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实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实践

摘要:传统的学业考核评价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它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特点,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为出发点,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办法。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及课程考核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一)考核形式单一,无法全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课程考核模式主要为闭卷、开卷的笔试方式,虽然一些课程的考核已加入了如作业、小论文和实践操作等作为平时成绩,但主要的考核方式仍然是“期末一张试卷定乾坤”。这样考核的结果虽然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但僵化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形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考前冲刺、背重点是许多学生的考试法宝,最终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无法将知识内化,使学习表面化、虚浮化,何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考核方式僵化,无法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现有的课程考核试题大多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学生以课堂笔记和教材为基础,死记硬背即可得到及格或优秀的成绩,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挥空间很小。考核内容主要集中于书面知识,忽视了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评价主体局限,缺乏多方位、全面的测评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一人决定,缺乏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评,使学生的成绩评定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另外,课程设置单一,教师在授课中多数为填鸭式教学法,学生主动参与的时候很少,无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无法真正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的表现,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导致了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降。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实施

(一)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为课程考核的根本依据原则;课程考核全覆盖原则;全程化、多阶段、多样性考核原则;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原则;及时诊改原则。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内容与办法

1.合理设置课程考核的项目(次数)与权重。课程考核总成绩原则上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根据课程类型和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考核项目(次数)与权重,每学期每门课程形成性考核原则上不少于4次(项)。理论课考核总成绩由综合表现成绩(10%)加形成性考核成绩(40%)和终结性考核成绩(50%)构成。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成绩由综合表现成绩(10%)加形成性考核成绩(60%)和总结性考核成绩(30%)构成。2.根据学情,实施分层考核。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和任课教师在具体实施课程考核时,既要考虑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计考核内容。既要考虑课程基本的共性要求,又要考虑整体的区分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体现人人“达标”的要求,对难度较大的部分教学内容,可不要求人人过关,体现因材施教原则。3.课程考核全覆盖,考核方式多元化。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教学计划、每学期授课超过16学时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每学期制定课程考核实施方案,实行“一专业一方案”和“一课程一细则”,实现课程考核改革全覆盖。

(三)课程考核的组织与管理

由系部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组成工作小组,对每个课程考核的全程进行督导。每门课程要按照学院及系部规定,撰写符合本课程要求的考核细则,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教研室进行研究。教研室收集完本学期所有课程考核细则后,组织本系部教师召开教研会议,认真研究所有课程考核细则,对不合格的考核细则,责令相关教师在限期内进行整改。教师在每次阶段性考核中主动接受督导,在考核结束后,应及时对考核内容进行评判,对考核成绩进行登记造册,上交纸质版及电子版成绩各一份,在教研室进行成绩备案。教研室在收到教师上交的成绩和考试资料后,要加盖系部公章并存档,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考核数据。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在学期初,学前教育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周口科技职业学院课程考核改革指导意见》,要求教师根据文件指示树立“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全面考核、突出应用、多种方式、注重过程、强化能力、促进发展”的课程考核新理念,逐步建立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过程全程化等多元化课程考核新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最终实现以考核促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实践,初步形成课改模式

随着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学前教育专业全体教师在领导的指导下,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同事间相互讨论等形式,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都认真制定了所教课程的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通过不断的修改和调整,逐步形成了适合学生的考核方式。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每位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及教学优势,在教学中形成独特的风格,真正实现教学有风格,教育有特色,改革有成效。

(三)狠抓常规,稳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精心备课:教师采用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对于某些课程的重难点部分,利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时间对教案和作业进行评讲和讨论,全组成员形成共识,形成精品教案,共同完成单元的备课任务。2.自主学习:为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学前教研室采用了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课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

(四)坚持创新,实现多层面的转变

1.教师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课程考核改革促进了教师观念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为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更加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组织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究、创新等活动,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2.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课改促进了学生课堂的变化,每个教师都结合课程及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更多地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体现了课程考核改革倡导的教学观。3.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习内容能够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和思考。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也丰富起来,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被枯燥、单调的重复性作业所占有,开始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贾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J].中华少年,2017,(11).

[3]谢春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于教育实践课程的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221-222.

[4]赵利平.刍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路[J].教育,2016,(2).

[5]吕姝,孙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72-73.

[6]颜培宇,于晓红,蔡文辉,刘澜澜.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58-59.

作者:陈迎春 单位: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