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阶段个性养成与群体认同问题

学生教育阶段个性养成与群体认同问题

【摘要】日系校园轻小说《弱角友崎同学》借虚构故事反映了学生成长阶段中以角色设定为蓝本的人之个性特征,并围绕个体能力、价值利用规则、认同伦理关系,构建起从个性养成到自我发展与社会认同之间的评判与平衡的价值体系。本文以该小说为样本,探讨认同性、自主性、社群性在个性养成和群体认同中的作用,以疏导目前学生群体中较为盛行的肥宅文化,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成长和生活。

【关键词】学生教育;个性养成;群体认同;角色标签

一、学生教育阶段自我“个性养成”与社会“群体认同”间的关系

人是独立的个体,有其自主养成的个性特征。个性因人而异、因事有别,着见于对待和处理“关系”这一社会性命题的方式。作为社会性动物,在世界这个巨大的交际网络、由集体组成的社交场合中,自身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理想的导引,更主要的乃是社会理想所称其为重的价值。日系校园轻小说《弱角友崎同学》便揭示了这一主题——“人若不废,必须有用”。学生教育阶段个性的养成,最根本的追求是“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无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共同的指向皆系于此。“有用”即代表了社会认同,建立在个人主观认定之上,是社会群体给予价值利用后的肯定和褒颂。有关个性与自我发展的身份确认,往往与之不谋而合,认同和个性即是相互连接的纽带。“个性”很大程度上是角色类型的区分体,尤以价值观的独立为本质内涵,除开一般的性格特征外,更为确指的是独立的人格。好的个性发乎于大义的“善”,而坏的个性则趋向社会认同的“恶”,两者价值观一念之差而谬以千里。学生教育阶段乃是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培养的思维方式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唯有好的引导,方有好的收获。而突显自我发展的价值,关键在于获得群体的认同。

二、社会“群体认同”的方式

(一)“角色标签”背后的身份确认

通过将群体身份归属指认中广泛存在的标签作为可识别的特征之一,抽象出高度凝练的情感和行为概括符号特质,贴标签在影响身份确认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群体认同方式。作为角色设定的必要,人们可参考获得的标签来塑造个人的生活计划与行为观念,并加强群体身份归属,明辨自我发展的理想和方向。《弱角友崎同学》为我们概括出了三个主要的角色类型及人设,分别是“肥宅”“现充”和“看充”。“肥宅”,即男主人公友崎的身份标签,主要行为特征为爱好游戏、不善与人交际,外形有一点肥胖并总是宅在家里。但是和一般自带贬义的身份属性不同,文本中友崎的“肥宅”是自许的形象定位,含一定的自嘲和戏谑成分,体现着不甘当宅男而意欲“脱宅”的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厄境遇。“现充”,指能力较强且生活十分充实的人,她们有自己的目标、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信念,在生活中自发形成一套思考体系与价值观念,如文本中的完美女主角日南葵,积极上进、好胜好强,将努力作为人生信条,并始终保持第一名的称号。“现充”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极其强烈的支配欲望,譬如“肥宅”友崎便被收入日南葵的麾下,进行着一系列的人生课题训练。(谎话)(01)》,近日连载于SF轻小说网站的《现充王不恋爱》《某残念的现充日记》《废宅老师和他的现充学生》以及《家里蹲的我在异世界当现充》等等作品不胜枚举。“看充”,则是看上去过得很充实,而实际上不大受人欢迎的那一类人,如文中的绀野绘里香,她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过于偏执,否定努力、认为努力很逊,而用高高在上的视线审视正在努力着的人,哪怕自身实力也很强,但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的短板。尽管“肥宅”“现充”和“看充”角色标签有主观判定的成分,但根据各自的行为属性以及外在表现,足以进行简单的群体项归类,它们依然有着很明显的等级划分。“现充”始终是处于最高等级的那一类人,基本上保持着无人能及的高度,数量很少,在狭窄的人际交往圈中,往往作为意见领袖出现,并主导团体活动的方方面面。且时常带着“偶像”的光环,因优秀而受人瞩目。主观行为能力判断下“看充”则次之,“肥宅”垫底。“现充”和“看充”实是一对价值观碰撞的矛盾体,两相并列之下“肥宅”则向前者看齐。外界的界定常常采摘个人最为明显的个性特征来予以评价,通过划标签来决定身份归属,是群体认同的方式之一。而“认同”的特性,在于肯定与接纳,是群体出自尊重个体差异化生活方式的诚挚与宽容。况标签之义,有褒有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而跳脱自我感觉的范围,勇于投身群体的眼光当中,从视内到视外,成长的阶段总是在关注自我内心的发展到自我适应能力的拔高中得到质的飞跃。从幼稚到成熟,往往需要抛弃一定的个人感受,而以圆他者的希望为中心,肩负起爱与责任。划标签,不仅是目前自我状态的总结,同时也是自我定位、自我希望的努力方向。

(二)批判质疑后的个体认同

想要获得群体认同,个体必须表现出强大的说服力。最常见的方式,是在一个大的利益共同体中,首先对其首要人物主动发起攻击,从语言及思想上压倒对方,在智识反应上获得对方的认可,以加强自己在团体之中的存在分量。《弱角友崎同学》即有这样的桥段。友崎作为“肥宅”界的孤独之星,在加入“现充”们的行列之后,却限于只擅长玩“进击眷族”游戏并且无人能敌、其他一切都很弱的程度,而想要怒刷在群体中的存在感。某次露营活动,为了获得同班男生高看,便主动向核心人物中村发起挑战。其自设的游戏方式非常简单,务必要调侃中村三次,让他发现自身的短板,反过来接纳自己。最后,友崎意外地从游戏、身型以及交友三个方面找到了突破口,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中村也予之评价,说有的人是绝对的聪明,有的人是绝对的笨,而友崎是一个智识聪明但其实表现愚笨的人。群体核心人物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友崎陷入了沉思,对自我的认知也逐渐进入了“自疑”的层面。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差距,唯有通过对比可窥探一二,外界的评价常作为参考,使得个体认同在群体认同中更进一步。不管结果如何,能够取得群体核心的注意,也是获得认同的捷径之一。

(三)构筑行为模式惯习

个性的表达与自我的发展一脉相承,越是获得群体认同的人,越是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法则,不仅善于列计划、做选择,还时刻注意培养和改进生活技能,于思维的细微之处彰显自我与他者的区别。《弱角友崎同学》中日南葵对人生规则的运用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为人处世,皆不是靠本能式的想当然而为之,而是能够抽象概括出其间的道理,并自成一套理论体系以帮助技能的提升、目标的达成,于平凡的小事中彰显智慧,构筑起颇具魅力的人格。文本中有一件朋友圈子中关于“送礼”的小事:中村过生日,大家聚在一起商讨该送什么才好。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绞尽脑汁想到的无非是靠人生经验得来的提案,至于能不能获得大家一致通过,似乎都不是那么重要。然而,作为“现充”的日南葵却给弱角友崎上了一课,并提醒了他一些单纯的规则。“比起正不正确,更能让大家接受的提案会比较优先”,则是从所有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一己之见成为众人参考的价值所在,使意见范围有所延伸,也让“送礼”的目标有了一定的着手之处。因为是集体商量决定,首要考量的是大家的意见范围。其次,要说服大多数人同意,则最紧要的是在利害关系一致的前提下,关注在场发言力强的人的接受度。“有些时候,不是实质利益而是责任的归属,要说服多数,先让地位高的人接受”,把准意见领袖的思维脉络,则提案通过的概率要大很多。如何让自己提的建议有价值,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不仅要照顾主体的喜好、众人的意见,还要参考自己的人生经验,“通过的如果都是最后会招来批判的提案的话,就会逐渐失去信用”,“如果提案没有通过的话,就应该改变自己”。从一件小事出发,养成超乎常人的思维习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在构筑群体认同的过程中,加以换位思考,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培养“三思后行”的思考行为模式惯习,少犯错、少踩雷区,谨慎细致、步步为营,往往能更接近于成功的目的地,更能为他人所欣赏与认同。

三、自我“社会认同”的“个性养成”途径

认同性、自主性和社群性的三线交织,共同构成个体符合社会认同的自我个性培养以及自我发展的合理模式。

(一)基于个体能力养成的“认同性”

游戏常作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而广泛存在于“肥宅”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由于熟能生巧而累积的游戏经验,加之攻略资料的搜集分析以及一定的战略战术,肥宅在游戏的虚拟环境里往往充当了一个十分厉害的角色。一旦所选角色在游戏服务器中的表现非同凡响,连同游戏里的好友对操作主体也会敬畏三分。此为靠实力说话的游戏类身份认同,本质上体现了依靠智识计谋、技能技巧与游戏天赋取胜的超功利性娱乐属性,在社交网络中,为电竞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线上线下人际交往以达成兴趣共有性的方式之一。《弱角友崎同学》的设定即是如此,虚拟认同与现实认同相互关联并互相影响。男主人公友崎是一枚肥宅男,在“进击眷族”游戏中叱咤风云、国服第一,而在学校名不见经传、弱角无疑。因为某次线上游戏的对垒表现不俗,而被邀线下讨教,而意外与班上的“现充”建立了联系,由此展开了一连串有关于人生哲学问题的探讨。在“肥宅”的认知当中,人生是“粪作”的,充满了丧与失败;而在“现充”的视角当中,人生乃“神作”四处是对挑战者胜利的褒奖。“肥宅”对人与事缺乏冷静的思考,“现充”则领会了人生许多潜在的规则和技巧。就像游戏中升级打怪一样,人生经验的累积显得无比的重要。但游戏很难达到令人认同的自觉,除非在现实生活中生存本领一样的强大,这样才能展现出具有高度差异化的价值,刻画出足以让人信服的角色。而且,角色个性越突出,令人认同的程度就越强。此处的个性除了狭指一般的个人美好的性格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己身所独有的三观,分析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领会的行为方式方法,而不是靠本能式的无意为之。如何取得多数人的认同,在中学生的世界观中,则必须极其出众,并且强大到无可挑剔,对待每一件事都万分努力,奉献出百分之百的热忱之余,还要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表现出完美的“现充”人格。

(二)社会关系碰撞中个体思想意识主体养成的“自主性”

《弱角友崎同学》小说着重突出了一层价值利用的关系,表现了认同伦理的矛盾。为了博得认同,实现“弱角”向“强角”的改变,完成“不受欢迎的人交到恋人”这一课题,友崎向菊池同学刻意接近。先是假装与其兴趣爱好相同,共同在图书馆阅读,又谎称喜欢同一本书、同一作家,通过买书、观影以及看烟花等与菊池建立初级的认同关系。根据日南葵的要求,友崎要想得到“现充”的认可还需向菊池表白才行,于是在一步步的约会作战计划中,友崎每次意欲伺机而动之时都陷于了艰难的抉择当中。也是在这一阶段,主体自身的“善”开始萌发,认同伦理也逐渐闪现。友崎意识到了自己所谓的“课题”选择的错误,他并非真的喜欢菊池,表白的话有违了自己的心意,对菊池也不大公平,欺骗性的交往最终害人误己,人应该选择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不是罔顾道德。而就在他向日南葵摊牌以后,“现充”的世界里貌似根本不存在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自己的想当然只是臆想而已,无论借助何种手段,只要能够使技能达成,累积人生经验促进自己进步,才是正事。这一价值观的碰撞过程,使友崎逐渐意识到了两人之间的主观偏差,也是在这一时候人作为思想意识主体的自主性才逐渐突显出来。友崎向菊池道明了自己所作所为的理由,并将其与日南葵的计划和盘托出,没想到自己不道德的利用动机依然得到了菊池的谅解,并且菊池说当友崎没有伪装之时,是最容易聊得来的,不用像以往那样生硬地准备聊天话题的友崎表现得十分轻松,而且还表明友崎是让自己开始看到人生绚丽色彩的那个人,是值得尊敬和珍惜的人。真诚的善言,使友崎突然意识到了“改变”的理由——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加纯粹而美好,才能获得别人最根本的认同。

(三)“社群性”养成

小说主角的进步在于他自己能够依靠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哪怕最后违背了“现充”日南葵的心意而被冷战了整个暑假。但是回到以往正常生活的友崎,想着不用刻意伪装自己扮演“非真”的角色辛苦地戴上面具而高兴,日常散漫地打着游戏,却被其妹妹一语道破又重回了以往的“肥宅”生活状态。因为脱离了和日南葵的联系,友崎变得无所事事,自身的主体性也开始缺失。他不知道自己此刻该如何选择,沉迷于一成不变的“肥宅”生活让他苦闷不已。为了重拾和“现充”们的社群关系,改变自己“弱”的形象,友崎又主动和日南葵重新取得联系,两人冰释前嫌,继续完成“人生课题”。可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能力养成、自主性培养和社群性是三线交织的,缺一不可。基于能力的认同性需要借助社群性来创造客观存在的认识环境,并将具有相同认同的人与大众区分开来,自主性又需要认同性作为先验的选择标准,而社群性又是表现自主性的最佳先决条件。认同性以“善”为首,个人之善依赖于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自主性以“选择”为要,除了具备最低程度的理性外,还应具有免于强制和他人操纵的独立人格;社群性以“脱宅”为目的,试以此达到身份确认后的群体认同,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健全的人格以及完美的个性。

四、结语

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对人的基本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独木难成林,个人的发展依托于社会的组织系统,不管是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都围绕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展开。其中价值需要是基础,保持有用性是构建稳定可靠关系的核心,明辨“可利用”和“不可利用”的范围,正确处理认同伦理关系,又是道德理想平衡自由和选择多样性冲突的关键。人生正如游戏冒险一样,存在着诸多的规则,最根本的“意识”是保证规则利用的正当性和有效性的先决条件。无意识的或者趋向于本能的,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决定和行为,有时鲜能使人达到预期的目标,冲动而无规则地行事,往往使“有用”的个人发展计划与追求背道而驰。“个性”的独立在于善思善为,“自我”的成长在于变好变睿,社会的接纳度是一杆评判的标尺,唯有获得群体的认同,使个体身份得到确指,才能让自身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在社会中有意义地生存。

参考文献:

[1]王会聪.“肥宅”增多对国家来说是个坏消息[N].环球时报,2018.06.01.

[2]王俞欢.“快乐肥宅”,在夹缝中寻找自我的亚文化[N].中国青年报,2018.09.28.

[3]梁敏.青年“宅文化”现象解读与反思[J].中国报业,2019(04):86-87.

[4](日)大塚英志,周以量.“御宅族”的精神史:1980年代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叶芳.御宅族”还是要脱宅[N].广东科技报,2008.09.12

[6](美)夸梅·安东尼·阿皮亚,张容南.认同伦理学[M].译林出版社,2013.

作者:李明霞 杨茜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