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于模拟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融于模拟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为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教育部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相融合的新教学理念,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的特点,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拟医学教育是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医学专业教育方法,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探究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及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模拟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建立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模拟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探索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符合未来需求的医疗人员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模拟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文精神;医护合作

1“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同时把思想认识、政治观念和倡导的道德规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全过程[1]。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课程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课程设计、实践的每一个环节[2]。在高校专业教学中,除专业知识教学外,如何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格及思想境界,是高等教育中需要面临的新课题。

2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与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

医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临床技能的培训环节是临床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传统的在患者身上进行医疗实践教学的方法既违背人性,又难以在当前医疗大环境中实施,医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始终是临床技能培训。模拟医学教育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机会和条件,利用仿真的模拟人及标准化患者,在模拟真实医院情景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医护融合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手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诊断、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3],目的是全面发展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

2.2模拟医学专业课教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医学这门学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肩负保护人体健康的重大责任,所以在模拟医学教学环节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现阶段对医生的要求已不仅停留在具备医疗技能的层面,更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救死扶伤意识的德才兼备的医疗人员[4]。医学生处于有极大的可塑性的阶段,除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外,在医学专业课模拟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切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廉洁自律、有良好职业道德、医德信念、医德行为的医务人员大有裨益。而这种引入应当与医学专业相关,且不宜突兀,以免学生反感,找到“课程思政”与模拟医学教学的契合之处,于“润物无声”之中,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

3模拟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3.1修订模拟医学专业课教学大纲、教案

模拟医学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包括多学科教师,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代谢与内分泌、风湿免疫、血液、妇产、儿科等。在课程开始之前,每个团队老师都必须参与课程思政,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制定整合思政课程的医学专业课教学大纲、教案。让学生明确教育目标,即通过模拟医学方法传授医学专业知识及新的医疗进展,了解模拟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医学技能,更担负着普及传播医学知识、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等的重要社会使命。

3.2改变传统课堂授课形式

利用模拟医学教育的优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如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病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开展课堂辩论赛、情景模拟课、医护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5]。将社会广泛关注的医疗事件重新演绎为医学案例,如近年发生且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孕妇跳楼自杀事件,将医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模拟医学的课堂中,弘扬爱国爱民、爱岗敬业的职业理想,总结评析这些医疗事件中的人文、思政内核。医学不是冷漠的科学,通过生动、多元化、开放式、实践式的模拟课堂,让学生感知、触摸医学的温度[6]。

3.3引入真实医疗病例

为更好地提高模拟医学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在完成医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后,开展临床真实病例讨论实验课,学生在课前一周收到教师布置的模拟讨论病例及相关的问题,在课前学生搜集相关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方式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案例中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许多负面案例,通过汇报、讨论,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理念,争做人格修养和品德作风优良的医生,拒绝成为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的问题医生。

3.4加强师德建设

模拟医学专业教育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改革后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控制课堂节奏、传递教学理念的使命仍肩负在教师身上。因此,我们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高质量的职业道德培养营造良好氛围[7]。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的理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现阶段社会朝多元化的进程发展,可能会滋生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不恰当的消极言论。

3.5建立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模拟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实践[8]。摒弃重医轻文思想,由重专业教育向重人文素质教育转化,培育人文精神。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文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要素,课堂教学要把“授业”与“传道”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执业能力,使其具有较高的医学人文素质,加强学生拯救生命和帮助他人的专业使命[9]。

3.6重视职业修养和礼仪的塑造

医生是一个需要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职业,干净整洁的白大衣,彬彬有礼的专业风格等,这种细节和基本礼仪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10]。因此教师在模拟医学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行为举止和自我表情管理的训练,尽量避免操作者对待模拟教具和标准化病人随意、不重视的情况,充分发挥模拟医学教育的优势,不仅使临床技能训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修养,更好的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3.7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模拟医学教育中重视医护团队合作的训练,以专业课中手术操作教学为例:医疗团队由3名医学生和2名护理学生组成,术前完成器材准备、手术准备、消毒铺巾等,术中医学生负责切开、缝合、止血等手术操作,器械护士负责传递、整理物品,巡回护士对整台手术进行严密观察,同时,有2名教师在学生操作期间进行检查,及时地进行指导和纠正[11]。医疗是团队行动,医生和护士间配合度的好坏可能决定救治的成败,因此在模拟医学教学中,注重团队合作的培养,用合作的思维力量,打破医生、护士职业间次元壁垒,提高医疗工作质量,降低社会医疗资源成本,打造一只有温度、有默契、有力量的医护团队[12]。模拟医学教育必然是未来医学能力培养的大势所趋,而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是育德、育人的新途径,亦需要所有高校教师不断地完善、深化。在医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挖掘学生的兴趣,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思政教育”的培养,必将为打造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未来医疗团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王建国,崔明辰,郭小慧,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现状与思考——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4):24-25.

[3]陈寒,曾赵军,雷立芳,等.浅谈医学模拟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实践教学[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40-41.

[4]严建会,王前.发挥中国传统医德文化优势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3):65-66,108.

[5]唐宇.医学模拟教育在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13-15.

[6]滕兆霞.思政教育与专技课堂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4-5.

作者:李怡然 王敏 尹晓燕 岳欣欣 郝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