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建议探讨

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建议探讨

摘要: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认识世界,爱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这一领域的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实施,只有领会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够更为恰当的进行教学活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实施建议包含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和研讨,从教学目标、教材使用、教学活动、教学场所、学科关联等五个方面来介绍小学阶段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生命科学;教学建议;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建议

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科学素养体现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并要求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各方面目标的整合与平衡。”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能够写出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但真正落实时,却更加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比如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花》,以往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是给学生提供花的图片,对于班额大,班级多的情况,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知识目标容易达成,但态度目标的达成却很难。教师可领着孩子们走出来,到校园里去学习,北方校园里多种植有连翘、迎春、二月兰等各种各样的花。当学生与真实的花接触,学生会表现出了对花极大的研究热情,观察中的有趣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了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记录,合作交流的探究目标,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的态度目标就达成了。

二、教材使用建议

课标中指出教材包括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具、教师用书。以往我们认为的教材专指教科书。对于教材的使用,课标中提出的要求是“科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由于各地教学资源不同,能观察到的动植物种类有所差别,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选择当地合适的动植物观察即可,比如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科书中选择的是种植凤仙花,这种花在有些地方并不常见,种子也不易获取。可以选择种植同样生命周期较短的花生、绿豆、黄豆等常见植物,较凤仙花而言,它们的种子也大,方便观察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方面,处于新课标、旧教材的过渡阶段,有些教学目标降低了难度,有些目标进行了补充,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就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切性的处理,这也是科学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好机会。

三、教学活动建议

小学阶段生命科学领域涉及到了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科学、微生物学以及病毒学,里面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分支学科,形态学是研究生物外部形态的学科;生理学是研究生物的身体结构对应功能的学科;通过了解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对应功能,归纳出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形成对一类生物的认识,这就是分类学。最后生态学是研究这一类生物与其它类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可见,各分支学科之间有一定的层次关系,而且各学科还有一些特定的研究方法,因此也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活动。

(一)形态学内容教学建议

我们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一般从具体生物开始,对生物的认识,一般从形态学入手。首先,需要对动植物等整体形态进行宏观的观察和描述,如动物的身体结构、植物的外部特征。这些内容比较简单,又比较有趣,适合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比如一年级上册《植物》,下册《动物》。这一阶段的孩子具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以《植物》单元为例,为了达到了解植物形态,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对动植物的兴趣的目标,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先在教室对盆栽的植物进行观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再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室外观察对学生培养观察植物的兴趣非常重要。这是孩子们在上课时的图片,整个观察过程,学生非常投入,回到教室后,老师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同学们对不同植物的形态有了认识,并表现出愿意继续观察。有了对动植物整体的观察,接着要将整体分成部分进行观察和描述。这时需要用到解剖的方法和观察的工具,例如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观察动物的各类器官。

(二)生理学内容教学建议

这些内容往往和生理学内容同时出现,生理学就是研究身体每部分结构存在的意义,解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很难通过直观的观察得出结论,最适合的方式是实验。比如根的作用,茎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功能等。动物的生理学研究主要是对其行为习性的观察。如研究蜗牛、蚂蚁喜欢吃什么,观察蜗牛、鱼的运动方式等。这些适合三四年级的孩子学习,他们具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认识问题更加深刻,对应的学习内容有三下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四上的《我们的身体》;四下的《新的生命》。在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如动植物的生长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在教学时要根据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其它单元穿插进行。其次,注重学生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饲养、种植的时间较长,三四年级的孩子学生难以做到坚持观察记录,除教师的不间断鼓励和督促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微信、每篇等媒体引导家长分享孩子的观察记录,学生之间互相促进。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我们先看到了根》这一课,对于种子萌发先长出的是什么,让学生描述它的样子并自己判断,在明确了是根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萌发先长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猜测。

(三)分类学内容教学建议

有了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基础,通过对不同的生物的比较,找出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归纳概括出共同特征,形成对一类生物的认识,这就是分类学,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对应的学习内容为六上的《生物多样性》单元。依据新课标可以分析看出分类学的部分内容放到了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存留了对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视频来观察动植物的特点,进行归纳,这里要注意为学生的活动留有充足、必要的时间,避免教师过多的指导。

(四)生态学内容教学建议

了解了一类生物,这类生物与另一类生物有什么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要弄明白这些关系,我们就要研究生态学,生态学揭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生产力,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有关规律,可以通过进行对比实验、考察、调查等手段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系统的分析,为了更好的认识,有时需要建立解释模型。例如,动植物的食物联系,环境与生物种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适合五六年级的孩子,比如五上的《生物与环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在教学中,1.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比如在研究种子发芽条件时,要强调学生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实事求是;2.借助媒体丰富认知,学生对于森林、池塘等的观察,并不充分,对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也不是很清晰,教学中,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有关的科教片帮助学生了解。此外,生命科学领域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环境科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话题探讨紧密相关,是价值观培养的常用媒体,比如六下的《环境和我们》针对这部分内容除了实地调查、考察外,还可以采用“科学辩论”“戏剧表演”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场所建议

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除了教室、实验室,还有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天地,校园、家庭、田野等,比起教室,这些地方更能提供学生与真实生命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但要注意的是,室外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未知,如何能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需要教师做好精心的策划。

五、学科关联建议

课标中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部分指出“科学探究的许多课题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内容,这些研究可因其情景的真实性和机动性而使学生受益;”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中指出“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教师应多提供这些机会,并设法使之带有科学色彩。”除此之外还有对数学、科技、美术能的要求。针对生命科学领域花的观察,教师可就地取材,开设相关课程,比如开设《玉兰花开香满园》活动课。带领学生进行玉兰花树的观察、玉兰花苞的观察、玉兰花的观察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经过一冬到春持续不断地观察,学生目睹了玉兰花从一个雌蕊慢慢变鼓,经历一次次的蜕皮,最终绽放的整个过程,在观察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比如玉兰花的品种有哪些?玉兰花表皮上的毛有什么作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开展“我为玉兰花名片”“玉兰花的启示”活动,在名片中有学生以诗配画的方式展现,在启示中有学生提到“花开的很秀丽,老师说:‘兰花开花是有准备的,每年的初冬,她就差不多开始培育花朵。’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每个人朝着自己梦想而去的时候,都要精心打理好自己,当歌手的培育好嗓子,当老师的要多学习”可见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还比如开展《二十四节气与小麦的生长变化》的课程,观察记录不同节气小麦的生长变化。孩子们陪伴小麦从青苗到了金黄的麦浪,收获满满。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比如开展创意花盆比赛,孩子们经历了从设计到变为现实的过程。开展树叶画评比活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还有在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动物的生长变化中,学生的记录里非常自然地用到了绘画、测量、比喻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可见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科学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心中要有对生命的兴趣和热爱,这样会更好地带动学生去探索和认识生命世界。

作者:来聪聪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