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

高职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

摘要:

当前在全国高职医学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一直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该评价方式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已无法适应当前“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医学教育模式。文章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医学教育中意义的挖掘,深入探讨高职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从而发挥形成性评价体系在高职医学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高职医学教育;能力培养

1研究意义与价值

现在,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1],高职医学课程多具有逻辑性强,知识抽象,涉及学科范围广的特点,如何合理的评价现代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现代医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前“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医学教育模式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评价主要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但是,现代的医学教育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一考定终身”的教育评价机制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依赖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教育评价的缺点日益突显,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职医学教育的需要。

2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价”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首先提出,随后一直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评价中被广泛推行。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从实施过程来看,形成性评价与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评价诊断—反馈信息—修正问题—提高质量”等阶段,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形成对教育者和受教者即时性的影响效应,切实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宗旨[2]。形成性评价属于“前瞻式”评价。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成就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对学生的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因此,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引入我国[3]。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3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医学教育中的运用探讨

3.1深入研究高职医学教育特点、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在国外的发展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形成性评价是近年来刚刚引入[4]。根据高职医学课程和现代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所有评价活动的设计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地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评价主体上既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也有学生伙伴间的相互评价。建立“质”和“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具体的分数有时会带来误导,而形成性评价将注重把量化的评价与质性的评价相结合起来,建立“多元性”的评价体系[5]。

3.2冲破束缚、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同步

近些年来虽然各校都在进行不同的教学改革,但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真正体现在评价体系上,也就是说没有质量监控体系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因此,形成性评价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没有在实际中运用与实施[6]。过往的单向性教学改革束缚了评价改革的发展、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也禁锢了新的评价模式的有效实施。

3.3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并不是要全面摒弃终结性评价,在我国高校课程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应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既要包括以纸笔测验为主要方式的量的方法,也要包括以观察、谈话、收集各种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作品在内的质的方法,既要注重过程的评定审核,也应重视阶段性测评和总结测评,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框架。教师要根据全方面的结果考量,为学生定量一个合理的测评结果,并通过这种测评结果实现学生能力的最优发展。

3.4转变观念、因材施评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体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和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弥补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能力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

3.5信息化处理、科学化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简化评价工作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复杂的评价形式,靠原始的方式很难顺利完成各个细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会使现有程序简单化,易操作化。

3.6加强形成性评价管理制度建设

高效规范的评价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校课程评价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高校要加强相应的评价管理制度建设。除常规评价工作管理外,还应包括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以及课程评价改革奖励保障机制。

4总结

在高职医学教育中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向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在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程序组织、手段使用等各个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便于教师及时总结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改变传统的以一次终结性操作考试作为惟一依据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7]。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其提出问题、科学思辨能力均得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好基础。

作者:周毕军 单位: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参考文献

[1]李井泉.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4):285-286.

[2]林静.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9):66-68.

[3]胡艳琼.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4]张凌.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8,21(4):65-66.

[5]方家选,阮耀,等.以能力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8-231.

[6]王晓红.形成性评价实施的障碍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28:205.

[7]郭丽双,李凯军,王和仁,等.形成性评价对医学生能力培养的促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7):82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