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10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10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资源应用

摘要:

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的最主要渠道就是思想品德课程。但从我国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入,老师们逐渐认识到课程资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之一,其开发和利用也得到了老师的重视。研究学生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生资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策略

思想品德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全人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初中生德智体全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来看,教学效果远不理想。伴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推进,老师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资源的重要性,开发、利用学生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一、学生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学生资源的基本概念

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主要可以划分为生成性资源和基础性资源两种。生成性资源是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的课堂发言、行为、情绪等,而基础性资源则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对教学有帮助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二)学生资源的特点

1、差异性是学生资源最大的特点。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性格、爱好、思维方式有异,掌握的知识技能、课堂发言、行为、情绪等也就各不相同。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差异性,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学生资源是非物质的、无形的,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被老师开发、利用。并且,学生资源来源于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辅导,只要掌握了利用方法,就能够做到资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学生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学生资源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发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也都属于学生资源的一部分。

4、学生资源是动态的。学生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经验和知识也在不断增多,价值观也会产生变化。

二、目前学生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初中老师意识到了学生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开发和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资源没有发挥实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一)教学模式落后

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前仍然属于应试教育,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地听,甚至有些老师会划出重点,然后让学生自己背诵、记忆。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了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理论研究不足

目前我国学生资源的研究缺乏整合,没有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研究成果比较松散,实践教学中缺少理论指导。特别是学生资源的范围界定不够清晰,很多老师认为学生提出的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问题和课堂上一些突发事件,不属于学生资源,致使学生资源被浪费。

(三)部分老师能力不足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应用学生资源需要老师有较强的综合教学能力,但有些老师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资源被浪费,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1、初中生正处在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逆反心理严重,世界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学生资源开发困难,而一些老师能力不足,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

2、老师对学生资源认识不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任务重,既要完成课本知识的教学,又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老师往往要承担很大的教学压力,致使很多老师忙于知识传授,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少,学生资源常常被忽视。一部分老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狭窄,还仅仅局限于书本、信息技术等相对静态的资源,没有意识到学生资源也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此外,开发学生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但部分老师在开发学生资源时偏离了本来目的,片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偏离了开发学生资源的实质。

3、一些老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这样的课程来说,老师教学观念落后,单方面的传授课本知识,只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就会让学生产生惰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三、学生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学生资源差异性、多样性、动态性等特征,和目前存在的教学模式落后、理论研究不足、部分老师能力不足等问题,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差异性,掌握基础性资源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掌握了一些知识基础,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来发掘学生资源,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老师可以举办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这样充分掌握基础性资源,合理利用。另外,学生资源具有差异性,老师一定要尊重差异性,宽容、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创设情境,发现生成性资源

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将枯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发现生成性学生资源。比如,在讲诚信时,老师就可以选择相关的电影片段或者社会新闻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提问时老师应当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创设情境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动态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情境提出疑问,然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在平等、积极地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学生资源。但在创设情境时,老师必须要把目光放长远,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而是要通过情境来发现生成性学生资源。

(三)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要想发挥出学生资源的有效性,老师就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资源的重要性,既要利用好基础性资源,也要在课堂上注意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老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批评,而要学会捕捉学生的错误并加以利用,引导学生一起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避免学生再犯同样错误。另外,老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前要设计出开放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开阔思维,促进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课上要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有效开发利用学生资源;课后可以通过一些探究活动性的作业或者找学生谈心,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挖掘学生资源。

四、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能够得到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但在实际的运用中,还存在教学模式落后、理论研究不足、部分老师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转变自己传统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林子龙 单位:厦门市翔安一中初中部

参考文献:

[1]赵庆来: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王素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谢琳: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周双:有效教学视域下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34:231.

[5]郭丽青:开发学生资源,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69-70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景教学应用

摘要: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较难入手的教学过程,由于其思想性和理论性较强,在讲解过程中难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因此大量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正努力使得课堂教学朝着高效性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情景教学在各个学科的尝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并且力求根据其学科特点进行相关环节的调节。立足于此,探讨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重要性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只是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共同作用,而在内容上,教师通常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解,甚至是照本宣科,从而忽视了教学方式的效果,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尽管长期使用,但现代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并不能有效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极少和学生进行互动,而初中生又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的阶段,处在压抑古板的课堂氛围中,其学习热情难免遭到抑制。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而教师未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与课堂氛围逐渐脱离,如此怎么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呢?因此,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科特点,我们借鉴语文学科常用的情景导入方式,提出了思品课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思想品德课堂中去,在互动和交流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

一、情景教学对于初中生学习的重要性

普遍而言,初中生尽管思维活跃,但他们的学习意识有所欠缺,缺乏必要的学习主动性,一些时候需要师长的监督,这也是目前教育的一个阻力之一。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推行情景教学,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课堂气氛调动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享受和分享学习的乐趣。教师通过创设一些创新的课程环节和活动来激励学生参与其中,强化其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1.优化情景设计,吸引学生参与

学习的最佳方式应当是学生自己的主动思考和探究发现,唯有如此才能够加深印象,升华知识理解和再建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情景的设计,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理论和思想学习中拓展情感领悟力,进而获得科学的道德观念。初中生的感官体悟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较强,教师可以立足于此设计一些感官层面的情景体验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在进行《走进父母》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描写亲情的歌曲进行课程导入和课堂插入,让学生在听觉引领下感悟课本内容情感取向。

2.巧设情景活动,引导学生加入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进步性,同时,也在实际的尝试中发现,情景教学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探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相关的情景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从而理解课本中的内容。例如,在进行《在社区中生活》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短剧表演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社区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社区出现的一些问题,牵引学生通过情景表演来提升兴趣,进而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习热情。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排演短剧和小品,以社区生活为主题,体现他们所理解的社区生活,适当利用课本中的内容,结合生活,进行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师生间的和谐。

3.注重问题设计,师生互动思考

问题教育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思想,即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学习一段内容,让其在细致学习之后提出一些问题,无论是与同学交流还是与教师探讨皆可,这一过程致力于引导学生培养质疑精神,拓展思维。而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情景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在课前抛出一个问题,接着引导学生进入课本,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分析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起组合成这一话题内容的问题系列,从而促进知识内容的学习。例如,在进行《规则与秩序》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提出“规则和秩序有没有绝对的正确性”这一中心话题,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课本内容的分析,从中找到回答,并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4.适当进行音乐情景教学

除了以上的环节设计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加入一些音乐情景教学,不仅能有效舒缓课堂紧张节奏,还能让学生通过一种放松的方式进行课本内容的理解。如,在进行《友谊的天空》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朋友》《今生缘》等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相关歌曲来理解友谊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进行这一单元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学内容在一段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但教学方法却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现阶段的教学需要而做出一些改变。教育是兴国之要,无论是方法革新还是思路更新都应该格外慎重,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是最直接的影响者,因此他们也应该为教育模式的改革谏言献策。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时间尚短,许多地方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待完善和调整,但总体上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的思想和追求,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有益的。

作者:李福春 单位:四川省成都高新顺江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圣安.初中政治课堂导入方法新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1(12).

[2]李瑞洁.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导语艺术的实践探究[J].才智,2011(27).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摘要: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意识到思想品德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遵循的还是传统教学理念,无法正确应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只是局限在课本教材中,没有选用一些优秀的经典案例实施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善于正确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此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人生观;积极性;教学案例

初中生还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社会生活一无所知,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具有很大的教学意义,教师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引用一些优秀案例,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感悟人生。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

1.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学生通常情况下只能记住一些重点内容,而教材中的价值观没有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2.提高学生解决事情的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较好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来教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学习案例中人物的优良品德,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地处理、解决问题,合理控制自身的情绪,对事情有客观、积极的分析和判断。

3.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学习思想品德最重要的目的是反作用于社会,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正确的认知,能够把所学知识正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传授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较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有趣案例的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是合理选择教学案例,这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要和教材内容有直接的联系,并且能够有效地启迪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材,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例如,目前思想品德教材添加了时事热点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结合“一国两制”和香港目前的经济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不要受滋事分子的煽动而参与违法活动。

2.设定疑问,引入案例

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合理引入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案例内容,能够把理论知识合理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合理调控情绪”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然后适时导入著名相关的案例,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加强案例讨论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加强案例的讨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吸收案例内容,从中有所收益。例如,在学习“正确对待网络”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网瘾少年被母亲阻止上网,而杀害了母亲”和“福建人民广播节目中残疾人郑明利用网络自学成才”两个案例,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两个人是如何对待网络,如何利用网络信息的,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应用网络技术。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优秀、合适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有所收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陈婧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校

参考文献:

[1]蔡华.论新课改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使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2):112.

[2]赵金荣.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24):140.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

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讲解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和公民社会之中的共同守则,还需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和慰藉。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碰撞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教学所必须达成的目标。本文在关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教学是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之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之中,应该突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互动,呼吁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起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学校不仅需要教书,更需要育人,学生的成长成人也是教育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同时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叛逆心理和好奇心态都较为严重,这一阶段的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心灵塑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是他们接触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由此,思想品德教学在中国的初中阶段教学体系之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在学生的人格塑造、人格培养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当前的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发挥,也影响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探究这些问题并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思想品德学科由来已久,长期以来被列入中国教育体系之中的政治课程,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门以宣讲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程,教学手段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之中常常被视为一种较为单一和枯燥的模式。在教师讲课为主要方式的情况下,学生缺乏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机会和渠道,教学和学习变为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严重时甚至会发展成为灌输和填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不受到重视,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削弱。除了教学模式的弊病,教师也受限于传统的教师形象,认为认真、严肃、不苟言笑才是合格教师的标准,而轻松随和常常被认为有损教师尊严,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考虑到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是对于学生思想观念进行引导的学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双方进行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的关键,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教师形象,而应该以更为平易近人和亲切随和的态度面对学生,以鼓励和表扬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保证师生间交流的正常进行和思想品德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情感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完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纽带,营造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并塑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用情感教学法,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当前的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之中,引入情感教学法应该以教育理念的改革为前提。教育观念的改革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教师的教育观念应该在引入情感教学法的同时得以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并不对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之间的感情类似于父子,教师对学生有着关怀和指导,学生对教师有着尊敬和仰慕。可以说,在传统的师生观念之中,师生之间类似于朋友的平等关系和感情交流并不得不到提倡。但在新的教学理念中,引入情感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在建立感情联系的基础上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建立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首先秉持着真诚的态度、信赖的态度和理解的态度处理师生关系。真诚是一种良好关系的首要前提,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待人真诚,对学生有着发自真心的关爱。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秉持着信任的态度,相信学生的个人品德和学习能力,并通过不断地鼓励和激励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的目标。再次,教师还要设身处地理解学生。所有的教师都曾经是学生,都亲身经历了求学阶段的种种酸甜苦辣,对于学生的境遇和感情状态也都有所了解。情感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时时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和特殊心态,并试图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设身处地真正地理解学生,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真正做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影响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前提。引入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感情的因素,提倡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摒弃片面的说教和单薄的指导。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氛围之中完成初中学生人格塑造和思想升华。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还有赖于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

作者:龚茸茸 刘永兰 单位: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兰州市教科所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提升

摘要:

在新时期,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中我们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又有什么合理的解决方案呢,本文就以上问题发表一点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对策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践关联不大

教师习惯将课本的内容一成不变的传输给学生,没有将课本内容与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教学内容空洞,学生虽然记住了条条框框的知识,却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贯穿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始终,这也跟大背景下的社会制度有关系,自古我们就流行以考试的方法挑选人才,今天这种方式也是基本国策之一,这就导致学校,老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否拿高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且在大多数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学生无法和教师平等的进行学术交流,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在教学改革中新的教学方式成效甚微

在传统教育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下,国家提出了教育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推崇以实践为目的的教学,为此学校及老师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将主动权交在学生手上,再比如以提问的方式将书本内容灌输给学生,还有分组讨论,积分制度……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出现在人们视野,知识从效果上来看,并没有起到大的作用,反而有愈加倒退之趋势,这就是我们应当反思归纳的时候了,表面上我们做出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可在“花样百变”的教学下知识真正进入学生脑子里的有多少?恐怕收获甚微,该现象表明我们新的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不够科学,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教学。

(三)师生互动过少,课堂缺乏吸引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提不起兴趣,上课难免会表现出嗜睡,呆滞,思想跑毛等现象,这也就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将课本知识以专业的话语讲解出来,而不举生活例子,也不布置课后思考性作业,那就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师生之间交流过少,调动不起来学习气氛,也是学习效率低的一大原因,学生和老师常常处在两个“世界”,台上自顾自的讲,台下漫不经心的听,二者没有融为一体组成“真正”的课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忽略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性,甚至放弃这门学科的学习。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走入学生的世界与其进行思维上的交流,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需密切关注的问题。

二、对怎样完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探索

(一)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思想品德教学本身就是教导学生更好的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一个理性的思维去判定一个事物,对我国的经济思想品德文化等有个基本全面的了解,提升我们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实用性强的学科,在注重实践能力的今天,将所学运用到实践显得更加有意义。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将理论知识生动形象的教授给学生,课下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以牢固的理论做支撑,才能在实践中熟练的运用,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新课标表明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乃是学校课程体系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这进一步说明了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多多对学生进行启蒙,结合当地思想品德、经济、文化对所讲知识做一个生动具体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认识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学科产生兴趣,积极去发现身边的思想品德因素,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时常给予学生关心,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容上,与他们谈些课堂之外的话题,不要好像下了课就各奔东西了,在交流的过程中细细体味学生的思想动向,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增加双方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在面对教师时愿意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导,有困难时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这也是作为思想思想品德教育老师的重要责任,所以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的进行有非常显著地促进作用,也是新一代师生应该具有的品质。

三、结语

思想品德素养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他关系到我们的思想道德层面,是人们生存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学校及师生的重视,在新课标背景下,理应不断改革完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传统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思想品德教学向“光明”的方向不断前进,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宗国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参考文献:

[1]占佩.初中思想思想品德“综合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蔡寿禄.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问题和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2013,(02).

[3]陆月.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4,(64).

第六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

初中生的思想不足够成熟,因此,对初中生的思想教育也是教学的关键部分。思想品德的教学旨在提高初中生对我国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为人处世的思想道理的教育,让学生有着正确的处世思想,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与相关教师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案例分析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走进了教学的课堂,案例分析在课堂的应用对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影响,深层次地提高案例分析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

案例分析;思想品德教学;重要性

思想品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相关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可以在初中生的思想建立期,引导他们不被那些歪曲的思想所污染,以往学生在这思想的扭曲下做出有所他人或者国家的利益,这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相驰。案例分析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时,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知识前,先进行与内容只是相关实际案例的讲述,这些案例的讲述有利于学生在无意识间就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在正式学习内容知识的时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所看的案例与讲课内容有着相关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教学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了知识的吸收效率,对学生良好思想的建立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

一、传统思想品德教学的不足

初中生的思想正处于初步的建立期,因此这段时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想品德学科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因为它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所占比重不高,而一些教师也没重视对这学科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对引导学生正确建立良好的思想,容易使初中生被其他一些劣质的思想所侵染,从而导致一些不好的风气的产生。比如因玩乐而荒诞学业,一些打架斗殴的发生,甚至做出一些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利益的事情出来。传统的思想品德的教学,教师只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浇灭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热情。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到学期末,一些教师就会发放一些有关期末考试范围的提纲,学生只要对着提纲进行熟记,即使平时没有认真学,只要记牢这些提纲,既可以在期末考试之中也可以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正因为这样的因素,导致不少学生直接放弃平时的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思想品德有效的学习。

二、案例分析教学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热潮中,案例分析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进入了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学习重要知识点之前进行有效的案例分析。在开始学这些知识点时,学生就会惊奇的发现,这些知识点与之前教师所讲述的案例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在已经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点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更好的跟上教师讲课的步伐,对于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很快地进行解答。这样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案例分析的题材,大多都来自实际生活中,因此,学生对这些案例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在理解这些案例的同时会有深层次的领悟,从而可以更快的从这些案例中寻找出所要突出的关键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相较其他学科具有特殊性,因为这门学科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和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这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恰当的引入与这些抽象的知识点相关教学案例,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对案例分析的效率,以便迅速可以更好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提高案例分析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将案例分析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案例的选择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如果选择的案例是大多学生所不熟悉的案例或者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兴趣,这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成功开展。选择的案例需要贴近生活,最好是较近时间所发生的事作为案例,这样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对这些案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增加学生的身心投入。例如,在学习《加强道德建设》这一章节课,可以引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相关实例,这些模范的精神会给学生心灵造成很大的触动,比如在介绍刘伟这一身残志坚的模范时,从小因事故失去双臂,但依然以阳光面对生活并用双脚进行钢琴的弹奏,最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维也纳进行钢琴演奏。他的实力可以激起学生的乐观,以微笑从容地面对困难。在介绍阿里郎通过卖羊肉串所获得的钱,大部分用来捐款做爱心,这样的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别人遇到烦恼时,可以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感动人物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社会的道德建设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需要学生每个人诚信待人。例如,在讲解“货币”与“商品”的概念时的现在非常流行网购和智能手机的使用,教师就可以将这些作为实际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苹果”、“小米”等这些智能手机,是通过生产和组装而完成的,具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这些智能手机可以称作为商品。进行网购时,使用的是虚拟货币,用这虚拟的货币通过交易进行商品的交换,同时也要向学生传输网购存在一定的风险知识。教师要重视案例分析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深刻记忆和实际的运用。当然,学生需要重视思想品德这门科目的学习,他对学生的思想建设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从而帮助学生更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李琴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西江镇中学

第七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国梦探微

摘要:

“中国梦”是近来很热门的一个词汇,它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是中共领导人在十八大上提出来的,其具体意义是: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名族近代以外最伟大的梦想。这个词汇的含义大大地鼓舞了国人的信心。作为一名思修教师,我们要能将这个名词的含义与我们的日常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明白“中国梦”的核心意义,并且让他们能在找寻这个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优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民主荣辱观等。本文将结合中国梦的具体概况,来简要论述如何在初中的思修品德课堂上融入中国梦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中国梦;初中思想品德;理论概况;影响分析

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让他们的社会行为能够符合道德规范,让学生日后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将“中国梦”的思想定义与价值观引入到初中的课堂教学中来,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价值观往正确、积极的方向的培养,还能让学生的对自己国家所坚持的政策与发展道路更加的坚定。同时,教师通过对“中国梦”的教学解读,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与发展状态,引发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那么,如何将“中国梦”与日常的思修教学进行融合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要谈谈中国梦最突出的优势在哪里。

一、简要论述“中国梦”被提出的意义所在

在论述“中国梦”的思想优势时,我们首先要先回顾一段在这个思想理论被提出以前的历史。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时期,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一段段屈辱史的开端。正是这段苦难时期的出现,我国各个名族开始了辛苦的探索与抗争,其中最为核心的支撑着国人走下去的思想是“爱国”。在中共的领下,中国终于结束了被侵略与内战的时代,并且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国迎来了一个开放的、全新的时代,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中国梦的定义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的复苏与强大,是一种过去国民思想的升华,而中华民族也还在这条复兴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二、如何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中国梦”进行结合

要将中国梦的核心意义体现到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向学生介绍何为中国梦,从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涵与意义。“中国梦”整个词汇的提出不是突然的,它是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憧憬,它的提出是一个累积、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再向学生介绍中国梦的含义时,要能将过去的历史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去。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深重的苦难,这是我们要有一个“中国梦”的根本原因;而国家如今的发展以及它未来的成长与成熟,是我们要有“中国梦”的主要原因。教师要能利用历史事件,让他们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化教育。

1.利用适当的历史材料,来将“中国梦”和课程教学进行结合

利用历史材料,来将中国梦和课程教学进行一个结合,这是最为基本的一个教学方法。由于中国梦的概念是基于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提出的,历史材料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思修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历史资料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历史,了解中国梦的发源与起因。教师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的过程中,要尽量能够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产生一个强烈的、直观性的思想冲击。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到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与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其中的纪录片、图片、电影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对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着很好的效果。历史的引用对于“中国梦”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一些历史案例来进行思修教学。教师只需要在教学的过程,始终贯穿一个“中国梦”的即可。例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利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一些屈辱性的合约,来向学生们展示当时中国所处于的一个艰难的境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向学生们具体展示这些合约的签订的图片,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又例如,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向学生以一条线的方式来展示中华名族的抗争史,其中以中共领导的抗争历史为主,将中国革命主义精神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

2.利用国家现代建设的材料,让“中国梦”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将中国梦与思修的课堂教学进行结合时,教师不仅仅要呈现一些较为久远的历史材料,也要将中国的复苏与建设之路,向学生们进行展示中国现在发展的近况,让中国梦的定义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向学生们展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状态,以及我国的领导集团为了达成这样的结果所付出的努力。因此,我会在思修课开始以前,让学生去课后提前查阅我所要讲解的课程的一些基本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访问互联网、图书馆、杂志报刊各个途径去进行了解。这也是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培养。从中国梦被提出其定义发展至今,中国梦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它不仅仅贴合了国家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修,而且在如今已经成为了国人一个普遍共识,是国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社会生活的主要思想指导。在初中的思修教学中,将中国梦的思修定义进行融入,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式之一,学生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也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作者:张燕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梅仲荪.道德情感教育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1.

[2]胡云琬.思想品德课与中国梦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JIAOSHIJIAOYU

第八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研究

摘要: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的直接动力,教学过程也不例外,学习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将学习看做一种乐趣,并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作为初中的思品教师,应该使用各种方法使学生保持热情、向上的学习状态,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冷漠的情绪,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并保持其记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

思想品德;激发;学习兴趣

一、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

1.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方法

人体的各种感官都可以吸收知识,其中视听结合取得的效果最佳,而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声、电等传播方式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并调动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精心编辑各种画面材料,并将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坚强意志品质”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汶川大地震图片,使学生在强烈的震撼中真切地感受地震中人们的坚强品质,这样原本抽象的坚强意志便转变为形象可感的知识。

2.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

一方面是设置课堂的表演情境,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理解课程知识。比如,初一教材中“我能行”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在考试中,三个同学都获得了96分,但他们的性格却一个自卑、一个自信、一个自负,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表演,表演完成之后,其他同学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好,教师提问同学们自卑、自信、自负三种性格的区别,且应采用何种方法解决性格缺陷问题,这样不但解决了教材中的问题,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设置疑难性的问题情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应该善于设置疑问,以使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学生便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想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可以积极地参与讨论。

二、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种是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语言是沟通交流的主要载体,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枯燥乏味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而巧妙地使用幽默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程也会变为一种学习享受,教学过程也会变得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比如,在学习“计划经济弊端”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顺口溜,使学生在乐趣中掌握计划经济的缺陷之处。另一种是引入多种寓言典故,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而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引入寓言典故,使得思品的名词解释实现具体化与形象化,从而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表演小品、音乐比赛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好奇与欢乐中学习知识。

三、优化布置、批改作业的方法

思想品德的课后作业是教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思想品德作业形式单一且内容重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思想品德教师应完善布置、批改作业的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1.优化布置作业方法

一方面可以分层次布置作业,班级内每位学生的素质水平各不相同,为了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例如,在完成小论文写作时,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而无法完成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写,当然也可以几个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这样作业便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抱着积极的态度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另一方面,思想品德作业应该联系实际生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十分明确,为了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该布置联系实际的作业,比如,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家庭生活中独立的表现,使学生深入了解独立的含义。

2.优化批改作业方法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该加上一些鼓励的评语,将批改作业当做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一定的建议,这样学生便会认真对待作业,且会好奇教师的评语,当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请教老师,而不再将作业看做学习负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自己出题给同学们做,并作出相应批改,这样不但提升了生生互动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代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沟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当今,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场所。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氛围,使思品教学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还应采用典故、以歌导趣、设置图表等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这样学生便可以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做到学以致用,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乐趣,长此以往必然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许治彬 单位:四川省中江县辑庆镇初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吕玥.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昆明市某中学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5(5).

[2]夏轶.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11).

[3]林梅.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1(7).

第九篇: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

【内容摘要】

新课标标准下的教学不单单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利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关键词】

游戏;提问;实际

初中的思想政治是一门人文课,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一些比较陌生的概念,而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只是让学生为了“记住”而去“记”,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理解这些概念。而开展这门教学的意义,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理解知识,更要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一味地只为追求分数还开展教学,不仅不能够体现教学的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要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观念,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更新观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

一、利用有趣的游戏来导入新课

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标教学下的产物,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是学生们在接触一节新课时都不会表现出太大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有趣的游戏来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还可以利用一些技巧和导语来勾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讲解“习惯对人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我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习惯对人的影响,让他们用一个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好习惯和坏习惯,同时又能有效地引入这节知识。于是我开展了一个猜谜游戏。我这样说到:“他是你的朋友,他时刻都陪伴着你。”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告诉我是“影子”。我“神秘”地笑了笑,继续说到:“你的这个朋友,不知是好是坏,如果是好朋友,他可能会对他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是坏朋友,他会让你最终走向失败。”学生们思考了一会,这时有提前预习的学生告诉我是“习惯”。这时,我笑着说到:“是啊,你的这个朋友就是‘习惯’。好习惯能够使你终身受益,而坏习惯必将会让人走向失败。可见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这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就是关于‘习惯’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个‘朋友’进行学习吧。”在这个课例中,我运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一个游戏引出了即将讲解的内容,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让学生们通过猜谜语初步地感受到了习惯对人的影响。这样,在开展教学时,学生们的理解将会更加的深刻。

二、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启发学生

传统的文科类的教学,大多数情况教师是开展“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学也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问题,会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获得启发。这要比让他们死记硬背概念的教学要好很多。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来启发学生。那么,何谓“有效的问题”呢?有效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并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问题。在讲解“习惯对人的影响”时,我除了给学生们讲解了必要的知识外,我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好习惯好坏习惯,那么你们将你们的好习惯和坏习惯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出这些习惯给你的影响。”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习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习惯形象思维的发展;习惯影响着人的行为。然后我问到:“你们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习惯就能影响这些?”这时,有个学生说到:“如果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就会身体健康,如果经常熬夜,精神状态就会不佳。”又有学生说到:“养成看书的好习惯会让我们变得聪慧。”总之,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课例中,我设计的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习惯对人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够起到十分可观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觉悟

思品教学的目的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外,还要影响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觉悟。否则,思品教学将会失去意义,学生也将会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比如在讲解“习惯对人的影响”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思考自己一个月的花费,回顾哪些是必须消费,哪些是没有必要的开支。并且,我还让学生们将这些内容规整到笔记本上,让学生记一笔账。在记录后,很多学生发现有一些开支是没有必要的,比如去网吧的消费、为了打游戏充值的钱等,并且这部分开支还是比较大的。我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消费情况进行了反思,后来学生们也表示这是一笔没有必要的消费,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们回到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以此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并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同时,我还让学生们回到课堂描述自己做家务的情景和体会,并进行讨论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觉悟。由此可见,教学并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空口白话”,而是通过让学生实践,真正地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并让他们从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想品质。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明确思品教学的价值,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高层面的感悟。

作者:刘勇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郑志勇.生命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14(06).

[2]韩永.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与时俱进[J].考试周刊,2014(59).

[3]王建忠.教育二重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86).

第十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自从小组合作教学在我国课堂出现以来,已经被广大教师学习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不断进行各种创新,成为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改变了以往简单的听讲模式,让学生更大程度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但是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依然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主要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小组合作教学

在当前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要求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广大教师一直都在研究的方向。作为初中阶段必学科目之一,初中思想品德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僵化的教学模式中,难以走出来,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合作教学从出现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被不少思想比较先进的教师应用去指导实践教学,已经被证明具有实用性,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大突破。因此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不断摸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方式势在必行。

一、小组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虽然已经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的了解不够全面,小组的构建与分工不合理,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问题探讨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激发,没有抓住合适的机会开展合作教学,而且很多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清晰,没有参与进去。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要想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必须要做小组创建工作。教师在小组组建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组,发挥出小组的积极作用,确保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如果遇到比较困难、小组内部成员学情差的情况,则需要考虑组员数量是不是应该增多,具体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来确定。

(二)合理分工且明确责任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如果没有进行小组内部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那么课堂上虽然会热热闹闹的,但是实际的合作教学会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不但无法体现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反而可能破坏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在完成小组分组后,教师需要指导各个小组进行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教学主导作用,掌握教学开展的具体进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仅是讲台上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可能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善于听取学生的声音,在教学中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师生之间开展合作的渠道。

(四)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时机

一节课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合作学习,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也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进行把控,针对有合作必要的内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活动的进展,最好教师自己也加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又不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难度适中,并且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学习《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消费者可以采用哪些方式维护自身权利这个问题,设计问题“如果你在商店花了200块钱买了一件风衣,拿回去你就发现扣子少了一个,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用情境创建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果学生只有合作过程,没有独立思考,那么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好合作的切入点,还需要对开展合作学习的时间进行预估,并制定好引导计划,确保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学习深度,能够独立进行思考、探究与交流。对课前的准备工作也需要到位,安排学生做好适当的预习工作。小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模式,教师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更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者之一。进行教学任务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教师必要以实现学生个人认知水平以及学习技能的提高,兴趣在课堂得到激发为目标,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余舒静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林双.如何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实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徐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初探[J].读与写(下旬),2013(2).

[3]韦舒莹.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