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进行了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建立了围绕企业生产实际的一系列教学资源。最后以列车在站台发生火灾应急处理为例进行案例教学设计,融入应急演练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管理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关键词:安全管理;案例教学;应急演练截至

2018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计22条、运营里程636.8公里、车站391座(包括换乘车站59座),是1969年轨道交通首次建成通车里程的29倍。高峰时段最短发车间隔2分钟以内,列车兑现率、正点率均达99.9%以上。北京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客运量世界第一、总里程世界第二的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地下超大城市”形态已然形成。伴随网络化运营格式的逐步形成,路网客运量也在以百万人次的速度增长。2018年日均客运量1054.36万人次,工作日日均1197.36万人次。客流组织压力大,换乘能力、站台候车能力等瓶颈问题逐渐凸显,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其客流量大、空间封闭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引起严重的交通堵塞,还有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建设现状

1.1课程定位不清晰

因其涵盖行车、机电、供电、通信、信号、线路等方向,知识面广且量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简称安全)课程容易出现重点和难点定位不清晰的现象,面面俱到则重点不突出,只强调某些重点则会偏而不全,教学计划有待优化。

1.2教学难度大

安全课程教学中需穿插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实际发生的突发事件,但是这些事件无法复原,在教学实施中仅靠理论讲授无法真实还原,教学难度大,学生不理解甚至觉得枯燥,教学效果较差。

1.3规章制度内容多

课程中包含大量的规章制度内容,根据学情分析,死板的规章制度遇到基础薄弱的职业院校学生,慢慢变成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课程。由于安全管理实际的重要性,还需要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进而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改善教学效果。

2改革思路

2.1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向岗位技能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不可或缺环节[1]。在安全课程改革中紧密联系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逐渐形成互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型的学习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2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全专业核心课程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2]。本课程严格按照岗位作业标准确定安全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校企继续深度融合,基于岗位群进行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优化设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

3课程特点和建设条件分析

3.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必修课。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岗位群出发,以运营安全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培养对应于各任务的专项能力、相关岗位安全管理的专属综合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2课程目标

以制度化管理为基石,守牢安全底线,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员工的基本工作[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理论,能够运用安全理论进行基本的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最终能为企业输送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尽可能地提升安全运营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3实训环境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课程,更加强调实践性,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加强其技能的培养。因此,这对学校实训环境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3.3.1行车组织实训区

具备列车运行监视、操作,综合监控监视、控制等功能,可完成行车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

3.3.2车站综合控制实训区

具备备品的管理与使用,车站各子系统的监控与操作功能,可完成车站突发火灾等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演练。

3.3.3站台门与车门实训区

可完成站台门、车门故障处理应急演练。

3.3.4急救与消防设备实训室

可完成火灾应急演练、包扎等急救操作训练。

4课程改革建设方案

4.1优化教学计划

依托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按照“业务模块—工作项目—典型任务”的层次结构,广泛收集地铁公司意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现状及安全管理重点做广泛调查,紧密贴合实际与发展,优化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

4.2丰富课程资源

选取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具有代表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引入企业真实运营环境,开发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逐步增加本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比重,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推动技术技能训练相结合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最终建成了包含文档、图像、教学案例、PowerPoint、音频、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素材,总计890余个教学资源,具体资源请参照智慧职教平台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资源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平台课程[4]。基于此平台,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可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资源形式丰富;还可以看到很多突发事件的还原,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

5改革实践—以列车在站台发生火灾应急处理为例

5.1实训预备知识

第一,学生复习消防安全常识(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消防安全“一懂三会”);第二,学生通过智慧职教平台复习消防设备(灭火器、消火栓)的使用;第三,学生通过智慧职教平台自主学习火灾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5.2演练简要步骤

主要包括:开启车站排风装置;通过手持台向所有人员下达车站紧急疏散指示;通过广播(PA)安抚乘客,车站紧急疏散的信息;将闭路电视(CCTV)切换到站台的着火侧;紧急关闭站台,拦停后续再进站列车;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开启紧急放行模式,打开所有闸机;打开安全门到指定车厢携带灭火器,准备灭火,如火势较大,则使用消火栓灭火;确认所有电梯关停,并且没有人员被困其中;引导乘客出站,待乘客安全撤离后关闭车站出口并张贴通告;待火势扑灭后,解除封站,恢复正常运营。

5.3实训过程

根据给出的演练情境,学生选择行车调度员、车站值班站长、综控员、站务员、列车司机、维修、120、119等岗位角色,确定分组,并填写分组表。学生确定分工后,经过组员间讨论,共同完成本小组的演练报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演练报告,并在实训室完成演练,最后进行小组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

6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办法》中要求“总体上运营单位年度演练计划中实战演练比例不得低于70%,保障应急演练效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5]”。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在校即可实现实战演练,发现问题进行纠正整改,做到有效预控,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与应急演练的磨合,增加了本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还需不断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汪武芽.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57-60.

[2]招晓菊,谭飞刚.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66-70.

[3]刘小明出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论坛时要求:持续提升安全服务水平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6):21.

[4]智慧职教[EB/OL].[5]交通运输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办法》政策解读[EB/OL].

作者:马娜 王小娟 单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