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研究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切实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培养什么人”的关键。文章通过日常管理实践经验,从优化制度体系、创新模式、营造环境等方面总结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促进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科学道德;学风建设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始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工作实践中,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和改革创新,坚持理论和实践、育德和育心、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四个结合”,创新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育人网络,打造“有核心,无边界”的大格局育人体系,切实增强“三全育人”工作实效。

一、立德树人,优化制度育人体系

(一)树德正风,铸好“魂”

不断加强科研伦理的宣传和教育,将诚信教育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将科研伦理教育内容融入新生第一课、入学教育等环节,院长、党委书记等领导和老师为新生开展入学第一课,灌输端正严谨求实的学术观,反对主观臆断、弄虚作假、功利虚浮的不良学风。创新教育载体,定期举办“学术诚信周”、召开系列研讨会等,让研究生深刻领会科学研究的伦理精神,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建设,从政策法规、制度建设、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重拳出击,加强对科研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和环境。

(二)强师重教,培好“根”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出台《学院师德教育保障措施》,引领全院老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同时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宣讲会,实行教师年度考核师德一票否决制。全面启动学生评教授、班子评教师、教师评教师,落实“三评议两提升一淘汰”教师评价机制。每年教师节开展学院“满意教师”评比活动,培树优秀教师群体,发挥他们的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主动性,使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通过“名师研究室”聘请学院教学名师、学生满意教师。为年轻教师定期举办沙龙,让他们分享、交流与反思教学理论与技能,积极弘扬“传帮带”优良传统,促进全院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三)机制创新,立好“本”

优化教学模式,建立三级管理制度。第一级是大课题组,负责全体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开题、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第二级是导师团,通过组会对学生研究进展进行整体把握;第三级是8~10人研究小组,由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由高年级博士带领,促进低年级学生快速成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完善奖评体系,修订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研究生(标兵)评定细则,在评奖体系中实行积分制,全面考察科学道德、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强化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三个三”制度,即:期初、期中、期末教学三项常规检查;教风学风情况、毕业论文规范、实习教学三项专项检查;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末期三时期重点把关。

二、创新模式,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一)“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搭建“科研+实践”平台

一是发挥研究所、研究中心的科研育人作用。研究所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素养,由各个研究生导师带领研究生进行学术沙龙报告;研究中心重在培养研究生社会服务和专业技能,培训研究生心理咨询、团体辅导、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技能。学院根据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每年的运作情况和完成责任目标的比例,给予每年10万~30万元经费支持。二是发挥社会服务中心的平台纽带作用。通过搭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平台,积极对接校外单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在服务中提升人文情怀,使中心成为学生素质提升的“练武场”。研究生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带领中心成员深入中小学校、监狱、医院、爱心机构、贫困地区,开展知识教育与普及、公益讲座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宽研究生发展新思路

一是设立名师讲坛,打造学术新品牌。要全面扩大宣讲的覆盖面,以全体研究生为覆盖目标,开展导师有约等一系列宣讲活动,要求每位导师至少给新生开展一次学术讲座,使之成为传播知识、思想、真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导师面对面讲解,提高宣讲的生动性,提升研究生科研思维和科研素养。二是鼓励校外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鼓励研究生暑期到名校访学,参加暑期学校和全国、全省学术会议,增进学术交流。每年推荐8~10名研究生参加名校暑期夏令营,补齐短板,增进对外交流学习,扩展学生视野。

(三)“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相结合,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本届研究生科技节紧紧围绕“守正创新,追求‘真心’”主题,举办省级和院级专业技能大赛、电影沙龙、茶话会、硕博论坛,引导研究生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承办大赛会议以及研究生科讨会,让研究生既作为参与者也作为组织者,在活动组织和参与过程中,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养成上发挥重要育人作用,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出台《研究生科讨会优秀论坛奖励办法》,鼓励研究生对优秀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以促进产出更多高层次成果。

三、营造环境,强化服务育人实效

始终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对研究生既在业务上细心指导,又在生活上温暖关怀,既在思想上循循善诱,又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实现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育人,在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过程中留下温暖的“心院记忆”。

(一)营造环境,构建温馨舒适的宿舍文化

打造宿舍文化长廊,让宿舍楼集自习室、党团活动室、读书角、心理咨询室功能为一体,真正让学生的学校生活具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行“舍长制”,充分发挥舍长在研究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螺丝钉作用。完善网络平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四三”微传播教育体系,不断加强“五微五阵地”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校本、院本特色的校园网络互动社区。通过学院微博、QQ空间、学院理论学习宣传栏等阵地开展理论宣传学习活动,通过完善新媒体平台建设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学生会宣传部每月举办主题学习,学院微博每周定期更新相关党团资讯,年级定期更新理论新闻周刊,班级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主题班会等。

(二)树立标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每年召开学生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广泛宣传学生先进典型事迹。党风是学风的核心,学风是党风的屏障。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以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为着力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固定党日活动,如专题教育、集中学习、座谈会、“学业帮扶”专项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党建带团建,使全体学生党员成为“学习上的标兵、道德上的模范、工作中的表率、生活中的榜样”,成为普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者,学业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服务者,工作上的带动者”。

(三)促进交流,搭建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

搭建校友与学生、院领导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展学院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干部座谈会,打通学生反馈意见的渠道。学院还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机制。学院全体教师带着责任和感情关爱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四)深化指导,解决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

一是重点加强学生的择业观教育,鼓励广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和面向基层就业;二是通过举办就业讲座、考公指导、考研指导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信息;三是出台《学生就业创业奖励办法》,促进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四是建立就业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学院指定专业老师一对一帮扶和跟踪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

作者:金君敏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