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双创教育发展现状

高职双创教育发展现状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因应国家经济新常态下,而提出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承担起帮助大学生实现优质就业的重任。而要全面落实高职“双创”教育,需要解决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创业创新;高职;教育;创新驱动

一、高职“双创”教育的背景

国家主席同志2014年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其中重点强调经济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年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双创”成为国家相关文件中的高频热词。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方法[1]。通过创新驱动可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把创意与市场紧密结合,会形成强大的新动能,从而以智能制造转型为核心,依托创新模式,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业”战略,即通过创业创新助推制造业技术变革与转型升级[2]。同时通过搞“双创”能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第一要素。

二、高职“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接受过高等素质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质,在中国人力资源结构中最具活力,是“中国制造2025”和经济产业升级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创新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1.高职“双创”教育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贸易大国,但经济规模大却不强、经济增速快而不优,重要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在新常态下如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完成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改革引领三大任务,其中核心任务是创新[3]。创业创新的主体是人,实现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业创新人才主要源于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而高职教育在层次上、规模上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影响国家工业化进程,因此,当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时,需要高职教育培养大量技能型创新人才,使之能够适应生产中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高职“双创”教育是“中国制造2025”成功的关键。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迫切需要重拾工匠精神、培育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这就需要大量既兼具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又掌握传统产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的优势,结合专业来做“双创”,可以创造更多质量精良、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优良产品。3.高职“双创”教育是扩大大学生就业的有力支撑。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高职毕业生数量大,同时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时会受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积极引导和鼓励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4.高职“双创”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高职创新与创业教育不仅顺应时展,也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在高职“双创”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方法,提升创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而这些就是工匠精神的内涵。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同时还有熟练技能后的创新能力,敢于突破传统窠臼进行创新与探索,以更独创性的技术实现对更完美产品的卓越追求[4]。“双创”教育的开展对于高职教育改革、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起积极推动作用。

三、高职“双创”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高校“双创教育”发展滞后,特别是高职院校,存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弱、创业知识欠缺、创业能力薄弱等问题。1.高职“双创”教育的理念滞后,模式匮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理念片面化、流于形式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注重极少部分学生参与创业大赛、挑战杯、职业生涯规划等,大多数学生仍是“观众”;二是“双创”课程设置主要以讲座、选修课等形式开展,未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相应重视,未将创业创新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三是学校在创业创新建设过程中重硬体建设、轻软体建设,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2.高职“双创”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待改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创”课程开发严重不足,数量少,零散分布。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关联性少,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缺少连贯性。在已开发的创业创新课程中存在课程内容缺乏文理渗透、不能充分反映“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在学生人才方案中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和公选课程仍偏少,学生跨学科知识结构比较薄弱。3.高职“双创”教育的师资有待加强。“双创”教育不同于纯理论性教学,更侧重于实践。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创新课程指导教师大多是由行政管理人员或辅导员兼任,这些教师缺乏在企业或社会创业的实践经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难以完整地向学生传授创业创新实践经验,激发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教学效果不甚显著。4.高职“双创”教育的实践与生产脱节。高职“双创”教育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业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等,其中关键是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指导创新,“双创”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由实践教学决定。创业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高职学生的实践往往存在脱离真实环境,与生产环节脱节等问题,而“双创”教育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四、高职“双创”教育的建议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全面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等,提升高职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结合云端运算、大数据、共享经济等技术手段及思维,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增加公选课比例,拓宽学生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具体教学实践环节,将高职特色的“仿真实训”、“模拟训练”逐渐转变为“实战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创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决定“双创”教育的成败,因此需要全面加强创业创新师资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选派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业教师到企业下厂实践,学习企业先进创业创新理念、创业方法等;聘请具有一定创业创新经验的企业家或优秀校友担任创业创新导师,通过分享他们创业的成果案例,来达到对学生的“双创”教育;学校制度层面建设要扶持创业创新指导老师发展,做好教师的坚强后盾。总之,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要做到“请进来”和“送出去”两方面。搭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创业创新实践平台。高职学校不仅要落实好国家、省市等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项目实践,做到公平选拔、跟踪指导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高职学校还要建立和完善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如大学创业园、大学生孵化器等。

五、结语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将会越来越重要,主要是应国家经济创新驱动需要、“中国2025制造”需要、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高职教育理念的需要。而真正贯彻执行好“双创”理念,必须妥善处理好教育理论滞后、课程开发不足、师资队伍待完善等问题,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和意识。要全面落实国家“双创”理念,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6):99-103.

[2]曾骊,张中秋,刘燕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01):70-76.

[3]刘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7,(3):36-39.

[4]任之光,梅红.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01):86-90.

作者:陈玉伟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