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设计研究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师完成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设计。

关键词:

有意义学习;生物教学;教学设计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概述

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而提出的。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其心理机制是同化。[1]奥苏泊尔还提出,有意义学习需具备如下条件[2]:第一,在认知维度上,学习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意义,并且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第二,从情感维度上,学生需要有一种有意义学习心向,能够在心理上积极主动地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分析

著名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说过,“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介,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要完成有意义学习对生物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如何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十分关键。下文将探讨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如何进行生物学科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设计。

(一)教学前:分析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教学前,教师不能拘泥于一节课的内容,需要整体把握教材并理解教材内容、特点及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搭建同化桥梁,[3]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发展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学中:运用有意义学习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学生学习内驱力,[4]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完成新旧知识间的链接,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

1.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学习动机内驱力

生物知识应该是贴近生活的,生活亦是生物知识重要的应用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日常生活素材作为教学情境,以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与知识间的熟悉度,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内驱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心向。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中,为解释细胞吸水、失水现象,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包素馅水饺时常有水分渗出,水分从哪里来?”;“瓜子嗑多了,嘴巴会变皱起皮,这是什么原因呢?”以此进行情境导入,[5]贴近生活,加强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提供先行组织者,促升知识的迁移能力

先行组织者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已有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其他知识,提供脚手架,在“已知”与“须知”间搭建桥梁。[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先行组织者并对其呈现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同时教师要注重多种先行组织者的综合呈现。例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讲解影响酶活性条件时,教师提供陈述性先行组织者,向学生讲述在切洋葱时,洋葱会释放出一种叫作蒜氨酸酶的酶类物质,这种酶便是引起我们流泪的原因。[7]将洋葱浸入热水中3min或放在冰箱保鲜室冷藏几个小时再切,可以改善切洋葱流眼泪的状况。“为什么热水中浸泡或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会解除切洋葱流眼泪的困扰呢?哪些因素影响了蒜氨酸酶的活性呢?”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

3.教学后:减负精练,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前,教师已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同化桥梁。教学后,教师要精选练习,加强对概念的辨析,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避免机械记忆,实现有意义学习。

三、结语

1.适度把握深度与广度,预设学生发展渠道

教师传授新知识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生最近学习情况,适度把握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现阶段学习内容与之后所学内容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为学生预设发展渠道。

2.合理利用认知冲突,拓展学生认知结构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分析教材时,注意把握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充分考虑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合理利用认知冲突,搭建同化桥梁。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先行组织者,并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知识的顺应,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3.及时进行反馈,增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德国著名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给予针对性、启发性的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提升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作者:于长春 吕敏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蒲丽萍.论奥苏伯尔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及其应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6-128.

[2]陈丽娟.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条件的实现[J].教学探究,2010(4):71-73.

[3]王惠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7-70.

[4]张一鸣.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5]于杰.“酶的特性”新课导入[J].中学生物教学,2015(4):70-70.

[6]李景林.“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7):67-70.

[7]崔鸿.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