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融合体育教育自我效能探讨

学生融合体育教育自我效能探讨

摘要: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平等的接受教育,对于那些因先天条件不足的特殊人群,能够平等的接受教育是最值得开心的一件事。目前,全球已有很多特殊人群通过特定的方式来接受教育,这极大的保障了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特殊人群是在普通学校接受和普通人一样的教育。在西方国家,仅仅只有极少部分特殊人群学生接受的教育是独立于普通教育的。大部分都经过了适应,达到了融合的和谐局面。而在我国,这种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最近的一项针对青少年阶段特殊人群接受教育的调查显示,已经有近九成的特殊人群学生是可以接受并正在接受和平常学生一样的普通教育。

关键词:融合;体育教育;自我效能;分析

实现特殊需要人群与普通人群教育共同,这在西方已经形成多年,从层次和对应系统,都做得比较完善,而在我国,这种行为方式仍然只是存在于浅表,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和可供借鉴的样本。为此,国家针对特殊教育计划的现目标主要是多种措施并行,大力提升特殊与普通教育融合的普及性。将这种教模式根植于残疾人教育的重中之重。

1融合性教育的严峻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残学生进入到普通的小学,中学去接一样的义务教育,他们可以共同上一样的课程。包括体育老师等诸学科的教师都在日常中不断践行着探索着这种融合式的共同教授。然而,特殊教育的受众面都是那些存在先天或后天残疾的少年,许多不可避免的现实情况制约着他们和普通少年一样接受教育的质量。仅以体育课程而言,教师就需要特别针对特殊儿童制定一系列新的,适应他们的课程标准和要求,所采用的教授方法也一定有别于其他普通人群。这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仅仅依靠个别老师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很难完全满足特殊人群的所有要求。而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多数体育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针对特殊教育人群与普通人群教育的融合性学习及训练。因此在现实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能胜任的情形也就在情理之中。值得重视的是:融合性教育已经成为大的趋势,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让你群,他们的受教育权利是需要得到保障的。因此,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当下及其迫切的事情。

2融合性教育现状调查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对部分地区特殊人群教育与普通人群教育融合的现象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培养模式,探究培养适合新形势,新现象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能力和效益,满足当下教育大环境下的需求。以是否能达到基本普遍适应为基准点,对不同残疾人群面对不同课程所表现出的认同为参考值,分别以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视觉残疾,精神类残疾等为具体变量,进行针对一定范围区域等问卷设计。并注重提升问卷本身的可信度。

3融合性体育教育自我分析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在当下高等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专业培养体系和模式下,专业毕业生对于提升融合类教育的特殊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自我提升能力是不足的。虽然根据国家标准和培养要求中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在所在学校进行体育教育指导,开展体育教育活动的能力,但却忽视了融合残疾人群本身的特殊性。直接针对残疾人而设立的课程标准与现在现行普通教育根本难以实现真正融合。而现实情况是,融合成为最大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进行硬性融合和合并教育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残疾人的身体残疾对普通大众的认知是不足的。其真正参与普通体育教育的情形很少,常常处于被边缘化的情形。造成这样的原因就在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在面对特殊人群时,其所展现的接纳特殊人群学生的能力是不足和存在欠缺的。因为本身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就会直接影响到在未来工作中,其参与主动协调工作,思考解决融合教育所产生的各种各样问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有所欠缺。这就要求回溯到受教育阶段,应该对在校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培标准和方向上有所侧重,知识上有所增补。只有这样,才会弥补现行教育培养模式下与现行教育发展趋势中存在的那些不匹配的情形。才会缓解因为不匹配所产生的各各样的矛盾。因为根据实地调查哦们不难发现,仅仅只有少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表示其在学校曾接受过相对系统的专门针对残疾人体育教育类的课程,而事实上,正是这些接受过相对完整的残疾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的学生,其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融合环境下残疾人的教育问题时的表现就相对优于其他没有接受过相应系统教育的学生。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一些针对残疾人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具体的应对方法,同时积极培养一定的融合教育的教育指导能力,满足当前随班就读学生中在残疾与健全学生间的接受教育的现实需要。除了高等学校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设立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课程设置等教学实践的指导外,因此,除了要切实提升和完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外,还要对教师资格采取更为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以硬性标准的形式强调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的广泛性和覆盖性,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为稳妥的解决入职教师对于特殊人群的教育培养问题。针对特殊人群教育与普通教育相适应问题,其实西方国家还是具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在西方国家,各行业的资质培训和考核都十分广泛,这也促使形成各种专门性更强的资质培训,这种专门性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等学校覆盖面不足的现实缺陷。缓解了滞后性带来的各种不足之处。在西方国家,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培训有很多,这些不同层面的培训也在一步步完善着整个国家对于特殊人群的帮扶体系。虽然我过也从政策上对残疾人接受教育提出了标准,但是将政策付诸于实践,却没有更为明确的资质体系和认证标准作为补充。也没有较为严格的考量。这久导致在直接面对残疾人群教育问题上总是会有不同的问题不断出现,不同的矛盾亟待缓解。因此我们这一点上就可以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

4结语

开展特殊人群与普通人群共同享有现行教育资源本是一件好事情,它彰显着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随着残疾人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融合共同发展已不再只是小范围的试点,而是正在逐步扩大的普及。因此相应的配套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跟进,无论是教育专业,还是辅助的教育培训,都需要加紧完善和强化的脚步,以实际行动来补足先现实之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空白之处,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融合,大普及。

参考文献

[1]李际麟.论我国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J].绥化学院学报,2015,35(10):149-151.

[2]赵勇帅,邓猛.西方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5(3):9-15.

[3]冯帮,杨茜.中美特教教师城乡一体化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3):59-64.

[4]王玲.全纳教育认识的几点批判性审视[J].现代特殊教育,2015(20):76-80.

[5]桑国强.国内、外特殊体育教师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6):44-54.

作者:何莉 单位: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