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启示

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启示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美国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遭遇的瓶颈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思考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的利弊及其对中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启示。主要结论:美国体育教育在体适能测试和课程实施方案方面比较完善,但受教育主导方向、资金分配不均等影响,在师资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不尽完善。中国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育在借鉴美国体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应着力改善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全面促进中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育;教育制度;中小学;美国

1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特征

1.1美国体育教育发展过程

1.1.1体育教育的初步发展

体育教育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在1794年提出,19世纪初正式纳入公立学校教育体系。此前,美国公立学校由于宗教和社会背景等因素,普遍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目的。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因为体育活动被视为浪费时间,应该杜绝。19世纪20年代,体育老师查尔斯•贝克(CharlesBeck)率先在圆山学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首次将体操引入体育课程,但整体中小学体育教育依然停滞不前[1]。19世纪50年代,大多数中小学开设了体操课,并作为每日必修课程之一,使得体育课程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内战的爆发,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大发展。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体育课程以军事训练代替了体育锻炼。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对当时的体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人体力学测量,成绩测验等概念被引入体育教育。体操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得到全面推广,体育教育正式成为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的一门学科。在此期间,各州纷纷推行体育立法,并提出具体实施计划,使体育教育常态化,有力推动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1.1.2“新体育”教育制度的发展

赫瑟林顿(ClarkWilsonHetherington)于20世纪初提出“新体育”的概念,注重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强调自然活动的重要,认为体育教育是中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美国提倡体育运动军事化,导致多数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演变为军事训练。一战结束后,体育锻炼逐渐回归课堂,美国体育发展进入“黄金十年”,“新体育”的概念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得到广泛推广[3]。到1930年,已有39个州确立了体育教育法律条例,规定体育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因此更加丰富,体育项目包括体操、足球、橄榄球等。二战后,随着体育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体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体育教育得到了稳步发展。1970年以来,美国体育教育常被置于重点学科领域之外,逐渐缺失统一的评估和检测标准,导致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滑坡。1991年,美国参与体育课的高中生减少到43%。到2007年,人数减少到30%,更有20.8%的小学、22.7%的初中和30.9%的高中体育教育完全缺失[4]。

1.1.3体育教育的复兴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署署长了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三份报告,即《健康人口2000》(1990年)、《身体活动和健康》(1996年)和《疾病预防中心(CDC)对于学校和社区活动项目指导意见》(1997年)。三份报告表明,全美国青少年儿童超重人口达到13%。青少年学生约有50%进行正常体育活动,而活动量随年龄递增而减少。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学校体育教育,也由此使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生巨变。美国教育部门重新将体育教育提上议案,对学生的体育活动项目和活动标准等做出一系列具体的要求。美国国家运动和体育协会要求中学生每周锻炼不少于225分钟[5],各州相关法律条例也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系统得到改进,体适能计划逐渐在全美得到广泛应用。

1.2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成就

1.2.1全面的监测方案—体适能测试

体适能测试是一套全面的、有计划的、用来监测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水平的体系。体适能测试开发的目的在于通过数据分析,合理评估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案提供指导意见,同时让学生父母和学生本人全面了解其身体健康素质,及时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体适能测试形成于1976年,后由库伯协会(CooperInstitute)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各州对体适能测试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测试项目和主体范围,但限于3至12年级的学生[6]。存在身体障碍而不能完成相关测试项目的学生,可以根据项目测试目的,进行其它相关选择。体适能测试主要包含五项测试内容:有氧运动,肌部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构成,柔韧性测试[7]。每项内容由多个测试项目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测试即可。通过参考学生的体适能测试结果,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体育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学生还能根据体适能测试分数发现和综合判断自身的一些健康问题,评估自己的身体素质,对未来从事相应的体育活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1.2.2完善的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在艾森豪威尔总统和肯尼迪总统的大力推动下,美国体育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美国政府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体育教育设施方案,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能力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层次不断提升和延展,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特征[8]。当时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方案标准可概况为:具备进行多样的体育活动时运用相应的活动技巧以及活动方式的能力;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能够运用相应的运动概念、运动规则和运动策略;有规律地参与体育活动;知道采用何种方式达到可以维持健康水平的最佳状态;通过一系列体育活动,能够做到在活动过程中对自己负责,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身体健康、娱乐休闲、未来挑战、自我表达和社交互动方面的价值[9][10]。各州在该方案标准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本州的情况调整具体的项目类型,如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在整体方案的指导下将6部分精简为5部分[11],并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体育方面需要培养的技能和达到的目标进行具体说明,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合理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运动。

1.3美国体育教育发展的问题

1.3.1中小学体育教育逐渐偏离中心位置

21世纪初,美国政府提出“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的学习指导思想,各州学校纷纷响应,将学校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上,忽视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使中小学生体育教育逐渐偏离中心位置,遭遇了体育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瓶颈期。加利福尼亚州有48%的小学和23.5%的中学没有达到规定的运动时间[12]。尽管存在完善的课程方案和教学监察体制,然而各州中小学采用学生的学业成绩弥补体育活动时间,巧妙地逃避监察。2012年5月美国医药协会(AMA)的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仅约50%青少年得到足够的锻炼。在校时间段内,仅有4%的小学、8%的初中、2%的高中每天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时间,这一数据与2006年的3.8%、7.9%、2.1%几乎持平,没有任何改善[13]。

1.3.2经费分配不合理,体育教师紧缺

美国学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体育教育的经费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美国审查局2011年报告显示,全美14,000个学区中,仅有76个学区可以拿到政府拨款用于改善体育设施和培训体育教师[14]。仍以加州为例,该州每年选取部分学校划拨体育教育经费,但可以获得州政府体育拨款的学校比例仅占16%,因此导致加州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程度参差不齐[15]。此外,加州每年拨款4千万美元用于招聘中小学体育专业从业人员,而对于全职体育教师的薪金和福利待遇等投入却远远不够。资金分配的不合理不仅影响着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改善,同时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发展,使得体育教师这个行业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全美达到13.7%的中小学体育课由其它学科的任课教师兼任体育老师[16]。

2美国体育教育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启示

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晚于美国。具体来说,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是从清末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各级学校开设“体操科”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一百余年[17]。在此发展过程中,我国体育教育举措不断,日臻完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突显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美国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对我国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安排、教师队伍以及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有较好的启示。

2.1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强化政府主导地位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导致体育教育观念的滞后。我国《体育与健康标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等都没有强制性要求。从社会大众到学校师生,人们的普遍共识是,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心情随意玩耍,而狭隘地将体育教育理解为培养专业体育运动员,整体上缺乏对体育课程之于学生身心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21世纪以来,我国民众的体育教育观念发生可喜的变化,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下一代年轻人身体素质的基础保障。然而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体育课被语、数、外、物、化等“重要课程”鸠占鹊巢的现象早已习以为常。反观美国,各项体育教育计划相对完善,体育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观[18],二战后美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国家呼吁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将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作为国家发展的第一重任,充分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我国在积极借鉴美国的体育教育理念、取其精华的同时,应不断强化社会有关体育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念,同时要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方案执行力度的监管,制定奖惩措施,进而提高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制定,是政府主导型教育机制。从1954年国家体委颁布《劳卫制》开始,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中小学或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的法律文件、意见、政策等近30项,保障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规化。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结束了体育工作无法可依的历史[19]。但自此20年来,依然仅此一部,早已无法全面涵盖和解决当前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复杂多样的体育问题,进而成为“纸面法律”。在即将跨入“十三五”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国应博采众长、贴近现实,继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实行体育教师、家长、校长、教育局长等问责制,强制落实国家的体育政策,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2.2提高教师素养,完善体质监测体系

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与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师资力量偏弱的情况相比,我国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体育教师的整体学历达标率偏低。有的体育教师为非体育专业学历的教师,即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体育课教师,这种现象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尤为突出。从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出发,逐步提高教师素养是我国体育教育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教师在体育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国家应积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例如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福利,改善体育教师工作环境等,致力于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充分实现体育教师的社会价值,才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体育人才进入体育教育行列,进而提高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水平。我国在体育教育监测方案方面依然不够完善。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每年对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等项目的测试,可与体检工作相结合,但是测试项目偏少,测试项目的指向性差,测试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身体状况。要积极完善中小学体质监测项目,我们可以充分借鉴美国的体适能测试,在具体测试方法和测试目的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适度调整,不断完善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监测方案,使监测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从而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或学生自身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实质性指导意见,使体育教育更加符合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能对中小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形成激励机制,并与体育监测形成良性循环。

2.3丰富课堂内容,建设“社区型”体育教育基地

我国当前体育教育的主导模式是一种以技术学习和技能熟练为主、以身体锻炼为辅的教学,趣味性较为缺乏[20]。天津市2011年普通中小学调查数据显示,有40.7%的学生对于体育课没有兴趣,有33.7%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不足[21]。武汉市30所中小学常用器材的调研报告发现,仅有30%的学校体育器材基本符合国家标准,63.3%的中小学反映体育器材不够用[22]。发达城市尚且如此,偏远地区这类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与体育教育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加之体育教育观念淡薄,师资力量缺乏,上课模式单一,导致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缺乏参与积极性。因此,丰富体育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师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此外,作为世界人口排名之首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划拨到各级各类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经费十分有限,加之区域发展不平衡,致使各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不可能同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各自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上开展体育建设,会造成资源浪费或资源利用率不足,同时也会增加不必要的财政负担。鉴于此,我们建议学校与所处社区紧密联系,发展“社区型”体育教育基地,形成学校与社区共同发展体育教育的局面。美国的社区型体育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优势互补和师资互动,借鉴美国部分州的成功经验,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不等的不同地区可以由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牵头,制定社区型体育教育基地计划,实现同一社区内多所中小学校和社区紧密合作,配备相应的设施和专业指导教师,将能保障中小学生便捷有效地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完美地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型”体育教育基地的建设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不一定完全由社区、学校或政府来承担。政府拨款可以更多地向经济发展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倾斜,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和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争取募集民间捐款或投资。这样不仅能适度地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更能实现体育教育的共建共赢局面。建设“社区型”体育教育基地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体育教育的活动种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实现体育教育的核心目的,完善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

3结语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在长久的发展历程中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尽管在践行过程中出现过阶段性发展障碍,但整体上对我国的体育教育有不少有意义的启示。在评价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利弊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新千年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中的潜在优势和需要克服的问题。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既要灵活大胆地“取他山之石”,也要反省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切实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蓬勃发展。

作者:马千越 刘君红 夏青 黄宇新 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16]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学位论文,2010:8-15.

[2]吕红芳,边宇.美国“新体育”思想历史解析与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2):12-16.

[3]陈广旭,孔川川,胡贤豪,等.美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2):96-99.

[4]Burgeson,Charlene.StatusofPhysicalEducationintheU.S.[R].PCFSNMeeting,2011.

[5][12][15]TheCaliforniaEndowment.ActivityMattersforCaliforniaKids[R].2007.

[6][11]CaliforniaStateBoardofEducation.PhysicalEducationModelContentStandardsforCaliforniaPublicSchool[R].2010.

[7]Grissom,J.B.PhysicalFitnessandAcademicAchievement[J].JournalofExercisePhysiologyonline,2005,8(1):11-25.

[8]CaliforniaDepartmentofEducation.PhysicalEducationFrameworkforCaliforniaPublicSchools[R].2009.

[9]董翠香,苏鹏,季浏.美英日中学校体育指导思想[J].体育文化导刊,2013(12):81-85.

[10]NationalAssociationforSportsandPhysicalEducation&AmericanHeartAssociation.StatusofPhysicalEducationintheUSA[R],2010:71-72.

[13]Reston,V.A.PhysicalEducationIsCriticaltoEducatingtheWholeChild[R].NationalAssociationfor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2011.

[14]Zyskind,Ari.ThePoliticsofPhysicalEducationReform[D].ClaremontMcKennaCollege,2012:9-10.

[17]温公达.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思想演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1-6.

[18][20]潘凌云.体育教学模式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2:6-7.

[19]郭震.我国中小学体育的凸显问题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3(9):93-95.

[21]肖林鹏,张良.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服务需求内容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1):22-26.

[22]王可心.武汉市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现状及使用效益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20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