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

摘要:高职院校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开展什么教育,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可充分挖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蕴含的德育价值、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概述,同时阐述了“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教学契合点,最后总结了“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施措施

常规体育教学虽说也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但难以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社会适应性的提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核心理念,可促使高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中贯穿思政工作,以此实现育人的全程、全方位。通过将“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教学融合,可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本身是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可实现思想政治课、通识课和专业课整合,合理布局课程教学团队,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完善评价体系。促使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全方位育人。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职业素养主要是为规范人的行为,促使人遵循相关制度。职业素养的内在要求为,展现人的职业综合品质。相关学者认为,职业素养又可划分为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或可划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其中显性素养是隐性素养的外在表现,隐性素养决定显性素养,两者共同构成职业素养。不同岗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同,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未来发展趋势,构建系统性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教学契合点

(一)重要性

想要实现思政课程创造性转化,应当促使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体育课程教育为主,思政课程教育为辅的双重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智育,或将德育、智育寄于体育教学中,可在提升学生知识素养,注重学生德育教育。

(二)契合点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职业生涯中,包含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两项。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评价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否成功,专业素养培育占比15.0%,非专业素养培育占比85.0%。德国学者将人的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英国、美国和新西兰分别把非专业技能称之为通用能力、基本技能、必要技能。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应当认知到德育意愿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思政”就学生健全人格、团结合作精神、价值取向、竞争意识等方面培养,通过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可促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措施

在“课程思政”的视野下,高职院校通过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德育功能,可实现学生拼搏精神、规则意识、爱国情怀、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纪律观念、集体观念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自身职场适应能力,不断强化自身信心,以此促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敬业精神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每个公民需要遵循爱国、敬业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自身后期的发展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通过设置体育欣赏课,为学生展现我国著名运动员的辉煌成绩、比赛视频,为学生讲解运动员、教练的先进事迹,可在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切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明白,不管是何项体育运动,只要经过反复训练,均可学好。职业技能同样如此,高职院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次实践机会,可促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应当结合当前体育教育需求,凸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阶段,应当改革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最终目的,改革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活动,以此实现学生创造力、思考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培养拼搏精神、提升竞争意识

笔者认为,体育本身具备显著的拼搏精神,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坚强的意志力。比如:在中长跑运动阶段,若学生在比赛途中出现“极点现象”,比如:气喘胸闷,但学生还是坚持继续比赛,不仅可实现学生意志力的磨炼,还可锻炼学生身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通过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训练项目,可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各类素养。借助不同的体育竞赛、训练项目,能够为学生制定良好的奋斗目标,实现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拼搏精神。

(四)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实施,要求在高职院校在体育课堂教学阶段,必须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切实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延伸教学法,创新体育与健康教学手段,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学生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团队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后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训练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适应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阶段,通过建设“职场仿真”场景,配备对应的体育训练,可实现学生反应能力、承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阶段,为保障“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融合,需要依据学生专业,开设不同的体育训练。比如:就车船维修专业学生,应当注重学生力量素质训练,开设搬重物、滚轮胎等体育练习;就计算机和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应当注重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和控制力训练,可开设夹弹子、握弹力器等体育练习;就光伏发电技术类专业学生,应当注重学生动作的准确性,触觉的敏感性救助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开设羽毛球、篮球等体育训练;就商务类、接待服务类专业学生,应当注重仪态、姿态训练,可开设形体练习、礼仪练习;就工程测量、地矿专业学生,应注重学生野外生存能力培养与提升,可开设登山、攀岩、定向越野等体育项目。

(六)培养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观念

就实际情况而言,良好的团队协作可实现工作目标的落实。团队主要是为实现某一目标,促使成员相互协作,团结各方力量。就企业而言,杰出的部门、杰出的单位,需要优秀团队的支撑。当前学生群体内,大多为独生子女,强调自我,集体观念相对淡薄。为促使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强化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体育教学阶段,可积极开展羽毛球、接力跑、足球、拓展训练等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特定的体育训练环境,促使学生在各类体育竞赛、体育活动中,可做到换位思考、相互协助、协同成长,以此强化成员内部沟通。

(七)培养规则意识、增强纪律观念

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体育教学结算,应当注重学生规划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明确体育灵魂、体育魅力,自觉遵守规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得知,在国家体育竞技中,若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与、恶意犯规、任意停赛罢赛等均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若体育裁判员收受贿赂、执法不公轻则会受到社会谴责,重则会被法办。高职院校通过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体育活动,可实现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增强自身纪律观念,在步入职场后能够严格遵循规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促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可实现学生各类素养与情怀的培养,促使学生精准定位自身,以此为学生后期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应菊英.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析[J].运动,2018,22(19):135-136.

[2]朱秀清.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羽毛球选项课为例[J].运动,2018,10(20):130-132.

[3]胡摇华,蔡犁.基于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导向下上海市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5):32-38.

[4]陈毓,陈晓兰,陈巍,王妲妲.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4):94-95.

[5]胡青海,任道燕,宋剑锋,任伟.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1):142-143.

[6]钱明赞.高职院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J].运动,2017,22(18):122+105.

作者:陈庚仁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