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区创建

幼儿园活动区创建

一、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意义

(一)对于幼儿的意义

活动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特殊的教育价值,因此创设活动区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幼儿的发展速度、认知风格、个性存在差异性,这些都说明幼儿需要适合的教育环境。只有特定的、适合的环境才符合幼儿需要,幼儿才会感兴趣。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独特的操作材料和活动机会,使幼儿在活动区可以拥有自由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幼儿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活动区种类、材料种类、操作次数、操作时间等。活动区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教学模式。幼儿能够主动进行操作练习,思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与教师或其他幼儿的交流中掌握怎样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所感知到的事物。学前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应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能主动帮助别人,尊重和宽容他人。科学有效的活动区能培养幼儿的纪律性、责任感,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

(二)对教师的意义

活动区不仅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发展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是否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评价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成长。教师是区域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所在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以及个体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区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二、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实践要素

(一)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是区域活动区创建的首要遵守原则

活动区需要根据教育目标进行创设,要依据本园本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来制定合适的内容,需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以及个别差异。同时,教师要以《纲要》为基础,涵盖五大领域,与课程内容相渗透。活动区不是独立的个体,它是教学的巩固、补充、延伸,是为幼儿预习教学、积累经验提供环境的。幼儿需要一个自由的、可操作的、能激发活动愿望的学习空间来自由地选择、实验、创造或装扮、探索。幼儿可以在这一开放的空间中开展个别活动或同伴合作。活动区的实质是一个幼儿进行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是幼儿园《纲要》中规定的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是教师有效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区域活动的主要引导因素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为幼儿提供条件,创设一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条件的环境。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科学合理地进行活动区的设计,从而让活动区能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活动区不能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随着活动的进展和幼儿的发展,不断给予幼儿大量生动、形象的刺激物,不断更新材料,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新材料,给予幼儿多次尝试的机会,从而保持幼儿兴趣,促使幼儿获得持久发展。在活动区,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过程也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活动区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学习者、实践者。看似简单的活动区课程,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关注幼儿的行为,从而加深对幼儿的了解,以便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学习情境。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操作、发现、创造和交往。教师只有真正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够及时了解幼儿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或提供帮助和支持,有效激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和发展。

(三)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

材料的投放设计是活动区的关键因素,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体现在,缺少材料,教师无法进行教学活动;复杂体现在材料必须使幼儿对之有探究兴趣,同时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首先,材料需要具备探究性。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选择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的,并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重视幼儿在活动区的主动性是否得到激发。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幼儿自己去寻找线索。由于幼儿缺乏客观世界的经验,教师可以在旁引导幼儿完成任务。其次,材料需要具备引导性。材料在符合幼儿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教育目标,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应是教学目标的“内化”物。材料之间应该是相关联的,并可以找到一定的联系。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根据材料的关键点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

(四)科学规划活动区是活动区课程构建的重要因素

每所幼儿园成立的时间不同,建筑结构也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本园的实际,合理规划幼教园地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好有限的空间环境,保证活动区课程的有效构建。活动区的规划不仅要体现动静分割合理的原则,还要体现区域的流畅性和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特点。在活动区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每一个区域的终极目标是相同的———实现幼儿的主动参与,让每个幼儿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只有相对开放的区域才能使幼儿享受活动的自由与真实。所以,在规划活动区的时候,教师不能将每个区域封闭起来。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但这种影响必须是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幼儿之间有效交流的。教师制定的区域规则要科学、合理,为幼儿的人际互动、人物互动、自主探索、交流与分享提供适宜的空间。

三、结语

总之,活动区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幼儿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幼儿,让幼儿在玩中求发展,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正活起来。

作者:陈泠淇 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