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学体育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学体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育;趣味性;竞赛模式;素质教育;体育精神

前言

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实现新的教育需求,同时也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所以,有关的专家学者在对中学体育教育不断探索体育教育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对此,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也有一些自己愚见,希望在某些方面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一、建立趣味性的中学体育教育

以前,教育界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时大多数采取的都是同学们自由活动的教学方式。而同学们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的有趣性,而是它没有压力,没有束缚而且非常自由的授课方式。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深知这样的教学弊端。我希望中学体育教育能够具有真正的趣味性,学生也是真正的热爱体育这个科目。以下是我对如何增加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的几点薄见:第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在学校内统计学生对各项体育项目的热爱程度,从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同时,增设像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设施和教学内容。体育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第二,激发身体对体育的热爱潜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长跑是没有几个学生会喜欢的,强制性的要求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现在中学生年龄偏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这时候如果,教师告诉学生用一些奖励的方法吸引学生跑步,并且补充一些跑步有益身体发展健康方面的知识时,学生会慢慢热爱上跑步的。

二、体育教育中引入竞赛模式

体育之所以变成其他如“语”“数”等科目之余的放松课程时间,是因为体育教育没有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压力。在体育教育中引入竞赛模式,一方面可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如何引入竞赛模式,以下是我的看法:第一,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相结合,将竞赛观念引入体育竞赛当中去。体育竞赛引入后,将体育成绩和学生总成绩联合。同时,教师授课时有意识的传授各种强身健体的方法,引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视,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第二,中学的体育应该不断地将体育精神结合在体育课堂中。传统的体育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的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学生里面的体育是不能引起同学们对体育的高度重视的,所以,只有将一些竞赛的观念带入到教育中,让同学们产生荣誉感才能更好的激发同学们对体育的喜爱。

三、中学体育教育中引用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老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要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无论是对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看法还是对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取决于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所以,中学体育老师要先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等。第二,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对方面全能发展,体育教育不能简单的只关注于体育成绩、竞赛成绩的高低,更应该培养学生在体育竞赛的学习过程中的协同合作能力,团结友爱,善于合作也是必须有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们的素质,重视素质教育,让学生们自尊、自信、自强。

四、中学体育体现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在中学生的体育课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学生人格的形成,对学生未来的人格精神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带给学生们的东西。体育精神是一种竞争精神,竞争是人的天性更是体育的灵魂。培养中学生的这种体育精神也是对他们自身的一种自我挑战,可以激发中学生自身存在的潜能、实力、意志力、心理素质。这都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

五、结语

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体育老师必须发挥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式上要敢于进行改革,摆脱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中学生的素质和体育精神。让体育课堂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沈育章.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5)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2

一、对中学体育学科没有准确的定位与认知

当代的中学体育教育,从上到教育部门、学校,下到中学体育教育教师、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认知。首先说体育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各个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不够,对基层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不够高,检查不够细致,评估不严格不系统,从而使得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现阶段我国应试教育的这种体制,中学体育教育并不与中学升学直接挂钩,所以大多中学对体育教育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二、中学体育教育场地器材不足

现阶段,中学不断扩班,使得学校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因为学校学生的增加去扩充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操场面积不变,但却有更多上课的中学生,使得体育课程的开展本身就出现了问题,体育资源不够用,场地受限无法进行一些体育项目以及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从而使得中学生在体育课上活动量减少。再者,很多中学并没有一些体育项目场馆,或者是有体育场馆但是有限的资源并不够中学生人人都能享受的这种资源。所以说,体育教育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大大制约了中学体育教育的进行与发展。

三、在中学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思想陈旧

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至今仍然沿用以前的旧的教学理念。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更多的老师在其意识中仍然觉得文化课高于体育课,从而忽视了体育课对中学生的管理与教育。重视学生知识的灌输但是却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短期的教育成果但却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学生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自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学的体育课堂越来越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选择锻炼,虽然这样能够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学生的个人体育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使得有的中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不科学、不系统,或者说并没有走到正确的体育锻炼的道路上来。再者,有的学生本身并不喜欢体育锻炼,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并不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去锻炼,从而将体育课时间白白浪费,达不到中学体育课增强中学生体质的目的。

四、中学体育教育方式单一

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育,大多只局限于体育课程的开设,而且因为各个层面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节数也很有限,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中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并不能够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除了体育课之外,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基本没有的,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每一个方面基本都需要老师的系统科学的指导,加之现阶段日益受到重视的安全问题,使得中学有组织的进行体育教育更为重要,所以,老师应该更多的担起责任,系统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有序的体育锻炼。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入更多的项目,使得中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系统的锻炼。而不是单一的就那么几个项目而且更加偏向于男生。中学的体育教育,应该在体育课之外,组织更多的体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实现体育教育的进步。

五、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趣味性不足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在方式基本以体育课为主。在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各类过去的体育锻炼项目单调、乏味,使得大多中学生都觉得很无趣,上体育课没有什么意思。而且体育课过程中一直都是那么几个项目,没有新意,从而不能使中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便产生了这么一个现象:有的学生选择不去上体育课而选择在教室里面继续学习文化课;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课,在自主锻炼的时间选择了找一个地方坐着等待下课。这些现象并不是个例,当然这也和学校人数多而场地有限等一些硬件条件不足有关,但是,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提升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应该是当下中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点。

六、中学体育教育不被部分中学生重视

在当下的中国中学校园中,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知识与锻炼身体之间大都会选择前者,而忽视了后着。在中学有限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往往有部分中学生表现的不积极,认识不到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本来就很少的体育锻炼时间变得少之又少。

七、结语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3

体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已经成为衡量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标志。体育教育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首先一定要培养出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观念。中国作为运动大国,强身健体、固国兴邦不能只作为口号,更应该与中学终身教育思想相结合,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终身体育思想如何在中学生体育教育中体现并实践,首先要了解产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文化背景与由来,也有清楚如何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等相关问题。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中学生健康摘要:体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已经成为衡量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标志。体育教育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首先一定要培养出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观念。中国作为运动大国,强身健体、固国兴邦不能只作为口号,更应该与中学终身教育思想相结合,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终身体育思想如何在中学生体育教育中体现并实践,首先要了解产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文化背景与由来,也有清楚如何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中学生;健康

一、分析终身体育与中学体育

中国教育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终身体育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终身教育思想,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就要贯彻终身体育教思想,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成为终身体育的基础思想,落实好中学体育教育,就要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一)终身体育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下,经济和科技不断地进步中,随着自动化的提高,人们的社会活动以及家庭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生产劳动力与所需体力不成正比,商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体力的要求,现代化疾病往往侵害身心,造成身体、心灵及家庭的负担,随着生活上物质条件的改善,体育作为一项健康、诱惑力的娱乐活动就成为人们解决现代疾病所带来的伤害。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终身的体育教育思想也就孕育而出了,而且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有力支撑,应在教育理念上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运动的持久性与连续性,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为以后的社会活动、家庭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的关系

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国家相应出台一些重要决定,目的是能更好地落实中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完成终身体育的目标。学校应培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学校体育教育为基石,铸成中学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终身目标,建立起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体魄。

二、我国对于现中学体育教育的误区

中学的体育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升学压力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中学生在课程和升学的压力下,需要利用很多时间。所以中学生的体育教育得不到好的发挥与落实,学生压力大,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反而引起相悖的效果。

(一)体育教育不完善

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点,提倡终身教育为任务,首先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口号,以体育教育为实践,从思想贯彻到实践中,我国的体育教育一般以自由活动或目标活动为主要授课主线,实践课程往往少之又少,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学习,从而失去了对体育教育的渴望。

(二)体育教育陈杂

中学体育教育想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必须要提起每位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在知识点上往往不能进行有层次有条理的讲解,杂乱的讲解形式和没有挑战难度的体力锻炼,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中学生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中学生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对策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学生们意识到劳动对体力的要求逐渐下降,并对脑力要求的提高,逐渐失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学校体育对于终身体育思想是中间连接的有利锁链,中学体育教育不仅支撑着终身体育思想的口号,同时也发展了学校体育的中心思想。激发中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体育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我国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福利。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关系的认识

首先学校体育应传达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观点,让学生们了解到人体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体质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活状态,同时规律、健康的体育锻炼能够让大脑保持清醒,是自己走出紧张、焦虑的空间,能够更有效率的学习。发展体育的同时也是自我个性的展现,健康的体育活动,给生活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情绪起伏变的平稳、缓和,大脑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学习也会慢慢进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习,更帮助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进行有规律的锻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在课前做好调查,根据每个同学的反馈,做好相应的体育授课准备,为每一个有体育爱好的同学准备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并在课前讲解好正确的运动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充分体会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应配合好对体育教育的开展,有规律的进行科学的体育讲解,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程,让学生们养成科学性、规律性的体育锻炼。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体育是一项运动教育,老师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用视频的方式来传达体育运动中的知识点及注意事项和规则,学生通过视频,能有效快捷的了解视频的主题,从中学习和体育中的科学性,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生活乐趣。可以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分班分组进行体育活动,让有同一爱好的同学们进行健康的体育沟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同学间的友好交流。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贴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不仅扩大了体育的实用性,更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四)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模式

把学生评价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基准,做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学生与老师建立互评机制。以多元化的方式形成有效的沟通,客观地反应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状况,也能帮助体育老师授课的条理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建立起更完善的体育教育体制。

四、结语

通过本次探讨,中学时期是终身体育教育培养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今后对于终身体育教育的看法和实践,学校要主动承担其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与形成。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规律、良好的锻炼习惯。打破原始的教学理念,让体育与学习能力相结合,做到有效地改善目前的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终身体育思想。

作者:高英 单位:四平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余贯中.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4

旨在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毅力的中学体育课程,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传统课堂模式当中,中学体育教育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其重要性和意义未能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试从加强课余体育的角度引导,来推进中学体育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

课余体育;体育教学;发展模式

当前,尽管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但就从组织结构及课堂实效看,依然未能脱离副科思维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活动场地受限及活动器材不足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处于组织散漫、课堂效果极差的不良循环之中。而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则将体育教育从课堂内引入到课堂之外,使其从一种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授课模式,延伸到日常的训练当中。其大大丰富了中学体育教育的内涵,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训练机会,对于推进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余体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延伸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长久以来教育发展的方针。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教育应该与智育、德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唯成绩论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布稀缺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往往沦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副科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往往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学生的渗透素质和体育技能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体育教学也呈现出非专业化和弱势化的倾向。这不仅大大束缚了广大学生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的锻炼,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驱动中学体育改革的开展,对于打破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及发酵,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改革路径。所谓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化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普及与提高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课余体育教育其实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延伸。首先,作为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传统体育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体育教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体育课堂的安排上,每个周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学生锻炼和提升自身体育技能的需要,特别是训练时间无法得以有效满足。而课余体育训练的安排,则打破这一瓶颈,对于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课余体育训练是建立在广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基础之上。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是那些对于体育运动有着特殊兴趣和热情的学生群体。他们喜欢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并能从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兴趣。这有效地实现了传统课堂所无法达到的人群分化的目的。这对于体育教师及教练员来说,其训练将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2课余体育教育的组织原则及实施路径的选择

课余体育对于提升中学阶段学生的训练水平及训练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广大教师在组织实施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要按照科学有序的组织原则和稳扎稳打的步骤实施,来稳步推进课余体育教育的稳步实施。从当前中学发展态势来看,课余体育教学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水平专业训练人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呈现出严重缺失的态势。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只对于一门或几门体育运动及训练较为擅长,而全可性的体育教育人才相对稀缺。对于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对专业性教育人才给予较为优厚条件积极予以引进;另一方面,加大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从现有教师队伍当中,培养学习能力强、技能全面的全科教练员,通过人才引进或自身培养来填补人才缺口。第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而言,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制约课余体育发展的瓶颈。训练场馆不足、体育器械严重缺失,严重制约着课余体育的发展。基于此,校方及教育主管机构应大力推进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课余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地方政府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另外,教练员要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在安全训练和科学训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的特有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特别是在训练组织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注重每次训练的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第三,在推进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除了加强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身体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了对其专项训练以外,还要使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结语

为进一步提高各个中学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应树立正确的课余体育训练观念,理顺课余体育训练的各种关系,增加投入和改善各种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中学阶段,如何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教学的专业化,集聚培育体育人才,提升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危正东 单位: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德志.新课程标准下陕北农村中学课余体育开展情况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46-47.

[2]潘前.美国中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现状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3:75-78+91.

[3]周君华.胶东半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312-317.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5

中学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从学生体质现状入手,提出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抓好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用爱教育等策略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策略研究;教学效果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蔡元培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思想,201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这些都道出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位置。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学体育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良好个性和锻炼习惯的最佳载体,中学阶段是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学生今后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都很关键。因此,如何从学校体育入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体质现状

青少年时期是决定个体未来健康的重要时期,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2]。对南京市城区中学生体质现状调研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总体情况良好,速度、柔韧素质逐渐提高,但是力量和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下降最明显。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能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没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必要的运动强度,部分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趋势[3]。为了改变这样的体质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如何促进体育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以下策略。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因为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路向,影响一生。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能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因此,抓思想教育是关键,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课余经常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对体育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积极开展体育与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做德才兼备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体育内涵修养。如在学生中开展“我锻炼我健康、我锻炼我幸福、我锻炼为祖国”的教育活动,结合南京在2014年青奥运上取得的辉煌成绩,在学生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重视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

不以体育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运动能力。同时,对后进生不急不躁,以一颗真诚的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明白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创新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抓好课堂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每个学期初期,在课堂上成立学习互帮小组,锻炼分组时,注意将体质好的学生和体质偏弱的学生编在一起,让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带领体质稍弱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浓郁的锻炼学风。其次,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练习。如耐力课一直是学生认为最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但耐力素质锻炼对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很大作用,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消除学生不喜欢上耐力课的心理,体育教师可以对这些耐力跑项目进行转换,设置一些很有趣的耐力性游戏项目或比赛项目,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完成耐力素质锻炼。最后,培养班级体育骨干的管理能力,在课堂上放手让他们管理,增强个人的独立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为了扭转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苦学”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及对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学习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其次,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课外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真正研究学法,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使学生产生“会学”的强烈愿望。再者,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经常收集大量与体育专业相关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向,和学生共同交流、探讨,激发他们学习动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自觉地学习。

(五)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

在平时教育中,我十分重视对每个学生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每周至少和学生体育骨干联系两次,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各项活动,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在班级中举办各种小型体育活动,比如:举行全班男女生混合的跳绳比赛、立定跳远长龙接力比赛、不同距离跑的接力比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后,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王同学是一位性格很内向的学生,但参与了多次体育活动后,性格变得更外向,喜欢和学生一起参加比赛,就如他自己说的,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很有运动潜力的,自信心更强。

(六)用爱去教育

别林斯基说:“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我国现代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力量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我时刻牢记这些句言,要求自己诚实、公正,体贴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上课从不迟到早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同时我非常重视对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在精神等方面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和帮助,经常不定期组织他们锻炼,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用火热的心照亮每个学生前进的道路,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三、结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对体育教育工作持久的爱汇成优美的激荡人心的交响曲,一届届学生健康平安地毕业了,我感到无比欣慰。有什么事业比造就人的事业更伟大?体育教师工作给我的感受就是:爱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运动潜力,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王世银 单位: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体育之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6

旨在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毅力的中学体育课程,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传统课堂模式当中,中学体育教育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其重要性和意义未能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试从加强课余体育的角度引导,来推进中学体育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

课余体育;体育教学;发展模式

当前,尽管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但就从组织结构及课堂实效看,依然未能脱离副科思维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活动场地受限及活动器材不足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处于组织散漫、课堂效果极差的不良循环之中。而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则将体育教育从课堂内引入到课堂之外,使其从一种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授课模式,延伸到日常的训练当中。其大大丰富了中学体育教育的内涵,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训练机会,对于推进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余体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延伸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长久以来教育发展的方针。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教育应该与智育、德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唯成绩论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布稀缺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往往沦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副科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往往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学生的渗透素质和体育技能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体育教学也呈现出非专业化和弱势化的倾向。这不仅大大束缚了广大学生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的锻炼,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驱动中学体育改革的开展,对于打破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及发酵,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改革路径。所谓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化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普及与提高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课余体育教育其实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延伸。首先,作为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传统体育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体育教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体育课堂的安排上,每个周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学生锻炼和提升自身体育技能的需要,特别是训练时间无法得以有效满足。而课余体育训练的安排,则打破这一瓶颈,对于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课余体育训练是建立在广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基础之上。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是那些对于体育运动有着特殊兴趣和热情的学生群体。他们喜欢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并能从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兴趣。这有效地实现了传统课堂所无法达到的人群分化的目的。这对于体育教师及教练员来说,其训练将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2课余体育教育的组织原则及实施路径的选择

课余体育对于提升中学阶段学生的训练水平及训练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广大教师在组织实施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要按照科学有序的组织原则和稳扎稳打的步骤实施,来稳步推进课余体育教育的稳步实施。从当前中学发展态势来看,课余体育教学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水平专业训练人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呈现出严重缺失的态势。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只对于一门或几门体育运动及训练较为擅长,而全可性的体育教育人才相对稀缺。对于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对专业性教育人才给予较为优厚条件积极予以引进;另一方面,加大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从现有教师队伍当中,培养学习能力强、技能全面的全科教练员,通过人才引进或自身培养来填补人才缺口。第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而言,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制约课余体育发展的瓶颈。训练场馆不足、体育器械严重缺失,严重制约着课余体育的发展。基于此,校方及教育主管机构应大力推进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课余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地方政府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另外,教练员要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在安全训练和科学训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的特有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特别是在训练组织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注重每次训练的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第三,在推进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除了加强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身体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了对其专项训练以外,还要使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结语

为进一步提高各个中学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应树立正确的课余体育训练观念,理顺课余体育训练的各种关系,增加投入和改善各种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中学阶段,如何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教学的专业化,集聚培育体育人才,提升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危正东 单位: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德志.新课程标准下陕北农村中学课余体育开展情况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46-47.

[2]潘前.美国中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现状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3:75-78+91.

[3]周君华.胶东半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312-317.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7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1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与实践性,尤其是以室外为主的体育教学,在宽阔的开放空间下中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态度、动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学生往往缺乏注意力、意志、自觉性和纪律性等,其心理活动与体育德育教育不符合,没有将身体活动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地结合,在思想品德锻炼的过程中的缺乏明确的过程磨炼,出现疲劳、疼痛时使得中学生怕苦、怕累等的问题暴露出来,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在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和交往,学习氛围有待加强。

1.1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

体育教学方法成千上万,其教学效果与影响也不同,根据调查中学体育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说服法、讲解法、榜样法、奖惩法等为主,对改变学生思想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方法简单、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动性,“教师中心论”思想根深蒂固,单纯说教为主的德育教育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过于突出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能动性和参与性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成为了被动体,大大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落实体育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1.2德育教育重视不足

一方面,是学校对体育德育教育的重视不足,不合理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导致体育德育教学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强调学生体育成绩与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方式忽略了体育教师的德育工作素质,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德育工作质量,甚至部分体育教师受体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关注和强调中学生在体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落实好德育教育的方案和德育要求,造成了体育德育教育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本身存在着问题,体育技能训练的重视使得体育教师和学生无法摆正心态,如果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科学制订体育德育教育方案,这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极其不利,在真正实施德育教育中使得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足。

1.3体育观念与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不明确。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深究其原因与体育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学都没有受到重视,轻视体育教学的行为、观念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对于中学体育教师来说,大学工作量相对来说太大,还需要负责一些比如课间操等一些体育课外的工作,缺乏机会出去交流,很难从根本上创新教学活动。再者,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非常单一,没有和终身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忽略了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没有将能力和习惯培养放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锻炼身体的方法,导致中学生缺乏相应的健身知识技能,整体的体育教学情境和氛围与学生体育运动的真正需要不符合,大大降低了学生体育课运动的乐趣和满足。

1.4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不合理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主体性发挥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生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不合理,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1)体育教学手段没有创新,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符合,教师过于干涉学生的体育运动,不仅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法设计也忽略了学生的特点,甚至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取“一刀切”,没有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而是对所有年级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要求,学生的个性需求与运动结合不足。(2)统一的无差异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教学改革与实际情况还存在着差距,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个体基础运动水平的差异把握不足,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表现,对于他们的努力程度、课堂表现和进步一无所知,不仅导致评价体系缺乏激励性,也不是一场公平的检验。

2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思考

2.1体育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自己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为德育教育的实施创造坚实的基础。当教师具有宽厚的心灵,与学生保持平等、民主的沟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将良好的心理形态在教学活动中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萌发出善良、崇高的情感,这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基础和保证。

2.2尊重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望强烈,在参与体育比赛时都有好胜心,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并且理解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且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2.3让教学环境陶冶学生品德

环境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十分重要。自然环境中的严寒、酷暑、风水日晒都是对学生意志和品质的考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可以保持运动的热情,并且积极地克服不良环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这对于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都有重要的作用。

2.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涉及到很多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内容的变化渗透德育教育。比如田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不懈、保持克服困难的毅力,才能完成运动,这个过程就是锻炼学生思想意志的过程。比如球类等集体运动,需要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队友之间主动沟通协调,通过集体的力量取胜,这些都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再如队形队列教学,这时需要的不仅是集体主义精神,更要遵守纪律、听从统一的命令,个人行为的变化就可能对整个队列造成影响,所以学生在参与此类运动时,必须要听从指挥,消除个人主义。

2.5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大多在户外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比赛等,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且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运动,2013(16).

中学体育教育范文8

(1)体育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

中学体育教学的整个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的话,在整个的教学工作中就不能发挥出体育的作用。所有的教学工作都不能是表面上的,要真正地实施起来,如体育场地的布置、体育器械的安装、体育老师的选拔、体育课间及课外的活动方案等,都要制订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2)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活跃性。

一直以来,我们都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通常都是在课上让一位老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授课,学生们认真倾听,渐渐地就形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被动关系。这恰恰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更不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教学模式没有灵活性,既不能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难度,这样的课堂会显得非常单一,最终孩子们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不仅使学生们的身心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也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阻碍。

(3)学校的负责人不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使得体育的活动场所小以及设施不齐全等。

大部分的中学把教育重点放在语、数、外这类学科上,忽视了体育课的重要性而且校方往往不愿意在体育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认为购买体育用品的花费很大程度上高出其他学科的成本。所以,改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4)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体育老师,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职业道德,因为在整个体育教学中,老师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试想,一支整体素质偏低的教师队伍怎么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学生来?所以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整改措施

(1)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对老师、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家真正地重视起体育教学,领导才会加大体育方面的投入;老师才能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们才能真正对体育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将体育教学工作做好。

(2)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听,一切都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学生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们觉得他们是体育课的主体。这样,既能带动学生们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也使老师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比如,我们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条件,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我们要根据每一位孩子的情况制订不一样的教学计划,让所有的孩子不要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放弃体育;而且,老师要及时地了解每一位孩子内心的需求,因为他们的情感在体育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切从孩子出发,也是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3)扩建体育场所,增设体育项目。

大部分的学校由于对体育不重视,导致没有体育场所和体育项目甚少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使中学生的体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应扩建体育场所,增设体育项目。我们可以向学校的负责人请示拨款来改善体育场地的环境,还可以寻求社会的帮助,或者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体育器材,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使体育用品不会很快被损坏。所以,体育场所及用品的扩充也是体育改革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4)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作为体育老师,不光是带领孩子们跑一跑步这么简单,是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不仅品德要好,文化功底也要过关。对待每一节体育课,都要提前制订出计划,写出教案,而且教案要合理,要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教案还要出新,一成不变的课堂,会让学生们感觉枯燥,渐渐失去兴趣。作为老师,要带领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不仅放松心态,又增强体质。所以,我们要重视起老师队伍的培养,择优录用。这也是做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