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意识培养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是顺应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教育理论下,为适应时展需求,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我国正如火如荼的推进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教学大纲指出,通过初中历史教学,既要实现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的目的,亦要使初步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正确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以及自豪感,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基于此,学生情感教育以及价值观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体系下教学目标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情感教育落实到实处,甚至个别学校存在轻视历史教育的现象,与新课程改革体制下的大纲教学目标明显不符。因此,初中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认知以及情感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去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念。

2.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情感教学是学校教学目标之一,而与其它数理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明显更具有情感教学的优势。我国历史既有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亦有屈辱不堪、人民奋勇反抗的近代史,这些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如古代史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情怀;近代奋战史中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奋勇反抗的民族精神等,都为学生的情感教学提供了独特的优势。这样以来,在借助于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如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不仅促进学生对真理的追求,亦能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影响着学生性格、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学校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l.转变教学理念,担当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引导者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其教学理念直接关系着历史情感教育成果。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自觉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情感意识,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正确处理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两大教育关系,也即学生情感以及认知教育的关系;二是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情感因素,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模式;三是历史教师要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美感、道德感,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四是历史教师要树立起唯物主义历史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并能在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历史观的基础之上正确分析历史成败以及发展问题,正视情感因素在历史及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以及世界观。

2.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历史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成果。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性,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教师要将历史知识点讲解与历史故事典范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如岳飞《满江红》的精忠报国以及秦桧“莫须有”的陷害故事;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民族英雄气概等,用这些英勇事迹,洗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崇高的爱国主义与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达到初中历史情感教育目的;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历史影视资料,如鸦片战争时期的《甲午风云》;世界史《大国崛起之路》纪录片、《辛特勒名单》等;抗战题材的《集结号》、《南京!南京!》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感受,在声音、影像下再现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三是教师要多鼓励或者是带领学生进行历史考察,如参观历史纪念馆、名人故居或者是纪念馆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历史体验的真实感,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四是开展有效的历史知识竞赛、辩论活动,既能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亦能让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意识。

3.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仍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历史教学成为学生高尚道德生活以及丰富人生的愉悦体验。基于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增强历史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性,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词汇、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紧抓学生注意力,带动学生情感发展,以使学生全身心的进入历史情境;二是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相关热点问题、教学内容等设置恰当的历史问题情境,如利用图画再现历史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历史情境等,烘托学习气氛,提升学生思维活力,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三是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选择适当、典型的历史片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历史体验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如在讲宋朝抗辽历史时,可以选择比较典型且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即杨家将抗辽故事,以充分再现当时烽火连天、朝廷动荡不安以及杨家将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历史场景,用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深深吸引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效果。

三、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亦是实现学校情感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通过转变教学理念、综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观,促进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

作者:丁海霞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阳光初中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具体应用分析

一、引言

历史教学需要学生有相应理解能力,只有对历史内容形成一定感性认识,才能对复杂的历史知识形成体系化的见解。问题探究是一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设定问题,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体系。问题探究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制定教学计划,结合教学难点和重点,设置层级问题,设定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知识的积累,结合有效的思索,从而获得知识与学习能力。同时,也逐渐养成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利用好这一方法,也需要注意问题设置、进程把控、教学反馈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问题探究教学的正确认知,从而教好初中历史。

二、问题探究教学的应用现状

自从教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都没有停止。问题探究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一经推出,就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这一教学思路在教学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该教学方法保持一定兴趣。但经过一定时间检验,这一方法的问题和弊端就凸显出来,具体而言,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

在问题探究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影响决定教学方法实效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以教师为重点的思维,当老师问学生,有没有什么问题时,多数学生都是没有,但实际上问题有很多。而这也是受另外一个因素影响,就是学生缺乏直接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胆量,学生寻找不到问题,就很难探究到初中历史的内容。同时,及时教师设置了一些问题,要学生来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学习,很多学生也很难去取得实效。由于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习惯,加上教师设置问题是从自身教学角度来设定,与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存在较大脱节。

(二)教师缺乏问题构造能力和体系化思维。

由于一些老师缺乏深度理解和思考,对教学的重点,认识不充分。因此,所设置的许多问题,都只是片面的从教学计划上来制定。而一些教师由于备课不认真,其设置的问题往往欠缺层级性。正是其对教学内容理解深刻度不够,因此当学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有不同认知时,教师就很难给与有说服力的解释,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的优化策略

尽管这一教学法存在一定不足,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其仍旧是适应当前课堂教学学生为主这一教学趋势。因此,应该结合以往存在问题,适当调整,从而优化该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高效应用。

(一)构建让学生产生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发问。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层级问题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该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和主线就是要有合理的问题。只有学生敢于且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问题,才能做好探究教学。以往学生怕问题提出的不好,怕被笑话,要结合这些片面不自信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参与到初中历史学习上来。同时,教师也要掌握相应的提问技巧,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提出问题。通过营造好气氛,应用好技巧,实现学生会“问”。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探究是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教师要通过结合问题,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潜能被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力大大提升。而问题探究教学,就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质的提升。

(三)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课堂进度把控力。

最后,课堂教学的效果是衡量教学方法合理与否的最重要标准。不管什么教学方法,能否达到教学目的,能否有效培养学生,这都是最关键的。如果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取得进步,那么这个教学方法,就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针对以往问题探究研究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用发挥不足这问题,要加强教师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必须做好课堂备课,对教学内容预留问题,同时当学生之间针对同一问题意见不统一时,教师需要给出明确的结论及依据。关于课堂教学进度,还要能够有效把控,不可任由学生讨论。

四、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教育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以往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在课堂上,往往是以教师为核心,教师把控教学进程,讲述教学内容。而在教学考核上,则是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片面客观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而初中历史相对枯燥的内容,如果缺乏课堂积极氛围的营造,就很难对学生造成吸引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就成为教学的核心。

作者:贾国强 单位:渭源县三河回民学校

第三篇:初中历史情感教育教学探索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人们对于一些事物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情感,而在历史教学中,是引导学生在今后对事物的正确评价。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应试教育,主要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忽略对于学生情感的教育。对于现代初中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一定的活跃精神,使得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失去积极性,因此根本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历史课堂中融入的情感教育。二是现在的社会人们价值观的扭曲,使得学生对于历史上的一些美德不能够很好的去崇拜、学习,反而是嗤之以鼻,最终导致历史情感教育不能够正确的进行。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的去解决,让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融入感情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1.播放视频,提高学生的激情感

教师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例如幻灯片、电视、电影等,通过视觉和听觉上影响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那段历史。通常教师在对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掺杂自己的情感,但有些也有可能误导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直接灌输自己的情感,应该通过一定的视频短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于一些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与课堂相关的材料,尽可能的给学生诠释那段历史,充分激发学生的激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模拟情景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历史的教学,初中老师要积极的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充分的体会那段历史。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唤醒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那段历史,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评价。通常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取高分,对于历史知识,只是枯燥的对其进行重点讲述,然后要求学生对于重点历史进行背诵,完全忽略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不能够从本质上完善初中历史教学。其实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让历史教学告别枯燥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融入真挚的感情,例如在学习中国红军抗日救国的那段历史中,教师不应该单单的让学生记住一定的年代,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忘国耻,学习前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红军走长征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红军不怕苦的精神。通过这样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奋斗精神。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历史教学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无形中也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例如在对历史朝代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历史人物的搜集,然后在课堂上上与同学一起分享。而在进行诸子百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熟记各个学派的特点,然后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学术争辩,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通过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尤其是后进生,更是如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以情动情,熏陶学生的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结合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到满腔的热血,引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在讲抗日战争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除此之外,历史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声调,确保课堂的气氛,再讲不同的内容的时候,教师要以不同的声调来进行。这样,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气氛中,感受到鲜明的对比,进而对所学内容产生真挚的感情。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历史课堂能够更好的进行,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得到更好的情感教育。

三、总结语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奋发图强的精神,在今后更加的努力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体会到历史的意义。此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要渗透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情感、自尊心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情感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作者:朱鸣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天景山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运用探究

一、要注意有选择性

现在网络资原的广泛运用,让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方面会有很大的方便,由于网络上有一部分史料是民间杜撰,或是现代人因需要而杜撰的内容,所以,教师在选择时一定要更加慎重,要有实有据。而且也要懂得,史料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杂越好。在选择时,教师要先看这个史料是否与历史课程中的教学需求相吻合,要重点以教材为主。还要看这个史料是否对教材内容有帮助补充的作用,还要看这个史料是否有其生动的一面,一定要是典型的、深刻的,让学生容易理解又能够阐述问题的。这一切条件具备之后,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史料是否真的适用于教材内容。

二、要注意有针对性

在史料的选择上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让历史课内容更加形象,要针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接受能力来进行备课,要有区分地引用史料,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教师要找到他们易懂的点来帮助他们对历史教材深入理解,要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舒适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历史学习成绩。

三、要注意形式多样性

史料的作用主要就是辅助教材,让他们更容易去理解,知道历史是多么的丰富,而史料的记载也更加的多种多样,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这种史料的多种性来结合课堂的具体需求结合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四、总结

总之,史料是历史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在历史教学中要将其合理地运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和主动地去学习历史,让史料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起到作用。

作者:刘方百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156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有效方法探析

一、挖掘历史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

历史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之一,历史学科要通过学习中外优秀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使学生认识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创造活动,感悟历史人物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和精神风貌,进而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典型人物教学来体现生命的价值。古今中外有许多历史人物舍生取义实现了生命的最高价值,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好素材,但当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当我饱含感情地讲述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放弃逃生的机会时,学生中竟有人发出笑声,这种不屑和冷漠刺痛了我,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我一定要抓住这一课堂反应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大做文章,澄清学生的认识。课后我设计了一份简单的问卷:①近代历史上像谭嗣同这样舍生取义的人物你还知道哪些?②你觉得他们死得值吗?请说明理由。果然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他们的这种行为很傻,原因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课后我给学生补充了一则材料: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位置和经济价值的运河。美国根据1903年强加给巴拿马的不平等条约,在此设定了一个10英里宽的运河区为“国中之国”,在那里升美国旗,实行美国法律,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拿马人民迫于无奈,习以为常,也麻木了。1964年巴拿马一名中学生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勇敢地携带巴拿马国旗进入运河区升起国旗,美国驻军枪杀了他。学生的生命结束了,但他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国民唤醒了更多的同胞,他的血没有白流,他的爱国行动唤起了沉睡几十年的巴拿马人民的觉醒,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美风暴,震撼了全世界,主席还为此发表了《支持巴拿马人民反美爱国主义斗争的谈话》。经过了长期不懈的艰苦斗争,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人民终于回收国土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个例子帮助更多的学生理解了谭嗣同以自己生命来唤醒国人麻木的精神,使许多原来不以为然甚至嘲笑的学生观点发生了转变,深刻理解了谭嗣同生命价值的意义。谭嗣同不应被嘲笑,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令人感动,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惊天地泣鬼神。谭嗣同、陈天华、邓世昌等历史人物的献身行为的确有重要价值,但那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行为,如今我们这个时代强调珍惜生命,彰显生命关怀,历史人物的献身精神存在与传承的必要性正在逐渐磨消。因此,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理性要彰显生命关怀,要强调珍爱生命,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自我保护,更有利于形成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历史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互补效应,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构建开放式的发展环境,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初中历史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问题与活动,营造活泼宽松的学习氛围,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要更加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在创新和实践中完善与塑造学生人性,进而让学生获取生命的全部内涵。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尊重,形成一个真正“教、学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与活动时间和空间,有学生观察、调查、讨论、探究、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在营造历史课堂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从而也达到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平等性与乐趣,合作的成功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加倍地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在自身感悟中建构生命价值

“生命意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与思维碰撞中发展起来的,感悟出来的。真正的生命情感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当学生通过课堂上角色模拟和生活假设,让他们亲自扮演死者、伤者、孤儿等,从情感上体验与死亡相关的情景,或在课题调查中得知自己所熟悉的一个家族是怎样在抗战中被日本鬼子杀死而毁灭,或者自己的祖辈流离失所逃难四方的苦难,他们就不会对抗战中3500万死亡同胞的数字无动于衷,不会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无所感受。通过体验与感悟,学生加深了心理反应,增强了积极情感,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总结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作者:周烨方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作用浅谈

一、突破传统书本教学瓶颈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以历史课本为主,老师大多只是照本宣科,至于学生接受的程度如何,我们不敢恭维,毕竟在初中阶段我们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让他们短时间内透彻地理解课本,并且不借助任何音像资料,确实很难。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没有一点好处,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想要让历史课程变得更加有吸引力,这需要我们的老师推陈出新。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课程在21世纪迎来了一次伟大的变革,那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来,因此,我们的历史课堂立即发生了转变,从单调乏味转变为有图、有声、有音像的良好局面,这对于学生深化历史课本的记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篇课文时,因为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无法完全理解教学内容,所以,当学习到这个章节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对孙中山有一定的认识,进而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增加情境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这个时代的伟大创新之一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了历史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这种技术可以将抽象事物具体化,以一种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行。同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也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渡过,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通过动人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感官,其生动的动画形象更可以有效地表达出教学的具体内容,真正地让学生做到融入课堂当中,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例如,在进行《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时,一些相关历史事件的书面描写很是具体,但是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在脑海里还原出当时的画面。因此,教师就要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讲解黄海战争给学生展示黄海海战图、致远舰、吉野舰和邓世昌等相关图片,以此促进学生对黄海海战的理解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可见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对初中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才能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初中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由于传统的历史教学途径比较单一和呆板,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久而久之,甚至有的学生放弃了对历史的学习。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片视频剪辑展示给学生,利用影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动态的教学中进行历史的学习,加强历史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的学习效率。

四、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得不说思维决定一切,那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决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思维培养至关重要。多媒体技术可以集语言、文字、色彩、画面、动画于一体,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实现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增强。

五、总结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我们的老师只注重自身在课堂上所要表达的内容。现如今,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可以说是教育改革的一次飞跃。初中历史教学不只有课本,我们更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初中历史,爱上历史,让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作者:张永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中心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教学探析

1.创新手段,创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一直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整改及创新,从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入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程的教学相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来说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历史是研究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不能再现,也不能亲自去体验。因此教师要多想一些办法,多找一些趣味性的材料,精心创设趣味性的情境,积极与学生互动,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社会问题探索的兴趣,把单向的讲解变成双向的合作的过程,必要的时候,还可利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趣味来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明确指出:“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思维,与时俱进,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类似“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见效甚微。如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安排一些和学生互动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就课堂内容展开讨论。当然,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讨论的过程如果不加控制经常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甚至变成小组“座谈会”,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讨论进度,主导整个课堂的走向。为了使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更有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内容,并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只有对课堂内容熟悉了,才能可能问出高质量的问题,课内讨论才更有意义和效率。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起色。

3.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其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行业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能够让教师更加快速地得到教学需要的资料信息,进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传统板书教学方式,模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吸收知识的容器。而合理运用网络,能够使学生在找到大量的历史案例资料,解决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产生的疑问,同时拓宽的知识面,培养起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的能力也是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是必备的基本能力。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近些年已经比较广泛了,其优点也非常多,如能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容量等,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能够改进这些问题,那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运用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如一些教师将多媒体课件制作得过于绚丽,学生们忙于欣赏视频和音频,反而对内容本身的关注少了,学生们成了观赏者。还有一些历史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每课必用,认为用的越多越能体现教学水平,忘记了多媒体技术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背离了运用这种教学手段的初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具体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初中生特点,在必要的时候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机地结合起来,取得最好的运用效果。

4.改变评价机制

在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的眼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往往只有一种那就是考试,这种方式能比较简单快速地检测一些学生基本能力,但这种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它不能够反映一个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要求。历史教师应当与进俱进,制定科学有效地评价机制,对初中生学习采用多种多样的效果评价,除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进行评价外,还要结合评价学习各方面的相关能力,在丰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我们的评价方式和教学方式,最终促进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5.总结

总之,要想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就要了解初中生的特点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最后还要丰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李彪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九中学

第八篇: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探索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

1.传统观念

对课程而言,轻视历史教学的滞后思想严重影响着初中历史教学。对教师而言,在培养人才和教学态度上,放松了要求,以应试为导向,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和积极性,形成了历史学习的困境———教师教学缺乏热情。

2.教学主体

对历史教师而言,很多不是历史专业出身,专业素养有些欠缺,使自身素质的提升空间很小,途径很窄,势必制约了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进取心。对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只为考试,学习历史就是对知识做笔记,死记硬背事件、原因、意义等即可,缺乏学习历史的激情,而对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观的培养等认识肤浅。

3.教学模式

当前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大部分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仍沿用照本宣科,按照“复习—讲新课—画重点”这种三步走教学模式,这使学生获取知识,发挥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形成“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这种很少采用合作探究等现代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达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4.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单一,方法只以讲授为主,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二、应对策略

1.认识历史教育的本质,转变教育观念

(1)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应以历史教育的本质为切入点。通过学习历史使自己明史励志,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改正错误,不断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和发展。其次,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无论哪门学科,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老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尤其要帮助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因此,教师要注意举止言行,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感召力。最后,重视生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问题学生,善于分析和发现优缺点,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和同学友好来往的机会,使他们独特的才能有表现的机会,提高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自信心。

(2)学生方面

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首先,“读史使人明鉴、明智、明理”,学习历史,可从古人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使人明智。因此,让学生明白为何学历史,知道学习历史不是考试的需要,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历史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昨天和今天,是已经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的历史。因此,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再次,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果。只有对历史有了正确的认识,学生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最后,一定要抓住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突出教学主体

教师要重“导”,真诚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且引导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要重“问”。如,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这段历史感情色彩浓郁,可通过组织学生演讲,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文史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课程成为历史学习的发动机。3.更新教学模式

(1)设置疑问,创新记忆方法

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教师要标新立异,创新记忆方法,加强历史学科的学习。例如,简化记忆法,将某个历史知识简化为一个或几个字或者数字;关键词记忆法,对于某些历史事件学会联想,抽取重要关键词,记忆可大大简化;谐音记忆法,利用谐音,将枯燥无味的数字转化为生动的词语,方便记忆;顺口溜记忆法,将某些历史事件编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如历史朝代歌;故事记忆法,将严肃的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方便记忆……

(2)立新创意,知识归纳

学完每个单元,让学生列大事年表,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

(3)开展演讲,知识竞赛

结合所学知识举办“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浇树浇根,育人育心”,历史资源丰富,只要广大教师认真挖掘,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充分抓住学生的创造性和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历史知识在眼前飞扬。

作者:何绍达 单位:云南省弥渡县弥城一中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研究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指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也就是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可以说是一种需要,比如兴趣需要,某个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非常感兴趣,认为每节课都非常有趣,不想错过任何一节历史内容,因此他学习历史时是积极的、主动的;也可能是认知需要,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学习这些历史知识,有助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是现实需要,为了升学,必须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它作为一种引领人积极学习的动力,有时候也会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调查显示,明确自己学习目的的学生,都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可以独立地安排学习时间,制订学习计划,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和查阅资料等准备工作,上课时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并且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愿意深入理解课程及拓展内容。这些学生大部分历史成绩都特别好,因为学习动机强烈带来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二、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时候是老师激发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老师的讲课风格是许多学生是否喜欢一门课的原因,有些历史老师上课时总爱把历史事件当做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就会被带入老师的故事情景中。这要求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语言不仅要生动有趣,而且要根据故事起伏跌宕的情节发展有恰当的语气和表情,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被老师激发出来。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以提问形式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要放下以往的身份,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爱心鼓励他们,使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对于有质疑的学生,教师不要急于给予否定,而应该帮忙寻找原因,找出错误的地方,使之共同改正。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

历史教学看起来很枯燥、死板,其实不然,作为一部记录历史的史书,其中有那么多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直是一部浩然澎湃的历史剧,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如果不配上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岂不糟蹋这些先人们辉煌的历史。新课改后有许多历史教学的方法值得推荐。特别典型的几种分别是:案例讨论法、问题解决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实践探究法等。其中案例讨论法应用最广泛,它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一般情况下它会结合其他几种方法共同出现在一节课中。比如一节历史课,教师用一段视频导入课程的主题,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进行自由组合探讨交流,交流过后发表各自看法,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师准备的案例中,案例呈现完学生再自由组合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让老师参与讨论,教师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风范,调控课堂的节奏和氛围,但不要让学生过于依赖自己,保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模式,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享受其中,并领悟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效率是很高的,很轻松就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总结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了学生才是教学真正的服务对象,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他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及对学生充满耐心和关爱的敬业精神为新世纪的教学进程画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作者:李蓉 单位:靖江市滨江学校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对策

一、重视历史事实与历史理论

初中的历史教学着重于对历史知识的积累。我们在教学中大多也着重于传授历史知识,却往往忽视了对历史理论的传授。其实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对理论的传授是必要的。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可以站在理论的高度指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它贯穿世界近代史的始终。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其发展,这就出现了17世纪到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出现了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就出现了19世纪60年代新一波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过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出现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在讲世界史之前先讲明这个理论,学生学习世界近代史必然会事半功倍。

二、学习历史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重点只放在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上,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人格缺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如:在教学中可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咏志诗句与秦桧、汪精为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内容进行鲜明的对比,培养学生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荣。又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如可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的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居里夫人、布鲁诺、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邓小平、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教材的能力。

在具体的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重点。教材是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而是教学,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从原来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智力、能力的培养。“教”是为了不“教”。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所以必须教会学生去阅读教材。怎样做呢?1、教会学生利用图表加深对史实的理解。中学历史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图(历史地图、表格、代表人物画像等)是重要的素材。2、充分把握关键词、扣准历史概念、横向迁移知识、掌握章节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重复词和序数词:抓住这类词可以建立同类内容的专题知识体系。4、关联词:关联词表示事物间的联系,有助于深化认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不仅能克服学生因强记历史人名、地点、年代、时间、事件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而且由于它们给教材增强了直观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四、中学历史教学要与现实的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历史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求知欲特别强的时期,他们关注的事情的范围比较广,大到国际国内的时事,小到校园的小事,他们都想关注;但是,他们的功课压力比较大,业余时间比较少,接触面比较小,能够了解的东西也就不会太多。这一点,正好为我们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了发挥用武之地的空间。为此,中学历史教师要充分关注时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去唤醒人们对于历史的重视。

作者:谷碧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徐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