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物理是初中的一项重要教学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养成正确的物理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分析和思考,具备较高的自主创新意识。本文结合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别论述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率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指导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全新的物理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1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转变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在注重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要实现情感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2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探究

物理理论是在不断的实践、分析和总结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也需要遵循这样一个过程。物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针对难于理解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应以辅导者的角色,提供相应的物理研究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练习,利用学生自己的方式来组合和运用物理教学工具,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由教师统一进行点评和分析。这种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实时性的互动,能够为学生意见和观点的发表搭建平台。由于学生的物理基础有一定的差异,物理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不同,设置相应的研究课题,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验和研究从中获得知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耐心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一味的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应增强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创新研究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3构建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师应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讲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再加上初中物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容易使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抵触的心理。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必须要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工作,设置针对性的物理课教学课题,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不同的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小组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激发新的灵感,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享受到成就感和学习物理的快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想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2]。

4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只依靠物理课堂教学根本达不到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达不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在转变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将物理课堂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打造物理教学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同理论整合起来,从而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达到透彻掌握物理知识的程度[3]。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物理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终身物理学习理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能够在自身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索,不断进行反思,并提出新的问题,进入物理学习的良性循环模式,完善课堂物理教学的不足,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

5拓展学生的物理思考思维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计教学活动,围绕教材添加一些其他的物理知识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已经学到的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构建物理知识框架,从多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进一步发散物理思维,同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学生对已经学到知识达到一种熟练运用的程度,拥有较高的物理学习能力,可以独立的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4]。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针对相同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对提出异议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出不同的处理方案。在设置物理课堂作业时,教师也可以对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问题进行变形,或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解决同一问题,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不仅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还要提高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要结合物理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对物理教学课堂进行进一步的延伸,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探索机会,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物理学习体验,发散学生的思维,深入挖掘初中生的潜力,改善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作者:南俊平 单位:大同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建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7).

[2]鲍欣.初中物理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刘天鹏.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4]陈海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途径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应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长期以来教学实验一直在物理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物理实验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了.现在的物理教学课堂多数是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通过阐述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进而说明教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实验扮演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始终.如果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缺少了物理实验,就会显得很空洞,像赵括的纸上谈兵一样,没有实用性.并且,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环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渴求知识的欲望.本文讨论如何巧妙地将物理实验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之中.

1妙用实验导入新课程

初中物理教学手段有很多种.在课前通过实验来引入新课程,是一种传统的的教学手段,但是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在过了这么多年还在应用,说明它有一定存在的价值.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通过实验导入课程在物理教学中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例如,在教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摩擦力》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先用趣味的小实验来导入.我们可以选用两本书作为小实验的道具.把两本书每一页交叉插在一起,像扑克牌那样一页叠着一页,之后老师可以让班级里力气比较大的男生上讲台前面进行实验的操作,让两名男生分别抓住两本书的书脊位置,并用力向两边拉伸.这时候出现的结果却是那么的出人意料,两个男生居然没有办法将这两本书分开.然后学生肯定对课程有了兴趣,并和同桌不停地讨论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此时,老师就可以跟同学们讲:“同学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两本书用那么大的力气都不能分开呢?我们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一节内容学完之后给老师答案.”通过教学实验导入新课程,就会在不经意间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也能够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来开始新课程的学习,在新课的学习中积极地寻找答案.

2巧设教学实验转化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肉眼所看不到的东西,学生们都没有办法亲身体验,导致学习这些知识会有难度,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知识是很难把握的.由于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还没有完全形成,这对于学生学习物理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此时老师的任务是如何把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变成了老师所要解决的问题.而用实验来转化概念则成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这一章节时,如果在课程的一开始,老师就直接给学生讲光的反射的概念或是光的反射规律,则很可能会造成学生们听不懂,或完全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因为对于光的概念学生是缺乏实感的,光的反射学生看不到摸不着,很难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印象并产生共鸣.而老师需要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如平面镜、可乐瓶、保鲜膜、激光笔等,营造一个有雾的实验氛围,然后让光在里面行进,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去感受光线,让原本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了,从而帮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反射的模型,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节的知识.

3活用教学实验联系生活

很多老师都用物理实验来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是因为物理实验能够把抽象的原理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学生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理课本中的影子,只是很多时候他们把它忽略了.那么在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之后,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自己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大气压》时,学生之前已经通过很多的实验感知到大气压强的存在了.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盘田螺,给学生每组发尾部开口和尾部没有开口的田螺各两个,之后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让学生开始吸田螺肉,看看是开口的田螺肉可以吸出来,还是没有开口的田螺肉可以吸出来.之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妈妈在做田螺的时候需要把田螺的尾巴剪掉.通过这个实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而且这个实验很好地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过的大气压的知识.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老师要能够感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它并不是建立在一些虚幻的东西之上,因此,在学生刚接触到物理的初中阶段,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教学实验,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出学生对于物理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对于教学实验的理解和消化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作者:胡建乐 单位:宿迁市洋河新区仓集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实验探讨

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构知识和规律的产生过程,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环节来让学生自己获取物理知识、寻找物理规律.通过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初中物理课程都必须采用“探究性”实验的方法,从“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过程来看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可以通过控制条件来研究的物理问题;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并找出规律;学生容易忽视和混淆并造成误解.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分析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1借助于“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和求知欲

“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尝试和探究,从而发现实验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开展“探究性”实验的基础是教师首先要深入地了解“探究性”实验中所蕴含的知识和物理规律,难点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和物理规律充分地体现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并合理设计和组织知识的展现方式并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如果“探究性”实验设计过程太过简单或者直白,就会导致物理问题、物理假说以及最后得出物理定理的过程显得形式化,从而无法完整地展现出物理知识和定理的构建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应通过创设物理问题的情景来提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布置合适的任务和作业,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分析和发现,尽量减少直接和详细的提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在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能够更加深入地扎根到脑海中,并有利于借助以往的知识结构来构建新的知识,在实行的过程中,初中的物理课本以及课本中蕴含的实验案例是非常好的教学案例和方法,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在一线的物理教师也可以结合平时的实验设计来进行创新,并努力将教学实践营造成一种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实现新课标对初中物理的要求.例如,在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可以大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尤其是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容易错误地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就越大.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要控制哪些条件不变,要改变什么条件,观察什么现象,测量哪些数据,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必须先要确定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将平面镜换成玻璃板,用两只等大的蜡烛A和B,将A蜡烛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面,将B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位置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录下A、B蜡烛的位置.改变A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去寻找像与物大小与位置关系.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明确的探究目的指导下拟定实验方案,避免学生盲目操作产生消极心理.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的时候,一方面会因为物理学科的实验性非常感兴趣,另一方面,接触新的课程也会面临新的困难.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验的探究性也远超过验证性,加之初中物理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定律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探究性实验本身的“探究性”和难度也应该把握一定的“度”,因此在“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物理情景、物理问题和物理分析的教学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注重实验开放性的程度,并让探究具有一定的弹性,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让按部就班以及教条主义束缚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三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的教学中,对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也要做到“适可而止”,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可以找一个大的矿泉水瓶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让学生用手按住矿泉水瓶的一端竖直向下按压,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到空瓶只要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之前的时候,按压的压力是明显感觉到随着浸没水中的深度增加而增加的,但是当空瓶完全浸没到水中再继续增加深度时手施加的压力却不再变化.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实验现象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之间形成关联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降低实验的难度.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之前有压力变化,而后来完全浸没到水中后则没有变化呢?”,很显然,学生一开始会将眼前的现象和瓶子浸在水中的深度联系起来,但是当瓶子全部浸没在水中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却不变,由此可见,不是深度影响浮力大小,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影响浮力大小,并最终得出结论.因此本次实验要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果和思维特点,能够靠着自己的能力发现知识,而不是被物理定律和知识造成一定的挫败感,获得探究知识的乐趣和满足.

3注重适时安排、循序渐进、一气呵成

“探究性”实验并不是单独的课程,仅仅是作为初中物理一个辅助手段来开展的,所以也不能过分地强调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要知道物理教学的课时是固定的,尽管实验教学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也要合理地把握实验教学的教学安排和进度.特别是还要突出“探究性”实验的探究性,探究的过程必然是在一个严密的逻辑下进行的,因此除了实时安排,还需要实现教学中的“循序渐进”也就是说能够保持实验中的内在逻辑性.所谓“一气呵成”就是要充分强调实验的设计性,实践教学中需要将“探究性”实验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实验真正意义上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方法,例如可以将实验中问题的假设和猜想提到课前,而在课堂的主体阶段完成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并将主要的物理知识、规律和实验结果结合到一起.在课堂上全面地体现“探究性”实验的作用和价值并不容易,特别是初中学生能力有限,而教师也要有着很高的全局观,理解课程的进度和安排,在基本知识学习保持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时候,做到探究性是困难的.必须采取“适时安排、循序渐进、一气呵成”的原则,有效地减少物理教师过度的灌输,以及学生难以接受的局面,真正体现出“探究性”实验的价值和意义.

4结语

总而言之,“探究性”实验是符合新课改思想的重要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和目的,表现在初中物理中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果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体现出实验教学的价值。

作者:罗远均 单位: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在组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必须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文章立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从“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巧用实验教学”这四个方面,分析了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有效性;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课堂的有效性。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自身是否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不去考虑学生掌握知识、消化知识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物理课堂的效率。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组织授课过程,要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激发起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让每位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在课堂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设计一些与上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带领学生温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堂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防止部分学生出现走神的现象。在课堂结尾时,教师要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初中物理教师要将问题贯穿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我们以“生活中透镜”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即:你们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接着教师要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并且让学生回答。待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再进行进行讲述。但是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随后教师要继续提问: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通过两个不同的问题,既让学生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引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问题,将问题贯穿于物理教学活动中,借助问题来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

2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多媒体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育行业中。为什么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究其原因在于多媒体集视频、动画、声音等于一体,这能将枯燥无味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点有了更为准确、全面的认识。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来阐述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不断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我们以“升华和凝华”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将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凝华现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形象的感知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之后,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来展现升华、凝华这两个现象,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其自身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适当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真正达到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3开展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所谓小组合作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老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物理这门学科的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那么学生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中。为了能够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小组合作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顺利完成老师所安排的任务。我们以“熔化和凝固”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初中物理教师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熔化现象、凝固现象的认识,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法,让小组内的成员来共同探讨探究冰、松香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熔化、凝固的应用两部分组成。在采取小组合作法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且为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让组长来组织组员一起完成此次老师所安排的课题。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其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了解小组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老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法,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避免出现部分走神的现象。

4巧用实验教学,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物理这门学科与实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为此教师要巧用实验教学,借助实验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点的难度。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脱离了实验来开展教学,他们认为:实验会浪费掉课堂时间,这种不正确的教学观念、错误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到物理课堂的有效性。为此,物理教师要重新认识实验教学的作用,将实验引入到课堂中,给学生留下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任,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我们以“平面镜成像”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来设计本节课的实验。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为此,教师要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即:我们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是否相等呢?我们怎样来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得出比较的方法。在实验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来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好实验步骤,接着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每位学生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并且要一一记录下实验现象。当实验完成之后,学生要将记录好的实验现象作为参考依据,得出实验结论。在本节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既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记忆。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实验教学,不断提高物理课堂的质量。

5总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合适的教学方法会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能够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这门学科。

作者:谢建伟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6)

[2]陈瑞军.初中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3]宋新艳.新时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才智.2012(22)

第五篇: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用

根据物理课程应用性和拓展性的特征,初中物理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进而达到物理教学效果深化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强化的目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谈点看法.

一、以实验作为课程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没有任何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加之物理学习存在比较大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逐渐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失去了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正是因为物理课程的复杂性造就了物理实验过程中种种有趣的现象,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问题,可以在课程引入时借助探究实验的帮助,先将基本知识以物理实验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趣味性,进而减少学生物理学习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保障.例如,在讲“光现象”前,教师可以利用三棱镜等物理教学仪器展现出一条人工彩虹,让学生看到平时不能见到的光,进而作为课程引入的基本形式引出教学内容.而学生在教师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对自制彩虹这一实验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了探究光的组成、为什么可以形成彩虹等学习欲望,物理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物理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二、丰富教学内容,强化物理知识的立体感

物理涉及很多无法看到的知识,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多物理现象无法想象出来,进而缺乏实际展示的物理课程会变得越来越枯燥,教师讲授的知识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记忆,以便于应对升学考试.在现阶段教材仪器不断优化的条件下,教师要对物理教学进行调整,进而借助教学仪器和物理探究实验的帮助,强化物理知识的立体感.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摩擦力虽然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存在,但学生在物理学习之前很少会意识到这种力的存在,而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这一知识时,学生又会缺乏实际感受.教师可以将小车运动实验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不同接触面、不同小车重量下感受小车运动的动力,进而以这种动力的差异化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这样,知识的立体化展示,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明确物理知识含义,促使学生理解知识

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加上初中物理基础性教学的需要,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以基本定理或者物理规律为主,因此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面对基础知识很难做到有效的理解.现阶段,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对物理教学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基本知识讲授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借助部分探究实验来逐步地改变物理教学方式,使物理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拓展,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简单机械”时,课程往往会要求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滑轮演示图和力的方向,而很多学生借助教材插图和讲解无法对实际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因此在其画图时往往会画错滑轮的排布或者标错力的方向.这种情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的滑轮模拟仪器带入到课堂中,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先为学生进行滑轮实验的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教材的知识或者习题亲自去进行实验探究,感受力的方向,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够对简单机械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进而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得到显著改善.

四、借助探究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实验内容,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而这些实验操作正是对学生物理知识应用的一种有效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物理知识记忆的一种强化训练方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好物理实验的教学契机,除了做出基本的物理实验指导以及安全规范教育外,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实验的空间,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所学,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课程的应用性和拓展性决定了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实验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整课程设置,将探究实验与物理教学进行结合,进而以有效的方式强化物理探究实验的应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物理知识引入、丰富物理课程内容、促使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探究实验进行研究,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应用进行强化,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作者:曹慧娟 单位:江苏淮安市渔沟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错误策略

学习是快乐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正情感,即使是遇到困难,出现错误,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呢?笔者认为,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不回避学生的错误,更多是引导学生发现物理问题的本质.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1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

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是源于人类对所处环境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但是,这一认识是深刻还是肤浅,将会影响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的错误观点,就是典型的生活经验带来的负迁移.而偏偏由于这一结论与人们的现实所见如此贴切,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一千九百余年.由此可见,生活经验所带来的负迁移给人们带来的错误认识有时甚至是根深蒂固.我们的学生自然也不能避免此类现象,因为学生一样可以观察到生活中的现象,“人推车子,车子才运动;人不推车子,车子停下来”,继而犯下和亚里士多德一样的错误认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前概念,便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开发,由生活经验引起的负迁移从唯物主义哲学角度来讲就是“形而上学”,学生过分依赖感性认识来片面地构建物理规律.针对上述情形,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预设学生的认识误区,多方位搜集素材,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深刻地分析自己所获取的感性信息,进而总结归纳上升到正确的理性认识.

2合理整合概念性错误,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概念性错误的产生是源于学生从字面来理解相关物理表述,最终导致物理情境认识不清.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时候,教师要营造一系列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自我分析,不断探索,从而去伪存真,挖掘出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理顺相关概念之间的脉络关系,从而实现物理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将学生常见的概念性错误整合到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例1将一些冰水混合物放在大烧杯中,再将一只放有冰块的试管悬置于大烧杯中(底部不发生直接接触),借助石棉网对烧杯底部进行均匀而缓慢的加热,忽略空气的导热因素,问试管内部的冰块会怎样?A.有一部分发生熔化B.全部发生熔化C.一点都没有熔化D.不好判断分析学生容易错误选择A项,原因就在于对晶体熔化的概念本质不够理解.通过这个问题的辨析,就将他们的问题暴露出来,在纠正的过程,他们会认识到熔化的两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收到热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本题中,酒精灯没有直接对试管加热,试管要获得热量必须要从烧杯中获取,烧杯中本身就是冰水混合物的状态,所以,加热只能让烧杯里冰有所融化,而不能使其温度提高.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保持为0℃,不能和试管形成有效的温度差,因此就无法将热量传导给试管,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通过这个题目的处理,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熔化条件的理解,对基础好的同学,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料,引导他们进一步去认识有关热平衡的概念.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概念性错误将导致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混乱,因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借助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概念间的关联,理解其实质和外延;对易于混淆的概念,更要反复训练,强化理解.

3丰富感性材料,丰富学生发现的过程

学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感性认识不够,因此没有能够顺利地达成理性认识.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丰富感性材料,丰富学生发现的过程.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J•s•Bruner)倡导的“发现式学习”(DiscoveryLeanling),他的出发点在于从小培养科学家,用培养科学家的模式来培养学生,重视培养迎合社会顶层需要的尖端人才.发现式高中物理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和求证知识的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发现式”学习不是非得寻求人类尚未知道的事物,指的是学生用自身的头脑亲自获取或通过小组合作获取知识的一切有效学习方式,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将一个物理概念与另外一个物理概念用一定的关系联系起来的过程.发现式初中物理课堂就是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新的物理知识、规律,帮助学生找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课堂教学模式。很显然,学生没有画出物体的重力,也没有将浮力的示意图画出来,针对学生的思维上的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就应该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来引导学生发现,最常见的做法就是B物体就是“鸡蛋”,然后往水里不断加盐,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同时还可以用一根细线栓一个乒乓球,细线涂上颜色,让学生发现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从这些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有时候会下沉,有时候会上浮呢?继而联系到重力与浮力大小的比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准确、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应该将学生的错误看作宝贵的教学资源,以此为课堂生长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发现自我思维的薄弱环节,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从错误走向正确,同时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作者:沈峰 单位: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

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多媒体应用

摘要:

本篇文章针对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应用措施,其中包括利用多媒体展开课程导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展开物理实验教学以及利用多媒体展开物理习题教学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1多媒体在初中物理中的教学优势

1.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阶段中的学生具有着思维活跃和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因此在针对那些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时很容易出现精神溜号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对物理课程产生一定的危难情绪和厌烦心理。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能够将静态课堂转换为动态课堂,同时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当中。

1.2增强物理课程的实验效果。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课程具有着极高的精准度,但由于很多初中院校中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都十分有限,所以会对学生的实验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多媒体则可以向学生直观的展示物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受到感官刺激的同时加强物理课程的试验效果。

1.3有助于微观物理教学的开展。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理论知识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所以教育者也很难通过单纯的教学语言来让学生具体的掌握课程的学习内容。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将很多微观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向学生全面的展示出来,让他们动态的观察那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

1.4扩大课堂知识储备量。

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无限扩大物理课堂中的知识储备量,在全面提升物理课程教学效率的同时扩充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掌握无限的知识内容。

2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利用多媒体展开课程导入教学。

一堂优秀的物理课程必须要有相应的导入环节,教育者不能忽略掉这短短几分钟时间所拥有的巨大价值。一次恰到好处且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课堂导入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让导入内容变得更加新颖别致和丰富有趣,另一方面则可以更加深入的开发学生的思维,间接锻炼到他们的联想能力[1]。例如在教授“光的反射”这一课程时,在正式开始主课程教学内容之前,教育者可以应用多媒体的图文音像功能来向学生播放一段意境优美的城市夜景片段:在灯火辉煌的马路上,穿梭往来的汽车照明灯、色彩斑斓的街道霓虹灯以及形态多变的街心喷泉,这些不同的光元素让城市的夜景变得如梦似幻,分外迷人。通过这段视频,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对光产生了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对光的反射远离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再例如在复习“功和功率”这一课程内容时,教育者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去温习课本中的知识和完成课后作业,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降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探究欲望。教育者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还可以向学生动态化的展示知识复习的正确方法,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

2.2利用多媒体展开物理实验教学。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物理原理,这些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觉得有些晦涩难懂。教育者如果能够科学化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那么则可以更为立体化的向学生解释物理现象,降低理解难度。例如动滑轮原理是通过杠杆模型来加以解释的,学生如果并不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则无法很好的掌握这一课程内容,教育者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将动滑轮的运动过程进行慢速分解,那么就能够为学生预留出更多思考的机会与动手实践的时间,有效提升授课水平[2]。很多时候的物理实验课程都会存在着演示过程过快和内容过于模糊的情况,让学生无法详细的掌握课程内容,而多媒体的应用则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力。例如在演示运用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这一实验过程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不仅可以详细的看到抽水机在运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变化,同时还能够直观的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运动原理,尤其是在遇到课程难点时,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停顿和放慢,从根本上发挥出整个实验过程的演示价值。

2.3利用多媒体展开物理习题教学。

初中物理课程的习题教学具有着探索性、发散性以及动态化的诸多特点,教育者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将课程内容融入到习题中,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与想象能力。在传统类型的初中物理课堂中,教育者只能够利用板书的模式来向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此种方法存在着授课时间长、知识容量小以及课堂效率低的弊端[3]。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从根本上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教育者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将例题与解题过程制作成课件,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来将课件内容动态化的展示给学生。除此之外,由于很多物理习题都需要有相关的图解说明,如果单纯的采用静态图片则无法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过程。教育者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作者:李君强 单位:东方市铁路中学

参考文献

[1]吴建东.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52-53.

[2]杨光义.高职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利弊谈[J].价值工程,2011(20):85-86.

[3]潘世安.多媒体技术在职专物理教学应用探究[J].价值工程,2012(15):16-18.

第八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展开,要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偏重物理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理论重于实验的思想,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不高,磨灭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实验的重要性就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例如,在讲“弹力”时,对于“弹力”的实验教学,使用的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钩码、木板、弹簧、拉力器等.要增强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就要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橡皮筋,让学生拉橡皮筋,橡皮筋受力后,就会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会恢复原状.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相关的例子,学生用一只手按住钢尺的一端,另一只手往下压钢尺,就会发现钢尺变形,松开压钢尺的手,又会发现钢尺恢复到原状.将生活与实验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验到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动作

初中物理课程内容涉及众多实验,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只有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才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弹力”时,实验内容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将小车放在静止的平面上,用手推动小车使其运动起来,说明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第二,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第三,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之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在这个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如,“静止的平面”、第二个实验中“弹簧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以及第三个实验中“弹簧一端固定且被压缩”,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出发,规范实验操作,才能使物理实验顺利进行,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小车受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发生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是因为对车没有形成力的作用;将小车挨放压缩弹簧,松开弹簧,小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因为对小车施加了力,这就是弹力”.初中物理教学要实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标,就需要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保证物理实验顺利进行,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在实验中享受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及时纠正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辅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及时检查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使学生对物理实验保持谨慎、严谨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上述“弹力”的实验中,第一个实验需要保持小车处于静止的状态.如果将小车放置于倾斜面上,就会出现未施加力情况下小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难以得到正确结论.对于第二个实验,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是学生对小车施加力.在这种情况下,弹簧运动状态未发生变化,而小车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弹簧在实验中没有起到作用,也难以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在第三个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是没有将弹簧压缩完全,松开弹簧之后,弹簧的力不够,难以推动小车使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解释物理实验需要注意的要点,及时纠正学生物理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相应的教学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朱正华 单位:江苏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开发区校区

第九篇: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实施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在一起,合理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学习中体验乐趣,从而获取较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情况下,初中物理必须合理实施分层教学,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自己的个性,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变化,根据学生的特征,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知识,使物理课堂分层教学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力”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设定难度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如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辅助学习水平较强的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巩固.对于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了满足他们对教学知识的需求,通过物理课堂教学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实验操作中检验真理.在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后,教师提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探讨.通过对教学知识的总结,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如“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以及“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等,通过对猜想的验证,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差异性,科学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促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体验到乐趣,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二、分层物理作业设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开展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设定难度不同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为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的关键性措施,教师应多元化、分层设计作业,难易适中的作业,能使学生高效率完成作业.例如,在讲“力”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保证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如,探讨“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四个猜想,第一,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第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第三,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第四,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这个题的要求是学生写出相关猜想的步骤,教师可以要求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完成前两个猜想,而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需要将四个猜想的步骤都写出来.通过这种分层次、多元化作业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次、多元化作业设计,可以有效简化作业的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完成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也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三、分层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存在差异性,学习情况不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在学生完成多元化作业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层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分层辅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就需要详细讲解实验和问题的步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特征,设定教学内容,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作者:王进 单位:江苏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物理教学问题剖析

摘要:

自物理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新老教材上的差异性比较显著,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面临这种情况,广大工作在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付出汗水与努力,摸索探究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在实践过程中许多的物理教师遇到了诸多困惑,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应考试评价制度的落后,使物理教师们必须去面对相应的考试制度。那么,在实践中的教学究竟是追求考试评价上的优秀,还是着重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调查中发现,这一问题成为了一线物理教师在教学当中的困惑,不少教师在物理教学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就其中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进行一下剖析。

关键词:

新课标;物理教师;物理教学;常见问题

1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中学物理作为一门中学重要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少物理教师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物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注重三维目标的使用,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力,联系实际教学,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初高中衔接不上,从而不适应高中的学习。很多物理教师习惯于老教材,老教法,对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还没有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老教师,观念比较落后,目标比较单一,已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所以,很难使其变化。年轻教师,由于教龄时间不长,对新课标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老式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方式不能熟练运用,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畏旧恋新”现象。

2物理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相关策略

2.1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要切实的改变:

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把教学过程转变成师生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教师从只注重教会学生知识到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向以学习能力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转变。教师要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充分了解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不同方向,并且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表现的机会,从而促使学生有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自我发展,进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从讲授者的角色向组织者的角色转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激励者,学习道路上的指引人。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确定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单一型到综合型的转变。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还要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主体作用和本课知识、能力目标贯穿课堂。

2.2改变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建立可以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以往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被动听讲上,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完全没有学习的主动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上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上转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提倡讨论和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解放。尽量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给以称赞和肯定。‘优点单’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作用,各个学生看到老师与身边同学肯定积极的评价,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的本事没发挥出来。不管是在什么方面,尽量的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其进行肯定与鼓励,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自信心,会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

2.3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法指导。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遭到扼杀。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是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终身化观念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变“讲课本———记重点———练习题”为“创景质疑———探究释疑———师生评价———巩固拓展”,树立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充分的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怎样吸取新知识,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单只关心问题的答案,还要关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采取解决问题的方式,要使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学会怎样去学习。

3总结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当中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从启发激励的角度上去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总而言之,新式教育是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在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要体现师生的心理相容,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工头”领导,而是导师、朋友、助手,这使得物理教育教学的内涵有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孙传理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