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分析

一、在导入处留白——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结合这个视频冲突进行新知识的讲解,一方面这种直观的电视画面能立刻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另一方面,片段虽小,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也让学生陷入了思考当中,这个时候,教师再问学生,网络难道真的是洪水猛兽吗?如何才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好自己呢?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案例出现吗?等等这些,然后再引出新课,结合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也去想象一下如果这种事情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话,则会怎么办?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对接下来要探究的新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二、少讲多练,加强同步操作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这门课程在教学时“纸上谈兵”,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的枯燥乏味,这也会导致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当要学习一个新的操作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对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可以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讲解、示范,每讲完一个问题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同步进行操作,然后再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去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他们掌握这些技能以后再讲解下一个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也能保证每堂课讲授的知识都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巩固,最终帮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教师还要精讲一些重难点和疑点,之后再留给学生一些实践操作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练习巩固。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硬件的认识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接龙游戏,拖动鼠标把硬盘、鼠标、显示器等设备组装在一起,然后再一一的介绍下对应的电脑硬件。既能加深学生对此的印象,又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教学思想,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时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和思路见解,一起和学生去探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时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让所有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都尽可能地得到展示,这样还能够有效的避免课堂上出现少数“尖子生”的现象,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都有勇气和信心去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摆脱那种高高在上的讲课姿态,将课程设计成启发式和探讨式的模式,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入手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展示一些自己摸索出来的新技巧和新方法。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引导他们掌握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创新,这也是教学信息技术的最关键一点。比如,在解决一个多层次的问题时,先引导学生从解决一小部分问题开始,然后再组织学生根据已经解决的问题,去寻找多种途径与解题思路来解决这个多层次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实际操作的机会也有很多。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课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却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用电脑进行娱乐。由于实际操作课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在上操作课之前,教师就要明确的告诉学生在具体的上机时要珍惜每一次练习的机会,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这对于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是没有帮助的。教师通过自身的耐心讲解,大部分学生还都是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的,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的专心致志。此外,教师在讲课时也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留给学生一些练习的机会,对于一些基础的书面知识,教师还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试,将一些问题罗列出来,然后在以集体的授课方式,耐心的讲解给学生们听。对需要上机操作的部分进行测试的时候,安排合格的学生进行下一部分内容的操作,对于那些不及格的学生再单独的进行指导,直到合格为止。此外,教师还要对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多重复,让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然后再指导学生反复的进行练习,掌握好这些教学环节,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随之得以提升了。

五、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也都是在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需要靠自身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探索、总结与交流。寻找出适合自身教学的方式。信息技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一个个实用型的人才来。

作者:尚美英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