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研究述评,首先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切入点,然后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德育渗透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德育;声乐教学;学前教育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幼儿园系统培养师资,声乐教学课程构成了该专业的核心素质课程。声乐教学实践不仅应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目的,还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笔者认为,教师在渗透德育元素时需关注两类要求:一是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所需形成的自我思想道德养成要求;二是学生以未来幼儿教师的身份,所需形成的以德育人的教学能力要求。作为一种教师教育类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应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与第二种要求的契合。在身正为范的教师教育模式中,为了使学生获得以德育人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首先便需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德育意识,即使其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内化为内心信念,并在未来的幼儿教学实践中能动地将德育元素渗透到儿歌作品中。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相关研究概述

荆亚冰[1]认为,随着新型教育理念在各个教学领域内的不断渗透,应将德育知识与教学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活动,分析渗透德育的意义,探索将德育渗透到声乐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的策略。李杨[2]认为,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具备德育意识,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并指出应在音乐形象、音乐技能等教育活动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从而满足专业人才建设的需求。许芳芳[3]认为,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可以起到强化德育效果、为学生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的作用,即教师应在德育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德育内容,采用多元化的德育形式,通过课堂上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谢元熠[4]提到,根据教育改革的号召,在声乐专业中,学生的专业课除了乐理课程,思想教育课程也应成为其必学的内容。王淑梅[5]认为,音乐的学习除了注重音乐本身,还应注意德育功能的作用。王庆梅[6]认为,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育是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提出的顺应时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声乐课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应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贯穿声乐课程的每个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周文思[7]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角度,对思政实践的必要性、方法和措施进行了分析。魏琳琳[8]认为,应该将立德树人当作基础部分,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在培养学生声乐表演专业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思想素养、道德素质得到发展,不再将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思政课程,而是在声乐表演课程教学中着重强调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利用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综合素养获得提升。

(二)相关研究评析

上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启示,如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思路,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在这里,笔者也需指出,目前主流研究较为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并未对学生未来在幼儿园系统工作中所需的德育能力展开深度研究。正如笔者在本文引言部分所阐述的那样,教师需在渗透德育元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和未来教学之需,其中前者构成了后者的思想基础,后者构成了前者的思想延伸。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一)渗透于对音乐作品背景资料的介绍之中

对德育元素的渗透,应着眼于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气质。对音乐作品背景资料的介绍是声乐教学的必备环节,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的重要渠道。由于音乐作品的题材各异,所以教师在作品背景资料介绍中渗透德育元素时也应采取差异化的策略[9-10]。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现代儿歌题材蕴含的德育内涵,而对于传统儿歌中隐射出的“家国情怀”“报效祖国”等德育内涵则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不难理解,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构决定着身处其中“人”的意识形态。由于身处和平年代,所以学生无法触及部分作者在创作儿歌时的思想情感,在缺乏感同身受的情况下,自然难以充分把握这类儿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绪。

(二)渗透于对音乐作品演绎过程的共情之中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学唱”的方式完成课业,故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中组织学生编排幼儿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技能。无论以何种方式开展教学,都需将德育元素渗透于对音乐作品演绎过程的共情中。“共情”作为心理学术语,在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作者的思想情绪,并将这种思想情绪努力内化为自身在演唱、教学组织方面的思想表达,进而在使自己获得德育元素熏陶的同时,也能正确地将这种德育元素外化出来。经验表明,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作者的背景资料,以及作者在创作儿歌时的心路历程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促使学生产生共情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便是帮助学生正确应用声乐技巧演绎出作品。

(三)渗透于对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之中

在前两个阶段之后,进入到教师教育的核心环节,即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幼儿声乐教学中贯彻德育思想的意识,并使其能正确、有效地将作品中的德育元素传递给孩子。因此,教师便需将德育元素渗透于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之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德育元素双重渗透中,需要区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学生未来的教育对象间对德育元素的需求差异,即学前儿童心智和认知水平有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用怎样的素材和传递方式完成对学前儿童的德育元素渗透,在当前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笔者认为,使学前儿童获得正确的个体认知、社会认知或许是德育元素渗透的着力点。由此便衍生出这样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怎样形成德育思想,并将其与使学前儿童获得正确的个体认知、社会认知这个着力点相对接呢?

三、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德育渗透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面临短板

在本文中,笔者赞同主流研究将课程思政纳入声乐教学。课程思政构成了德育元素渗透的实践手段,德育元素渗透成为课程思政实践的目的之一。然而目前负责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师一般来自本校的艺术院系,这就导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较为注重对学生在美育方面的培养,而在德育渗透方面则存在不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美育也属于课程思政的实践范畴,但教师在课程思政能力方面却往往存在短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受到声乐教学的固有理念制约,未能主动将德育元素渗透纳入教学;部分教师出于教学分工的考虑,主观地认为德育元素渗透属于思想政治课范畴。

(二)作品德育元素提炼面临难度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未来职业中基本的幼儿音乐表演技能,所以其在音乐作品选择方面主要以儿歌为主。进而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即作品中的德育元素在实际提炼时存在较大难度。如上文所述,音乐作品蕴含的德育元素可从作品的背景资料中进行提炼,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生平简介、歌曲的取材、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乃至歌曲节奏蕴含的情绪等。然而在从这些背景资料中提炼德育元素时,学生却时刻面临着作者生平不详、歌曲取材大众化等状况,相比较而言,歌词则能更多地包含德育元素。此时就需区分学生在习作中应获得的德育感悟,以及学生未来的授课对象应获得的德育感召。

(三)学生德育思想认知面临缺失

受到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以及学生自身师范意识较弱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德育思想认知存在缺失。调研发现,学生德育思想认知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单纯地认为幼儿音乐教学应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即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②在声乐课程学习中较为重视乐理知识的习得,而在主观上忽略了作品蕴含的德育元素;③声乐教学现场并不具有德育元素渗透的氛围,难以使学生实现共情。显然,前两种表现是学生的自身原因使然,最后一种表现则与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相联系。

(四)学生师范技能展示面临压力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具备前置性声乐知识的学生不到班级学生总人数的 30%,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是以零基础来完成课业的。这就决定了要想让学生在师范技能展示中既能演绎儿歌,又能在演绎中渗透德育元素,着实困难。由于师范技能展示面临压力,学生在实训环节释放德育元素时,要么以美育替代德育,要么突出德育而弱化音乐功能。

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首先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渗透德育元素,所以声乐教师便成了渗透德育元素的第一主体。为了改变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学校需强化他们的德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具体的模式如下:①教师应结合师范生的德育要求,解构出声乐教学中可供德育渗透的内容,如上文所述,可针对音乐作品的作者简介、歌曲取材、歌词、意境等要素集思广益,丰富德育元素的构成和渗透方式;②随着学生逐步形成德育意识,接下来便需强化他们的德育教育能力,笔者建议,学校需对声乐师资开展课程思政能力培训,使其能够自主开发课程思政形式,以便更好地融入德育元素。另外,教师可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使学生在音乐鉴赏中完成德育元素的转化。

(二)校本要求下开展标准化课程思政

在教师掌握了课程思政实践方式后,为了保证德育渗透工作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声乐教学团队需在校本要求下开展标准化的课程思政。所谓“标准化”,是指针对新知识模块的教学,应有逻辑地、顺序地开展课程思政。具体的模式如下:以歌曲演唱为例,随着新歌曲的引入,第一步,教师应给出歌曲曲作者和词作者的生平介绍,从中挖掘出作者在儿歌创作方面的信息,以此来感染学生;第二步,随着歌曲演奏完毕,教师应对歌曲表达的意境作出诠释,并以此引导学生把握演唱时的情绪;第三步,教师对学生演唱效果作出点评,并在强化德育元素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共情。教学完毕后,由于并不一定能促使学生完成德育元素的内化,所以教师还需从增强学生的德育认知入手。

(三)联系职业发展,深化学生德育认知

深化学生的德育认知涉及两项考虑:①使学生在声乐课程学习中主动内化德育元素;②使学生明确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需渗透德育元素。笔者建议,应联系学生的职业发展来深化他们的德育认知。因为单纯采用说教式的德育元素“灌输”方法,难以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德育内化意愿,然而将他们最为关心的职业发展与德育元素渗透相联系,便能激发起他们奉献幼儿师范事业的潜在意识,进而使其以“如何将德育元素渗透至幼儿教学”为思想出发点,主动完成德育元素的内化。概言之,教师需从教师教育的特征入手,选择双重的德育元素渗透策略。

(四)以师生共建课形式提高学生德育修养

在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下,教师还可以师生共建课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笔者建议,师生共建课可在实训环节展开,并以幼儿音乐教学设计为载体。具体的模式如下:以六一儿童节歌舞表演为背景,教师与学生一同开发出歌舞表演项目,并将德育元素渗透到歌曲的选择、歌舞的编排之中。由于幼儿歌舞编排无须高深的乐理知识,所以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参谋,以共商共议的方式探讨备选歌曲的德育要素。随着歌曲的选定,在舞蹈编排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舞蹈动作设计指导,以实现舞蹈中含有的爱家人、尊重长辈、积极向上的德育风尚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要秉持着奉献幼儿教育事业的决心,并能够积极参与声乐实训,就能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完成对德育元素的渗透。与此同时,他们在实训中也会完成对心灵的洗涤。

(五)完善实操模式,提升学生师范素养

与前一点相联系,教师还需通过完善实操模式提升学生的师范素养,其中需使学生把握针对幼儿的德育重心及传递德育元素的主要方式。具体的模式如下:①在声乐教学中,学校可邀请幼儿园的院长、骨干教师前来为学生授课,授课内容可围绕着“音乐与幼儿德育教育的关系”展开,并将授课主题延伸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素养养成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上;②在实训教学中,部分实操项目可放置在幼儿园内,使学生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德育元素渗透,并在实操中获得职业思想的升华(完成了德育元素渗透)。

五、结语

本文认为,在声乐教学中首先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渗透德育元素,所以声乐教师便成了渗透德育元素的第一主体。为了改变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学校需强化他们的德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在学生掌握了课程思政实践方式后,为了保证德育渗透工作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声乐教学团队需在校本要求下开展标准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将学生最为关心的职业发展与德育元素渗透相联系,激发起他们奉献幼儿师范事业的潜在意识,进而以“如何将德育元素渗透至幼儿教学”为思想出发点,主动完成德育元素的内化。在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下,教师还可以师生共建课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德育修养。另外,教师还需通过完善实操模式提升学生的师范素养,其中需使学生把握针对幼儿的德育重心及传递德育元素的主要方式。

作者:沙进 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