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索(5篇)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索(5篇)

第一篇: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摘要】物理学科虽然深奥,但是它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或理论来解释。这就提示我们教师,物理教学可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就是物理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现象,并能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旦学生发现物理学科的乐趣,学习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必要性;现实世界;理念

物理学科是很多初中生极为畏惧的一门学科,很多理论较为深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逻辑性思维极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停留在枯燥的理论讲解和繁重的题海战术的层面,学生将会彻底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理想选择。

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尤其应提倡学生自己去进行研究和调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从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去收集有关的科技发展的资料,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经历科学探究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之必要性分析

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的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新课程的实施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的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经验就是要我们的课堂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事实表明,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教学就越有效。

例如,农村的孩子经常听高音喇叭广播“通知”,他们觉得高音喇叭熟悉而又神秘。它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声音是怎么通过电线传播过来的、它又是怎么产生声音的、声音是怎样传导我们的耳朵里的、为什么做成这种特殊的形状,喇叭烧坏了又是怎么回事?像这些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神秘”的事件。他们的心理早想弄个明白。传统的教学,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忽视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通过数年的物理课程学习,孩子们心中的疑问不但没有得到解决,探究的欲望消失了,甚至连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丧失。由此层面分析,物理课程要关照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课程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

二、物理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

(一)实践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物理教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的教学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奇特的实验、游戏故事,并配以简练、生动的讲解语言。物理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很多符合上述要求的实验。例如用烧瓶烧开水,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用带有导气管和夹有夹子的乳胶管的橡皮塞塞紧,用冷水浇烧瓶身,可以看到烧瓶内壁有较大的水珠生成,清楚地显示降温液化的现象;如果实验时将烧瓶倒置,并将乳胶管浸入用红墨水染色的盛水烧杯中,松开夹子可以看到形成奇异的喷泉。现象奇特美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作适当的解释: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瓶内气体分子急剧减少,造成瓶内气压降低。来自生活的实验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不合常理”的现象是为了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的讲解却却就是使学生在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的基础上,把其好奇心引向物理知识,由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践行从物理回归生活的教学思想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最终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物理教学中。带领学生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冰箱、近年上市的具有致冷功能的电扇、从光的三基色看彩色电视机的图象,认识家用电器的功率、额定电压,研究电饭锅保温加热的原理,研究电热毯使用不当造成火灾的原因等,将物理由纯粹的科学世界回归为生活的世界,在生活中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现象所遵循、包含的物理规律;诸如对假如声音的速度降为0.01m/s、假如没有摩擦、地球没有引力,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现象的探讨,可以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探讨如何争取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如何使声音传播的更远、从什么角度看体温计可以如何较快地读数,如何正确地使用高压锅,如何调节弦乐器的音调等,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在学习身边的物理,我们是在学习有用的物理,也就是学习“我们自己的物理”。

三、牢固树立“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靠近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自主的知识建构,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实验观察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将学生的常识转化、提炼为物理。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应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紧密集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通过参观、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等形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将物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技术、科学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陶冶情操,发展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用“物理教学生活化”指导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就是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践行“由生活走向物理,再实现由物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摘要】物理本身就是起源于生活的,它揭示着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让物理面向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懂得和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在此,本文就初中物理生活化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而初中物理课程又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了物理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转变陈旧的观念

1.1强调生活

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养成一种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育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初中物理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达到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可用来解释其它科目无法解释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自然产生了。

1.2体现学生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会思维。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是最佳有效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这不仅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如设计“纸锅烧开水”的小实验,先设置疑问,同学们都知道铁锅可以用来烧开水、做饭。而纸锅烧开水,你们听说过吗?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都出乎意料,亲自动手把“纸锅”里的水烧开了,而纸锅却安然无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也避免了书本上“空口说白话”的问题,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还能探索物理知识,让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有“刨根问底”的思想准备。

2.让物理面向生活化

2.1物理回归生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的体会。利用课外兴趣活动,课外观察活动,课外小实验等形式,学习身边的物理,例如讲授汽化液化知识后,补充一个课外实验:把刚煮好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虽然比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加深了对生活中现象的理解,还初步学会了说理。学习了影响蒸发快慢的知识后,引领学生探讨热风干手器、妈妈晒衣服,大树移栽时修剪繁枝茂叶等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通过明渠输水与管道输水的对比分析等将物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实现物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

2.2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讲解各个知识点时所列举的例子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因而学生具有探究的能动性。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举例如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冰糖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得快。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可举坐车子时感觉树木、房子向后退的例子等这些密切与身边的生活、生产相关的实例。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2.3实验生活化

让实验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焕发出实验的活力、提高实验的实用性。陶行知说:“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的制定,都要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加深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广泛地联系社会实践,从实用的角度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利用学生能亲身观察的自然现象服务于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用性。

2.4练习题生活化

凡是熟悉的事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生活化的练习设计,让物理知识贴近于生活,使学生发现物理就在身边,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生活真有趣、物理真有趣。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这些在课本上没有出现的,而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中,边学边用,活学活用。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科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物理、用物理,也是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篇: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应当走向社会和回归实际生活,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为此,本文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一系列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新课的导入应生活化

物理教师需要备好课,努力探究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触及到的物理现象,以使教学知识跟实际生活相统一,这样学生的物理学习不再是单调乏味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变阻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为学生阐述一些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为什么伴随着剧情的改变,舞台上的灯光会变弱或变强?为什么调节音响的音量按钮,音响的声音会变低或变高?为什么调节电脑上的亮度按钮,电脑屏幕会变暗或变亮?这些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感到好奇,学生非常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再以此作为契机,引导学生进入有关变阻器的构造、原理、作用以及使用等内容的学习与探究。教师通过这样的模式实施教学,不但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物理课堂教学增加的演示实验应生活化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新教材虽然增加了一部分实验,但实验数量还是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再增加一些演示实验,特别是要力求利用生活中的器具做一些演示实验,

借助这些生活中的器具做演示实验,可使得教材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同时也可激起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而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例如,教师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教学内容时,可将塑料挂衣钩带入课堂,当老师把很小的挂衣钩放在竖直的墙壁上且能将很重的学生书包挂在上面时,学生会感到惊奇,进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如讲解《连通器》一节时,将透明玻璃制的茶壶拿到课堂上,在茶壶中装入带颜色的水,放在水平面上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再将其放在斜面上研究它的原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连通器的一些知识很容易就弄懂了,同时也会引起学生在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注意观察和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器具和现象,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创设轻松、真实、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以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以及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从而体现出物理学科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马彦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作者简介:鞠增奎,男,1960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吉林省桦甸市教师进修学校,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育教学。

第四篇: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摘要:物理是探索规律的科学,重在培养学生探究的素质和创新的精神。教育工作者应从教学实践出发,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中;生活化

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尤其应提倡学生自己去进行研究和调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从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去收集有关的科技发展的资料,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经历科学探究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之必要性分析

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的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新课程的实施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的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经验就是要我们的课堂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事实表明,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教学就越有效。例如,农村的孩子经常听高音喇叭广播“通知”,他们觉得高音喇叭熟悉而又神秘。它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声音是怎么通过电线传播过来的、它又是怎么产生声音的、声音是怎样传导我们的耳朵里的、为什么做成这种特殊的形状,喇叭烧坏了又是怎么回事?象这些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神秘”的事件。他们的心理早想弄个明白。传统的教学,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忽视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通过数年的物理课程学习,孩子们心中的疑问不但没有得到解决,探究的欲望消失了,甚至连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丧失。由此层面分析,物理课程要关照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课程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

二、物理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

(一)实践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物理教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的教学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奇特的实验、游戏故事,并配以简练、生动的讲解语言。物理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很多符合上述要求的实验。例如用烧瓶烧开水,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用带有导气管和夹有夹子的乳胶管的橡皮塞塞紧,用冷水浇烧瓶身,可以看到烧瓶内壁有较大的水珠生成,清楚地显示降温液化的现象;如果实验时将烧瓶倒置,并将乳胶管浸入用红墨水染色的盛水烧杯中,松开夹子可以看到形成奇异的喷泉。现象奇特美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作适当的解释: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瓶内气体分子急剧减少,造成瓶内气压降低。来自生活的实验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不合常理”的现象是为了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的讲解却却就是使学生在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的基础上,把其好奇心引向物理知识,由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践行从物理回归生活的教学思想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最终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物理教学中。带领学生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冰箱、近年上市的具有致冷功能的电扇、从光的三基色看彩色电视机的图象,认识家用电器的功率、额定电压,研究电饭锅保温加热的原理,研究电热毯使用不当造成火灾的原因等,将物理由纯粹的科学世界回归为生活的世界,在生活中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现象所遵循、包含的物理规律;诸如对假如声音的速度降为0.01m/s、假如没有摩擦、地球没有引力,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现象的探讨,可以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探讨如何争取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如何使声音传播的更远、从什么角度看体温计可以如何较快地读数,如何正确地使用高压锅,如何调节弦乐器的音调等,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在学习身边的物理,我们是在学习有用的物理,也就是学习“我们自己的物理”。

三、牢固树立“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靠近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自主的知识建构,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实验观察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将学生的常识转化、提炼为物理。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应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紧密集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通过参观、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等形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将物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技术、科学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陶冶情操,发展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用“物理教学生活化”指导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就是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践行“由生活走向物理,再实现由物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李兴旺,李霞.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学研究,2008(11).

[2]吴芸,毛长盈,周宏弟.普通中学物理新教材的特点[J].孝感学院学报,2008(04).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应试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结合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过程,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起到推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培养学生终身探究乐趣做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理论:主要是杜威实用主义理论,如“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在杜威看来,事物的存在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够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够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此后,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批判传统教育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2)构建主义理论:现代构建主义先导皮亚杰指出,知识是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并提出了“同化”“顺应”的双向构建过程。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要通过教学,也要通过日常生活和劳动来实现。他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谓最近发展区的实质,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在教师的帮助下所达到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差异。初中学生的物理知识经验多半来源于生活,而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这就要求教师注重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物理的联系,多多创设生活物理教学情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1.课堂导入融合生活情境

感观教学更有利于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如果课堂导入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很贴近,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世界移入到物理课堂。

如,在讲解“浮力知识中的沉与浮”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

(1)问题导入。可以给学生设计如下问题:船的密度大于水,为什么会漂在水上?热气球是怎样在空中上浮下沉的?潜水艇是怎样在水中上浮下沉的?

(2)实验导入。可以演示如下实验或让学生动手实验:将一枚新鲜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让学生观察它的沉浮情况。再向杯中慢慢加入食盐并轻轻搅拌,观察鸡蛋怎样运动?然后再向杯中加些清水,观察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3)故事导入。可以给学生详细生动地讲述我国古人是怎样利用浮力起重来打捞船体的故事。

2.课堂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生活化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改变物理教学的枯燥氛围,从而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能力,达到物理教学的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现象,能受到学生的青睐,例如在讲授“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列举出很多生活中的现象: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却向前运动;划船者向后划水,船体却向前运动。又如在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将自行车推到讲台上,让同学们探讨哪些部件利用了摩擦力的原理。

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教学资源不仅限于教材和教学工具,电脑、电视、多媒体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源。在讲解“能量转换”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来代替语言表述,例如“神六”发射,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接受。

3.家庭作业回归生活

学生不仅要学会物理知识,更要学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拉近物理与科学、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实践类作业:在学习“蒸发”知识前,给学生安排的家庭作业是回家洗衣服和晾衣服,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使得衣服由湿变干的物理因素。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蒸发”的知识,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式教学,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调查类作业:学生的寒暑假作业可以是统计小区各单元住户两个月的用电量,并分析用电量不同的原因。

(3)动手制作类作业: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亲自动手制作土电话、潜望镜等。

(4)阅读类作业:安排学生自行阅读“热岛效应”“核能”等知识。

三、结语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是从生活中来,理应再回到生活中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学生活化来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最优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会学生公式定理更重要。做到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恒波.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2014(03).

[2]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