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4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4篇

第一篇

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有很多可以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课标教材也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新颖的,教材中的课内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选择、简化和强化了的,具有典型性、可控性和重复性,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物理知识的环境。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及课外实验可以丰富感性认识,深化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掌握新的物理知识,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地延伸和补充。例如,在学习音调、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的实验时:拿出一把钢尺,将它按在桌边上,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以相同的幅度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学生比较两次发声的异同和振动的快慢。通过实验说明了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同时经过这个实验学生理解了频率的概念,认识了影响音调的因素。这个实验不仅得出了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的结论,同时还引申了频率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主动建构频率概念。

二、物理实验可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力源泉,把物理实验贯穿到各个教学环境中,自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做实验的机会,对完成物理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多具有生动形象、简单易完成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有一些实验还能自制仪器完成,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敏捷,具有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对新增加的物理学科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好动、好胜是他们的天性,而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教材中的实验恰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使物理实验教学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另外,有关资料表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从图像获得知识,只能记住25%左右;如果二者结合起来就可记住40%;如果学生能够经常复述则可以记住60%;学生再经过实验操作则可以记住75%,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提问:如何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测量易溶于水的食盐密度?学生听了肯定很惊讶,食盐放在水里就溶解了,怎么测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仍用物理教材中给出的方法处理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因为食盐的体积是很难测出来的,这时就需要学生打破常规,另外寻找办法。学生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食盐溶于水,用常规的方法就测不出食盐的体积,他们这时候就会想到是否有一种溶液食盐不溶于它呢?在实验过程中,他们首先会用天平称量待测食盐的质量,接着可能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先制成实验饱和溶液,再根据食盐不溶于食盐的饱和溶液这一化学性质所测出的食盐体积,从而计算出了食盐的密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砝码的选择,这样不仅复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还可以避免实验仪器的损坏。在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打好了实验的基础。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从教师一提出问题就给学生带来了很浓的学习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运用其他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物理实验可帮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本身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实验也是如此。在初中阶段,物理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或者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器具进行实验,这可以从中启发学生,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对物理知识产生一种通俗易懂的感觉,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通过把所学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同生活结合起来,利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探究物理规律,再将其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使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其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通过仪器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器具来代替实验器具,而且应该怎么安全使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物理实验不只是在学校实验室,不只是专用仪器才可以完成,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器具也可以完成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同时这也是实验创新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突发奇想的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操作技能,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机会来学习物理知识。再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制造疑惑和问题,营造出强烈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大气压强就成了学生学习、理解大气压强的一大障碍,教师可以运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覆杯实验:在盛满水的水杯上面覆盖上硬纸片,并用手按住硬纸片慢慢倒转,倒转后移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不会流出来,再向四面八方旋转,水也不会流出来,这时,学生们就会感到十分惊讶: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带着疑问回顾实验,进行探究。通过这个实验就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这个实验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从而得出结论,并客观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这时,教师提问,除了运用像实验中那样的水杯外,还能用其它实验仪器来演示这个实验吗?学生进行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拿出一个学生们天天喝的矿泉水瓶再次演示这个实验,这时学生们将体会到物理实验仪器无处不在,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操作,启发学生探索、制作简单的实验仪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物理实验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愈演愈烈,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极大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够解决,虽然很复杂,但却是学生所处的真实世界。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关心世界、认识世界的习惯,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人文目标”的出现,不但可以把学生从单一的课本中拉回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而且还可以在人文精神与自然学科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从而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教师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课题,适当地引入相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在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的意识。例如,在电学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在做实验时,给学生们介绍一节干电池所带来的污染及危害,以及回收利用的好处。在讲声学部分时,给学生讲解噪声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利用资源的意识,对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积极的作用。基于初中物理实验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意义,教师应重视并积极落实实验教学目标。

作者:陈俊全 徐晓梅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第二篇

一、教师要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类型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初中物理实验的演示内容得到了扩展,手段也得到了提高,内容越来越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分组实验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的物理实验教学形式,虽然这一类型的实验教学不常见,数量也不多,但是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初中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课外实验主要指教师安排的学生课外活动或者家庭作业中完成的实验.这类实验一般来说比较简单,或者有些实验需要长时间的连续观察,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综上所述,了解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类型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实验教学.

二、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和学生动手实验的联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思考仍然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因此初中生学习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和认知新事物,不太善于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推理与分析.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初中物理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多给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和让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笔者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注重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工具,对以上类型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了科学、正确的结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因而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加高昂.待学生学习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后,笔者提出了贴近生活的实验性问题,如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有哪些应用?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后回答问题.这样,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机结合,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主体地位

以往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教师能否把课本中的内容讲解清楚,是否能够让学生记住,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标准下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课堂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地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尝试让学生去发现、去“打头阵”,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之后还是由学生来操作并完成.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实验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着“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的原则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这样做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对于提高他们物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总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断能力等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物理学习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陈健 单位:江西省瑞金三中

第三篇

一、激发兴趣是成功的秘诀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应设法把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知识。

二、课前实验器材的准备

上好一节实验课,准备好实验器材是关键,在做:“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时,准备好每组器材后,还得为每组实验准备大小烧杯和一些塑料瓶等器材。

三、在实验课中提出问题

用幻灯投影片展示,让学生思考;

1.是不是浸入液体中任何物体(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2.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来寻求定量关系。

3.如何设计这个实验,需要选用哪些器材。

四、分析实验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任何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多,所受浮力越大。

2.实验中必须测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中国粒大小来进行比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可用弹簧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视重和液体中的视重,得到F浮=G空-G液。

4.设法将被排开的液体与原液体有效地分离出来,以便测到被排开液体的液重。

五、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实验并加以指导,点拨学生的设计思路,表扬并肯定合理的设计方法。方法一:将装满液体的小杯放进大杯,再将物体浸入小杯中平衡,读取并计算浮力大小,而溢出液体即为排开的液体,测出液重与浮力大小进行比较。方法二:用塑料瓶做一个类似压力水壶的装置,液体装置壶嘴处,再将液体放入壶中平衡后,读取并计算浮力大小与壶重力进行比较。在实验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在说明教材上实验装置的简单、明了和合理。要求学生利用试验台上的仪器一起动手实验,总结归纳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变验证实验为探索、设计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开发智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对成功学习、实验及解决问题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

作者:郭艳芳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第二中学校

第四篇

一、合作学习运用于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案设计原则

1.坚持科学性原则

教师要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把他们分为异质小组,并且要把小组成员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这时教师再为每个小组布置相关的实验目标,并把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总体成绩作为课堂评价的标准,以鼓励和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各个小组的指导和帮助,保证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同时还要加强小组合作,促使小组之间良好竞争模式的形成。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刚才各个小组及成员之间的具体表现、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合作水平和所得成绩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还要予以奖励。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团结,并增强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2.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和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来科学组织物理实验,重视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与合作意识。在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来共同完成物理实验。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还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去学会去尊重他人、倾听他人,遇到问题时要与其他成员进行协商解决,加强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从而在共同的合作探究中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3.坚持教师平等参与的原则

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并不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不管,而是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就要求实验教学的设计还要坚持教师平等参与的原则,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一个指导者和平等的参与者。因此,在平时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弱化自身的权威地位,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从而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运用中的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如在讲述关于“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在课本知识讲授之前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摩擦力的基本知识,然后再为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中增强对摩擦力利用与控制的兴趣。接着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具体的课堂知识传授,当学生大致了解摩擦力的原理和相关知识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和成绩等划分实验小组,并引导学生进行“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在实验之初,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发放实验所需要的玻璃板、砂纸、不同重量的砝码、有挂钩的小木块、弹簧测力器和细绳等。然后让小组讨论和实验用这些物品怎样来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讨论和实验进行观察和巡视,以免实验中各类危险的出现。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能直接参与指导,而要作为一个观察者和倾听者,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试验结束后,教师要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说明与补充,并鼓励有不同意见的提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想法和实验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要继续保持探索精神。各小组实验汇报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所准备的工具来进行几个关于摩擦力的简单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如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放在玻璃上的木块并读出示数,然后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放在砂纸上的同样大小和体重的木块,并再次读出示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比在玻璃和砂纸上的同样的木块为什么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时,其用的力不一样?这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时教师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汽车在有雪的路面上行驶时要在轮胎上安装一圈链条?其运用了什么样的物理学原理?经过思考和对比分析发现,原来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摩擦力在起作用,并且摩擦力的大小与其接触面的光滑度有重要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并在实验中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学习方式,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具有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增强学生主体以及提高效率等多方面的优点。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方案设计中,教师要坚持科学性、学生主体性以及教师平等参与的原则,以确保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宋惠兴 单位:江苏港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