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儿法律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法制教育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摘要:我国现代社会是法制的社会,只有保证法律的约束下,才能使社会得到发展。而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通过法制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使其在以后的成长中也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观念。由此可见,幼儿园开展法制教育非常重要。然而,幼儿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的并不成熟,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缺乏兴趣与耐性,且自控能力较差。在幼儿园开展法制教育的进程中,需要教师增进教学活动的丰富与趣味性,创新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促使法制教育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更好的渗透。
关键词:法制教育;幼儿教学;学前教育
孩子作为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对孩子的教育不容懈怠。那么随着近几年犯罪事件的低龄化,暴露出法制建设的不健全,同时也说明了孩子们的法律意识非常薄弱,这让人不得不重视起儿童的法制教育。所以,法制教育需要从学前教育时期就开始渗透,幼儿园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体,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去探索教学方法,向幼儿不断的去渗透法制理念。本文将从法制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渗透入手,通过探索一些教学活动方法,使法律知识与意识能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得到建立,进而促进幼儿的行为规范都能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进行。
一、在幼儿园教学中挖掘法律知识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出发,在教学活动中挖掘有关的法律知识,并将知识穿插进教学内容当中,达到对幼儿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到《百科知识》这一章节时,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多种动物,而各种动物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针对保护动物来对幼儿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普及《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并使他们认识到任意捕捉、宰杀国家保护动物是会受到法律惩罚的。因此,可以达到向幼儿普及法律知识的目的。
二、主题活动渗透幼儿法律意识
幼儿的心智尚不健全,对严谨的法制概念可能无法达到深层的理解,为了避免幼儿对法制观念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主题活动来对法制教育进行渗透。主题活动中各项环节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活动的主题,能够将主题得到鲜明的突出,使幼儿的印象更加深刻。比如,在世界禁毒日的时候幼儿园可以开展以“禁毒”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活动,并邀请警察同志来到幼儿园一起参加这项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警察叔叔可以为幼儿们讲述涉及的相关家庭悲剧,让孩子们深刻意识到的危害性,与此同时也教育他们不要轻信陌生人。通过法制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活动中对幼儿的法律意识进行加强与渗透。
法制教育推广对大学生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微信平台上推广法制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探究了在微信平台上推广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策略,主要有组建专门的法制教育微信运营团队,丰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加强对法制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关注。
关键词:法制教育;微信平台;大学生
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高校通过微信平台来信息,学生通过微信平台来获取信息,微信平台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载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着缺乏足够的重视,法制教育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等问题,再加上大学生缺乏成熟的心智,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等,使得大学生犯罪事件不断发生,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来说,十分的紧迫[1]。把微信平台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能够对传统的法制教育方式进行革新,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
(一)网络文化扩展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范围。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要素。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沟通方式,通过网络平台,现代大学生可以学习和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知识和人文历史。简单的网络媒体平台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非常方便地获得和体验知识的主要内容以及可以充分的感受其中的兴趣。其他此外,在网络平台上,大学生将能够与其他地区和国外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人进行交流,并且可以更好地相互沟通以及交流。在过去,这种沟通方法和学习方式是不可能的实现的。
(二)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理念被网络文化所改变。互联网文化可以极大地改变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互联网可以提高现代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线平台上学习不是靠他人监督与约束的,也不会要求学生专门去学习什么,并且,也不会有人控制每一位学员的学习效果。如何制定决策并调整所学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时间,全靠学生自己掌握。因此,在在线学习的背景下,自学正逐渐成为一项学生拥有的能力。现代大学生使用Internet的快速和便捷功能来了解世界各地最新的学术和科学研究成果,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下载他们选择的学习材料,并与他人沟通与交流,分享学习,交流灵感和经验,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所以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其次,有助于大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之前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起到了主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老师所授讲的内容,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并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这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在微信平台上推广法制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生的法制教育体系、开拓学生法制理念培育等方面进行分析,给予积极研究并付诸实践,在帮助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法律知识的同时,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这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
1引言
近些年,高等教育改革逐渐加深,尤其是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改革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涌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在国家倡导法治理论的今天,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专业培养,却忽略掉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大学生,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期推进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
2目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重政治导向,轻法律精神
在高职院校中,法制教育主要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此课程并没有起到法制教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而忽视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法律的作用,更多地强调法律强制性与服从性的特点,淡化了法制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更加被动地接受法律,无法拥有法律思维。
高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作为法制教育的核心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表现为主体期盼、渴望法律能带来公正、秩序和安宁,并以诚挚的心怀来接受法律、相信法律、实践法律。“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①“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②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但法律体系的完善并不代表法的实现,有了法律,并不等于有了对法的信仰。现实生活中,法律并没有像立法者想象的那样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遵守,相反的是一部分人对法律陌生、疏远、怀疑、失望、排斥。为什么食品安全、职务犯罪的高发态势得不到有效遏制?不是无法可依也不仅是执法不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对法律缺乏信仰。对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不是要求其掌握多少法律知识(更多的法律知识是专业人员的事)而在于培养其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主要应从以下两个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把公平正义的法律核心价值作为法制教育的教学重点
法律的价值核心在于“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每个人所追求和珍视的。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之所以能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为每一个公民所信奉,根本在于法律体现、保障并实现着公平正义。把公平正义的法律核心价值作为法制教育的教学重点,一是在教学中要注重用现念来理解、阐释法律条文所体现的公平正义的价值。通过对法律条文所体现的公平正义价值的阐释使学生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进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为法律信仰。二是从中外典型个案的分析与讲解来体验法律的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在具体讲到司法工作时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③从另一方面讲一个能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的个案在建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方面胜过百倍于法律知识的讲解。
(二)落实“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校园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民主、平等,必然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要求学校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内容要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原则,杜绝随意给学生设定义务,如乱设罚款等。凡是制定涉及到关系学生权益的规章制度,都要都要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建立健全和保障学生参与的渠道,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立法者”的初衷(当然学生也是“立法者”),从而自觉地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二是保证程序正义,依法建立和畅通纠纷解决渠道。面对新的形势,学校要依法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矛盾、纠纷的能力。规范学生处理制度,申诉制度,落实正当程序原则,积极运用听证等方式,保证处理程序的公开公正。三是通过法制讲座、模拟法庭、法制专栏等形式营造校园法治氛围。法制讲座、法制专栏要以法治经典内容、热点内容为主,要有意识的使法制讲座、法制专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一个基本连贯的法律价值内容。
幼儿园法制教育实施策略
幼儿园法制教育从珍爱幼儿生命开始
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成长期,心理非常单纯,最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生命总是眷顾有安全意识的人,而安全意识是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比如,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遇事要冷静,做事多想想后果,做到三思而行。学会求助他人,学会躲避风险,如遇到火灾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拨打119报警电话,不能贸然只身去救火,因为我们孩子人小无能力;遭遇暴力(以大欺小)一定要想办法及时脱身,报告老师或拨打110电话报案,要学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或不良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知识很简单,但如果做不到,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就可能收到威胁,同时我还希望孩子们做到“四防”,即防火———严禁玩火,禁止把火源带入幼儿园,杜绝火灾事故发生,一旦遭遇火灾,要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教师按要求指导幼儿);防水———严禁私自下河洗澡,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同伴溺水的危急事情,要马上就近找到大人求救,千万不能因为害怕而逃离现场;防盗———关好门窗,注意自身财物的保管;防自身安全———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学校安全常规,严禁课间或户外活动时不听从老师教导、追逐吵闹伤害事故的发生。
法制教育融入我们的课堂中
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故事,讲法制教育的内容融进。如在开展绘本教学,《爱心树》的教学中,在看到书中的这样一幅画面,有这样一幅图:这幅图没有画出树的表情,但孩子们分明看到了树那凄凉、孤寂的表情、当看到树枝被男孩砍光背回家时、孩子们内心痛痛的感受……在这以后,孩子们会关注一些自然伐木人的乱砍滥伐,想到地球的沙漠化,鸟儿飞走了……孩子们感受到乱砍滥伐的危害性,感受到保护生态平衡,植树造林的重要。就这样,我们在故事中,在日常的生活中,借助于文学作品、借助于电视媒体、借助于教师的引导,让这种教育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告诉孩子们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是人民的财产,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故意涂抹、写、划和撕烂人民币都是不尊重国家的行为,是违法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故意破坏人民币者视情节轻重将依法受到惩处。
幼儿园孩子的法制教育要循序渐进地渗透进孩子的思想意识中
幼儿园孩子的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教育过程,它不是用一个故事、一首儿歌就能达到法制教育目的的,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性地、通俗易懂地把法律知识和法律思想讲解给学生。它既可以用法制案例教育学生,也可以用身边随时发生的实例教育孩子,再者,孩子们不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因此,教师的法制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平常的说教中,如结合孩子平时的生活行为创编一些身边的故事,如有些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很好奇,有时就有了自己想拥有而想法,根据他们的现行行为,让有这种行为的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行为是去该做还是不该做,让孩子们讨论这样的行为发展下去会是什么结果,不让孩子的这种行为发展,我们都懂的这句话,不要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使德育教育深入孩子内心世界
青少年法律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青少年法律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青少年缺乏相应的法律常识,及针对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都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从青少年法律教育不足之处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增加我国未成年人在法律教育上的经验。
关键词:青少年责任年龄;法律教育;对策建议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它的主要标志就是刑事犯罪人员达到一定的年龄标准。人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意识的主体,同时随着年龄增加不断成熟与进步。对于刚刚出生的婴幼儿来说,他们的意识主体是十分低下的。当他们慢慢长大、成长为青少年,他们还是不是很成熟。因此,当他们犯罪时,是可以理解以及原谅的。当他们长大成年后,方能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和强烈的主体意识。他们才有了自己的判断以及辨别能力。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我们可以相应的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但是不应该与成人的量刑标准相同,同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对于认知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刑事犯罪是可以原谅、可以改正的,应尽量宽容处理。因此,根据青少年行为处事方式来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这样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化青少年的目的。
1我国青少年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同时人对自身的控制能力、受教育程度也在随之提升。我们不可能要求刚刚出生的孩子具有成人的是非观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在他们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有承担责任的义务。但是对于天生丧失一些生理机能的人群来说,这就要特殊考虑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以及物质的极大提高,青少年的犯罪率也有所上升。仅以北京市为例,青少年的犯罪形势是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给社会治安问题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对市区警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其中孤儿以及单亲家庭的儿童占大多数。这种现象的存在是法律教育的不足造成的。一个人的控制能力和行事的方式屈居于此人的智力以及行为规范之下。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成长在健康环境下的青少年发生违法犯罪的概率要远远低于成长在恶劣环境下的青少年。作为青少年最直接的监护人——父母来说,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需要在青少年拥有认知能力之时就教育其遵守法律,同时也要让青少年知道我国法律对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界定,并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年满18周岁才需要承担法律后果。根据国家立法的原则,我们不能容忍对被害人造成痛苦和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的人逍遥法外,我们也不能给实施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行为但法律又未列出罪名的未成年人定罪处罚,我们是要考虑到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具有了对刑事案件负责的责任能力。在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的时候,我们要让其知道青少年也是要承担法律后果的。就像是美国的法典,6-7岁的青少年是不是构成犯罪,是要看他是不是真正的对于一个事物的好坏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所以,是不是有责任要看法官对整个事件的看法以及判断。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美国司法机构对于法官的要求非常严格,这就更加要求司法官员认真、公正的执法,而不是徇私舞弊。但是缺点就是对于司法人员没有真正约束的法律,往往造成他们和案件家属一同走法律的缺口,造成案件的不公平。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对青少年犯罪法律的教育和普及至关重要,要阻止认知能力不足的青少年一时冲动犯罪。因此对青少年普及犯罪年龄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2我国青少年犯罪年龄的界定
各个国家关于青少年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年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致的,都是以14岁的年龄立法。其实联合国的相关文件中已经说明,不能让刑事犯罪的年龄起点过低,我国的规定是14周岁。从刑法的理论上来说,不能构成犯罪的前提是要求责任人没有真正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在青少年犯罪时,青少年的监护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与旧的刑法相比,新实行的刑法就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于过失伤人而致死的定罪方案明确的规定是故意还是过失杀人,避免让因过失杀人的人错过改正自身的机会。(2)把旧的刑法中的年龄确定问题加以确认,比如说确定年龄是岁还是周岁在新的刑法之中有明确的规定。(3)明确的删除了16种死罪,还有其他如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罪责,因为有些罪责区分界线不清晰,容易给他人造成一定的人身精神危害,还有可能是一生的屈辱。我国立法的人性化、规范化有效地阻止了过当防卫,这是中国法律的进步,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贫困地区农民法律意识及金融投资分析
提要:农村脱贫系统工程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和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是其中一个方面。通过对某贫困村的调查、剖析与思考,揭示贫困农村村民法律意识偏低,金融投资服务不足,已经成为脱贫进程的制约因素。就此,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关键词:贫困地区;法律意识;金融投资
党的将精准脱贫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而乡村振兴实现的起点和前提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农村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和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也是其中一个方面。为切实掌握当前贫困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和对金融投资的需求,我们调查了河北省某贫困村近100户农户,以此对当前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法律意识及金融投资需求问题做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调查对象概况
该村农户共计293户814人,下辖3个自然村,村内主街道全部硬化,已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生活生产用电基本能保障,耕地灌溉用水基本满足需求。长期以来,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劳务输出为主。辖区所在乡设有农村信用社,开办储蓄信贷等业务。
(一)个人基本情况。在被调查对象中,从年龄阶段来看,其中20~30岁占1.3%,30~40岁占40%,40岁以上占58.7%;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其中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占3.9%,小学文化水平占31.2%,初中文化水平占52%,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占12.9%。
(二)家庭收入情况。被调查者人员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情况较为复杂,从事种植业的占19.5%,从事养殖业的占9.1%,依靠工资收入的占13%,从事个体经营的占3.9%,依靠打工为生的占39%,通过其他途径赚取收入的占15.5%。可见,该村居民主要依靠打工方式赚取收入。
促进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调查结果
1.幼儿教师法律、法规意识。
依法保教是幼儿教师从事保教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懂法、守法的幼儿教师,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调查关于幼儿教师法律意识中显示,有91%的幼儿教师认为有必要学习幼教相关的法律法规,8%无所谓,1%不需要;当问到“你认为虐童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0%的幼儿教师认为不懂法,72%认为职业道德素质问题,6%学历低,23%认为心理问题,26%认为管理问题,5%幼儿顽皮,21%认为社会问题,9%认为心情不好;你了解幼儿教师要学习的法律法规吗?有41%的幼儿老师了解,33%的幼儿教师了解一些,26%的幼儿教师不了解;然而在问“你学过以下哪些内容?”76%的幼儿教师学习过《幼儿园工作规程》,49%的老师学过《未成年人保护法》,26%的老师学过《儿童权利公约》,41%的老师学习过《教师法》,72%的幼儿教师学习过《幼儿园管理条例》,18%的幼儿教师学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3%的幼儿教师学习过《幼儿教师专业标准》,86%的幼儿教师学习过《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以上内容没有学过的幼儿教师占4%。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认同学习幼教相关法律法规重要性,但是从学习和了解法律的层面看,大多数幼儿教师对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认知还是相当匮乏的。
2.幼儿教师教育行为规范。
对于当“幼儿不听话时,你会怎样处理?”85%的幼儿教师耐心引导教育,24%批评教育,4%隔离教育。你每节教育活动都会认真备课吗?18%会认真备课,做好活动准备。76%幼儿教师基本上会备课,6%不会,领导没要求要备课。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广大师生对涉及师德的一系列教育行为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且能采用规范的教育方法与行为,但是在工作态度上却不尽人意,幼儿教师的自我职业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3.幼儿教师师资、待遇。
本次调查显示:在师资结构上,18-30岁幼儿教师占87%,30岁以上幼儿教师占13%;在婚姻结构上,未婚幼儿教师占69%,已婚幼儿教师占31%;在学历结构上,高中以下的幼儿教师占(16%),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占(21%),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占(46%),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占(17%);从任职资格上调查,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占(38%),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占(16%),目前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占(46%);在工资待遇上,(77%)幼儿教师工资在1500元以下,(13%)幼儿教师1500-2000元,(10%)的幼儿教师2000以上;在工作时间上,(20%)的幼儿教师工作8小时,(33%)的幼儿教师每天工作8-10小时,(46%)幼儿教师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从以上数据并通过访谈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学历低,年轻化、缺少从业资格,从而影响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美国教育活动发展研究所执行主席萨瓦指出:“从最深远的专业意义来说,教幼儿的老师可能做的工作,比研究生导师可能做的工作更令人兴奋,更为重要。”在美国,对幼儿园的教师的要求与对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是相同的,必须具备大学以上文凭,并接受过一年以上的专业训练。因此,我国的幼儿教师整体文化水平有待提升。在福利待遇上,幼儿教师工资低,时间长,无编制,与公办教师相比同工不同酬,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导致幼儿教师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意识的缺失,滋生了消极心理,对幼儿缺乏了爱心及耐心,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队伍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