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研讨(10篇)

高中历史教学研讨(10篇)

第一篇:现代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

改革促进发展,新课改于当下时代成为了教育教学中较为热门的改革方式。可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落实,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摆在人们的面前,如何保障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热情不受影响,还要达到新课改对于教学水平质量的目标要求。教学不仅仅依仗教师单方面努力奋进,学生的积极配合才可使得事倍功半。科学的安排制定教学方案,把学生自身作为制定的核心,将学生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教书育人,达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这需要师生并肩奋斗,创立构造科学化教学方案。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少年强则国强,保障新一代学生能够积极蓬勃地成长且向前发展成为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新一代学生不仅掌管着国家发展的关键命脉,作为新时期成功的关键他们还肩负着前辈们炙热的梦想与希望。当今的教育教学成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力的途径。日新月异,时代不断进步发展,陈规旧制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能够促使如今学生飞速迅猛发展。故而,在保证学生自身因素不受影响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教学模式,推行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是眼下刻不容缓的事情。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这一教学模式制定自然要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贯彻实施使得先进教育教学更为绚烂喜人。制定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否是与现代学生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否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还要适当兼顾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亲近新课改,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窥一斑而知全豹,本文立足高中历史教学,浅谈以何种新姿态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从而成功。

一、传统与新型教育模式的冲突

于传统历史教学,由于历学科枯燥呆板的知识内容以及沉闷乏味的背景氛围,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极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并且历史教学模式也很容易形成单一教学定式,致使学习氛围相对恶劣,教学环节和教学氛围一度处于低谷,可想学生的课堂表现不积极情况也屡见不鲜。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问题,在进行历史课程传授时,单一乏味地对历史知识点罗列讲解占绝大多数,日积月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再难激起兴趣甚至对历史学习产生反感抵触心理,再严重点便会出现厌学现象。因此,为确保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实际教学中,应当要合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于是也就促使了冲突情况发生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与新型教学模式两者间,二者不能够很好的融合相汇。同时师生关系也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所以,这也让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交流融合入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针对这一方面的历史课堂实例来看,由于学生没有答出老师所提的问题,“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等一些课本上背诵内容,由于学生缺乏准备或者一时紧张,从而致使学生在老师点名提问时一言不发,使得课堂氛围处于尴尬,一度成为冷场模式。这种常见的情况产生导致整体教学范围存在缺陷,整体教学模式不完善性同时也暴露无遗。因此,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过程的难度可见一斑,尽管我国早于十数年起就推行新课改,但至今从总体上来说还是融合程度不容乐观,学生的接受情况也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新老二者教学模式的交流融合,教师于教学环节方面的思想观念转变树立都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完善。

二、师生之间角色互换措施

1.身临其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中来。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为改变枯燥乏味的上课氛围,在教学模式中,可以增添情景剧模式,历史是一段记录,是过往千年各个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缩影,通过情景剧这种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激发对历史学习的热情,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从而真心融入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来,让教学环境氛围得到良好的改观。历史是一门文科科目,在情景剧的模式进行历史学习时,并不需要太多考虑历史的多角度性质,只要很好更为巧妙的展现历史自身的真实性质即可。采用情景剧的模式,在设置时一定要确保做到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在历史学习的同时也有了共同合作相助的团队协作意识,也让学生体会了共同参与完成的快乐,着实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赢效果的教学模式。

2.转变主权,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老师掌握教学主动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特征,在历史课程开展中,可以采用转变教学主动权的一改传统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将课堂交给学生,师生之间互换方式,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人。把讲台教给学生,让学生以学生自己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讲解描述,以及对这部分知识的自身体会。同时老师作为补充和点评的角色出现,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的魅力,且在给予学生锻炼机会及掌握主权成就感的同时,对历史学习有了深刻的印象。

三、实现师生角色互换的意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换位思考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师生之间角色互换能够很好的提高改善教学质量水平,同时顺应时势,在新课改中能够有效历史教学与时代的联系性,同时也保证了现今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发展。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合理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学好学通高中历史,保证圆满实现教学任务,改善创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掀开属于现今新时代的新型历史教学模式的新篇章。

作者:周明兵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都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

[2]兰明喜.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法及其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0.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不同图像史料运用

摘要: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历史照片是较为常用的史料,因不同史料表现作用不同,故其运用策略大不相同。为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需加大不同图像史料运用策略的探究力度。

关键词:

图像史料;高中历史;运用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历史知识,借助各种途径获得新知识,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图像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部分,可在帮助增强历史知识记忆力的同时,提高历史知识学习水平。本文从图像史料分类角度出发,总结不同图像史料的运用策略。

一、图像史料的含义

图像史料包括历史图画、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等,它通过摄影、拍照等形式将历史理念传递给大家,增强视觉感受。一般来说,和单纯性的文字相比,图片可加深记忆,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历史,还可增加历史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二、不同图像史料的运用策略

(一)不同图像史料的运用

1.漫画的运用。漫画是画家从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提取素材后,借助夸张、比喻等手法抨击、讽刺某种行为的形式,幽默、讽刺等是其主要特征。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借助历史漫画讲解相关知识,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漫画观察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可加深记忆、理解。

2.绘画的运用。历史绘画是图像史料中较为重要的成分,和其他史料相比,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对绘画史料的观察、临摹,学生能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加深对当代历史事件的理解。

3.照片的运用。照片是对某个事件的捕捉,可真实地反映当时发生的事件。因照片具备的特性,学生更容易看懂。但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照片时,老师需认真、详细地进行讲解,这样可帮助学生了解照片内容,加深记忆。如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借助当时拍摄的照片讲解战争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让学生连贯整个事件,扩散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如对红军长征路线图的讲解,老师可明确标注各个地区的位置,这种手段的应用,可帮助学生了解长征地点,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

4.地图的运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是较为常用的史料。所谓的地图是指借助地图语言表现历史事件、故事,其主要优势为可直观、清晰地向学生讲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区域、位置等。历史地图还具有直观、简洁性,通过对相应知识的解读,获取更多信息,丰富历史知识。因此,历史地图运用过程中,老师需叮嘱学生充分挖掘地图中潜藏的信息、特殊符号等,从而理解表达含义,理解想要反映的历史主题。

(二)不同影像史料的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的影像史料主要为纪录片,和图片史料相比,影像史料更形象、直观,通过学生对影像的观看,可震撼心灵。在历史知识讲解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借助播放影像资料的方式阐述,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如武昌首义知识讲解中,老师首先根据课堂知识安排每位学生观察,不但能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当然,要想更好地利用影像史料,课前需做好几项准备工作:第一,充分结合历史教学目标、重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等选择影像史料;第二,根据课堂讲解历史知识,设定影像史料的播放时间。在当前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历史课堂使用的影像史料相对较多,然而由于每堂课只有45分钟,这就需要历史老师从众多史料中挑选有限资料,设定播放时间,通常处于5~10分钟;第三,准备解说词。影像史料解说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日常教学中常被忽视。因为解说词不但能引导学生思考,还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此外,影像史料播放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播放方式:(1)完整播放。所谓的完整播放是指在课堂上的特定时间段播放整个影片,这是教学中比较少见的。通常来说,只有选择的影像史料能充分反映课堂知识,展现主角特征时,才能完整地播放;(2)反复、定格播放。反复播放是指反复播放定格影像,定格播放则为定格某个重要的画面,这两种播放方式均将突出教学重点作为主要目的,以加强学生对特定历史事件的了解,提高学习质量;(3)剪辑播放。剪辑播放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各个镜头修剪、整理后播放的方法,是目前教学中的常用手段;(4)对比播放。对比播放是指课堂将剪辑后的影像统一播放,让学生从两个影像中获得更多知识,加深记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还可培养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复杂社会的适应力。图像史料是目前历史教学中的常用手段,通过该手段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清晰、直观地了解历史知识,还可加深历史知识记忆,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图像史料的重要性,掌握不同史料的运用方法,合理运用图像史料。

作者:冯贵德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车双艳,史风春.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成果

【摘要】

“让学引思”是盐城市正在实施的特色历史教学改革,让学生亲身参与,引领学生思考。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是互相影响的,高中历史教学引入史学研究新成果是必要的,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史学研究;高中历史;教师

盐城市正在实施“让学引思”教学改革,历史学科积极参与。高中历史教学肩负着历史教育和培养历史学科人才的重大使命,而历史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历史研究得来的,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是史学发展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历史教学建立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是对历史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使用,故历史教学呼唤着史学研究新成果的出现,而历史研究则期待着历史教学普及新成果。

了解史学研究成果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大有裨益。当今时代,新史学的兴起和发展,历史研究处在不断发展中,而历史教科书有使用周期,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系统性,那么如何处理历史教学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的关系,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让学引思”?我认为历史教学应该引介历史研究新成果,但不需要与之保持高度一致,而应该重视高中历史教材自身的基础教育性和体系性,这也就是历史教学的学科性和科学性问题。在我看来,史学研究毕竟是从属于学术研究领域,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日新月异的则是史学研究领域的扩大、视野的开拓、方法和手段的更新、研究视角转换而产生的新观点和看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史学研究成果会不断出新甚至会有颠覆性认知,面对此种现象,高中历史教学,应重在接受史学研究理论指导,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和方法技能的养成。史学研究理论的几个方面,如史学研究的目的和功用、史观、史学研究方法等对高中历史教学方面的指导更重要和直接:了解史学研究目的和功用有助于剖析高中历史教育目标;史观的掌握对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指导历史教学,指导学生运用不同观点阐释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意义重大,是对教学的有益启示,尤其是文明史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体现尤为明显;史学研究方法可以指导高中历史的教法和学法;学术争鸣和学术新成果会引发学生对原有结论的认识“革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历史思维。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和技能,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广阔天地,在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指引下自己探寻、创新,才能大有可为。故高中历史学科主要应在宏观上接受史学理论指导,重视基础性和教育性,做到学科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适度引入史学研究新成果,但不需与史学新成果研究保持高度一致,过分突出科学性,以免喧宾夺主,出现将基础教育变成学术园地的错误倾向。

如何正确处理史学研究新成果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做到历史教育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这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是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史学研究成果是以直接面貌示人的,而不是在历史学习中生成,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很难做到史学研究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缺乏实践经验,更需要时间,这些都不能为史学研究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提供现实基础。再者,作为教学指挥棒的高考一定程度上指引了课程改革的走向,高考改革的方向也决定了史学研究与历史教学结合的程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怎样做?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有如下看法:首先,更新观念及教育理念。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历史教师,一时难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中新教材。要做到历史学科性和科学性的平衡,离不开教师的实践阵地,所以教师首先转变固守、一成不变的理念,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其次,教师应具备丰厚的史学理论知识。能够对史学研究理论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并能较好的运用及讲授,将史学研究的目的和功用、史观、史学研究方法等融入历史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教师有非富的内涵,才能外在体现。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做到循循善诱、旁征博引、润物无声。最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处理好教材与史学研究新成果的关系。教师要首先明确所教版本教材的价值取向。目前国内流行的高中教材主要有四种版本,即人民版、人教版、大象版和岳麓版,每种教材对历史事实的取舍、着墨比例以及所持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充分吃透、利用好教材的同时,关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史学研究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功能,这也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对待,并能较为合理的解释和有针对性的引入。

作者:张瑞梅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二力.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霍晓玲.浅谈史学新成果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引介[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

[3]殷瑶瑶.史学研究与历史教材编写[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分析

摘要:

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情感及思想观念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方面内容,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并且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和改进;本文对其中的情感教育及情景教学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结合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可以对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情景教学;情感教育;结合

基于我国课程改革及社会需要等方面要求,高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素质教育背景之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进行创新,使得情感教育与情景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将二者纳入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做好情境创设的相关工作,并对情感教育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使学生正确的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及历史观念,完成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目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方法

高中开设历史这一科目,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培养,并且让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分辨和分析,因此教师需要将情感教育与情景教学进行合理结合,下面将就结合方法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利用情境教学调动和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教育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基于此,高中教师可以从声调、语言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情感教育和情感熏陶的目的,下面将从几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第一,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可以对语言艺术进行充分利用,完成情感及气氛的渲染工作;例如,教师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对声调方面进行润色,通过连续而快速的语言进行讲解,并且利用高昂的音调调动学生的情绪;再例如,教师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进行讲解时,对于国家受到的压迫和耻辱相关内容可以用缓慢、凝重的语言进行讲解。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适宜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感受真挚情感,并且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认识。

第二,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体态语言的科学应用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表述内容及肢体语言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身段、语言以及面部的表情中理解教师的情感,从而对教学的相关内容情感进行把握,通过教师营造的氛围、情境感受和理解情感教育。

第三,通过情境中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高中历史教师应用情境中形象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情感,而若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对自身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并且在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感情,例如,在为学生讲述民族英雄的事迹时,教师需要融入自身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情感共鸣,产生对英雄的敬意,实现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可以得到培养。

(二)情感情境的创建工作

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要表述和传递的情感进行深刻理解和共鸣,需要进行相应情感的情境创建,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被最大程度激发,从而使教学工作达到应有效果,下面将就情感情境创建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

第一,将生活情境融入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若想做好这方面工作,教师需要对历史教材内情感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对历史现实生活相关情境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对情感进行体会,和历史产生共鸣;教师若想对历史生活的情境进行还原,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在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今日,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手段进行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画面,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对历史产生熟悉和共鸣,从而对相应知识进行更好的记忆。

第二,通过实物情境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校内的收藏品,或是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历史博物馆,通过这种实物情境,学生可以对历史进行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并且可以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和演示,比如对“发达的古代农业”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及农作场景等。

第三,通过音乐等方式实现情境的渲染,调动学生情绪。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利用音乐的渲染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在对“思想”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播放《东方红》,使学生对主席的敬佩情感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并且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培养。总而言之,通过情境创设、演示以及表演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切体会,让学生和历史产生更多共鸣,最终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使学生可以对历史规律及事件进行正确的解读,基于此教师需要将情感教育及情景教学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教学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李继斌 单位:静宁县仁大中学

[参考文献]

[1]邹春风.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探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6):53-53.

[2]曹亮.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进行结合[J].文理导航(上旬),2014(11):59-59.

[3]唐贤美.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学周刊,2016(1):140.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提问对策

【摘要】

课堂提问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提问情况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主动提问,还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主动发问和参与提问,实现良好的师生双向互动,通过学生的“问”带动“学”。鉴于此,笔者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提问的现状进行试论,同时列举出部分适当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提问;对策

如何让学生想提问、敢提问和会提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不仅需继承传统,还应更新观念,为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学习和成长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历史教学的重任。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提问现状认真思考,让他们自主形成问题意识,这对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提问的主要现状分析

第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以严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导致他们在提问时十分谨慎;有的教师则习惯按照个人计划展开教学,碰到学生提问并不重视,认为是对自己教学节奏的打乱,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敢主动提问。第二,从小学阶段开始,大多学生都是在教师为主体模式下学习知识,在高中阶段已形成惯性心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角色定位和能力定位让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被动,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并没有主动提问的欲望和意识。第三,学生自身的提问能力不强,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过程中,不少学生除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疑惑时,几乎很少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的学生则在遇到困惑时,想要提问但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问题和疑问,提问能力有所欠缺,亟需提升。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对策

1.转变传统观念,促使学生敢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多为他们提供一些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与实践,使其在讨论与合作中形成问题历史。学生只有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心情才放松和充满安全感,敢于表现个人能力和真实自己,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所以,高中历史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心理,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问和敢问,并敢于大胆发言提出质疑和问题,教师再从旁鼓励与引导,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比如,在讲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引领学生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理解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涵及制定原因,掌握“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以及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并让学生自由讨论旧中国和新中国对外的关系,引入部分时事新闻,拉近现实生活与历史课堂之间的距离,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想要提出问题: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是不是存在矛盾?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有什么区别?等。如此,教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2.强化基础知识,促使学生能问。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不敢提问的原因是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害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没有深度,遭受教师和同时的鄙视。问题作为知识结构的自身矛盾,只有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对新知识才充满着好奇,能够提出有水准、高质量的问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是培养他们问题意识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在质疑环境下不仅可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还能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二者相辅相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实践中,本单元属于复习性知识内容,目的是让系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中遭受的挫折和应对策略,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从宏观上把握这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此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巩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基本历史事件,掌握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提出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从中得到哪些经验或教训?等。如此,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问题,而是上升至思想境界,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也有积极影响,并树立问题意识,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三、总结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认清学生提问的现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强化他们的基础知识,使其敢问和能问。

作者:管文年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周滔滔.高中历史教学以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田玉峰.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06:84-85.

[3]张敏.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导向性提问[J].内蒙古教育,2015,36:39.

第六篇:高中历史教学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

【内容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本文将通过自我效能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自我效能感;应用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水平是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时的有效性,所以,将这一教育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自我效能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的学习信念,有助于学生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就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历史学习的错误认识。将自我效能感这一教育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自我效能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将这一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

二、培养自我效能感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1.教学情境创设的合理性

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是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应用时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教师在创建情境时必须遵守课本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记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时,就可以通过情境串联的方式进行,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从心理上降低对这一内容学习难度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应用自我效能感教学时的替代原则

替代原则是教学过程中时常用到的一种教学原则。这种教学原则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直接教学带给学生心理上的伤害,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避免将他们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直接对比,以防对学生造成情感上的伤害,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法,发挥学习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树立学习信念的重要性。

三、自我效能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言,历史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太大,但是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依然是不可忽视的。要想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作为当前教学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益的,它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虚拟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他们对社会有着较强的探索性,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这样的话,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就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当前社会的热点新闻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进行思考。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可以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当时的历史情况,便于学生理解。

2.实际生活与自我效能感教学的结合

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在讲到“百家争鸣”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来,让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讲话、背地里说教师坏话等行为是否合乎礼教,然后再引入儒家、道家等学派的教学思想,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自我效能感的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化,虽然我国在教学上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自我效能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上的信心,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罗淑芬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朱海剑.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为何与何为[J].新课程•中旬,2015(2):48,50.

[2]陈维、赵守盈、韩会芳等.高中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2):70-73.

[3]李志亮.在转化潜能生过程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4(8):33-34.

第七篇:高中历史教学讲练结合反思

摘要: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讲练结合,帮助高中生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为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讲练结合模式下教师还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让学生将历史理论知识与实际学习相结合,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其充分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讲练结合;高中课堂;历史教学;教学方法

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历史知识枯燥乏味,在课堂上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仅会降低他们的学习质量,还会影响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将讲练模式相结合,给予高中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历史课堂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提高课堂知识传授水平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不断提升课堂知识传授水平,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满足高中生学习需求。提高课堂知识传授水平,首先,应该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设计更符合高中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要积极补充讲练知识,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找到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做好分析工作,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历史知识梳理工作,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在整理好的主干知识上进行填充,开阔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帝国主义国家德国时,就可以从它的崛起背景入手,德国在统一之后受到俾斯麦的长期控制,通过大陆政策处理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重视与法国关系的处理,从而达到减少德国的战争,为其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逐渐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目的。但是德国在实现帝国主义化后威廉二世积极向外扩张,与俾斯麦产生政见上的分歧,最后使俾斯麦辞职,德国逐渐走向扩张的道路。通过这样深入挖掘,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一些知识点不再单调,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做好试卷知识讲解工作

讲练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做好试卷知识的讲解工作,让学生通过试卷丰富历史知识,找到解题的技巧,从而达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求。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的试卷成绩,忽视了对试卷的利用,导致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历史学习质量,也不利于历史讲练课堂的构建。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对试卷知识的讲解,并为学生梳理好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教师在对一张试卷进行讲解时,首先,要分析整个班级的答题状况,找到学生认为比较难的题型,突出课堂知识讲解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起到试卷讲解作用,满足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需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做好统计工作,错误率比较低的题可以不讲解,错误率高的题要重点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找到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其次,教师在进行试题讲解时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失误原因纠察,让他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提高历史试卷的正确率。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能力,分析问题时要保持全面性,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结合问题组织相对全面的答案,确保答题的准确。

三、改善课上课下练习质量

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应该做好课上课下的练习指导工作,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掌握学习技巧,以激发他们的历史学习热情,满足今后的历史学习需求。教师在布置练习作业时要做到深入浅出,抓住基础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认识和学习历史事件,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分析能力。教师在为学生布置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作业时,先从课本入手,让他们发现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到抗日战争的各个历史线索,并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历史“骨架”,然后填充“血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学习这段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它的历史地位,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在讲练结合模式下应该重视对课堂的构建,要为学生讲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他们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为他们及时讲解试卷上的内容,并系统化、体系化,降低学生的历史学习难度,达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要为学生布置科学的练习任务,让他们在练习中积累历史知识,使其找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作者:夏祝林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参考文献:

[1]孙敦顺.锐意创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J].成才之路,2014,(15).

[2]周洪琴.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J].时代教育,2014,(10).

第八篇: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开展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根据《教育法》制定的国家教育方针,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中历史是高中的基本课程之一,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了解社会文化及其发展,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开发学生的智力。实行教学改革后,高中历史教学就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如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面向现代化、有素质的人才。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情况及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内容

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指出:“历史学科具有认识社会和教育的功能,高中历史教育对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人民素质;以及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与素质教育的指向具有一致性,其中素质教育是首要任务。教学大纲中表明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和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应全面、积极落实到位;2.转变教学观念,抓好“三个注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的需要,因此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注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培养;3.熏陶历史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历史过程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不仅能使得学生明辨是非、美丑,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

(一)落实不到位

很多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积极落实、开展素质教育,还是采取传统的应试教育。

(二)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历史老师。现阶段,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素养都有待提高,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品德和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在两个方面都有所欠缺。

(三)教学模式陈旧

现阶段,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极少,更不用说熏陶历史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了。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降低,主体地位也得不到体现。

(四)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很多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只需要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讲就可以了,不注意挖掘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特征,学习完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仅达不到历史学习的要求,也限制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及提高。

三、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开展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及教学素养

学校应积极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严格监督各学科教师进行落实、开展。另外,教师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讲座、培训、教学会议等方式向教师宣传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目的及任务,并制定素质教育实施的大纲及流程。教师在充分了解、认识了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后,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例如:积极学习并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加强德育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等。

(二)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教学来开展,有些人为了革命事业壮烈牺牲,有些人则叛变革命,成为汉奸;这样对比,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丰富、明显。教师还可以趁机让学生们讨论对这些人物的看法和表达心中的感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还达到了历史学习的效果。

(三)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死记硬背已不适应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应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进行挖掘,探索其本质特征;对一些本质类似的问题,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探索。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在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分为工厂手工业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二战”后至今等五个阶段,那么这五个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又各有什么特点,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这样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查阅资料从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学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实行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需要,历史课程在素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与素质教育相悖的现象,教师应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发现不足,并采取措施应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军 单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九篇:高中历史教学信息技术优化

摘要:

历史是一门尊重史实的学科,换而言之就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必须根据史实,在特定和时间和人物上也要做到非常精确。所以,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到历史知识,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们普遍考虑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产生,为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条非常广阔的道路,本文旨在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探讨如何将优势运用于历史教学中。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从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手段上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而高中历史学科作为理论性非常突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对于知识能够精确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现阶段的高中课堂中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上。而通过信息技术,也能有效促进高中历史的教学工作。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

(一)清晰直观

高中历史的学习中会涉及到很多事件、任务以及具体的时间,而这些知识点仅仅通过教师的板书或是语言简洁,无法让学生有清晰直观的认识,换而言之就是学生无法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随之下降。另外,由于新课程改革下对于教材的编排产生了变化,书本中很多的知识点仅仅只是一笔带过,这对于学生了解史实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这些书本中或教师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通过清晰直观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从而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重点分明

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学生重点记住的,或者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就比如近代史中中国签订三次条约的时间、名称、赔款数量等。学生仅仅通过单纯地讲解是无法形成有效记忆的。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相关图片,或是影像资料的形式,将书本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解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整体和复习。另外,由于这些材料可以拷贝和转存,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掌握,也便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知识点

前文提到的一大问题就是学生无法很清晰直观地掌握某些要点。原因在于很多知识点本身比较模糊,或是由于教材的原因没有深入探讨。此时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很有效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到这一部分时。中主要探究的是维新派人士与顽固派之间的意见,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等制度,而顽固派则进行了强烈的抵制和反对。而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和板书是无法将这些具体的内容展示出来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当时的一些真实资料和数据通过反映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此时教师再配合进行讲解,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还是教学质量的把控上都能有巨大的改变。

(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学科虽然是尊重史实的科目,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也随之产生。而作为教师,如果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思想进行教学,不仅在观念上显得陈旧,也无法适应现阶段的社会现状。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培养自身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交换不同意见。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学习到秦灭六国统一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看法和不同观点进行阐述,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意见进行整合和展示,从而给学生提供更为有意义和作用的材料。而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此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交换意见,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感染力

历史事件的展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又一项使用方式。有些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相当宏大的场面,为了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充满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优化。例如在学习到百团大战这一部分时,通过讲解是无法将当时的场面和效果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和影响资料,并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一来这些历史事件的感染力和效果就能被重现和还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学生也能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感同身受地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研究,不难看出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未来的高中历史教学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们,就要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并将这些优势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深化改革,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和文化水平。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人才的培育方向。

作者:李淑艳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长华,李会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

[2]韩丽美,刘向玲.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6).

[3]沈继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14).

[4]李霜霜.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下),2015,(12).

第十篇:高中历史教学空间掌控艺术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实践证明,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恰当地处理“教”与“学”二者的关系,而“教”与“学”空间的掌控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

一、做好课前准备,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对于每一堂课来说,教师在讲授之前一定要全面把握教材,只有熟悉教材才能了解讲授的内容,为此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常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备课、备学情、备教材。对于历史知识来说,很多内容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或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已了解和熟悉,那么教师对相关内容就可以简单介绍或让学生自主学习,抑或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学生陌生的知识或者存在误解的知识,教师就要多花点精力,让学生牢固掌握。高中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和学情,还要备教法和课堂管理策略,创新教育教学思维,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习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就能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利用历史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比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时,按照以往的历史教学思维,教学常规的准备无非是: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鸦片战争发生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导出中西方国家的差别和落后;西方鸦片输入中国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原因、结果等;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这样的常规备课看上去知识点非常齐全,讲授内容也面面俱到,但是实际结果却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掌握的知识点非常有限,并且感受不到历史给予他们的启迪。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学情出发,先播放一段电影桥段,电影是由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鸦片战争》,先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总结上述问题,然后结合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巧用知识迁移,帮助学生掌握本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依据高中历史教材,紧扣高中知识点,在视频播放之前设计这样的疑问: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得到激发,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优化历史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

正确把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系,还需要历史教师创新思维,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历史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教师的“教”在以往的理解就是重点突出知识的讲授,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给学生讲授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当然,学生的学了知识的习得之外,还需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学过程也要呈现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做到分层授课,因材施教。无论是“教”还是“学”,从学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前提。例如,在教学美国的外交政策知识点时,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全面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设计,大概的流程就是教师采取讲授的方法,一一向学生诠释: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冷战政策等,短时间内学生记住了知识点,但是不能理解,自然无法运用知识,更不能活学活用。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式、存在的世界格局分析,然后再引入美国的外交政策,学生就不足为奇了,也能很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清晰明了地诠释任何历史知识。

三、开设历史知识课外辅导,巩固“教”“学”的效果

对于高中历史来说,知识的讲授、聆听和理解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课后辅导练习的作用。任何知识的习得都需要一定的课后练习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学生的习得情况和知识把握情况。历史知识的学习途径是非常多元化的,那么教师在完成课堂授课之后,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外辅导,除了常规的练习册之外,还可以设计历史探究、历史考古等,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具有巨大的作用。此外,课外辅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课外引导学生积累学法,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材料,给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与此同时,教师要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最后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高中历史课堂分为“教”“学”两部分,在整个活动中都需尊重学情,紧扣教材,优化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郭小娟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015级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