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人文教育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人文教育探究

摘要:

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技术,轻人文”,缺乏人文教育逐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文章探究了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人文教育”理念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人文教育”理念;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习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在初中教育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到各个学校与广大教师的重视。网络技术虽然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但同时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等,导致精神无所归依,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人文精神,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人文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1.培养科学精神,认识技术本质

教师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行培养,要求其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和他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历史上发生过的、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精神教育渗透。例如,向学生介绍恩格尔巴特(鼠标之父)、比尔•盖茨等信息技术领域伟人执著而艰辛的创业史。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科学一定要求真求实,在学习之中也要如此。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技术的本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我们不仅要掌握科学本身的应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人的本身,以此为目标在科学领域付出努力和奋斗,从而确保科学思想得到的成果不会造成危害,而是为人类带来方便。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向人类提供各方面便捷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得到质量提高的同时,也造成许多不良影响,甚至可以说带来灾难。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娱乐活动,如聊天、游戏等,使人们的闲暇时间被大量占用。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在玩网络游戏时很可能受到人物角色行为的影响,一旦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不断减少与其他同学、教师和父母交谈的时间,几乎很少接触现实社会,仿佛陷入网络世界,永远是一个孩子,无法长大,将自我当做中心,任性、幼稚、自私、懒惰。“人文教育”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非常必要。

2.尊重学生差异,维护网络安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要对其人格给予充分尊重,尤其要尊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以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水平的不同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综合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充分发展,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只有教师尊重学生个性,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全面提升其价值观、情感、能力和知识等。网络具有双面性,如果没有恰当使用,就可能产生心理伤害,如“网络成瘾”等,如果使用正确,就能使初中生在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网上有许多游戏十分刺激、引人入胜,对于学生而言,快捷操作界面仿佛成了难以抵御的诱惑。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因地因时引导学生,确保学生上网的安全性。一方面,在技术上学校需要过滤、阻拦不适合初中生浏览的网页等,另一方面要将新课堂、中学生学习网站、学生科技网等优秀网站推荐给学生。通过构建和维护健康、安全的校园网络空间,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有效提高人文素养。

3.丰富学习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如果学习方式过于单一,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通过丰富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就教学现状而言,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①活动式。作为具有较强应用性与实践性的一门学科,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对人文精神有更深的理解;②讨论式。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知识点进行焦虑和讨论,营造开心、宽松、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并且虚心接受其他同学的正确建议;③小组合作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学习小组,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并且承担小组任务,明确分工,确保学生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通过思考、讨论和焦虑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④调查研究式。研究主题由教师提出,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和知识,结合查到的资料写一篇调查研究报告,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⑤作品展览式,定期举办校园信息节,将学生的艺术图片、网页、小报等创新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体会艺术中的人文美,提高人文素养;⑥报告式。邀请教授、学者、专家到学校或各个班级中作报告,启发和影响学生,营造乐观、积极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底蕴良好体现了教育的精神力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信息素养,从而解决目前一些学生存在的缺乏社会责任感、厌学情绪、道德水平下降等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秉持“人文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差异,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作者:潘鹏飞 单位:东台市富安镇富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