许小红,蒋建春.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能动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

[5]李桂平.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J].黑河教育,2019(08).

阅读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读写结合;仿写

群文阅读和读写结合都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在课程改革下不断被应用的新兴教学方法。群文阅读主要是将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多篇阅读材料汇总进行统一阅读的教学方法,读写结合主要是将阅读和写作二者进行统一教学,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也通过写作来促进对阅读的深度理解。将读写结合运用到群文阅读教学中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明确群文阅读主题,分析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最关键的是要明确阅读主题,在围绕一个固定的主题进行多篇阅读材料的阅读才能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之前需要先为学生明确一个阅读主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通常都是先明确阅读主题,然后教师围绕阅读主题给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整理。在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将写作的主题作为群文阅读的主题,并以此为学生整理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该主题写作的技巧和思路。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以描写景物为主,如《观潮》《秋晚的江上》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再给学生整理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如《冬》《春之曲》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内外多篇描写景物的阅读材料中掌握多种景物描写的技巧和思路,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思路练习写一篇景物描写的作文。再例如,第二单元中习作主题为“小小动物园”,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整理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从中学习动物描写方面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

二、在群文阅读中引导学生表达心得与体会完成读后感的写作

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单篇阅读的教学,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了解相关的语文内容,同时在多篇阅读材料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也更加丰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思想观点等。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着重启发与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然后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以读后感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来实现群文阅读中的读写结合。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第六单元主要是围绕“亲情”展开阅读,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有关亲情的课外阅读材料整理出来放入群文阅读中,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表达和感悟,并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去谈一谈感受,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在阅读教学结束后,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项写读后感的作业,通过群文阅读中多篇阅读材料的阅读以及自身的实际经历,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收获。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想象力都还比较有限,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又至关重要,传统以书本、文字版书为主的教学形式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与读写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阅读主题与景物有关,包括课文《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等,如果单从课文文字的角度出发,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很难有效地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让学生能够在多感官的冲击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够提升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兴趣。当学生在这些资料的结合下完成阅读学习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描写自己印象中难忘的景物。综上所述,群文阅读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积累更加丰富,这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给小学生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在群文阅读中有效地结合读写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将所学习掌握到的写作知识进行运用,对巩固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孙利.探究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49-50.

阅读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新日语能力考试;学习策略;日语学习

    一、研究目的

    日语能力考试(The Japanese-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 JLPT)是目前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日语能力考试,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及其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举办,自1984年开始在日本国内及其海外举行。2010年,主办方对原日语能力考试进行了改版(本文称此次改版为“新日语能力考试”),在等级、分值、出题标准、评定方式等诸多方面做了较大的改动。新日语能力考试(N1)的阅读和听力所占的比例从原来的1/4提高到了1/3,而阅读和听力是大部分考生的难点。所以可认为新日语能力考试的难度有所提高。笔者所在学校的日语专业生的N1级通过率也比原日语能力考试时下降了很多。

    相比较旧版,新日语能力考试的改动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重视语言实际运用,着力检测应试者利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供can-do 一览,以便于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同时为用人单位判断应试者的日语能力提供更为直观的标准;第三,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实行得分“等值”,提高考试的妥当性与可信赖性。

    如何应对新日语能力考试,对日语教学者和日语学习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变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下,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结合新日语能力考试来探讨日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将其与学习策略联系起来的研究尚未发现。于琰(2010)考察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原日语能力考试一级成绩的关系,得出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为重视语言的输出技能的结论。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探讨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日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应如何应对新日语能力考试,最终提出新日语能力考试对学习策略的一些启示。

    二、研究方法

    2.1调查时间与对象

    2011年3月,笔者对福建省两所大学2008级日语系学生84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答了一级考试成绩的人数为55人,占65%。本论文针对回答了成绩的调查对象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

    2.2调查内容

    本调查使用了刘振前、肖德法(2006)的英语学习策略问卷,剔除1项(因不符合日语),使用其中46项并根据日语特征做了语言上的调整。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记忆策略(6题),认知策略(10题),弥补策略(10题),元认知策略(7题),情感策略(6题),社交策略(7题)。问卷采用5点计分,分数为1(根本不使用)到5(经常使用)。分数越高,表明学习策略使用得越多。问卷还要求写出新日语能力考试的总成绩和各部分成绩,以及自由简述考试的难点。

    三、结果与分析

    3.1成绩合格组与不合格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新日语能力考试一级成绩合格(100分以上)的人数为11人,不合格的人数为34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学习策略进行t检验。如表1所示,两组受试者在以下8道题的得分上可见有统计意义的差异,即合格组与不合格组在8个项目上的使用频率是有差异的。

    合格组在3个学习策略上比不合格组使用得多。如“10.我经常练习日语的发音”,这说明善学者经常模仿母语者的发音或标准发音。“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可看作是所学知识的活用,是在建立知识的输出系统的过程。“40.我与他人交流学习日语的心得体会”,是属于社交策略,说明善学者通过与他人交流日语学习的体验促进日语学习。

    不合格组比合格组使用得多的学习策略为第1,5,7,8题,即“背诵短文”“背诵单词”“复习课文”“重复读写”,从中可得知不善学者更多地使用机械式的记忆策略。“44.我经常从日语教师那里寻求帮助”的社交策略也是不合格组使用得多。可想而知,不善学者因没有理想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日语知识信心不足,因而从他人寻求协助。于琰(2010)也得出:不善学者经常使用“寻求协助和肯定”的社交策略。

    表1 合格组与不合格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策略 问题内容 合格与否 N 均值 标准差 比较结果

    记忆 1.我经常背诵一些日语短文。 不合格 34 2.12  .81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1.82  .98 

    记忆 5.我经常背诵词汇书上的单词。 不合格 34 3.47  1.02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2.18  .60 

    记忆 7.我经常复习课文。 不合格 34 3.09  .75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3.18  1.25 

    认知 8.我通过重复读写来记忆单词。 不合格 34 4.09  .71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2.91  1.38 

    认知 10.我经常练习日语的发音。 不合格 34 2.88  .88 合格>不合格**#p#分页标题#e#

  合格 11 3.09  .30 

    认知 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 不合格 34 2.50  .99 合格>不合格***

  合格 11 3.00  .45 

    情感 40.我与他人交流学习日语的心得体会。 不合格 34 2.76  1.02 合格>不合格+

  合格 11 3.18  .60 

    社交 44.我经常从日语教师那里寻求帮助。 不合格 34 3.00  .74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2.55  .93 

   ***p<.001     **p<.01    +p<.10

    3.2“文字、词汇、语法”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新日语能力考试总分为180分,合格分数为100分,而“文字、词汇、语法”分数占60分。根据这个比例,33分以上为成绩高分组,33分以下为成绩低分组。“文字、词汇、语法”的成绩高分组人数为14人,低分组人数为18人。 对成绩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学习策略进行t检验,得出如表2的结果,即在7个项目上有统计学差异。

    高分组比低分组使用得多的学习策略为“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10. 我经常练习日语的发音”“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24.我尽量去预测讲话者将要说什么”“40.我与他人交流学习日语的心得体会”。“文字、词汇、语法”是日语的基础语言知识,可看出善学者注重知识的活用,积极地创造和使用实际操练日语的机会。

    而低分组比高分组使用得多的学习策略为“8.我通过重复读写来记忆单词”“43.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日语”。不善学者不讲究记忆的方法,只靠重复读写的机械式记忆法。从中可得知,单靠机械式背诵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日语的习得上也是行不通的。还有“与其他同学练习”的学习方法看似不错,但是在“文字、词汇、语法”的习得上效果并不好。

    表2 “文字,词汇,语法”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策略 问题内容 高低分组 N 均值 标准差 比较结果

    记忆 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 低分组 18 2.33  1.08 高>低+

  高分组 14 2.43  .76 

    认知 8.我通过重复读写来记忆单词。 低分组 18 4.00  .84 低>高*

  高分组 15 3.33  1.35 

    认知 10.我经常练习日语的发音。 低分组 18 2.83  1.04 高>低**

  高分组 15 3.13  .35 

    认知 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 低分组 18 2.50  1.10 高>低*

  高分组 15 2.87  .64 

    弥补 24.我尽量去预测讲话者将要说什么。 低分组 18 3.11  .96 高>低*

  高分组 15 3.60  .51 

    情感 40.我与他人交流学习日语的心得体会。 低分组 18 2.61  1.04 高>低*

  高分组 15 3.00  .65 

    社交 43.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日语。 低分组 18 2.83  .79 低>高+

  高分组 15 2.73  .96 

   **p<.01   *p<.05   +p<.10

    3.3“阅读”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同上方法,阅读成绩33分以上为高分组,33分以下为低分组。阅读成绩高分组人数为15人,低分组人数为13人。通过t检验得出如表3 的结果,在9道题的得分上有统计学意义。

    成绩高分组在6个学习策略上比低分组使用得多。从第2,15,29题中可看出成绩高分组平时学习时,重视知识的活用和积极探索学习日语的方法。第35,37,38题为情感策略,可看出“阅读”成绩与受试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学习日语的积极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在自由简述问题里,很多受试者写出:阅读量大,速度慢,造成时间不够;阅读不易理解作者的观点等。新日语能力考试的阅读题所占分数比重比原来增多,注重受试者的“综合理解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等。可见,想提高阅读能力,不仅要提高知识的活用能力和对言语不安的心理调节能力,而且要加深异文化理解能力。还有根据阅读题的要求,合理使用扫读、跳读、猜读等的阅读方法也很重要。

    低分组使用得多的学习策略为“1.我经常背诵日语短文”“43. 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日语”“44.我经常从日语教师那里寻求帮助”。第1题为记忆策略,第43,44题为社交策略。可看出靠“背诵短文”“寻求协助”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并未提高阅读能力。

    表3 “阅读”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策略 问题内容 高低分组 N 均值 标准差 比较结果

    记忆 1.我经常背诵一些日语短文。 低分组 13 2.00  .71 低>高*

  高分组 15 1.93  1.03 #p#分页标题#e#

    记忆 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 低分组 13 2.15  1.14 高>低+

  高分组 14 2.43  .76 

    认知 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 低分组 13 2.38  1.04 高>低*

  高分组 15 3.07  .70 

    元认知 29.我试着找出如何学好日语的方法。 低分组 13 3.69  .85 高>低+

  高分组 15 4.07  .59 

    情感 35.每当感到害怕日语时,我便努力放松自己。 低分组 13 3.08  .76 高>低*

  高分组 15 3.27  1.33 

    情感 37.我尽力去注意在学习或运用日语时自己是否情绪紧张。 低分组 13 2.69  .63 高>低+

  高分组 15 2.80  1.21 

    情感 38.尽管我害怕出错,但我还是鼓励自己去讲日语。 低分组 13 2.92  .49 高>低**

  高分组 15 3.40  1.06 

    社交 43.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日语。 低分组 13 2.77  .73 低>高*

  高分组 15 2.73  1.16 

    社交 44.我经常从日语教师那里寻求帮助。 低分组 13 2.69  .48 低>高+

  高分组 15 2.67  .82 

    **p<.01   *p<.05    +p<.10

    3.4“听力”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同上方法,听力成绩33分以上为高分组,33分以下为低分组。听力高分组人数为7人,低分组人数为27人。通过t检验得出如表4所示的结果,即在6个学习策略上有统计学意义。

    高分组在以下3个学习策略上比低分组使用得多。如“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16.我通常先快速地浏览一下日语短文,然后再从头仔细地阅读。”“28.有人讲日语时,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从中可看出善学者讲究记忆方法以及答题技巧。在自由简述问题里很多学生写出:听力很难集中精神;听力语速快,一次无法听清;听力题知道大概意思,在找出正解之前就要进入下道题等。听力不但与受试者的日语语言知识有关,还与答题技巧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关。新日语能力考试听力的题型里“即时应答”和“发话表现”是原考试里没有的新题型,是考察受试者的瞬间问题处理能力以及看图理解能力。这更需要受试者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反应敏捷,思维转换迅速。

    低分组比高分组使用得多的策略为第22,27,32题。前一项为弥补策略,可看出不善学者因日语能力的不足,有随便造词的倾向。后两项为元认知策略,不善学者想有意识地提高日语能力,但并没有体现在成绩里。于琰(2010)指出:不善学者较常使用“订立学习计划”等元认知策略,但是只做计划并没有转化为具体有效的学习方法。

    表4 “听力”高低分组学习策略比较

    策略 问题内容 高低分组 N 均值 标准差 比较结果

    记忆 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 低分组 27 2.33  1.00 高>低*

  高分组 7 2.71  .49 

    认知 16.我通常先快速地浏览一下日语短文,然后再从头仔细地阅读。 低分组 28 3.36  1.10 高>低+

  高分组 7 3.57  .53 

    弥补 22.当不知道应该用哪个单词时,我就造词。 低分组 28 2.79  .88 低>高+

  高分组 7 2.29  1.25 

    元认知 27.我通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低分组 28 3.57  .79 低>高+

  高分组 7 3.29  .49 

    元认知 28.有人讲日语时,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低分组 28 3.57  .74 高>低*

  高分组 7 3.86  .38 

    元认知 32.我寻找一切能够阅读日语的机会。 低分组 28 3.00  .86 低>高+

  高分组 7 2.86  .38 

     *p<.05   +p<.10

    四、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应对新日语能力考试的学习策略:

    第一:从一级成绩合格组与不合格组的学习策略比较,可看出,善学者重视知识的输出技能,如“说” 与“写”;而不善学者经常使用传统的机械式的记忆,只重视知识的输入。即善学者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渠道是畅通的,而不善学者的输入输出渠道是断开的。所以,要提高日语能力必须重视知识的输出技能,即利用所学知识“多说” 、“多写”。于琰(2010)在原日语能力考试下的学习策略研究中得出“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为重视语言的输出技能”的结论。新日语能力考试重视利用语言知识解决交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通过“文字、词汇、语法”部分的分析,可看出:即使是日语基础知识,也不能靠机械式的记忆,学过的知识要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地运用。即通过建立输出渠道来巩固才真正成为自身的知识。#p#分页标题#e#

    第三:通过“阅读”部分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因新日语能力考试的阅读考察受试者的“综合理解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即利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日语学习者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活用,对言语不安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加深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理解。还要从平时开始尝试训练阅读的方法,如扫读、跳读、猜读等。

阅读心得体会范文5

教材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好帮手,通过教材中名篇的阅读学习,进一步拓展教材,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比如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可以指导同学们延伸阅读《春》《背影》等经典散文;学习了老舍的《猫》以后,还可以让大家阅读《养花》、《骆驼祥子》。如此引导阅读,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实际学情,挖掘教材阅读价值,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在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是人文素养的熏陶,它可以引导学生的语文素养顺着文章思想阶梯稳步提升。可以说只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他们感悟语文的魅力,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逻辑思辨和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角,一个愿意阅读和会读书的学生,他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很高,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才能挖掘读物的精神引导作用,并作用于自己的言语行为等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功能,达成新课改目标。例如,教材中《师恩难忘》一文记叙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赞扬了田老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多年以后,再回想起来,依然充满了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在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体会了文中的内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理解的基础,是感悟的前提,在充分地阅读中增加了学生自己的敬师之情。

三、引导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引导小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目前流行的各种读物鱼龙混杂,这就需要一线语文教师积极引导。我们可以进行导读,就是遴选一些比较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的读物,然后设计相应的导读简介和思考问题,阅读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读书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这样才能更好地驱动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比如,笔者就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认知规律特点,给大家推选了《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中国历史故事精选》、《格林童话》等经典读物。具体操作中,笔者先挑选其中的比较经典的一篇,组织大家分享心得,思考问题,为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开设范例,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遵循科学的阅读流程和思考方式,取得了积极的阅读效果,值得借鉴。

四、尊重个体个性化阅读

由于生活和学习背景的不同,同学们客观上存在个体认知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承认差异,研究差异,并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具体到课外阅读上,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家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让不同基础的同学,阅读不同难度和知识层面的书籍,并给出不同的读书笔记要求。为了使我们的方案更加具体,我们可以做问卷调查,通过量化同学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范围等来充分认识同学们的阅读实情,然后才能有针对地帮他们选择性地制定阅读计划。尤其要注意用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来设计活泼的阅读方案来引导后进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进一步诱导积极阅读,以此来循序渐进,稳步提升,最终攀花折桂,提高语文素养。

五、总结

阅读心得体会范文6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第二篇: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儿时记忆中大家如是说。

教师,工资高待遇好,又有假期好简单。现实的声音环绕在我耳边。

教师,看着比谁都好,其实比谁都老,工资比民工都低,头发比和尚还少。老教师传授的心得体会。

教师,到底是怎样的状况?我想象过,设计过,思考过,讨论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教育和教师在大家眼中也不尽相同。但是我只明白,我喜欢学生,热爱教育。于是,我充满着好奇和疑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憧憬着完美的未来,我来到了中山---伟人的故里,文化的故乡。

入职之初,繁重的教学任务,琐碎的管理事务,艰难的适应过程,都让我在深夜一次次反问自我:这是自我热爱的工作吗?这是自我理想的生活吗?为什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让人措不及防?

但是,每一天迎着第一缕晨光,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脸庞,听到一声声清脆的问候,我释然了;每个课堂上,看着他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理解问题后满足的微笑,是我一天中最开心的事情;课余时光,跟学生们朋友般的聊天,听着他们孩童般的想法,或欢喜,或忧郁,但都是那么纯真可爱,那么真实自然,每当这时,发自内心的成就感铺满心底。我想,或许这就是教师的价值吧!

凭着良心做事,用尽真心做人,这是我加入教师队伍后给自我的座右铭。争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是我坚持不懈的目标。

在一年的新教师工作中,我用心从老教师那里汲取成功的经验,自我不断摸索教学、管理的方式和风格,我坚持用严厉公正的态度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作为新老师,担心不受学生欢迎,学生犯错了,处理的时候就有了犹豫。其实,谁喜欢做被学生厌恶的老师呢?上学期我有一个学生,上课说话、自习课吵闹、剪奇怪的发型、说满嘴的粗话,甚至经常顶撞老师,全身充斥着戾气。从家长处得知,他小学就经常记过。我估量了一下状况,还是决定不退缩,坚决对他严厉对待,严肃处理,不期望一时的纵容,让他以为学校是他能够嚣张的地方。过程中当然收到了很多的骂声,也和他发生了正面的语言冲突。之后,在多次交涉,多次严厉教育下,他最后有了转化,上课认真了,自习课不吵闹,甚至会教育同学持续安静。但是他始终表现出对我的敌意,就像一把利剑,每次到班上都让我觉得冷箭到处飞。我没有把他的敌意放在心上,发现他的进步,及时在班上公开表扬他,私下也找他谈话。没想到,他告诉我一句话,让我震撼。他说:“老师,我之前一向觉得你针对我。”我只是静静地问他,“那你此刻觉得呢?”他说:“之后我发现你并没有针对我,你对谁都一样严格,是我自我做得不好。我喜欢此刻上进的自我。”当时,我转过身眼睛就红了。原先,学生总会能够理解的,能够理解对他的严其实就是对他的爱!此刻,这位同学在大街上看到我都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看到他阳光上进的样貌,我明白自我没有做错。

一位成功的教师,教给学生一杯水,自我就得有一桶水,这是我需要终身学习和探索的课题。除此之外,对于处于青春期初期的初中生,还需要一桶幽默的水。在很多学生心目中,老师总是高深的遥不可及,敬畏中不觉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我相信每位老师都是爱自我学生的,只是方式不一样,交流沟通较少,让学生对老师的初衷产生了误会,不敢亲近。这对于一位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会斩断连接教学范围和学生心理世界的桥梁。而幽默就像是磁铁,学生难以抗拒。人总是喜欢快乐的,具有幽默感,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其心理变化,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轻易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取并不永恒,时代是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处于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自然也不能停止进步的脚步。研究生毕业,我欢呼雀跃,最后能够主角转换了,这对于做了二十多年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件兴奋的事情。然而在新教师工作一年中,我却感到了自我学识的匮乏,不足以让我游刃有余的处理班级管理,于是我开始了自主充电,在一年工作中,我不断阅读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书籍,从《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这天》《与学校课程的过程》这类理论书籍,到《班主任兵法》《爱心与教育》这类实践性书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不断琢磨,不断改善;和老教师交流讨论,解疑答惑,并邀请老教师走进自我的课堂逐一指导点评,让我受益匪浅;向学生学习了解其内心动态和真实想法,不断更新自我教育心理学的知识。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我想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矛盾,要想自我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教师是个良心活,我做到了问心无愧;

教师是个耐力跑,我做到了坚持不懈;

教师是个功夫活,我还缺乏时光经验;

一年新教师培训即将结束,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在继续,我们的学生还需要成长,我们更需要不断成长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虚心向各位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技巧,争取在最短的时光里成长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第三篇:教师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xxx小学工作将近两年了。在这两年的工作当中,能够说是充实和愉快的两年。

平日的工作能够说是繁杂的,不单单要上好课、带好训练队,还有很多组内的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做。虽然有时觉得身体上很累,但心理上并没有太多的疲劳。还记得刚到咱们学校报道的第一天校长对我说的一番话“教师的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做为一名男教师学校的杂事会很多,如果你思考清楚了就留下来。”当时我就答应留了下来。这并不是我的一时冲动,而是在我来之前就已经思考到了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会有多重、压力会有多大,并且我也坚信自我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潜力去胜任这项工作。确实,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大学学校所学的课程的和现实中所教的学生差距比较大,根本就找不到门路,感觉很迷茫。但是在同组各位老教师和校领导的反复指导和帮忙下,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最后在上课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想能够在如此短的时光内就由一个根本就不会上课的人变成了一个能够上好校内展示课的教师,能够想象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关注、重视程度。但就我目前的水平来讲,还不足以真正的上好一堂展示课。因为我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的去改正和提高。例如,经验的欠缺、对新课标的掌握、课堂情景的创设、如何运用儿童的语言去与他们进行沟通、如何合理的调控运动负荷、如何调动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还有自身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此刻我就应当抓紧一切机会和时光去充实是和完善自我。时刻对自我严格要求,来使自我尽快的成长。

阅读心得体会范文7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高消耗、低产出的严重弊端。为了应付高考,绝大部分老师只注重于课堂课本内容的教学,忽视或轻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农村中学的课外阅读状况特别堪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够;2,阅读兴趣不高;3,阅读面较为狭窄;4,课外阅读的途径欠合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其次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正确引导。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坏书也成了中学生手中的“常客”。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持续进行课外阅读的保证。常用的是“定时”,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定量”,或每天阅读2~3小时,或每天阅读文字量7000-10000字;还可“定册”,规定时间读完所读的几本书,其目的是确保阅读的时间和数量,逐渐形成读书自动化—即习惯。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常用的方法是“定计划”,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什么时候完成,都要有个计划,以约束自我。然而养成阅读习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二、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同时,还要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协调配合,为学生提供可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校阅览室、图书馆定时向学生开放,不再是摆设的“花瓶”,并实行开放式借阅,充分体现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学校应及时增添新书,并通过图书馆告示栏和校园网公告新书目录,以供学生借阅。

三、要指导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运用剪辑法、文摘卡片法、写心得体会法、编写提纲法、列表法、批注法等多种多样的读书方法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摘录、圈点起来。

四、指导选择读物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注意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在指导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的喜好为主,老师认为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值得阅读,便布置学生去阅读,而且采用统一的方式(如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进行检查,并未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没有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体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孩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1)范围要广,内容形式力求多样化,不仅要有文艺读物,也要有通俗的科技读物、政治读物等,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读“必读之书”,注意“营养”的丰富,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自身的终身健康发展。进而使学生养成高雅的读书情趣。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说,“只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2)选择读物要和课堂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配合,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若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就能收到最佳效益。如学习《鸿门宴》,课外阅读《项羽本纪》《刘邦本纪》等,对学生了解楚汉之争、刘、项性格、评价人物、理解课文大有裨益。(3)考虑到学生学业任务繁重,平时尽量让学生选读精短的作品,假期选读一定量的长篇作品。

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评价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养成习惯,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总之,开展课外阅读好处多多,收益很大。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考和立意;(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我们真正行动起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高考中也就能够应付自如了。

作者:徐秀莲 单位: 江苏江安高级中学

中学生课外阅读篇2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俗话说:“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上好语文课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上好语文课才能打好基础,掌握基础知识。但光在课内学习还不够,课内学的内容,得到的知识毕竟有限,因此,必须努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经验,也是今人成功的写照。初中第五册课本中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叙述了读书的重要作用,阐明了阅读和作文相辅相成的道理。作家用事实证明了要提高语文水平,多读多写是良方。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也曾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记一辈子,影响孩子们进一步发展。”有趣的文学作品,是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的,文学作品的真善美在阅读中自然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孩子们学会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帮助他们树立评判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塑造自己的人格,提高修养。不论是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知识的迁移、拓展,课外阅读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现在学生受影视影响要比受文学作品影响大得多,他们几乎把大部分放在电视和电脑上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再加上市面上浩如烟海的书,良莠混杂,如果没人给予恰当的指导,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就会被一些漫画书或一些趣味杂志或家长买的作文选所占。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给予重视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部分。怎样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正确指导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争取各有关方面的配合,除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团队的帮助外,还必须有学校图书馆和家长的配合。图书馆不只是供应图书的地方,它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图书馆应根据学生的思想和学科教学的需要,供应优质图书;经常利用黑板报、画报、墙报,及时作新书介绍、书评剪辑,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一流的读书氛围,千方百计地改善图书馆阅览室的硬件和软件,经常保持宁静、明净的环境,吸引学生前去采撷知识的花朵。

二、取得家长的支持,因人而异,有目的,循序渐进地推荐课外读物

学生的课外阅读,还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取得成效。学校的领导、班主任、语文老师应事先利用家长会或家访,将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乃至书目、时间安排等同家长通气,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配合。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其中的“质”和“量”,反对那种“多多益善”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最终流于形式的做法。推荐书目,初中应考虑培养记人叙事的能力,或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散文、小说、故事等,例如古典四大名著、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等人的小说集子。初三时可推荐一些思想评论、杂谈等,例如《燕山夜话》等。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其他学科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推荐《计算机应用》、《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自己小时看课外书,迷于故事情节,常在吃饭时边吃边看或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得津津有味。虽一次次地被父母责骂,仍无悔无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进行阅读。语文老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安排一定的时间,在课内阅读。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应予以正确引导,要求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阅读后,多查阅有关的书评,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把握作品,深化认识。阅读中,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在课堂中及时表扬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可激起学生内心的自豪感,把读书兴趣提得更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还可要求学生用读后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读书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勤动笔墨多看书,评选好的体会文章进行张贴、表扬。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慢慢地就会自己找书看,自主阅读的意识也增强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办报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担任主编、电脑美工,编写出一份份很出色的小报。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学生们将终身受用,而更主要的是阅读本身满足了孩子对各种生活信息的需求,令孩子身心得到愉悦。

四、要重视方法指导,充分发展发生的个性

1、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指导。课堂是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如老师在课堂上对朱自清的风格作了富有吸引力的介绍,对课本中朱自清的作品作了精彩的分析,自然会引起学生对朱自清其它作品阅读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叙述课文中的某一英雄事迹,就会引发学生读其他描写英雄人物的故事、小说的愿望。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分析,实际上是在给学生作课外阅读示范。

2、教会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让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知识和检查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到市、区、校图书馆借阅书刊。

3、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有力提高后,就应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或自己喜欢、需要的文章的书刊,仔细地研读,及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按照阅读专家曾祥芹、韩雪屏先生的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5、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此项工作要持之以恒,最好让学生置备卡片盒子,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便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

6、教师应经常从报刊上挑选一些贴近当代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文章,这些形神兼备、文质并茂的文章,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剪贴自己需要的资料。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开展适合各类学生需要的课外阅读活动。不同学生阅读的感知方式不同,所得信息的质量就必不相同。阅读到什么程度,应由学生自行决定,以利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与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搞活了课堂教学,而且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怀芳 单位: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中学生课外阅读篇3

古人说:“积学以储宝,酌理而富才”,“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论断都强调了广泛阅读、学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作用。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相先生说:“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文章写的好的学生恐怕都得力于课外阅读。”的确,书读得多了,视野自然会阔,素材自然会丰,写作思路写作技巧自然也会新,语言、词汇自然会更生动优美。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一、在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方面下工夫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做起事来他就有动力、有干劲,就有信心能把自己要做的事干好。同样,如果他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外读物中去。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

1.引导学生为某一需要而进行阅读。读书本来就像吃饭一样,是人的自然需求,人感到饥饿时需要吃饭,补充营养;人在需要得到某一方面的满足时,也要读书。据此,我特地开展了一些活动,以激励学生围绕某一具体需要而广泛阅读。如每单周我要求学生自查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评比,从中再挑选出一些较优秀的,让学生在每周一班会上作演讲,鼓励班内其他同学为其作点评。每双周要求学生自找资料写一篇科技说明文,挑选比较优秀的汇集成册,在班内或年级内进行交流;结合所学课文,要求学生自找资料给课文作赏析等。这样,学生不用教师催促,就会很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我接任每一个班级后,均要求每个学生从家中自带十本自己心爱的优秀图书,在班内成立图书角,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进行阅读,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看谁读的读物多,作的摘抄多,取得的成果大。

3.根据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使学生真正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对于学生阅读什么内容的书,我从不横加干涉,只要内容不是宣扬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应有学生自己定,教师不应限得太死,只要他们喜欢,就要大胆地放给他们自由阅读,尽量让其无拘无束地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同样,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极其有益的。那么,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像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应注意圈点勾划;阅读中遇到一些优美的句子,精要的段落,名言警句格言等应随手摘抄;对于文章巧妙的构思,精巧的布局、典型的人物形象等要作点赏析评论;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最好写写读后感,写写心得体会;要勤读、博读等。

三、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阅读方法

能遵循一定的方法去阅读,阅读效率就会高,就会避免盲目性。但是,阅读方法也是不定的,要因人而易,不可限得太死。那么,好的阅读方法有哪些?现举几位名人读书的例子,供同学们参考:

1.著名诗人袁枚在谈到他的读书经验时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这里的“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我国清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书法家、著名画派“扬州八怪”的领袖人物郑板桥,谈及怎样读书时曾说:“人皆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忘其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非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他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也说到:“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不难看出郑板桥主张读书要善诵。不仅如此,他还提倡读书要精通,即在读书时一定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诵记。他曾以阅读《史记》为例,就具体的做法作了十分精要的说明: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3.鲁迅先生阅读常注重“六法”,即心到、眼到、口到;读读、写写、记记;博采众家之长;先易后难;边读边思边问:剪贴批注积累。在博采众家之长方面,他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停止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他还主张:“书在手里,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在先易后难方面,他说:“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鲁迅先生还非常重视积累资料,他的剪册常贴得整整齐齐,分类严明,而且每页上都有他简要批注。

阅读心得体会范文8

第一,学生的独立文本细读能力较弱。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步步地带领学生去分析,甚至是教师完全用“讲”来为学生挖掘出文本背后的隐含意义,而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扫清字词障碍,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二,学生很难体会到作品的深刻意义。教师会对文本的深刻意义进行讲解,课堂上学生表面好像是理解了,但是学生很少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文本阅读后的看法,甚至是用“背下来”的方法解决阅读理解问题。

第三,阅读变成了碎片化知识收纳。语文课堂上,教师将文本碎片化处理,一段一段分析之后整理相关问题,学生理解后,形成了字词、关键问题的知识收纳,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烦情绪。

了解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问题之后,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对症良方”,下文将分析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的方法。

第一,利用词语和句子,引发学生细读文本。为了解决“学生独立文本细读能力较弱”的问题,我实施的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合作,并学会利用词语和句子,引发学生的细读文本活动。拿《散步》的教学来说,通过合作分组的方式,我参与其中,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和句子来分析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出了文章最后一段“向着那菜花、桑树、鱼塘走去了。”这里面的词语“菜花”“桑树”“鱼塘”不仅是现实的美景,应该也是一家人美好的生活前景。还有的同学提出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了无论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还是儿子对母亲的爱都是深沉的,都是仔细又稳当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爱。

第二,移情换位思考,全面体会文本情感。为了解决“学生很难体会到作品的深刻意义”的问题,我实施的策略是让学生学会移情换位思考,全面体会文本情感。在《邓稼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我介绍了邓稼先先生的一生,这个是文本所没有全部体现的。但是通过课后资料整理与导学案传递,学生会对邓稼先的全部经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然后请学生再结合文本进行细读,理解邓稼先的工作线索,理解每一个简单的句子背后是怎样的付出。有的同学读到了“邓稼先直肠癌手术”就提出了是否其工作接触到了核辐射,所以引发了这些癌症呢?这样的疑问就是文本细读后的有效拓展。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他们深刻体会邓稼先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的精神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