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解析(4篇)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解析(4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本文主要阐述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进行研讨与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在校园当中普遍应用,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较大的打击。初中数学学科的难度较大,对于刚从小学阶段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在教学授课中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那么则无法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产生阻碍。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学科的实际教学中,不仅能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主要核心,以学生实际学习活动为基础,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师的引导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能够在教学环境中形成双向互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传递知识,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促使教学任务能够有效完成。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课程教学的利用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学生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原则

(一)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教学核心地位原则

与以往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相比,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的定位进行转变。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教师应从课程教学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程教学设计者、引导者,教师不应占据课程教学的主导地位,应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进行自主发挥。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应从课程教学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思考者、探索者,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教学问题,通过思考及分析等方式研讨出相应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自己制作或直接下载一些教学软件,有效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帮助,在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认知能力水平,给予适当的帮助及指导,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充分体现其教学核心地位。

(二)在课程教学中强化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原则

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设计原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教师发掘出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的疑惑,并向学生做出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另外,对于学生而言,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存在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教学知识,提升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其核心地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概念就是学生各项能力的体现。因此,想要提升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的精神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则需要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分析或小组协作的方法解决相应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思维逻辑,为后续数学学科教学打造良好思维基础。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的教学辅助来向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在预习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数学知识储备及预习程度来自主解决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在观看相关教学短片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在观看教学短片后,根据短片内容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列出相关数学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单的方法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还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实际应用,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二)构建教学情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构建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过程,也是教师向学生指导教学问题的过程,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多种解题逻辑,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真正意义。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乐趣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制造与教学相关的短片及软件等教学资源。在数学课程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下载与教学相关的短片及软件进行自主课前预习。同时,教师也应在制作短片及软件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教学问题或者为学生准备教学问题清单,让学生能够在观看时进行思考、分析,并对问题作出解答,然后再汇总学生无法解答的教学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学科当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总体质量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完善的思维逻辑,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希望在初中数学教师的不断创新及实践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蔺胜娟,刘俊山.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现代教育,2016(06).

[2]季春英.浅谈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05).

[3]岳晓云,陈爱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4).

作者:郑彩媛 单位:德化第三中学

第二篇: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数学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是一件大事。但由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原因,导致初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呈现出极大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善数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实践研究

数学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数学教学总是能够根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孕育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办法。而分层教学模式的产生即是如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已经达到远远不是一般的教学能够改变的程度,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所产生的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帮助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轻松快乐。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简单的含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在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与之对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成绩实现分层提高。每一个学生对于数学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一些学生听一遍后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可以放心地让这一部分学生多去自学和发掘自身的潜力,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很难一次性听懂教师所讲,课后都回去找老师说“可以再给我讲一遍吗?”。根据学生之间的这些个体差异,将这些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教导不同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与之对应的教学目标。对于那些在数学上天赋和能力更强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自学,多去看看课外的知识,了解更多平时课堂上不会讲的东西。而对于在数学上表现比较挣扎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多让这些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题型,让学生体会到完成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学会享受、愿意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目的。给予不同分层的学生评价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应该多批评少表扬,让这一部分的学生不因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自己的天赋而骄傲,要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多表扬,少批评,让这一部分的学生能够在面对难题时也有信心、有毅力坚持数学学习,在他们快要放弃数学学习时给予一定的鼓励。

(二)分层教学的特点

1.差异性

学生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无论是智力上的还是非智力上的,分层教学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针对于不同学生提出相应的指导和教学方法与措施。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受到的教学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其他方面都会因为自身的特点而有所差异。

2.层次性

这里所讲的层次性并不等同或类似于等级性,学生虽然被进行分层,但各个层次的差异并不代表着学生被分为了三六九等,将学生进行分层只是为了将需求类似的学生划分为各个层次,让这些学生能够同时受到自己最适合的教学,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优化,让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3.有效性

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特点就是能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成绩一般的学生能够受到最合适的教育。对于优等生来说,如果总是让他们接受到数学教育和其他中等生一样,这些知识和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简单,完全不能够起到提高优等生成绩的作用,因此分层教学能够将优等生集中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最合适且有效的教学,而不用担心有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困难。而对于成绩普通的学生来讲,他们应该受到更多的基础知识的讲解,巩固数学基础,然后再进一步提高学习的难度,让教学的进度始终和学生的进步保持一致,让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样学生就更容易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价值所在

(一)优秀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教育

在通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进度以及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得上自己的教学,不得不从学生的评价水平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这虽然能够满足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但是却大大限制了处于学习顶端的优等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分层教学将优等生与其他学生划分开来,然后给予优等生提供最合适他们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能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成绩,让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更高的发展空间。

(二)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学习困难的学生永远是初中数学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非常想要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但是碍于教学进度和大部分学生需求的原因,教师不得不主动放弃这一部分学生,这就导致这些学生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成绩一降再降。通过分层教学模式,这一部分的学生从原来的学习群体中分离出来,他们能够接收到更加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许多人都认为这些学生天生就比较愚钝,所以成绩差。但其实并非如此,这些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弱,不过如果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最终到达的高度也许会比那些表现好的优等生更加优秀。因此,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在受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教学模式后,成绩都能够得到极大地增长,甚至于超越过大部分的优秀生。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被看作是对于教学资源的优化,它将最合适的教学和与之相对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最合适的教学。其次,分层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高低上的差异而仅仅是学习方式和内容上的不同,只对于学生的自尊以及将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极大地证明了每一个学生都是未知的,不能过早断定一个学生的未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晓华.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1):10.

[2]刘丽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于国雄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中路九年制学校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困惑与有效对策

摘要:尽管新课改已经在我国不断深入,但因为长久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不当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学效率难以提升,使得教学中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困惑。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困惑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教学困惑

一、引言

数学教学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综合性、理论性的特征,如果再用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那数学课堂氛围就会更加枯燥,学生就更难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此一来,不仅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展开,还会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为了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本文将会根据这些困惑,提出恰当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1.教师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尽管新课改已经不断深入,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教学观念对老师的影响十分根深蒂固,以至于即便新课改已经在学校施行,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机械的背诵、盲目的题海战术等,是一些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常态。尽管学生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取得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单一的教学方式,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疲惫心态,即便是努力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不明显。

2.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学生理解存在困难

数学上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但大多数却都和生活相关,且进行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尽管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些提升,但对于有些抽象的初中数学,特别是脱离了实际只进行理论教学的数学,学生很难理解。

3.忽视对学困生的关爱,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对一些学校进行实际调查后发现,一些老师过于追求升学率,特别重视优等生,对学困生几乎不关心。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时候,很多老师几乎会放弃学困生,只关心优等生。对学困生和优等生的不公平对待,不但使学困生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心理也会受到影响,进而更不喜欢学习数学,使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更加严重。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改革教学之风

新课程改革理念,是实施课程改、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想要使新课改最大化的施行,首先要在校园内掀起校园改革之风。使所有教师都意识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次组织老师分析研究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避免纯理论教学、丰富教学模式等思想传达给每位老师。初中数学老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变革中,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当前思想情况,以及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另外,还可以邀请一些在数学教学领域内取得突出成果的老师来校进行教学研究座谈,或者示范教学,以及送数学教师外出培训等,让数学教师学习先进的数学教学模式。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构建有效教学

数学只是和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大家众所周知的算盘,就是古代财物的必备物品,是古人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数学智慧。因此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借助于生活,和生活相结合。具体来说,比如在教几何等相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书本上的几何图形,以实际物品作为案例,为学生讲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应用的意义和作用。在学生根据几何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时,还有利于其理解数学题的含义。比如水杯、屋顶等,方便学生分析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

3.关注各班级中的学困生,注重情感的沟通

每个老师都知道,每个班几乎都存在学困生,但很少有老师知道,对学困生和优等生两极分化的关系,也是造成学困生存在的原因。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也许不是因为他不够聪明,而是因为老师对他不够重视。如果老师亲自实验就会发现,经常被老师关心和夸奖的学生,会比被老师冷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更快。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升学困生的成绩,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其的关注,经常沟通情感,一定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积极性。想要做到这一点,数学老师首先要改变对学困生的态度,尊重学困生,才能做好良好的感情沟通。另外,要将帮助落实到位。也就是说,除了言语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学困生学习上的辅导和帮助,耐心帮助学困生解答问题,让学困生真正地感觉到老师对其的重视和期盼。进而消除学困生的抵触心理,真正地喜欢学习数学。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认识生活的一种途径和乐趣。对于学困生,应该先做好感情链接,真正地关心学困生,才能使其喜欢上学习数学,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文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李大奎.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S4).

[3]赵永.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在拉萨市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4.

作者:许世凤 单位:铁岭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中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中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务必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调动起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主观能动性。文章通过阐述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引言

中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务必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调动起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指的是经由对学生开展紧紧围绕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发展成一个独立个体的前提下,并可有效掌握数学学科中蕴含的奥秘,为今后发展成一个综合素质高创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础的基本素养。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俨然变得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概述

1.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的是运用别出心裁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依托该种思维可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自超常规或者有别于常规的层面、视角去探究问题,制定别具一格的问题解决方案,进一步形成独特的、有现实价值的思维成果。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发展逐步深入背景下,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创新人才俨然转变成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目标。数学作为一门全面综合的、逻辑缜密的学科,如此一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培养思维习惯尤为关键的时期。对于中学数学教师而言,务必要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重视度。

2.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特征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特征,主要包括有:1)连贯性,对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而言,其具备连贯性特征,而常规的创新性思维具备发散特性,同时也存在其一定的连续性。此类创新思维过程的统一性通常指的是个体状态。唯有日常具备的创新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连续性,方可形成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2)灵活性,对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而言,其具备灵活性特征,创新思维是指在对某一问题进行解决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模式。于此期间,同样可形成反向思维或者转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灵活性特征很好凸显了问题解决的丰富性及创新性。3)横跨性,对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而言,其具备横跨性特征,创新思维是指跳跃性、省略性的特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横跨性特征,主要表现于解决问题时难以预测的“实体”与“虚体”相互间的转换。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中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务必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调动起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全面中学数学教学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要紧紧跟随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强化对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借鉴,切实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可以将下述策略作为切入点:

1.利用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兴趣激发中培养创新意识

出于探究心理的驱使,面对各式各样未知的领域,人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对于中学生而言更是尤为如此。教师应当充分依托学生该种心理,对其开展有效利用。针对学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教师应当予以科学的引导,切忌给予学生以不懈、指责的回应,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引导学生去探究事物本质内涵。对于学生而言,所学的中学数学知识均是未知的,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学生好奇心,切实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教师所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鉴于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将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情境开展有效相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对“不等式”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过程中,教师可提出问题———某高中组织一年级学生包车前往动物园,倘若每辆车坐35名学生,还有20名学生没座位;倘若每辆车坐40名学生,最后一辆车还有少许座位空着,问该校一年级总共有多少名学生,总计包了多少辆车?面对此类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发现数学源于生活,进而可调动起学生对未知数学知识的学习渴望。又如,在对“多边形内角和”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过程中,教师首先可要求学生随意画一个凸多边形,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只要有同学告诉我他所画多边形的边数,我就能够给出他多边形内角和的答案。”教师的这一引导势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因为这个教学过程牵涉多边形边数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然而学生却不得而知。于此期间,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特征,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本质的浓度兴趣。当教师提出该种问题后,学生会好奇教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其中存在哪些定理定式自身需要掌握。如此一来,学生好奇心便得到有效调动,进一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收获良好的数学教学成效。

2.创造性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对于数学教学重点来说,通常即为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意识的运用或者揭示。对于数学教学难点来说,通常与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应用、更新替换等存在一定关联。所以,领会重点、攻克难点,必须要有意识地对数学思想方法开展运用,为学生提供把握重点、解剖难点、提高认识、掌握本质的有效渠道。例如,“二次根式”数学知识属于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一大难点,要想攻克该难点,便应当充分把握整体思想、转换思想以及化归思想,并借助直观、具体的手段,构建起直观具体的教学模型,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经验的累积,还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获取知识,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具体而言,即为借助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诸如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引入联想、类比等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灵感,并为学生提供有效联想、探究的机会,将数学发现过程有效地呈现于课堂之上,与学生一起认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于此期间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勇于质疑,相互学习、讨论,注重交流、分享等,旨在迎合学生的初级创新能力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

3.引入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科学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教师的科学引导、科学启发,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获取有效锻炼。鉴于此,教师可对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在教学期间可依据数学教材的对应教学内容,自横向纵向、本类他类、旧知识内容新知识内容等不同方面出发,以对学生思维发散进行引导,梳理各式各样教学内容相互间的联系,开拓学生思维。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经由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对教学内容开展剖析、探究及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推进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效相融,引导学生思维锻炼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增强自身数学学科综合素质。习题制定是学生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载体。教师应当不断搜集、制作各式各样有着相对大思维空间的习题,特别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进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可靠依据。例如,在对“分解因式”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20,同时其在整数范围内可分解因式,请写出两个满足上述要求的二次三项式。面对这一问题,一些学生可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满足要求的二次三项式,一些学生甚至能给出更多的满足要求的二次三项式。最后,还可借助实践尝试法对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的了解通常会经历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三个阶段。自心理学层面而言,这属于一个物化向内化转变的过程。通过对实践尝试法的运用,有助于推动学生将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开展有效结合,在实践尝试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探索、观察、研究,找出其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最后在对其中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依托学生自主的实践尝试,不仅能够对学生求知需求及好奇心需求予以满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反馈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创新潜在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数学思维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一系列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创造性运用,推进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相互间的优化整合,汲取由数学学科所提供的各式各样新知识,切实达成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创新,依托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就好比,在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数学知识进行教授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划分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师生互评”等不同阶段。首先,在“问题发现”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要求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平行四边形存在的统一特征,即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义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在“问题提出”阶段,教师向学生提出符合哪些条件的四边形方可评定其为平行四边形呢?紧接着进入“问题解决”阶段,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开展组间交流探索,分享自身的探索成果等。最后在“师生互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找出了与教材中相一致的各种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包括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等,另一方面还找出了教材中未提及的相关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诸如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等,教师对学生探究、讨论结果做最后总结分析,并对学生予以必要肯定,切实促进学生创新潜在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是当前时展的重要需求,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与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具备连贯性、灵活性、横跨性等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其存在相应的发展规则。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强化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全面分析,“利用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兴趣激发中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性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入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反馈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创新潜在能力”等,积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31(14):36-37.

[2]邱新昌.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06):40-40.

[3]李建萍.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6(19):31-31.

[4]朱言堂.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1(29):19-19.

[5]周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3(03):143-143.

作者:黄翠莲 单位:宣城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