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讨论(10篇)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讨论(10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摘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因为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育制度引导、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学生家庭影响等因素,致使部分高中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存在着显著的困难,成为后进生。通过转变教法、学法认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营造益于历史教学的社会环境,促进家长转变学科偏见,形成合力推动高中历史学科后进生转化。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后进生转化;教法转变

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因为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社会经济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中学学科教学受到了严重影响,出现了不少后进生。在笔者刚担任高中历史教学时,学生的高中历史成绩并不好,很多次月考中及格率只有55%左右,有时优分率甚至为“0”。通过调查了解得知,不仅本人任教的班级如此,其他教师任教的班级也是如此。不仅本校如此,本地其他兄弟学校也是如此。只有通过系统的训练,到了高三学生的成绩才会有较大的起色,达到75%左右的及格率和10%左右的优分率,即便如此,还是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表现得很吃力。

一、黔南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成因分析

1.地理环境制约

黔南州多山少地,农业及工业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加上交通不便,学生就学困难重重。经济基础及交通条件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形成了相应规模的后进生。

2.社会文化熏陶

当地民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很少,根据黔南州统计局2011年5月1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州居民每10万人中大学以上文化层次有4303人、高中以上文化687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3%和6.9%。民众文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氛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导致后进生的出现。

3.教育制度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高考理科招生人数比文科多,招收专业比文科多,大学毕业就业选择理科也比文科更有优势是不争的事实。受此影响,学校和家长也会有意识地向理科倾斜。笔者曾经担任过文科班班主任,一直承担文科班历史教学任务,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止一次地提及读文科不是因为爱好,而是迫不得已。极端的情况是笔者带的班级到高三的时候都还有学生从理科班转入我的文科班。教育制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的产生。

4.家庭文化的影响

部分家长没有高文凭,在沿海地区打工也能够拿到比较满意的薪酬。受此影响,部分高中学生无心学习,却不知接受更多的教育本身就是财富的累积。即便坚定信心培育子女读书的家长,受教育制度的影响,也会重理轻文,选择相对好就业、就业后薪酬待遇较高的理科就读,以期迅速改变家庭的经济现状和改善家庭经济条件。致使包括中学历史在内的文科受到冷遇,学生无心向学,基础薄弱,成为高中历史后进生重要诱因。

5.学习方法不对

学生学习方法不对路、不科学,除了机械记忆外别无他途。不善于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借鉴别人的长处,不善于构建自己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不会利用因果联系和逻辑关系实现知识迁移。学习方法不对致使成绩长期在低分徘徊,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热情下降,出现高中历史后进生。

6.教学方法欠佳

很多学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教师。导致学生厌恶历史的原因有:一是课时太少,历史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赶得太急,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学节奏或进度过快,学生追赶吃力。二是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断层,学生难以从初中注重史实传递的生动情景中转化到高中注重史实分析、背景探究和影响分析的思辨情景中来。三是在教学中坚决贯彻平均主义,忽视弱势群体。四是在教学中攀高求难,忽视基础知识的铺垫或高估学生的知识水平。五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语言平淡而缺少机智幽默,课堂沉闷压抑等。六是很多历史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欠佳,让学生难以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对催生历史后进生影响不容忽视。

二、转化策略探究

对历史后进生的转化,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齐心协力才能解决。

1.社会方面

(1)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体现出知识型经济的时代特征。政府要充分利用黔南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发展精品旅游产业;还可以利用贵州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有利时机,推动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以实际的案例教育学生,学好科学知识就能改变实际命运。这样,学好中国近代史,就可以在从事导游等职业的时候向游客介绍黔南的猴场会议、深河桥抗日等内容;学好中国古代史,就可以向游客介绍黔南布依族苗族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学好世界现代史,就可以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介绍平塘“天眼”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衍生出来的产业。以黔南实际的例子体现知识的经济价值,学好历史也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引导学生向学,克服后进生倾向。另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可以极大提高社会民众的经济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必然带动教育的投入增加。也才能改变家长读书无用论和早出学校早挣钱的错误认知,减少家庭对高中生家庭教育的错误引导,有利于后进生的出现。(2)强化社会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政府部门应该利用电视台、沿街广告灯箱等载体,大力宣传一些通过努力学习最后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给地区带来较高效益的先进人物,在社会中释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信息,渗透“知识改变命运、进取成就未来”的理念。在高新技术方面提高政府补贴标准、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全社会海选及隆重表彰等,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减少包括后进生的形成数量。(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当前畸形而不对称的教育制度对历史学科后进生的形成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取消高考对文科的轻视性政策,赋予文理学科平等的政策待遇就算不能有效解决历史学科后进生的问题,至少能有效降低政策诱导的消极影响。当然,学校也不能仅仅因为理科招生人数比文科多和高考理科分数普遍比文科低而人为的干预学生文理分科的自主选择。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才能有效减少历史后进生的产生。

2.家庭方面

(1)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在学科选择的时候往往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学科选择,不能因为社会环境或主观好恶简单粗暴地干预孩子的文理选择。因为没有兴趣支撑的职业生活是黑暗的。(2)建立平等的交流沟通机制。在家庭中建立平等的交流沟通机制能确保孩子不会因为畏惧父母而不敢表达自主意见,父母应该通过平等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及今后的生涯规划,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粗暴干涉孩子的选择,这既有利于历史后进生的减少,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孩子的人生路还很长,父母和长辈不可能陪他走完全程,让孩子以更谨慎和科学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选择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学生方面

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总结、改进,努力提升历史学科成绩。除了多花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之外,进行理性的学习是提升历史学习成绩的关键之一。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时,仅仅简单地记住四大发明是无法彻底理解章节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将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关内容与其进行比较,得出中国古代科技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而西方近代科技是实验探究成果的体现这一认知。同时,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借鉴别人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提升历史成绩的渠道。

4.学校方面

(1)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法,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提升教学成绩。教育实践证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比被动接受效果更好。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本领和技能,带动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进入或沧桑变幻或危机四伏或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赋予学生历史学习新的生命力。最好是布置类似于撰写本族家谱或简史、考察本地历史名胜的沿革、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具有实操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触摸历史,让历史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让历史鲜活起来是一名优秀历史教师的具体使命。还有,在教学中使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或者现代教学设备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例如,利用“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可以将枯燥的历史利用视频真实再现,通过“课中”环节实现课堂师生的实时互动,检测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反应情况,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有效解决后进生问题的有效办法。另外,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感悟他们的感悟,悲喜他们的悲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同时对历史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补足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差距,增强其学习信心。(2)加强学法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知识较为庞杂,尤其近年来历史高考更是强调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考查,只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无法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的。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等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学生课下自行学习解决。因此,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有效阅读、分类归纳、对比分析、因果整理、逻辑解析、有效表达等方面进行。我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三、结束语

后进生的出现,在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会对后进生本人造成诸多消极影响,如自卑心理出现、自闭现象产生、烦躁焦虑、品行不端、自暴自弃等。对学科后进生的转化不仅对促进学科教学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转变学生命运轨有重大影响。

作者:陈德亮 单位:黔南田家炳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娇凤.中学语文后进生转化探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仲伟光.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性对策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8):49-50.

[3]马新峰.论后进生转化的教学策略[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3(5):97-98.

[4]蹇跃芳.关于后进生转化问题的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2):94-96.

[5]丁刚.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后进生转化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195.

基金项目:

黔南州教育局2012年度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立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特点研究》(编号:N130042)。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探究式研究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改革力度开始加大,逐渐提高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在此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面临较大的挑战。但是,目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对高中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历史专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无法实事求是的对历史情况加以探究。本文根据对高中历史教学问题的研究,提出几点应用策略。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探究式;教学方式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较多影响学生历史专业素质提升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教师应该对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加以分析,引进探究式教学方式,利用提出问题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小组探讨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研究历史知识,将历史回归到本真,使学生的历史专业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落后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成效,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讲解抽象性知识。但是,目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应用先进技术的意识,只是根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没有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较低,这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常会出现教师难以讲解且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创新自身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历史专业素质。但是,目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方式不够重视,没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学生无法有效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不重视,学生机械化的学习历史知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师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出现[1]。

二、高中历史教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问题探究教学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就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加以创新,其中,问题探究教学法是较为常用且教学效果明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知识的分析,提出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时,可以对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要求学生探究历史知识,教师提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现代政治制度的差别是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熟读课本之后,搜集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然后两者相比较提出不同之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古代政治制度与现代政治制度的差别,对理解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与奖励,对于理解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鼓励、激励其更好的探究历史知识,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2]。

(二)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小组探究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历史专业素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时,将学生分为几个探究小组,此时应该注意小组划分方式,要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与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使其可以在探究过程中相互学习。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历史知识,在探究之后,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探究结果的展示进行教学评价,提出学生探究方式的不足之处,并要求加以改正,为其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奠定基础[3]。

(三)游戏探究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教学游戏,教学游戏的设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探究效果更明显,教师根据对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课时,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游戏,要求学生进行信息搜集比赛,在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回家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表达,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选取信息搜集较好的学生,对其进行奖励,信息搜集较差的学生,要在班级中表演节目。另外,要安排学生将搜集较好的信息进行整理,使其能够利用搜集的信息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趣味性较高的历史课堂中学习知识,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探究欲望,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引进探究式教学方式,此时应该注意历史教学的真实性,教授学生正确的历史知识,避免学生学习野史中的知识,对学生的历史专业素质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摒弃传统的试卷评价方式,使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作者:王文华 单位:江西省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邓喜琴.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J】.关爱明天,2015(8)

【2】蔡国文.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5(3)

【3】杨星.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81)

第三篇: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浅析

[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主要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特征以及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高中历史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教学需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很必要。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这一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各方面都有着相应的改变。其主要体现在教材更加科学,这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更加的方便,和高中学生的发展需求愈来愈契合。新的课程改革对高中教材的编排要求提高,要能将历史知识在其中得以良好呈现,让学生能对历史知识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新课程改革也使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有了相应的增加。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相对比较有限,所以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就要比较扎实,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开展更为深层次的历史学习。例如高中历史课本对欧洲的空想主义和工人意识觉醒的相关内容介绍得比较少,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发展过程有详细的补充,从而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获得上更为全面。目前仍有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使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在整体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再者,当前的高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不多,有的高中生对一些历史常识问题都没有掌握,更不用说对深层次的历史发展形势有较清楚的认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当,会对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全新的历史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理念上作及时的转变,和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证历史教学的高效。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下,要利用民主型的教学模式,让师生的关系融洽,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优化,这样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每个历史点进行讲解。可以在讲历史的时候将一些野史资料穿插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在高中历史汉武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影视资料来构建动态的教学课堂。将《汉武大帝》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优秀的影视资料的学习,了解当时的制度建设情况,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另外,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程的新鲜感,这样就比较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总而言之,对于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只有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罗小辉 单位:湖南衡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赵红霞.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动性培养的创新路径[J].信息化建设,2015(12).

[2]顾怀晶.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3).

[3]殷冬梅.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学周刊,2016(6).

[4]余家海.论述信息技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6(6).

第四篇:微课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出现了新媒体与教学融合的新趋势。新媒体微课程是科技与时代共同发展的产物,将课程内容与知识点浓缩成用新媒体播放展示的微课程教材,非常适合辅助教师进行教学。

[关键词]

微课程;高中历史;应用

历史是文科高考的必考科目,高中历史教师教学重点往往都放在考试知识点的讲解方面,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与培养,再加上学生学习时间紧而任务重,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因而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方面要不断更新,融入新的教学方式,微课程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始终奋战在高中历史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而言,笔者对微课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很深的感触。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运用微课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利用视频导入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教师一般运用微课程的教学视频来导入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这堂课要讲什么。例如人教版必修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就是让学生学习我国民主道路的发展历程,辛亥革命这一课是讲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教师首先会展示一个时间轴出来,将记录1911年至1912年初的相关资料与时间轴联系到一起,并节选播放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上映的《辛亥革命》电影片段;本课件以如下事件为时间轴而展开教学。时间轴一:选取电影《血染黄花岗》精彩片段,孙中山召集同盟会,前往美国,为革命募捐。时间轴二:电影《武昌城首义》讲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熊秉坤、金兆龙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时间轴三:对于第三章的内容,可以选择性跳过,或者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间轴四:《创建共和制》为重点内容,教师要重点讲解。利用以上微课程视频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全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通过电影可以将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一条时间线。而学生更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来了解整个事件的发展,从而对知识有了更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二、利用微课传授学习方法

微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还可以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教师在制作微课程课件时,其实已经用自己对于历史思考的逻辑去编辑课程内容,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有助于其形成自身的历史思维逻辑。想要学生学好历史,至少要让学生掌握一种历史思考的方法,学生才能在解题中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变成解题答案。面对高中历史考试,教师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历史思维逻辑给学生学习,学生也拿不到高分。高中历史教师要利用好微课让学生领悟历史。比如在《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完课本知识以后,可让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问题展示方法是利用微课程将吴淞铁路以及唐胥铁路的路线、周边景象等展示出来,并将史书上的相关记载附在一边,然后让学生思考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困境。学生即可按照直观的文字、图像进行深入的思考,感受近代中国铁路发展之艰,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

三、微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意义

目前教师使用的课件不完全是自己制作的,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历史教师进行课件共享和交流。每一个历史教师对于历史其实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就造成课件的内容表现与重点会有所差异,教师通过共享、查阅别的同行制作的课件时会受到教育,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在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时,应当将微课程与课堂实际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心理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任务开展教学。高中历史教师在微课程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课程主题及其整体框架。比如,教师在录制鸦片战争及相关历史知识的微课时,应当自己先搞清楚并全面把握中国近代史方面的知识框架,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补充讲解。其次,微课程应当在历史学科的思维逻辑指导下,分析、调整所需讲授的课程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微课程是非常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微课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用历史思维方式去看待历史事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更好地学习历史。

作者:张小春 单位:福建三明宁化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郭宏梅.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

[2]李传绪.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2).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微课运用

[摘要]

伴随着我国逐渐加快的数据信息化脚步,新型的数字化教学媒介在课堂中的使用频率逐渐强化,以数字化媒介为基础的微课模式也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运用。文章对于微课制作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微课制作中内容、细节以及效果与实际课堂的贴合模式,旨在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革新,在实际课堂中更加灵活有效地运用微课手段。

[关键词]

微课;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逐渐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利用数字化教学媒介建立起来的微课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提升微课教学效率,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的实践探索。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是指在课程建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建立以互动式为教学目的的基本模式。微课的具体长度一般会控制在8~10分钟,在简短的课程流程中要集合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且要求教师用最为便捷的方式保证基本教学水平[1]。在基础的微课制作中要遵循相应的要求,首先是基础微课模板。制作微课需要进行相应的课题选择,基本方案的设计,相应素材的整理和汇总。由于时间和内容上的限制,教师要在微课中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个知识点,并且要配合相应的案例,以保证微课的基本价值。其次是微课的教学方法,对于微课内容的选择要求教师进行独立性的课题规划,保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将基本的课堂教学流程融合在实验和讨论中,保证整个微课理念的健全和体系的完整。最后是及时的教学反思。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对形式和内容进行及时的反思,保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尤其是历史学科,本身就是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的学科,教师要在微课教学后充分了解学生的吸收情况,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出发,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模式学好高中历史课程。

二、微课的具体运用

1.内容上的融合

教师要在微课讲解过程中保证微课内容和实际教学内容的高度融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课件,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的讲课过程中要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并且对课程内容进行集中的强化。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及时跟踪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微课设立了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并突出基本重难点,建立同步的教学框架,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十三课《辛亥革命》时,要在微课课件中将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进行内容的整合,通过微课课件将整体脉络整理出来。教师要在微课课件播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并设置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微课的学习。另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微课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和扩展,保证学生形成严谨的历史思维,借古思今地进行历史事件的学习[2]。

2.细节处的融合

教师上课时要注意教学细节的把握,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保证学生在教师宏观引导的基础上完整地内化知识点,并且顺利吸收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细节处的讲解。为了更好把握课程细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建立,形成基本的历史文化专项内容学习,细化课本中的内容,并且对学生建立的知识结构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只有强调了具体的细节教学,学生在观看微课时才能有学习线索的寻找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3.效果上的融合

历史课程的意义就在于教师要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通过历史事件的学习形成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熟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模式,利用微课课件强化基本教学效果的融合,保证学生的带入感。微课程和基础历史课程需要教师进行基础效果的融合,保证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交流模式[3]。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要对微课和教学内容进行基本的效果融合,学生通过微课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充分认识工业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

总而言之,作为数字化教学媒介的载体,微课能更好地辅助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教师要充分进行相关内容和教法的革新,利用微课打造更加完善的高中历史课堂。

作者:王发聪 单位:云南会泽茚旺高级中学

[注释]

[1]陈祥龙.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道”与“器”———兼谈微课《理学简史》制作反思[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39(6).

[2]陈德康.微课能“翻转”高中历史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25(4).

[3]吴保鹏.以微课促进高效用视频再现历史[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9).

第六篇: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探讨

[摘要]

文章基于高中历史的人文教育角度,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从授课教师自身史学素质的建设与提高、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入手,针对如何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全面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课堂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机动。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合理规划和安排课堂内容,充分开发新课程教学资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确保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能够得以实施,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很多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认为,开展教学时只要向学生讲清楚基本的史学概念、方法即可,致使高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课堂学习效果不佳。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到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高中历史教学也把教学方法的创新摆在了重要位置。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与落实,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观念。第一,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做到对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烂熟于心,并且能够在更高层次上驾轻就熟地运用历史教材;要能够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课堂支配者向课堂组织者或者引导者转化,建设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历史学习环境。第二,高中历史教师要具备历史学科教研教改能力。俗话说,“史无定论”,高中历史教材经过了多次修改,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观点亦发生了改变,教师应该从新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分析,敢于就历史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史学研究,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比如,在谈论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时,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明史观、近代史观、全球史观等不同角度来审视历史,而不是仅仅从传统的革命史观角度来得出“鸦片战争就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结论。在课堂教学之外,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关注历史研究动态,积极主动地把研究成果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而促进高中生历史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

二、科学合理地运用课堂提问方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问题如果设置得科学合理,能够对高中生的思维起到积极启发的作用,促使高中生不断探索与思考历史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就历史问题展开探讨,各抒己见。比如,在“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明朝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评价,有学生认为:“当时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尖锐,吏治腐败,奸佞当道,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同流合污,逐渐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他主张是非标准应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亦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肯定人正当的私欲”。针对这样的评价,授课教师可以顺势组织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讨论氛围。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合理营造历史教学情境。而通过合理的历史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比如,在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授课教师在完成了改革背景的全面讲述之后,可以创设这样的历史教学情境:“如果你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面对当时俄国内外形势时,你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哪些改革?”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加深对俄国1861改革的理解。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设置具有启发性质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西方强国进行殖民扩张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现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亚非拉国家,而欧洲的国家基本都是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教学思想、理论以及教学方法不断出现,然而一种具有建设性的教学方法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以及总结中不断发展与完善。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作者:张晶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中学

[参考文献]

[1]曹若溪.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

[2]韩殿芳.浅谈如何进行高中历史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5(20).

[3]杨宏艳.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8).

[4]曹永芹.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

第七篇: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感培养

摘要: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还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记录的虽是过去,但可以给后来者宝贵的经验、借鉴、教训,这都是财富,这笔财富就是从历史感中得来的。由此可见,历史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中历史;历史感;培养策略

高中老师教历史课的过程中不能仅按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传授历史知识,还要强烈意识到历史感培养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精髓、根本,本文围绕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感的培养展开分析讨论,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高中历史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主要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块,围绕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学、思想,从古代到近现代层层递进,不断变化发展,以此展开客观叙述,这是高中历史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课本抓重点内容讲解,所谓的重点是考试中经常考到或必考的知识点,淡化历史知识的拓展,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验,更不会通过古往今来相应的历史素材和参考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讲解,让学生有更丰富形象的历史认识,呈现教师为教学任务而教,学生为学习历史而学习的功利尴尬局面,现存问题难以走进历史、看见历史、体会历史,历史感的培养成为空谈,不切实际。

三、学生历史感的培养

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种举措,从而扭转局面,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历史感[1]。

(一)注重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

从人群交谈的引经据典、火热的历史剧播放并广受观众欢迎中可以看出,历史素材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应有深厚的历史感,目前绝大多数在应试教育框架中只喜欢历史,但对历史课程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趣,要改变这种矛盾的局面,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历史观念相互融合、合二为一。怎么做呢?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通过图书、网络收集相关资料,接着从学生熟悉、经常交流的社会热点或热播讨论的影视题材切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后对所讲课程进行延伸,布置并安排相关任务让学生主动完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话题的讨论,这样既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例如,时下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叫《甄?传》,讲述清朝雍正年间,美丽善良的甄?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老师可以把这部电视剧融入清朝历史讲解中,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导环节

在升学历史感培养中,老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导环节,这种手段可以达到实质性效果。在目前历史教学环境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及讲解的很多概念都是抽象的,难以捉摸,没有深度捕捉历史上的相关细节,不通过举例方法让学生掌握历史更充分详细,没有真正的历史知识底蕴。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不但要选取一定数量的相应历史题材,还要兼顾实际课堂教学需求,创设具体可行的教学气氛。例如:讲解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时,怎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不同思想、培养历史感呢?可以模拟春秋战国的场景,一个人模拟儒家规范说话、做事,有条不紊、彬彬有礼、谦虚谨慎,一个则是模拟道家规范说话做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通过这样的场景模拟就深刻理解,原来儒家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而道家则是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思想,这种引导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历史老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感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体验,把历史学得更透彻。教师不需要讲得太满,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学习、探究,学生可以直抒己见、主动思考,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领悟会更深刻,还会得到不一样的启发和收获,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问、困惑进行引导、开发、小结,让学生豁然开朗。主动性发挥会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自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分辨[2]对与错,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四)融入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老师和学生。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而这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这就需要教学老师适当融入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利用课下时间或其他空闲时间展开问题讨论,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学得更牢,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要是还有更充足的时间,还可以开展跟历史教学相关的活动,组织这样的活动会全面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热情,提高历史教学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例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面貌、地位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关于改革开放是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呢?通过讨论,最后肯定会有各种不同答案,其实答案的对错无关紧要,当然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但是它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感,这就足够了。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对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世界有更充分的认识,眼界更开阔。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环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不断的实践积累落实这一想法,在实际教学行动中培养学生历史感。

作者:鞠清辉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具蕙兰.试论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感的培养[J].教育导刊,2013,01(02):67-69.

[2]苏益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1(01):140-141.

第八篇: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摘要:

历史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新时期,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并且把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在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以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把先进的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才能不断的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欲望。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进行知识的讲授,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机械记忆,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学习历史没有必要,因此,在平时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历史学习之上,他们认为只要在考试之前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记记背背就万事大吉。因此,在历史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种种因素都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历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知识,只有学好历史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人们做到以史为鉴。在新课改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要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笔者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究,经过作者的研究和实践,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就如何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做好历史教学工作

在新课改下,提出了和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并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切实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往往从自己的思路出发,一味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讲解去理解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反应。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学效率就不会太高。因此,在新课改中提出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能够在课堂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作用,在独立思考和共同的探究中进行学习。

(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教师往往给予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把培养优等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更是教师忽视的对象,甚至遭到了教师的冷嘲热讽,在多次受打击之后,必然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反感的情绪。在新课改中提出,课堂教学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位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都能够在原有的水平之上有所提高,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把新课标落到实处。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只有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今时代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自己独有的优势作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其它教学技术不同,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教师能够把历史教学内容以更加丰富的手段进行呈现。教师能够以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传统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黑板、粉笔和教材进行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在学习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鸦片战争》的影片,学生在影片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对鸦片战争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二)分组教学法的运用

在新时期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如果教师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上发言是不可能的,这时,分组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就凸显出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要做到优势互补,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了让每个小组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到各个小组实例的均衡性。通过运用分组教学法,教师发现,每个小组成员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讨论,在互相影响之下,课堂参与性提高,学习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发挥出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优势,让学生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江云琴 单位:江西省乐平三中

第九篇:高中历史教学微课探究

摘要:

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就在这时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在教育领域也应运而生,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出发,从理论上阐释了微课程的相关理念,并对立足于目前历史教学微课应用模式作出了分析。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是一种有效地互补,基于微课的高中历史课除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的热情。本研究仅立足于微课教学,希望本研究能为高中历史课程提供帮助性的借鉴,为微课的实践研究提供有利素材。

关键词:

微课;高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日新月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转变,以微课作为一种革新的教育模式也应用到我们的学习方式当中。微课时代的到来,为解决高中历史教学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地方法,并且也卓有成效。

一、微课教学的解读

对于微课,它是一种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萦绕某个知识点或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1]。微课的特点可以总结为教学时间短、内容简短、资源容存量少、资源使用方便等几点。微课以革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以听、评、看的落后方式,它是教学领域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能查缺补漏又可巩固知识,是传统课程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数码产品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式学习、远程式学习、在线式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一定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微课在历史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一)微课有助于高中历史课的引入与简化

微课只占常规课堂教学的四分之一,十分钟左右,期间教师就某一知识点对同学清晰讲解,并且得到同学的反馈,这促使历史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短而精的讲解历史知识,快捷引入并提炼历史知识点,从而简化了学生学习的复杂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微课有助于高中历史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完善

高中历史内容庞大,体系繁多,就传统教学方式而言这对于学生的记忆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引入微课,会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老师把“微课”上传到互联网之后,学生可以借助移动设备自行查阅,如遇到疑难问题,可随即打开电子设备来巩固相关的知识点[2]。微课也可以利用系统化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使得历史教学更加明晰。

三、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一)探究活动类的历史微课应用

现阶段,社会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的至理名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对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这种宝贵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良好的探究能力作为中砥力量。然而,历史课对这种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资料显示,大多数中学生缺乏对事物的探索能力,特别对高中生来说历史课就像一股魔咒,使得他们对其敬而远之。现今在历史课程中加入微课,则效果显得大不一样。如设计“重农抑商与海禁”探究活动微课,由此展开对古今这两个政策的探讨。教师则会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影响为框架,提取微课视频,并结合历史材料、图片等,将历史内容及教师收集的素料呈现到视频中。课堂上,教师会针对这些视频提出问题,诸如:重农抑商和海禁二者的联系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是什么?之后学生会根据这些问题展开师生互助探究活动[3]。学生会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并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以PPT或论文的形式展现给大家。通过这种探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探究能力,而且也增强了综合学习能力。

(二)专题知识类的历史微课应用

知识类的微课研究是基于历史课的某章知识、某个知识点去深入学习的课程,课程主要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凭借微型网络课程的作用,表达老师教授的核心知识点与教学方法。微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通过短时间的PPT式、视频式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有效地预习,并通过思考把自己的问题、思路和创新点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与老师以及同学一起探讨课下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引入“辛亥革命的影响”这一微课专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与家人交流来了解相关信息,并通过微课建立专题知识网络以便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方法与思路。

(三)综合实践的历史微课应用

高中历史的学习相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较为复杂,它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发展历程,还要记住相关事件的政策以及意义。针对难度较高的历史课程学习,我们可以准备综合实践类的历史微课,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师生合作探究,以论文、PPT等格式制定学习效果,缕清思路,并向老师同学展现这种学习效果,并通过这种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现如今在高中历史课上引入微课,学生能够感兴趣的参入其中,并且结合现代与历史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原因、进展状况,以便了解和体会历史给予我们现代人生活的启示。我们只有把常规教学与微课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正确利用这种关系,才会让高中历史教学历久弥新。

作者:胡慧敏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参考文献:

[1]谢毅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116-117.

[2]陈怡.“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探寻[J].语文教学通讯,2015,01:28-29.

[3]魏爱玲,党军红.浅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高考(综合版),2015,03:19.

第十篇:高中历史教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摘要:

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学会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高中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古人云: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然而在当今处处充满功利性的社会中,对不少人而言成了一种奢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多数人眼中的阅读,认为是语文课才需要培养的能力。在家长和学生传统意识中的历史学科,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经常考试前碰到学生问我,有没有背诵提纲及测试重点,说明学生学习历史的观念和方法有待改进。《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要想教给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从特定历史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经过加工整合,形成较为科学、准确的认识史料的能力。如《必修二》中“中国古代商业”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理解”、“分析和概括”等字眼中可以看出其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的考察。高中历史教学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实际经常出现课程任务紧张,课堂上不能过多给学生讨论和思考时间,最终回到老师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由于不具备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变得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育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学中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师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应贯穿于平时训练中。学生做题往往从材料中的时序、关键词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出判断,而忽视对材料中的每一句的充分理解。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归纳,是培养学生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途径。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设置问题,限定时间,把教材中的正文当成材料阅读,通过材料找到答案。如学习《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儒、道、法不同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学生阅读中进行一些方法指导,用笔做好记号和批注,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阅读效率。通过找关键词关键句提取有效信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可以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如今各个版本的新教材可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以高中人民版教材为例,除了正文外,通常配一些插图如文物、地图体现历史真实感,同时设计了“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采用大量原始资料、诗歌、民谣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图示和表格等多种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横纵向历史思维能力。另外配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思考”、“自我测评”及“材料阅读与思考”题。

二、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平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外,将历史课外阅读引进历史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到有趣实用的历史课堂,拓宽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方法。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新信息平台的出现,历史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更多课外资源引进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增加历史学习乐趣。如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在学生阅读教材之前,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节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打出一张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照片,然后在PPT上打出外交史上的幽默故事,设置问题:有人说,是典型的谦谦君子,他的外交风度与机智令无数人折服,你同意吗?为什么?为讲授新课创设一个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远比直接设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灵活有效,符合如今考试问题设置多样化的特点。

三、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结合课外练习,引用一些典型高考题目,结合不同题型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考试,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试题常常以“大跨度、高概括”、“小切口、深分析”等材料题型出现,具有“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特点,且形式多样化(文、表、图),问题具有创新性,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考查形式来说,文字性材料居大多数,可分为叙述性文字材料和原始性文字材料,参考答案是对材料的高度概括,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把历史材料概括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对学生和老师而言,这都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以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0题为例,根据所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本题利用中国古代和近代海洋利用的相关史料,综合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及辨证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明清之前的相关史实可以提炼出其“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的特点,利用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等史实提炼出“海洋意识不足”的特点。而有些考生没有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找不到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停留在泛泛而读的层面,从而得不出答案。从实际教学和平时改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材料阅读缺乏兴趣,阅读理解能力比较有限,浏览完材料后无所适从、不知所云。或找不出重点句和关键句,答案变成照搬原文,抄原文不能抄到重点。所以课堂上进行实战演练,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有必要的。

常言道:“读无定法,读贵有法。”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和学生在阅读上多下工夫,提高阅读效率,掌握方法。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阅读能力,将远比死记硬背来得实用有效。

作者:李秀苹 单位:三明市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朱丽昕.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J].太原科教园地,2007(3).

[2]中学历史教学大纲[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