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多元供给的必要性

老年教育多元供给的必要性

【摘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的明确要求。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老年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简要分析了老年教育多元供给的必要性与应然性。

【关键词】老年教育;教育养老;多元供给

简单地把“老龄化”理解为社会的负担和压力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讲,老年群体是一个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老年教育不再是针对弱势群体的福利事业,而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和一个阶段。

一老年教育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

从供给角度讲,老年教育指的是教育主体针对老年人群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老年人将面临从“待遇养老”向“教育养老”的转变,即老年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权利的赋予、教育资源的供给、教育需求的满足,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整体素质,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老年教育是教育产品中的一种,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每个老年人都有接受老年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老年教育的非竞争性,但是因为地域、收费、年龄等因素的限制,老年教育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另外,在提供老年教育服务总量固定的情况下,随着需求人数和需求内容的增加,老年人接受的教育质量将下降,产生“拥挤”效应,这体现了一定的竞争性。

二老年教育多元供给的必要性

1.减轻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老龄人群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更多关注,老年教育政策、资金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老年教育的公共投入在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差异较大。况且,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供给模式对于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的老年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多种筹资机制共同承担老年教育的供给成本,有利于缓解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也有利于减轻政府在老年教育供给方面的财政负担。

2.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教育需求将会呈现更多的层次化和多样化。地域、学历、原职业、收入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老年教育需求的内容与形式。从教育目的看,有强身健体、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融入社会等差异;从教育内容上看,涉及饮食、文化、体育、艺术、养生等不同领域;从教育形式上看,有面授课程式、集体活动式、网络自学式、社会参与式等。可见,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且不断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单一供给模式无法满足,只有通过多元供给主体来为老年人提供多元教育选择,才能更好地迎合需求,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提升老年教育的社会效应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准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效益性,意味着老年教育不但能够使老年人自身受益,也会对家庭、社区及其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积极意义。无论是个人、社会、政府都有为老年教育供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共同承担成本,建立老年教育多元供给机制将会提升老年教育的社会效应。

4.提高老年教育供给的可及性

老年教育的目的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福祉,更应体现全员平等的可及性原则。可及性是指老年教育所能涵盖、达到的效果或者是指它的功能用途所能涉及的范围、内容。单一主体的供给存在明显的弊端,难以在时间、空间、经济等要素上满足老年人需求,如政府供给往往受限于服务意识薄弱或者官僚主义的影响,容易出现低效供给现象;单一的市场供给,又可能因企业逐利行为导致服务门槛过高,社区供给的资金区域差异又较大。只有建立多元供给机制,让政府、市场、社区等不同主体介入老年教育服务,分摊成本,资源互补,提高供给的可及性和教育质量。

三老年教育多元供给的应然性

1.老年教育的政府供给

老年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常各级政府、公立高等院校、国有企事业单位是老年教育的供给主体。老年大学是目前我国老年教育政府供给最重要的形式,但总体上各级老年大学分布不均,资源稀缺,加上部分学校对学员的身份有一定的限制,导致老年群体学习机会供给的不均等。各级政府要提高对老年教育的重视,加大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特别是为基层老年教育建立持续性的经费保障,充分挖掘师资、场地、设施等存量和增量资源。可借鉴英国、美国的模式,允许高等教育机构招收老年学员,和年轻人共同参加正常课程或以旁听者的身份旁听课程;也可以鼓励高等院校设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由政府购买服务或给予补助。

2.老年教育的市场供给

老年教育的市场供给指的是企业、私营教育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为老年人群提供教育产品。常见的形式是以各种培训学校、机构、网站为载体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开发相应的课程,收取学习费用,以营利为目的。这种供给的特点是需求的市场反应速度快,产品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效率高。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将会出现一定规模具备中高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群,老年教育的市场供给主体应该更注重教育层次和质量的提升,针对高学历、高收入、高知识老年人群设计优质精品课程,满足高端化、个性化需求。同时,在教育形式上要不断寻求创新,在办学形式与方法上突破传统的课程与讲座形式,如采用游学、参观、实践等进行体验式教学。

3.老年教育的非营利组织供给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老年教育的非营利组织供给主要有慈善机构、宗教团体、专业协会等,它们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教育内容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为主。如美国的教堂经常为老人提供免费的课程,英国第三年龄大学主要通过国家基金会、地方政府、私人、各社会福利基金的捐款,采取自主自助的教学形式,为学员提供开放、灵活、互助教育模式。老年教育的政府或市场的单一供给都有其弊端和局限性,很难达到社会公平与满足需求效率的平衡。因此,非营利组织应充分发挥其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与政府部门加强互动,在供给老年教育产品时扩大合作空间。

4.老年教育的社区自我供给

社区是老年人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社区管理组织(居委会、村委会)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老年教育,如社区图书馆、活动中心、老年学校等;二是社区群众形成自发性团队,集体自觉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如广场舞、暴走团、兴趣小组等。社区供给的特点是便利性和地域性强。经费来源以自筹为主,社会捐赠、企业赞助为补充。社区供给要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的作用,响应国家“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的号召,依托社区教育体系创设自上而下的老年教育新体系,社区可以为老年教育提供就近快捷的学习条件,让老年人融入社区生活的圈子。无论是政府、市场还是非营利组织,作为老年教育单一供给主体有各自的优势和弊端,而现实的需求决定了老年教育应当突破单一供给模式的限制,不同的供给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老年教育水平,促进人群健康与社会和谐。当然,多元供给主体并不是简单的叠加组合,也不是分蛋糕行为,应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机制,鼓励市场、非营利组织、社区等充分参与的供给模式,各主体要加强沟通,进行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最终提升老年教育供给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剑.公共产品视阈下的中国老年教育[J].天津电大学报,2013(1)

[2]李科英.公共服务视角下的老年教育之探讨——以宁波市中心城区老年教育发展情况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

[3]王英,谭琳.中国老年教育的可及性研究[J].学术论坛,2010(8)

[4]丁志宏.发达国家的老年教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英、美、日三国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

[5]吴盛雄,周洪珍.老年教育融入社区教育的路径及模式与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作者:王力 孙建强 王思民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