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究

摘要: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学校应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和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因素,并结合实践列举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学策略;学校活动

引言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对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学校在落实“健康第一”的要求下,将“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新目标。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

七年级新生入学后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就被多门学科课程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与小学相比,中学的科目多、学习难度大,而且教师的讲课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学生对中学的课程设置极为不适应。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知识掌握得就不牢固,在面对初中紧张的教学节奏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心理压力会更大,甚至有些学生出现放弃学习的状态。基于此,学校应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校园生活环境,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疏解进入初中后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可先对七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节奏。各学科组坚持“计划引领、行动在先”的原则,先带领七年级学生巩固六年级的学习内容,再逐渐教授新的知识内容,以此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稳定七年级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态[1]。教师普遍反映学生进入八年级后出现上课精力不集中、不爱写作业、惶恐、暴躁,甚至有些学生还出现逃避厌学、玩手机上瘾的现象。研究表明: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学生互教这些学习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心理学中巧用团体影响力促进学生之间共同成长也效果显著。我校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理念,以问题、任务为导向,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学生互相交流、互助学习搭建平台,让学生本着带任务、想交流、共研究、同方向的原则形成4人或6人学习小组共同体,解决疑难问题。学生之间思维认知相等,更易于平等交流、互帮互助,且课堂中讨论交流的氛围也更为活跃。这种学习方式缓解了学生没有牢固掌握知识的恐慌心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内心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喜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畅所欲言,感受到受重视、被关爱,从而激发出自身的表现欲,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可见,学校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出发,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研究表明:认知、情绪、行为对学生成长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受家庭破碎的影响,一些学生在认知上或多或少地存在偏差,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所以,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消极焦虑、失望抑郁等情绪,促使其用乐观、美好的情绪带动积极向上的行动。我校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指导,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我校利用每周升旗仪式,积极开展“平安复学、敬畏生命”主题演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其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在挫折中学会无惧;“六一”期间,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主题队日活动,从出队旗、唱队歌、重温入队誓词,到少先队员向辅导员佩戴红领巾,在场的师生无不被现场肃静庄严的氛围感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为迎接中考,我校隆重举行“追逐梦想,不负青春,励志前行”九年级表彰大会,激励学生以乐观的心态应对中考,不气馁、不退缩、能吃苦、敢拼搏,为自己美好的明天砥砺前行。此外,我校还利用班会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领悟、诚信教育、网络安全、争做文明人、抗疫医护人员动人事迹等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提前备好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做到人人要担当、人人谈感受。班会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言行举止及所见所闻讲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讲者声情并茂,听者情动于衷,没有教师的说教,有的是学生之间质朴的思想交汇。学生参与到自我教育过程中感觉到被信任、被期待,正确的认知观念潜移默化地在内心生根发芽。时至中国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时,七年级学生动手包粽子、制作精美荷包、吟诵诗词、办手抄报等;八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社区、到敬老院和爷爷、奶奶一起包粽子过端午。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了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了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运动锻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是一种应对消极、悲观情绪的有效方式,能够引发积极向上心理和平稳情绪体验。基于此,我校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完善体育设施,提升体育活动开展的效率,让学生爱上体育,在锻炼中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体育运动,九年级学生坚持每天晨跑,以班级为单位,听着哨声,喊着口号,坚持既定的目标,不断向前奔跑。在跑步和跳绳中,学生坚定了学习的目标,提升了身体素质,激发了内驱力,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中考。七、八年级学生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集体韵律操展示活动。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学生以规范、准确的动作,展示着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消除了课程学习带来的疲惫和压力。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深远的促进意义。学校体育赛事活动的有序开展,能丰富体育运动的形式。基于此,我校制订了系列跑步规划,坚持每学年在“五一”“十一”“元旦”前如期开展“励志奋进跑,做合格多能学生”环公园跑步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按照既定路线进行大约4千米的跑步运动,最终成绩计入班级总成绩。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还收获了成功的体验,磨炼了意志,助力了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我校还特意购置了开展团建活动的器具,开展“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趣味运动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展现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竞争与合作,对抗与交流”的思想,以健康的身心投身于学习、生活中。

四、发挥家校协同作用

学校可以采用家长学校、开办讲座、座谈交流的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和交流。首先,学校要让家长明白学校育人的目标是什么,为何要开展此项活动,活动如何开展,家长应该怎样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只有家校合作的方向一致,家校共育的功效才会形成合力。其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出现心理情绪波动的共性和不同之处,教师要梳理要点,提醒家长在和孩子相处时应关注和注意什么,如孩子缺少家人陪伴出现孤独情绪,父母关系影响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间正确的人际交往,二胎或多胎家庭孩子偏爱现象,离异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等,引起家长的重视,从而使家校合力及早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向教师发出倡议,开展家访活动,尤其走进班级特殊孩子的家庭,零距离和学生及其家长交流,从而促使家校双方共同形成正确、全面看待学生的意识。这样的家访活动能取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相信学生的心理会变得越来越自信、阳光。

五、结语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要本着对社会、家长、学生负责的态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发挥家校协同作用,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胜.后疫情时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刻不容缓[J].人民教育,2020(11):43-45.

作者:王燕 单位:宁夏银川二中教育集团二十中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