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节奏感培养小学音乐论文

学生节奏感培养小学音乐论文

摘要:任何一首音乐作品的节奏都具有独特性,节奏为音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节奏训练,使学生形成更出色的音乐感悟能力及表现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朗诵等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途径

音乐包含节奏、旋律、和声以及音色四大基本要素,而节奏排在首位,可见节奏的重要性。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应该以节奏教学为开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也曾经开展过小学生节奏感的训练,但形式主义居多,并没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节奏训练,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对音乐形成正确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小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性,并开展一些专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

一、结合生活现象和朗诵,增强学生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两种心理因素会对他们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对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采用的教学方式要直观化、形象化,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节奏的认知。人们的生活与节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而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利用起来,用生活现象去启发学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现象,帮助学生对音符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有行为动作的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动作行为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以让学生说出行为的动作,也可以对这一动作进行模仿,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就更容易对节奏感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借助肢体语言,结合声势和律动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很多时候,他们的内心情感都需要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游戏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体会节奏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一)声势

声势是音乐教育中的节奏组合活动,如跺脚、拍手、拍腿等,小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做出这些动作,那么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会更加深刻。当学习《拍手拍手》这一声势歌曲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动起来,边唱歌,边做拍手动作,通过手与口的协调配合,学生的节奏感一定能有很大提高、小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而学生的思想品格也会因此得到培养。

(二)律动

律动是一种音乐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也需要利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进行。学生欣赏歌曲的时候,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感知节奏的快慢和强弱来设计肢体动作,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完成肢体动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此一来,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在学习能够用肢体语言描述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动作,深切体会动作所表达的精神状态,从而深刻体会音乐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将肢体动作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营造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学生通过有意识的参与节奏训练,音乐节奏感才能得到提升。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乐器演奏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打击乐器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打击乐器一般都能发出响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小学生非常容易被这样的声音所吸引,他们总是以好奇的心理去感受音乐,因此打击乐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小学音乐教师要设法增加学生对乐器的了解,使学生熟悉各种打击乐器。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应该认识一两种打击乐器,熟悉乐器的音色,掌握它们的演奏技巧。对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可以试着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独立制作打击乐器,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学生对一些乐器进行初步的了解后,可以教学生简单的乐器知识,这样在课堂上随着镲、锣鼓的声音响起,学生的脑中就会浮现出激情热闹的画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生活中的简单材料制作小鼓、鼓槌等,鼓励学生自由编创打击乐。学生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中接受音乐教育,不仅激发出自己的内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学生的节奏感大大增强。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认识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不违背音乐教学规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不仅要学会听,学会唱,还要积极去表演,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相信他们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孙俊栋.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黄河之声,2018(20).

[2]张文依.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措施探究[J].北方音乐,2018(21).

[3]田惠伊.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J].才智,2018(10).

作者:王富强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马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