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分析研究(10篇)

初中数学教学分析研究(10篇)

第一篇: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思考

摘要: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要在每节课教学前做好教学设计,认真学习新课标的要求,从教材内容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灵活展开教学。每一堂数学课对数学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后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新思考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对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创新。在教学前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学后要按照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

1做好教学前的准备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要在每节课教学前做好教学设计,认真学习新课标的要求,从教材内容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教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数学教师就像一座连接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既要理解教材编排的思路和整体的教学进度,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讲授方式和设计课堂提问。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铺垫阶段,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学生为本,采取兴趣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采用直观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图案、样本等,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到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习数学的自觉习惯。教师在教学前要关注生活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搜集一些生活题材,创设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

2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灵活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与计划不相符合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说出学生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重新规划教学路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的侧重点。如:对反比例函数y=1/x,当x1<x2时,其对应函数的值y1和y2的大小关系是。在讲解这道题目时,直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进行讲解,结果发现当讲完这道题目时,很多同学很迷茫,这时就应该赶紧调整思路,采用特殊值代入法,使学生明白的同时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一定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其中一条边是6,求另两条边的长。我将此题进行一题多变。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6,求底边长。变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6,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教师在教学时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探索新的解题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如果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有偏差,教师要提出建议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自觉思考,如果学生的思路错误,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把题目的难度进行区分,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练习一题多解,中等学生在学完例题的基础上适当拔高,对数学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增加基础题的数量,巩固基础。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不断反思,使自己的课堂设计更适合学生的现状。

3教学后及时进行自评和他评

每一堂数学课对数学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后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每堂课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是否按照预期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第二,这堂课有没有创新内容或者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第三,学生是否适应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每堂课后,教师要反思自己哪些环节设计还有缺陷,哪个问题设计不科学等。这些自我评价能够使教学相长,增强学生与教师的融合程度。如在与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勾股定理)时,探讨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很多学生直接运用AC+BC=AB,得出S+S=S,这是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及一部分学生阐述自己思路的启迪下,同学的思维意识得到开放,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在实践中,教师之间也要请其他老师来听课,互相学习、互补不足,优化教学方法。另外,定期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并从教师的评价、指点中得到启发。如,一次作业后,教师就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你做完这次作业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完成作业后,你发觉自己学到了什么?”等,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哪些是欠缺的,哪些是更新的知识,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吴兴梅 单位:鞍山市达道湾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俊忠.初中数学发生教学法的策略与应用———以北师大版“字母表示数”为例[J].中学数学.2015(06)

[2]张俊忠,綦春霞.发生教学法:起源、理论基础与应用———以数学教育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2015(02)

[3]张俊忠.数学教育中数学史融入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09)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摘要:

有效地教学已经不再只是学生对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详细的记录,促使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初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会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教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引言: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或课外知识学习时,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我分组或者由整个班级中学生合作完成的形式对教学内容经行深入探讨,从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学习模式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转变初中教学课堂中存在的课堂单一,学生学习效率低的课堂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1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1小组互动学习模式:

小组互动学习模式是合作学习模式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体现。小组互动学习模式即教师依据教学课题的需求,将学生分成2-6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研究,最后得出教学结论的学习方式[1]。这种小型的分组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分组人数,此外,教师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学生性别等因素,形成合理的分组方式,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最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得出结论[2]。例如:教师在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应用”时,要求小组依据学习的相关知识寻找轴对称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在寻找图形时会遇到问题如“不确定某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进行小组内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1.2竞争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中竞争学习模式是依据心理学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比赛,适当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增加学习压力,形成学生之间良性竞争,提升学生的课堂利用率,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与提升。例如;教师出一道数学题,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强大,看哪组先算出答案,并且准确率较高。这种竞争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小组学习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最终达到小组学习成绩的提升[3]。

1.3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外学习中的延伸: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教学课堂中,同时也是学生在课外学习方法中延伸,教师应用小组互助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应用做调查,例如:“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电费、水费中正负数的应用”、“图形证明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4]”等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并且及时发现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不足,促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提高。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外学习和数学应用中的延伸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趣,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实现了初中数学教学逐步向着实用方向发展,是实际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2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2.1有助于促进班集体团结建设:

合作教训学习模式早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促进初中教学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初中学生之间增进沟通,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形成班级中互帮补助,共同促进的班级氛围。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同时也将学生个体学习转变为集体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学生只有具备这种团结的学习意识,才能促进课堂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2.2有助于教师教师的教学因材施教:

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把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并且及时给予帮助[5]。教师在进行小组互助学习模式和竞争学习中,依据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当前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对学生进行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帮助学生在不同学习层面上提高,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而忽略部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状况发生,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个性发展,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护理和自我提升,形成良好的初中数学学习氛围。

2.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优势,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利用率,为学生的课堂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表述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能力。此外,通过互帮互助的合作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自我管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结论: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保障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课堂,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为协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做合格的引导者,促进学生对初中数学学科的自主探究,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利用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作者:刘兆 单位: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1]郑薇薇.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黄文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孙海霞.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1.

[4]张亚琪.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及策略[D].河南师范大学,2013.

[5]崔娟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探究现状调查及策略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阶段,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能力,一种对某件事物有着持久和集中关注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转化为一种无形的动力,让我们热爱我们所关注的事物,并探索其中的奥妙.兴趣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它会让我们看到自己,也有可能看到我们的将来.兴趣除了少量的遗传因素之外,更多的其实是后天的培养,而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

2.自学能力解开了学习的本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我们理解什么是学习的一句关键的话.现在流行的对这句古文的翻译一般是:学习,然后时常复习,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到高兴.我们时常把“说”看作“学而时习之”的结果.如果我们从“说”的角度来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习”能产生“说”的感觉?因为“说”是内心的一种状态,我们的实际行为转化为内心感觉是需要一种机制的.仅仅复习是产生不了“说”的感觉的.甲骨文的“习”字,上面是羽毛,下面是“日”,它表示的是小鹰在学飞,每天在学飞.也就是说,“习”字所引申出的第一个意思不是复习功课,是做事,是实践.“学而时习之”,“学”,或是模仿,或是接受,我学了,我接受了,更要“习之”,就是学了东西,更要去做.讲的恰好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命题,知行合一.你只有学了,去做,才是快乐的.那我们想想,“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学了,接受了,更要像太阳这样不变地去做.讲的恰好是人的一个悟道的过程.你只有坚持做,才会有结果,有了结果,自然不亦说乎,就会很快乐.在这个关键的“习”字上,小鹰每天在学飞,是它自己的经历,老鹰只能在一旁稍稍地指导,这是小鹰在自我学习.自我学习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参与,能让参与其中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属于对思维和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相当重要.随着学生青春期发育的完毕,学生的大脑已经足够他们去展开自己的思维,为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时机.首先,要强调课前预习.初中数学各个章节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有的章节,如函数,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特别高.这不仅对教师的讲授是一种挑战,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在这种比较特殊的章节学习过程中,仅仅有课堂的讲授和课后的预习是不够的,教师应当特别强调课前预习.预习的目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得比较快,而且能够在无形之中让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其次,要在课堂上展开具体的自学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观念上和理念上是不够的.虽然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部分章节比较简单,只需要掌握公式即可.例如,在“统计”的章节,平均数、中位数等概念,有的学生几乎不用教师讲授就可以自我学习.在这一数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不去讲授,当然不是跳过这个章节,而是在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开设自学课,让学生体验自我学习.如果有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依然没有能力去理解,教师可以单独为他们讲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不会耽误整个班级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把握.第三,要让学生树立持久的自我学习理念.初中阶段只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但是这三年时间是学生形成自己观念的最佳时间.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数学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自我学习的能力带向其他学科,带向今后的高中阶段的学习,甚至带向走出学校之后的学习.这是一种持久的学习理念,通过教师的教学是达不到的,必须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让他们自己热爱学习,才能让这种理念保持在他们的心里.

总之,学习,不仅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词,更是我们人生中的关键词.兴趣是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却不一定能让学生进入到真正的快乐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学生能力的发展非常有益,也是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独有的知识点难易程度的差异,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冯铁民 单位:江西于都县仙下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不仅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改革,还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动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融合,从而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一、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师的课前备课很重要,学生的课前预习有必要.初中数学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学生预习新课程的契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能够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新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水平,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认识负数”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的温度表,看看自己家中室内的气温是多少,并注意观察摄氏温度表上的刻度,看看温度表刻度两侧有什么不同.在观察中,学生容易发现刻度中有“+”“-”之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观察的实际,并运用天气预报播报的方法,引出“认识负数”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代表相反的含义,冬天气温较低记作零下摄氏度,夏天气温较高记作零上摄氏度,促进学生理解正数、负数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数学问题、提出数学新概念的数学思维.

二、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教师主要采用视频、多媒体、图像等方式,向学生呈现形象化的新数学教学内容.利用实际生活资源,并将其融入到当前的多媒体课程设计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思维进行感知,采用视觉、听觉、联想相结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共同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另外,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是与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学教学模式.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正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以图像、视频、短片等呈现方式呈现新的数学学习内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在联系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自主、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省去传统式的板书教学,将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内容搬入到生活教学中,设计纸牌游戏的视频短片,利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纸牌带动学生观看视频,理解将纸牌花色的不同变换记作相应的正数和负数,引出纸牌的不同排列,黑色为“-”,红色为“+”,探究如果小明和小花都同时将纸牌进行翻转,得到2个梅花6和1个黑桃3;小花得到2个梅花4和2个红桃9,那么小明和小花翻转纸牌的总数为多少?观看视频操作短片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学生很快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将自己作为对话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从生活经验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答案,讨论结束后,将结果与班级的其他伙伴沟通,教师随后用图式的方法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中展示“有理数乘法”的算法,使学生一目了然.可见,联系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运算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新科技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新技术也开始不断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科技优化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讲“认识有理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设计教学,将“城市的新貌楼房的变化”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观察楼房的层数标识和电梯按钮标识,让学生通过动画展示直观的发现楼房、大厦中楼层标记的变化,高楼大厦数量的不同,建筑物数量的不同,高度的不同等,认识“整数、正数、负数、零、正整数、负整数、分数等”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不同数字蕴涵的不同概念等,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有理数”的组成与构成,并通过小组探究解决问题,找寻“有理数”等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就要充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教学主体角度出发,探寻他们感兴趣的学习点,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调动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数学新概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作者:黄淑华 单位:江西赣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数学是一门讲究灵活运用的学科,需要学生学会转换思维和方法进行解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探索数学的解题技巧,丰富题型和经验,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课堂教学活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

如今的初中数学学习,学生的学习理念仍旧陷在原先的固有准则里.探究其原因,可以大致总结为:一是教师教学手段的传统化;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弱.教师教学手段的传统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为主,而且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也集中在教师的讲课上,导致教师对课堂的主导性过强,限制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想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弱,主要还是从小学学习阶段遗留下来的一个学习缺陷,需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自觉地转换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克服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学生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要摒弃在传统课堂上的一对多的教学理念,而是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进行单个的交流和对话,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教师面前自在地展示自己、表达观点,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学习状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自身的教学语言,适当缓解课堂中容易出现的紧张气氛和学生的不自信行为.例如,在讲“四舍五入”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后半段留十分钟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应的题目,给他们自由解题的时间.然后,在学生解题时,观察不同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并给予指导.这样,教师能够实时把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启发式的提问,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多角度提问.启发式的提问,也考验教师的临场反应能力.在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应用,尽量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想法.另外,启发式问题的答案要比较宽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述自身的想法,教师不能以自身的答案限定学生的回答,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在实际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新媒体软件创设学习情境,当学生进入这个情境时,教师再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一般会选择创设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在多媒体软件中创建一些题型,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答题,并且完成每个答题步骤都会有该步骤的详解,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

4.引入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真正高效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两方积极参与、沟通、探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的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倡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种分组合作法,要以长期合作为主.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提高,从而总结出适合自身乃至整个团体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方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克服师生间存在的陌生感,运用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给学生创造一种自在、愉悦的教学环境.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引导.这种引导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外的学习任务,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应对不同的教学场面,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霞 单位: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

参考文献

李之航.浅谈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策略[J],教育周刊,2014(05).

任丽艳.关于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4).

第六篇:初中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

素质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方法,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并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数学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开发潜能,让学生能够养成高尚品德,并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点体会.

一、优化概念教学,提升文化素质

数学概念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概念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学会联系研究对象与教学任务,有效理解数学定理以及数学法则的导出规律.更重要的是,优化概念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包括测量、天文、化学及物理等,进而确保学生在教学中养成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百折不饶、锲而不舍的科学素质以及文化素质.首先,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结构体系,采用连贯性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例如,在讲“绝对值”时,教师可以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引入教学内容.其次,数学概念的外延、内涵均会在数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充实中发生变化,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发展观为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说明平面内的角,包括直角、钝角、锐角、周角及平角等,随后延伸至任意角、负角、正角、线角及线面角等.此外,在教学中应把握系统性与层次性的原则.对于系统性概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运动型、静止型、定量与定性四个角度进行深入理解.在讲解层次性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旧概念推导新概念.

二、完善实践操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让初中学生能够实践及运用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完善实践操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以便在观察中发现自我以及发掘自我存在的潜力.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成为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在适当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养成实践操作的思维模式,进而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次,教师应启发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合作交流.学生是素质教育课堂中的主体,在保证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应提倡学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在互动中不断碰撞彼此的思维及产生新的灵感.例如,在讲“平行、旋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的基础上探究以下问题:在画有任意三角形的纸上覆盖一张透明薄纸,在薄纸上绘制与原三角形重合的另一三角形,随后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固定一枚图钉,并围绕图钉旋转薄纸,旋转角为45°、90°、180°、360°,让学生观察记录旋转过程中薄纸上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总结.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操作的过程认识到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强化数学美育,提升整体素质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重视数学美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首先,教师应强化初中数学的对称之美.初中数学中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图形均具有一定的对称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对称之美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美育教育,充分集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产生较强的主动性.例如,在讲“中心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了解图形所具有的对称美,深化理解对称美与中心对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数学具有探究性强的特点,能够科学刻画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具有自然特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需要为现实生活服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具有的实用性以及自然之美.例如,在讲“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入常见几何图形,呈现几何图形,如课本、课桌、五星红旗、黑板等,启发学生联想其他图形.向学生说明几何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由多边形引出蜂巢(六角形),并说明六角形较为稳定.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感悟数学知识的自然之美,从而实现美育教育.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素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概念教学、完善实践操作教学、强化美育方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王兵 单位:江苏响水县老舍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摘要:

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学生的课堂地位逐渐被探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味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主体地位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思想仍然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还是在填鸭式教育的背景下被动地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对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分析

1.教学理念落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注重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而对于学生理解了多少、学生的课堂感受,学生有没有积极性等,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所以不得而知,课后一味地布置书面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仿若旁观者一样置身事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2.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创设教学情境,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仅仅学到了教材要求的知识点.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取的知识有局限性,对于问题的思考也无法进行创新,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培养,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落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较为呆板,不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机械地按照教材要求完成教学计划,没有结合当前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理解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4.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欠缺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有些教师的专业知识已经过时,却未进行知识的更新,或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的储备不足,无法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给学生进行延伸性的教学,学生也无法学习到一些额外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对于初中生而言,年龄较小,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猜想和大胆假设,并给予学生一些提示,然后让学生进行尝试性解题.而后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节省了教学中不断画图的时间,又将一些抽象难以教学的知识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

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于自身能力进行提升,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在课堂的反应,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趣味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举行抢答竞赛、小制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作者:谢芸琼 单位:江西丰城市孺子学校

第八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反思能力培养

摘要:

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一门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本文介绍几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反思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谈点体会.

一、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习题解答中进行知识的反思,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技巧.在数学教学中,对习题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反思在本道习题的解答中都应用了哪些基本的知识,然后对习题进行讲解,讲解完成后,再次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或者是本次用到的解法都能够应用在哪一类的题型中.这样,通过一道题就可以对一类题型进行讲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课堂小结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课堂小结就是在课堂中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在课堂小结中,也可以对知识进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慢语速,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对知识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形成知识的构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对于课堂小结,教师可以针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进行总结,总结方程组都会出现什么形式的解,解是否是唯一的解,会不会存在多个解或者是无解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总结,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方程组的理解程度.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经过反思,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梳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够通过小结的反思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在错题总结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错题总结就是针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总结.错题总结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在错题总结中,学生需要对自己做错的题型进行反思,然后找到问题所在,是题目没有看清楚,还是理解错误.在错题总结中,就算是计算上的错误,也要进行反思.学生只有认真思考,才有可能记住易出错点,在下次做题时才能够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在错题总结中进行反思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平行线”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由于理解程度的限制,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混淆,在复杂的图形中,根本无法分辨这些相对应的角的名称,也就无法运用这些角进行平行线的论证.因此,学生一定要回归课本,对课本上的例题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反思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对这些角进行分析更为方便快捷.只有经过这些反思,学生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查漏补缺.错题总结中的反思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去反思,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知识.在错题总结中,教师只是起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的作用,从旁协助学生去分析教学内容,去巩固所学知识.错题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好教材.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与做题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错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易错的题型进行统一的反思,进行纠正.

四、在日记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日记就是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的形式,对数学教学中的知识进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促使学生养成对知识进行反思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写反思日记,不是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忆,重点要突出反思的特点,让学生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然后加以改进.学生要在课堂上记下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在课下根据知识点进行反思,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在日记中,学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写下自己的意见与自己的思路.此外,学生还要对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在各知识点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过渡桥梁,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从而能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总之,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性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针对习题教学、课堂小结、错题总结、日记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作者:李姝凝 单位:吉林梅河口市实验中学

参看文献

王德清.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方法[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4.

车兰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于蓓蓓.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路径探析

摘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完成学习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就是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是将小组的成绩作为一个整体的评判标准,最终一起达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之所以能够得到师生的认同,是因为它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沟通意识,通过与其他同学在知识上的探讨,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1.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学习心得、方法技巧分享给其他人,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教师沟通,加大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互动频率,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获得全方位知识的扩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让学生乐于学习,喜欢学习.

2.开展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的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听课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也会提高学习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模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延伸出来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教师的讲课,教师由独自授课变成了答疑解惑,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学生是知识的获取者,教师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

1.分小组进行学习.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基本模式就是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学生合作探讨学习.小组学习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要太少,每组4~5人比较合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合理安排小组成员.要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性格互补、性别互补、学习习惯互补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组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在讲“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先找出什么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每个小组成员画出图形,互相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哪些图形不是对称图形,哪些图形不规则,对称图形有多少个对称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对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小组成员互相探讨.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学生把各自的想法都分享出来,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到其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在对称图形知识点上的欠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2.小组竞争学习.竞争学习是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好的方法.对于每个小组的学生来说,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伙伴.竞争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竞争中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在的能力.在竞争模式下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共同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在这个任务中哪个小组利用的时间少准确率高,就判断哪个小组优秀.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完成小组目标,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对于初中课堂来说,学生的活跃性和主体地位是很重要的.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人际交往,学会观察,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董连春,曹一鸣,胡琴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3(6).

第十篇:初中任务驱动式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将课堂内容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整合在一起,以任务驱动学生去发现并串连知识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这一教学法从教师如何巧妙的设计任务到如何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完成任务,都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并通过这一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产生任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关键词: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任务意识;学生自主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素质教育成为教学最重要的宗旨。《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这一宗旨,确立了新的基础教育体系,数学教学也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有兴趣与自信的去实现自我学习的目标。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较为抽象枯燥的,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在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下工夫,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保持更为长久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任务形式作为线索,每完成一个任务就能达到相应的目标。教师以课堂主题以目标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任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结合实际的任务与教学活动,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学习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密切配合是基本,教师以一个个隐含的教学任务来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发现以及教师的及时指导同样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一个个的发现与任务的完成能够产生浓烈的兴趣与自信,从而会越发主动的去探究课堂教学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知识系统。

2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设计任务为重中之重

任务教育驱动法,从其字面上即可看出任务占据了中心地位,从任务的设计到论证到完成都需要科学系统的方法。任务的精彩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明白任务设定的重要性的同时,设计出高质量的任务是这一教学方法最为基本的出发点。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设计目标明确并有充分吸引力的任务,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发现任务解决任务的主动性。在保证吸引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系统的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直接的任务较能保证任务教学法的良好实施。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未成型,教师的引导极为关键,任务的设计不仅仅要保证课堂知识能够更充分的表达出来,而且还要根据生活实际来完善任务,学生能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运用到生活中去,既保证学到了知识,又保证了知识的牢靠与记忆的持久。学生把自己所学通过生活实际表现出来,能够极大的给与学生学习的满足性与趣味性。任务的设计也可以一个个的子任务去组成一个母任务,子任务的发现既给了学生前进的动力又将母任务的知识融入其中,使两者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环环相扣的任务设计方式使教学内容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

3巧妙利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关键点,要把兴趣培养贯彻到底,避免枯燥的教学方法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解三角形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三角物体就是现成的情境,教师可以将这些充分运用,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图片及其所代表事物的功用等,更直观深入的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与功用。在分析图片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的加深对于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课堂中了分成多个小组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小组中广泛交流讨论取长补短,结合小组的努力一个任务也许可以找到多种解答思路,充分的学习到了各种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与适时的指导,任务完成后,更要针对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与激励。正确的给与奖励,不正确的要及时进行反思与检查,并记录下来,巩固不足之处。

4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和问题意识

师生深入交流讨论,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良性的辅助作用。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如《绝对值》等,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再对比小组之间的答案,让各个小组进行说服对方,这一过程就是对于任务相应的知识体系的巩固以及纠正过程,教师最后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归纳,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归纳知识点,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从实际生活中找出相应的事物作为数学模型,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程,学生就能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数据,根据不同实例,总结数据收集整理的各种步骤方法,更好的吸收课程知识点。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以生活中原始的数据图像为基础,学会抽象化的考虑问题,这样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也能够更加主动的接受任务慢慢的养成任务意识,并逐步学会自己设计任务,巩固相关知识体系。

5及时注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能产生相应的局限性

在分数为上的大社会环境下,教师未必有充足的时间去精心引导学生去发现完成任务,可能使任务流于形式,学生可能只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去活跃课堂,设计的任务也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需要根据这些现实情况不断进行改进。教师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尽量保证大多数学生的接受度,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不干涉不强制,要真正做到一个设计者、组织者、监督者的职责,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在任务实施中,要及时总结评价,激励学生的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并对任务结果的多样性进行及时的拓展。课堂时间的不足之处,要在课外尽量去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点,使数学知识能够在现实中具像化实例化,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6结束语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习效率的提高等有着良好的正面作用。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将一个大小不一的知识体系融入其中,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相关知识潜移默化的进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又将数学知识巧妙的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以任务为纽带,使学生自觉的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灵活有效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同时得到提升,达到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双丰收。

作者:孙劲松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五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0(6):137-138

[2]徐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2015(2):27-28,26

[3]柳先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55

[4]袁卫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3(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