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这也是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但若要达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就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体育教学要突出健身育人,并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同时,还明确指出了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遵循这一教学方针,将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而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创新课堂,强化学生健康行为

要培养高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并且关注到个体,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体育教师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方法,主动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结合实际学情灵活运用新理念、新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比如新编教材《体育与健康》中详细介绍了吸烟、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对照和反思,看看自己是否存在这些不健康行为,如有,对自己的生活又造成了哪些影响;然后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生活习惯,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探讨如何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播放案例视频,加深学生对吸烟、酗酒、等危害性的直观认识,从而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健康意识。

1.2不断优化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以实践课为主,更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所以体育教师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取得教育成功,就要正确认识师生关系,不断地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想建立积极稳定的师生关系,日常教学中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课下要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情绪,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比如多开展一些游戏、比赛,而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进退同分享,这样无形中缩短与学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或者开展团队协作训练活动,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

1.3定期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应多成立体育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还应加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举办校园球类比赛,篮球赛中的漂亮跳投、足球的精准射门等精彩表现都可以提高学生身体活动能力和有效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积极感知,体验运动的快感,及时消除自身的不良情绪,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情绪宣泄的一个途径。同时,还能改掉学生以往懒于运动的惰性思想,促使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从而实现学生健康行为的目的。

2.有效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从高中体育教学实际入手,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体育品德,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建立全面、详实的措施和方法。

2.1在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团结合作、敢担当的品德。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为显著。正如所说的“只有团队间有机地相互配合,才能使效率达到最大化,取得最好的成绩,而体育与其他工作是相通的”。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部门,单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个体不推卸责任,并愿意为团体竞争作出自己的贡献,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弥补自身不足,才能达到共赢。而体育运动大多数项目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从而提升团队的竞争力。如在开展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制定交接棒每失误一次扣除相应分值的比赛规则,这样小组间就不仅要考虑到提高速度,还要注意配合,避免失误扣分。此时,教师还可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置最佳阵容,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争取发挥自己的力量,赢得团队的胜利。这样让他们懂得接力跑不仅仅是四人的简单组合和默契配合,还要进行缜密分工、各司其职,从而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真正明白“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

2.2在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履行社会职责、相互尊重的品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教育发展战略主题中就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这表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已成为学校教育中最重要、最迫切的课题。而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教育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体育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教师可多开展校内外体育活动,带领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或者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健身器材使用方法、健康知识的讲解宣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自豪感。另外,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还应及时教育学生如何尊重对手、尊重他人。

2.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胜负、文明礼貌的品德。这既是体现学生思想道德和个人修养的关键品质,也是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素。但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阅历毕竟有限,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客观地看待输赢,甚至比赛中失利后会出现辱骂裁判、抨击对手的行为。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比赛结果,重点是享受比赛的过程;要客观地看待输赢,失利后要及时总结反思,加强训练,努力争取下一次的进步;也不要赢了就骄傲自满,输了就垂头丧气。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文明参赛、文明观赛,在赛事中要遵守纪律,尊重裁判与对手。

3.多措并举,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并显著提高其体能、运动技能水平。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持续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3.1为了全面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理论课上教师可重点讲解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注意事项,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更熟练、更全面地掌握各种体育运动技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如开展校园比赛,检验学生的训练效果,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抑或开展校际间的联谊比赛,充分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3.2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在教授篮球的基本技能和战术时,可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对动作要领有个直观理解,掌握动作更快;还可以播放学生练习的录像,让他们观看自己创编动作的同时还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由发挥能力。

3.3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应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比如教师可先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的动作规范、学习态度、运动水平等为指标,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给学生正确的反馈,以促使其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在不断深化,要想切实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就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健康行为培养,使其能认真生活、科学锻炼。同时,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品德。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9):81-84.

[2]齐吉生.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6):81+84.

[3]王延娥.体育核心素养理念培育下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3):86-87.

作者:陈秀枝 单位: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