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提出了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案,最后总结了改革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旨在建立完善的舞蹈教育教学体系,在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为促进高职院校舞蹈相关专业发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舞蹈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快,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在这一号召下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舞蹈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高职舞蹈教学模式,也在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问题会阻碍高职院校舞蹈及相关专业的长远发展。

一、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融合了时空、肢体动作、情绪表达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舞蹈教育不仅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舞者,培养优秀的舞蹈艺术家,还对人的审美情趣、体态气质等起到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舞蹈并不是为了成为舞蹈演员或艺术家,而是为了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的气质。从舞蹈的这些特点来看,舞蹈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学生掌握舞蹈技巧的能力,包括基本功和高难度技巧,使学生最终能够结合理论与应用,通过舞蹈形式来创造和展现艺术美。目前我国高职舞蹈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舞蹈技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上却没有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缺乏创新的教学思维。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舞蹈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作出优美的肢体动作,同时在艺术审美情操上也要有所提升。当前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舞蹈老师仍然把重点放在舞蹈动作的规范性教学和高难度的技巧训练上,对学生的基本功一直有很高的要求,但对于学生在舞蹈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方面却没有太多要求,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系统教学,导致一些学生拥有很完美的基本功和舞蹈技巧,却在进行舞蹈表演时缺乏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不能完整表现出舞蹈的艺术美。缺乏审美和表现力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舞蹈职业生涯的发展,舞蹈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包括动作教学,还一定要包含审美的教学,这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对每一个学习舞蹈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内容不新颖

舞蹈教育教学兼有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培养,从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老师角度,应该根据这两个方向,对舞蹈教学内容作出更科学、严谨、创新的设计和安排。教材的设计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和载体,根据调查发现,我国某省高职舞蹈学校使用的教材较为陈旧,教材的版本甚至还有80年代出版的,甚至一些高职院校使用的是中专院校的规定教材,与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的需求产生矛盾。这些教材不仅出现了与时代脱轨的现象,在内容上不够新颖,还丧失了基本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高职院校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用这样的教材,不仅不能起到培养学生舞蹈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还会因为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困惑,不利于后续舞蹈教学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高职院校在舞蹈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三处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对这些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纠正,才能促进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进步。

1.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是舞蹈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科学性,没有结合理论与技能共同提升,使学生在舞蹈应用中重视技巧,忽视理论。

2.课程分配不合理

其次是舞蹈课程在低年级和高年期的分配不够均匀,缺乏合理性。高职院校一般把舞蹈课程集中在低年级,尤其是关于舞蹈基本功训练和技巧提升方面的课程,更多的安排在低年级中,而高年级反而缺少这样的基本功训练和技巧提升课程。我们都知道舞蹈作为专业性的行为艺术,对舞者的身体力量和肢体动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任何舞者如果要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必须保持每天不间断的训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基本功和技巧训练,但仍需要通过这些训练来保持良好身体状态,避免产生懒惰情绪。反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自控力较差,需要在老师指导督促下进行训练,但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把课程大量集中在低年级的学期,学生会感到过于劳累,不能及时恢复良好状态,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3.缺少舞蹈相关知识普及

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注重基本功和技巧性教学固然是对的,但教师还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划分出一块来进行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普及。因为舞蹈要融合多种因素,可以与其他艺术形成进行配合展示出多样化的艺术美。比如舞蹈在歌手演唱环节,用伴舞的形式出现,来烘托现场气氛,是大型文艺表演运用最广泛的形式。单纯的舞蹈表演中,舞蹈需要有音乐和灯光的配合,有时还可配合其他艺术形式。另外,不管是独舞还是群舞,都需要有相应的服装和装饰灯,舞蹈造型包括妆发等也是舞到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普及。高职院校舞蹈教育教学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正视上述的几个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熟悉伴奏音乐

在进行舞蹈正式教学之前,舞蹈老师可通过播放伴奏音乐使学生根据音乐熟悉其韵律和节奏,体会伴奏音乐表达出的情感。对于短小易掌握的伴奏音乐,还可以在保证教学时长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进行哼唱联系,促使学生对伴奏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听音辨别舞蹈类型的能力。

(二)舞蹈老师进行示范讲解

舞蹈教学一般采用的是教授-模仿的形式,舞蹈老师首先要亲自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和完整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大致了解舞蹈教学的内容。在舞蹈老师进行第一次示范动作时,先按照正常速度,带着饱满的情绪进行表演,给学生展示出舞蹈的魅力,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完成一次示范之后舞蹈老师可以再放慢速度,分解肢体动作,通过边讲解边示范的方式,要求学生结合音乐的节奏韵律,模仿自己的动作。舞蹈教师要注意自己动作的完成质量,起到榜样作用。

(三)舞蹈动作的科学教导

教师可以根据舞蹈的动作范围和舞蹈教室的大小来组织学生排列队形,排列的标准以学生相互不发生碰撞,能看清老师动作为主。既可以根据舞蹈时长进行由短到长的教学训练,也可以根据舞蹈动作的具体难度进行由简到难的教学训练。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要化难为易,从单独的分解动作开始,再到一套连贯的动作,最后进行完整舞蹈表演的训练,期间对于同时的手脚动作,可以采用先手后脚的教学顺序来进行。除了以上的这些需要注意,对于舞蹈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重复动作,需要对已经学过的相似舞蹈动作进行复习,再进行新动作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比出两个详细动作之间的区别,先通过独立思考,再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模仿,这样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四)运用多种辅助教学方法

常用的辅助教学方法有“手把手教学”,换句话说就是一对一教学,还有分组式教学。在一对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精确掌握动作,可以让学生先摆好动作,再一个一个地进行纠正和指导;在分组式教学环节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全班面前进行示范,让学生轮换进行示范和观摩,培养他们的舞蹈鉴赏能力,也可以加深他们对舞蹈的认识。

(五)编舞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编舞一般属于高年级的课程,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进行编舞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伴奏音乐,设计适合的舞蹈动作和情绪表现,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老师要注意在指导过程中保持鼓励为主的,纠正为辅的态度,避免打击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是一项融合了多种因素的系统型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来进行探索和创新。虽然当前的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对于一些明显的问题我们仍需重视。在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方法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要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方面展开思考和创新,建立起完善的舞蹈教育教学体系,满足社会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磊.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22):313.

[2]倪佳.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6,(04):40-41+112.

[3]周思怡.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运动,2017,(23):128-129+143.

[4]杨红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J].学理论,2014,(09):216-218.

作者:刘菲菲 单位: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