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下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初探

专业认证下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专业认证是被认为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对高等教育评估提出的新要求。在专业认证的大形势下,本文结合物理化学课程改革,探讨新形势下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标准,及评价评估体系的建立。确保促使学生科研、就业能力提升。

关键词:专业认证;课程改革;评估体系;改革目标;能力提升

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标致我国高等工程类教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1-2]。伴随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经济全球一体化引发专业人才配置机制的市场化和国际化问题,实践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凸显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障专业教育质良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专业认证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利用认证标准对专业的教育质量评估,保障学生利益,制定评估教学效果标准,促进相关专业改进课程教学[3-4]。在专业认证的大形势下,安康学院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掀起课程改革热潮。文章在专业认证形势下,谈谈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如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认证形式下课程改标准与要求

1.1专业认证明确物理化学课程改革标准

专业认证理念是“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为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提供标准:(1)学生为中心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实际学习质量作为课程改革检验标准。(2)目标导向要体现物理化学改革落脚点:将培养目标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导向,优化教学内容与环节、教学资源。(3)持续改进要体现课程改革的自我评估和评价机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1课程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程改革的中心,也是工程专业认证的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其要求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对照学生,对照专业认证标准,对照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开展改革,从培养人才目标定位确定课程改革主线。为此课程改革体现“课程资源优化,因材施教”:学生对知识需求不同,表现其学习的主动性不同,从而导致两极分化区域明显;若按照一本书讲完的授课方式,会导致“知识不够用”“知识用不了”的怪象,为此要满足认证标准,必须对现有“物理化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对优化教学大纲与教学培养目标、认证标准之间的适应性。必须考虑不同学生的适应度,考虑专业就业方向区别,对教学内容“新”、“精”、“补”。为此将物理化学上、下两册共104课时,整合为物理化学(全一册)64课时+物理化学选论32课时,其中物理化学(全一册)其授课主要针对专业就业方向,强化实际生产活动中知识的应用,而物理化学选论强调自主选择、满足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体系要求更高的学生,培养完备基础知识体系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同步进行物理化学配套实验改革,增加物理化学实验自主性,强化探究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转变验证性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同时发挥实验室开放式教学作用,将教师科研、创兴创业项目纳入实验体系。

1.1.2课程改革体现目标为导向

专业认证标准明确要求:1)专业培养目标。2)毕业要求。从专业认证的实践结果来分析,专业认证是通过注重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从而实现弥补学校、专业发展缺少,来推动学校、专业在所有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此课程改革紧扣内容主体:毕业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围绕聚焦知识能力,技能。打破常规,重讲解,重阐释惯性,侧重思考、解决科学问题能力培养。实行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方式,引入第二课堂,加大专题讲座讨论力度,培养、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解决实际具体的问题,树立“创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只有将创新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专业改革的成效。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严重忽略实践性的重要性,因此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积极建立“实践导向”课程体系,突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应用能力为培养要求。深化物理化学专业社团建设,开展物化沙龙等形式,以及把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其达到标准。从开展形影不离的物理化学等系列专业社团活动,助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完善。

1.1.3课程改革须持续改进

课程改革要体现专业认证的自我评估和评价机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目前在课程改革方面主要存在目标不统一,判定标准不统一,往往是通过成功的案例来说明课程改革的效果,或用某重复的课改项目来说明其效果,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课程改革的真正要求是通过持续的课程改进,以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反馈调节促进完成培养目标,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评价培养目标是否完成,来验证课程改革成效。如在讲解溶液依数性时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调整:第一阶段:主要体现对知识的掌握,评价指标体现能不能做、能不能做对;侧重理论的计算;第二阶段:主要体现在深挖其依数性的本质:非挥发性,非电解质对蒸汽压、沸点、凝固点的影响,侧重知识体系的完善。第三阶段:主要体现能说、能做、能用,侧重知识体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加入电解质与加入非电解质之间的效果如何变化。通过授课的不断完善,教学不断的持续改进,增强完善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专业认证下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2.1教师对课程改革要求须明确

专业认证意义在于认证的专业点须明确标准,即专业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在专业认证下课程改革教师面临挑战,作为师资是改革、认证核心,完成课程体系、符合学生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要求的关键。因此,教师改革团队在专业认证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具体表现在:落实专业目标实现矩阵,到对应的教学环节上。可见对课改团队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团队教师须明确承担的教学任务与对应的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的关系,明确其在提升教学质量,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作用,并能围绕这一关系深化课程改革,清楚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质量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能力聚焦,分析、应用能力培养,授课内容应体现知识体系的应用框架,如表面张力章节的内容:润湿与铺展知识点,着重体现如何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改变接触角,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为中心,淡化其概念定义,突出素质,能力目标要求。

2.2教师具有行业背景

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更是教师自身的改革。在专业认证的大形式下,教师应方面提升自身教师行业,承担课程改革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深厚专业理论知识,但其没有相关工程背景,工程实践经验,往往只懂原理、不懂设备适应,导致不能与学生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匹配,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必须加大教师做好产教融合扶持力度,如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开展合作培训、鼓励申报工程技术研究课题来提高教师行业背景。作者有幸参加安康学院首批青年教师暑期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在企业学习,将企业的生产的关设备结合专业课程进行讲解:如化工热力学中的衡算、化工工艺学中的具体尾气吸收工艺流程、化工生产安全技术中静电安全技术操作等内容,有效的和课堂衔接。将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还原成知识体系,从单一的理论讲解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实现案例教学与知识体系的相统一。

2.3教师须结合课程特点申报创新创业项目

物理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将其授课内容划分模块,结合各个模块内容,训练、培养、指导学生结合模块内容特点,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提高科研动手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授课+实验+项目的新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3结束语

在专业认证的大形式下,在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时期下,向课程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1)课改核心转变:学生是核心,教师是主体,科研动手能力是导向。(2)课改形式转变:聚焦专业核心能力,面向市场专业能力需求。(3)课改评价标准转变:专业认证为评价标准。为此,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必须进行全新改革模式,即专业认证下:讲授+实验+项目的模式进行,方可达到课程改革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4(1):42-47.

[2]支希哲,韩阿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5(4):44-47.

[3]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4]董秀华.专业认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方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8(6):33-38.

作者:许永东 李亚萍 靳文娟 张芯 单位:安康学院