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设计基础审美教学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设计基础审美教学

摘要: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是提高其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发展教育的内涵、现状以及实施途径等方面出发,结合工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归纳、提炼出基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培养模式,构建了系统的高校美学教育课程氛围,为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的美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美育;设计基础;审美能力;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教育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的意见”的颁布,明确了中国审美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美育工作中学生审美的教学方面得到了改进与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学术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进行了研究。审美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人格、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需要与时俱进。审美能力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大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特色多元的教育方式和实践,充分发挥新时代“以美启智”的教学理念,对现代大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通识教育理念下,由于学生研究方向与专业能力的不同,学生对自然形式语言的认识和分析也存在差异。在工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三大构成”教学体系虽已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时间变迁,但在教学观念、方法与成果上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套用纯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造成基础课程教学与后续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之间的脱节;此外,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未能充分考虑到工业设计专业对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极易忽视专业性质要求而导致基础教育失去其基础的作用和意义。对自然界中的形态美学的有效认知,是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经。培养学生自然形态美的认知能力,应该引导学生从自然形态的本质入手,找出自然事物本身具体的功能与结构形态。人类通过对自然界中某些形态的直接与间接模拟,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设计方案。点、线、面、甚至几何图形的抽象源于自然的功能与结构形态。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自然形态美的认知多利用抽象提炼、概括的方式。抽象可以是将自然中的多维度形态转化为二维甚至一维的线性变换过程。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首先是提高对自然形态美的认知,当观察自然事物时,就是在认知自然形态美的开始。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开展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需要注重学生对于构思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更好地为从事工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识教育理念下,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科学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分析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方式入手。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科学的构成法则和形态美感,通过抽象提炼与概括分析单方面的美学因素,能够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抽象可以忽略艺术作品本身视觉的表现形式,分析艺术作品内在的构成本质。学生可通过单方面的美学因素的分析,将图像、图形、符号、数字等形式概念抽象理解为具体的几何构成形式。例如,在分析康定斯基作品“若干个圈”(图1)时,艺术作品本身偏离了自然形式,特定主题和视觉联想也随之消失。红色、黄色、蓝色和紫色圆圈被分离和混合,但观众仍然可以在画家的形象思维中找到一丝散发出轻松而又迷人的抒情风格的痕迹。图2是对康定斯基作品“若干个圈”单方面的美学因素的分析,忽略了色彩、空间、情感等因素,分析概括而出作品的几何构成形式。通过单方面的美学因素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意识,可以加深对形态审美的理解和把握。

三、基于通识教育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审美教学氛围的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应建立多维度的课程创新体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可对“中国特色现代化美育体系”进一步加以完善。尝试着从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需求出发,强化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探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真正适合工业设计专业教学需要和符合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目前,审美教学方式多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审美教学观念与教法应该相应转变。创设多元化的审美教学氛围,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在培养审美技巧的同时,安排学生创新和自由创作,让学生有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同专业学生在创作中会具有独特的创新表现,应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学生所擅长的不同学科领域,使用多元化的评判标准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此外,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适应审美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结合学生自身所擅长的专业领域的特色,兼顾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两者能够协调健康发展。

四、结语

培养大学的审美能力是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施教育理念的基本途径和指导原则,探寻审美教学的有效途径,总结新方法,教育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在艺术教学活动中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指导,正确推动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大学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苏美妮.试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艺术教育的现代转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65-67.

[2]于述礼,李春霞.审美教育之创造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92-93.薛红.美学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05):131-137.

[3]廖雨声.自然美学在美学教材中的地位反思[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8):72-76.

[4]朱雯.从自然形态到人工形态——二维造型基础刍议[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07-112.

[5]薛红.美学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05):131-137.

[6]颉元芳.刍议康定斯基水彩语言中的抽象表达[J].四川戏剧,2018(11):189-192.

[7]陈海明.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看其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03):58-61.

[8]钱玲.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学研究——评《大学生素质养成集萃》[J].高教探索,2018(09):138.

作者:李少宏 刘思浩 高宏博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