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困境及策略3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困境及策略3篇

第一篇

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的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数字化特性,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特性,同时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教育使命和基本教育目标。其中既包含了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包含了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等。

目前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设置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才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相分离。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者未能对本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进行充分全面的认识而造成的,在思想观念上错误的认为信息技术的教授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无关,认为只要学生在技术方面学到位就可以;另一方面是实践与理论教育相脱节。我国一些高校以“厚理论、款基础”的思想来制定教学大纲,这不仅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特性背道而驰,同时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表现为,在数量和质量上轻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重视理论教学,不能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二、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反思

1.根据社会需求合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社会的需求贯穿于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始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对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反思与优化。

2.明确教学目标

无论是现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需要将社会实际需求作为其重要依据。如若在不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就盲目制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结业学生在社会上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另一种就是导致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下。这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育中时有出现,因此需要我们在这一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来制定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首先要求我们要立足当前,对社会一些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以确定其需求范围,其次要善于对信息技术行业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判定,以此来确定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目标的大致方向,这同时也符合了当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更新

3.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近年来,为何高校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在社会中的就业率持续走低,甚至低于一些职业院校?为何社会中出现了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社会信息技术职业再培训的潮流?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反思,我们得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职业院校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宽松式的管理方式与高校的严格要求有所不同,且职业院校不属于政府相关单位的主管范围,因此相比较高校来说职业院校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能够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与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保持密切的合作。因此,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尤其是各个高校要保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来对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重视信息技术理论教育不放松的同时将专业技术培训与职业素质培养提升到与理论教育同等的地位上来,适当在教学内容当中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比重。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教学方案

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未来的走向、发展规律以及特性,都从根本上影响着其发展的方法、手段以及模式。因此要想使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得以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将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这两者之前存在一定的互助性与互补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若能够对这两者进行合理的运用,将对学生全面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成长为一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综合型人才,从而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在社会中得以更好的实现。

作者:朱仙芝 单位: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第二篇

一、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配套设施不齐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信息技术教育区域不均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相对优势明显,信息技术教育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西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经济欠缺,造成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不上要求,有许多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机房,但机器数少于学生数,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使得在上机练习过程不能全部进行练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进度。更严重的是有的只有空空的计算机房,没有相应的网络设施,无法安装必须的阮籍,达不到教育所要求的可是数目,甚至运用传统的教学课堂进行取代,根本无法进行上机教育,严重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很多学校虽然学校制定了统一的教材,教师也安排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和管理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讲了没法用,有理论没实践,只能在理论上进行指导,但是信息技术没有实践运用,只有理论是不会得到相应的技术,所以造成形式上开课,实质上没有任何进展的情况。

2.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设实践不长,相对的经验不是很多,造成各校在执行课时计划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学校能够按照要求正常配备老师和教育的硬件设施,符合国家的标准,而有的学校为了增加学生学习主要科目的时间随意减少规定的课时数,将生下来的时间学习考试要求的科目,严重减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缩小了知识面,缺少了了解现代信息的一种手段。同时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常规教学管理方面抓得不严,对这方面的课程设置不重视,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对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也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教师教育水平的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显得很年轻,发展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完善,很多情况下硬件设施及时能够满足要求但也会有其他的情况,比如老师教育水平的问题。有的学校没有相应的资金去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学科骨干教师的比例很低,就随意指派老师去教授这门课程,这些老师对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方法不熟练,又不懂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而且学校之间缺乏交流造成教师之间缺少也交流和探讨的机会,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也就非常缓慢。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具有理论的课堂,老师本身没有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所以在上课时,老师教授玩理论课程后在操作课上就让学生自己操作,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操作,所以对于布置的任务也不关心,只是随心所欲的进行玩耍,甚至逃出课堂外自行游玩。

二、对现在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环境建设,只有相关的硬件设施投入到位,同时软件也能配套跟进,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教育的正常发展,硬件与软件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要加强这些建设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信息化环境建设只靠学校的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特别是贫困农村的中小学。加大资金投入应该拓宽渠道,增加社会爱心力量的投入,广泛吸收社会上的资金,同时国家也应该增加政策倾斜,多增加相应的教育人才这样才能加强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2.转变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如果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够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那么面对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面临着全球化及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将无法应对这些挑战,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只有转变相关这方面的认识,正确对待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废除旧思想、接受新事物的必要准备。增加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教学的内容,才能为国家培养处合格的人才

3.加强相关教师的后续培训工作

在对待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培训问题上,不应该马虎大意,同样应该建立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制度,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而且要定期、定量的进行教师培训,要对他们进行集中一起学习、探讨、并且最后要进行集中考试,连续若干次未通过考试的要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借助相关制度实施,让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只有提高了相关教师的职业素质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相应的提高。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的发展,那么就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增加信息技术教育是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的,增加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为国家培养处优秀的人才是教师的职责,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应是我们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刘建华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五中

第三篇

一、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组织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教师通过精心的任务设计来让学生主动地学,学生为了这样的任务必然会想方设法来完成,让他们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引导,最后通过小结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小结时主要讲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需要再去重复。

在每次上课时,笔者把早就准备好的“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让他们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情境氛围中,使他们投入完成任务,对于较难的“任务”,笔者通过提示和指导来帮助他们,对组内通过互帮互助能解决的问题,由他们自己来完成,加强组内的协作。而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助,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体现,增强同学间的友情。笔者则巡回指导,点拨各组,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与个人。在最后组织交流,总结经验、方法,哪个小组做得较好,好在哪,让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

有时笔者也会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他们的“任务”,与他们一起为完成任务而“积极思考”,把笔者怎么想的和将要怎么做拿出来和他们交流,以引导他们。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各小组组员间的协作关系得到加强,使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理论与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与方法,都是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而习得的,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成为知识的主人。

二、注重因材施教,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

由于我们的学生层次不一,特别是像金坛这样的县级市学校,有很多学生都是农村上来的,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平时上课中,笔者会先把用到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先复习,会的同学可以巩固,不会的同学可以学习,在学生操作时也注重这类学生的辅导。通过一对一的指导,从未操作过电脑的同学也能很快地掌握基本操作。而对于上网、搜索、下载及WOrd制作上的操作,如果这些同学当时未掌握,笔者就在机房座位上下了功夫,操作不熟练的同学周边一定有一个操作水平很好的同学,这样他除了可以询问老师,还可以很方便地寻求同学的帮助。

而对于平时操作水平和能力都比较好的同学,因为这些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时我们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我们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来组织这样的课外学习小组,从而把培优与普及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总结

让我们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吴红香 单位:江苏省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